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定公-十年

作者: 公羊传的作者是公羊(约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60年),春秋时期鲁国的学者,公羊传是解释《春秋》的一部经典著作之一。公羊在中国儒学中以其对《春秋》的解读而闻名,主张政治与道德的统一。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

内容简要:《公羊传》是公羊学派对《春秋》一书的解释与注解,是儒家经典之一。《春秋》原本是简短的历史记载,而《公羊传》则通过详细的注解阐述了《春秋》中的政治、道德、伦理等内容。公羊传强调《春秋》所体现的历史教训与政治警示,主张君主应重视道德与礼仪。书中提出了许多关于治理国家、修身养性的理念,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公羊传》与《左传》《谷梁传》并列为三大春秋传之一,对后世的儒家经典解释与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定公-十年-原文

一、十年。春王三月,及齐平。

二、夏,公会齐侯于颊谷。公至自颊谷。

三、晋赵鞅帅师围卫。

四、齐人来归运、讙、龟阴田。

齐人曷为来归运、讙、龟阴田?孔子行乎季孙,三月不违,齐人为是来归之。

五、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围郈。

六、秋,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围费。

七、宋乐世心出奔曹。

八、宋公子池出奔陈。

九、冬,齐侯、卫侯、郑游遬会于鞌。

十、叔孙州仇如齐。

十一、齐公之弟辰暨宋仲佗、石彄出奔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定公-十年-译文

一、十年。春天王正月,鲁国与齐国和平。

二、夏天,鲁国国君在颊谷与齐侯会面。鲁国国君从颊谷回来。

三、晋国的赵鞅率领军队围攻卫国。

四、齐国人为什么要把运、讙、龟阴田归还给鲁国?因为孔子在季孙家居住了三个月,没有违反礼节,所以齐国人因此而归还了这些田地。

五、叔孙州仇和仲孙何忌率领军队围攻郈地。

六、秋天,叔孙州仇和仲孙何忌率领军队围攻费地。

七、宋国的乐世心逃亡到曹国。

八、宋国的公子池逃亡到陈国。

九、冬天,齐侯、卫侯和郑国的游遬在鞌地会面。

十、叔孙州仇前往齐国。

十一、齐国的公弟辰和宋国的仲佗、石彄逃亡到陈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定公-十年-注解

十年:指鲁国国君鲁定公十年的年份,即公元前495年。

春王三月:春王,指春季的农历三月,即春季的第三个月。

及齐平:及,表示到达;齐平,指与齐国达成和平协议。

公会齐侯于颊谷:公,指鲁定公;会,指会面;齐侯,指齐国的国君;颊谷,指地名,鲁国与齐国的交界处。

公至自颊谷:公,指鲁定公;至,表示到达;自,表示从;颊谷,指地名,鲁定公从颊谷返回。

晋赵鞅帅师围卫:晋,指晋国;赵鞅,晋国的一位将领;帅,率领;师,军队;围,包围;卫,指卫国。

齐人来归运、讙、龟阴田:齐人,指齐国人;来归,指归还;运、讙、龟阴田,指齐国的土地。

孔子行乎季孙,三月不违:孔子,指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孔子;行乎,在……处行走;季孙,指鲁国的大夫季孙氏;三月不违,指孔子在季孙氏处居住了三个月。

齐人为是来归之:齐人,指齐国人;为是,因此;来归之,因此归还。

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围郈: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均为鲁国的大夫;帅,率领;师,军队;围,包围;郈,指地名。

秋,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围费:秋,指秋季;费,指地名。

宋乐世心出奔曹:宋,指宋国;乐世心,宋国的一位大夫;出奔,指逃离;曹,指曹国。

宋公子池出奔陈:宋公子池,宋国的一位公子;出奔,指逃离;陈,指陈国。

冬,齐侯、卫侯、郑游遬会于鞌:冬,指冬季;齐侯、卫侯、郑游遬,分别指齐国的国君、卫国的国君、郑国的一位大夫;会,指会面;鞌,指地名。

叔孙州仇如齐:叔孙州仇,鲁国的大夫;如,到……去;齐,指齐国。

齐公之弟辰暨宋仲佗、石彄出奔陈:齐公之弟辰,指齐国的国君的弟弟;暨,和;宋仲佗、石彄,均为宋国的人物;出奔,指逃离;陈,指陈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定公-十年-评注

一、十年。春王三月,及齐平。

此句开篇点明时间,’十年’指鲁国历史中的某一年,’春王三月’表明是春季的第三个月份,即农历三月。’及齐平’表示鲁国与齐国之间达成了某种和平协议或和解。这里的’平’字,既可理解为和平,也可指平分或平均,具有多重含义,体现了古文辞藻的丰富性和含蓄性。

二、夏,公会齐侯于颊谷。公至自颊谷。

此句记载了鲁国国君与齐国国君在颊谷的会面。’夏’字表明会面发生在夏季。’公会齐侯’中的’公’指的是鲁国国君,’会’表示会面或会见。’颊谷’是会面的地点。’公至自颊谷’则说明鲁国国君从颊谷返回。这两句简洁地勾勒出了两国国君的会面与返回的过程。

三、晋赵鞅帅师围卫。

此句描述了晋国将领赵鞅率领军队围攻卫国。’帅师’意为率领军队,’围卫’则指包围卫国。此句反映了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的军事冲突和战争状态。

四、齐人来归运、讙、龟阴田。齐人曷为来归运、讙、龟阴田?孔子行乎季孙,三月不违,齐人为是来归之。

此句中,’齐人来归运、讙、龟阴田’说明齐国将一些土地归还给鲁国。’来归’意为归还,’运、讙、龟阴田’则是归还的土地名称。接下来的疑问句’齐人曷为来归运、讙、龟阴田?’提出了为什么齐国要归还这些土地的问题。’孔子行乎季孙,三月不违’解释了原因,即孔子在季孙家居住了三个月,没有违背礼节。这表明孔子在鲁国的影响力,以及他的道德品质对邻国的影响。’齐人为是来归之’进一步强调了齐国人归还土地的原因。

五、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围郈。

此句描述了鲁国两位将领叔孙州仇和仲孙何忌率领军队围攻郈国。’帅师’和’围郈’与前面的句子结构相似,表明了军事行动的展开。

六、秋,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围费。

此句与第五句结构相同,记录了鲁国将领再次率领军队围攻费国,时间发生在秋季。

七、宋乐世心出奔曹。

此句讲述了宋国的一位官员乐世心逃离到曹国。’出奔’意为逃离,’曹’是乐世心逃往的国家。

八、宋公子池出奔陈。

此句与第七句类似,描述了宋国公子池逃离到陈国。

九、冬,齐侯、卫侯、郑游遬会于鞌。

此句记录了齐国、卫国和郑国的国君在鞌地会面。’冬’字表明会面发生在冬季,’会于鞌’说明了会面的地点。

十、叔孙州仇如齐。

此句说明鲁国将领叔孙州仇前往齐国,’如’字表示前往或到达。

十一、齐公之弟辰暨宋仲佗、石彄出奔陈。

此句描述了齐国国公的弟弟辰,以及宋国的仲佗和石彄一同逃离到陈国。’出奔陈’再次使用了’出奔’这个词,表明了他们逃离的行为。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定公-十年》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548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