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许仲琳,明代文学家和小说家,著有《封神演义》一书。关于《封神演义》的具体作者,有学者认为可能是许仲琳,或许是民间口头传承的集体创作,后期经过整理成书。许仲琳的作品《封神演义》融入了丰富的神话、宗教和历史元素,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作品之一。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封神演义》是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创作的神话小说,以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为背景,讲述了许多神仙、英雄、妖怪的故事,特别是姜子牙辅佐周武王推翻商朝的过程。本书的核心情节是周朝的建立与商纣王的灭亡,其中穿插了大量的神仙、妖魔以及人物的封神故事。全书充满了神话和幻想元素,通过塑造许多英雄人物,如姜子牙、哪吒、杨戬等,展现了忠诚、勇敢、智慧等美德。故事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并以战斗、谋略、道德冲突等为主要内容,呈现出强烈的戏剧性。作为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之一,《封神演义》不仅在文学上影响深远,也对后世的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六十三回-原文
申公豹说反殷郊
诗曰:
公豹存心至不良,纣王两子丧疆场。
当初致使殷洪反,今日仍教太岁亡。
长舌惹非成个事,巧言招祸作何忙。
虽然天意应如此,何必区区话短长!
话说羽翼仙在地下打滚,只叫:‘疼杀我也!’
这道人起身,徐徐行至面前,问曰:‘你方才去吃斋,为何如此?’
大鹏答曰:‘我吃了些面点心,腹中作疼。’
道人曰:‘吃不着,吐了罢。’
大鹏当真的去吐,不觉一吐而出,有鸡子大,白光光的,连绵不断,就像一条银索子,将大鹏的心肝锁住。
大鹏觉得异样,及至扯时,又扯得心疼。
大鹏甚是惊骇,知是不好消息,欲待转身,只见这道人把脸一抹,大喝一声:‘我把你这孽障!你认得我么?’──
这道人乃是灵鹫山元觉洞燃灯道人。
──道人骂曰:‘你这孽障!姜子牙奉玉虚符命,扶助圣主,戡定祸乱,拯溺救焚,吊民伐罪,你为何反起狼心,连我也要吃?你助恶为虐!’
命黄巾力士:‘把这孽障吊在大松树上,只等姜子牙伐了纣,那时再放你不迟!’
大鹏忙哀诉曰:‘老师大发慈悲,赦宥弟子!弟子一时愚昧,被傍人唆使;从今知过,再不敢正眼窥视西岐。’
燃灯曰:‘你在天皇时得道,如何大运也不知,真假也不识,还听傍人唆使,情真可恨,决难恕饶!’
大鹏再三哀告曰:‘可怜我千年功夫,望老师怜悯!’
燃灯曰:‘你既肯改邪归正,须当拜我为师,我方可放你。’
大鹏连忙极口称道:‘愿拜老爷为师,修归正果。’
燃灯曰:‘既然如此,待我放你。’用手一指,那一百零八个念珠还依旧吐出腹中。
大鹏遂归燃灯道人,往灵鹫山修行。
不表。
话分两头,且说九仙山桃源洞广成子只因犯了杀戒,只在洞中静坐,保摄天和,不理外务。
忽有白鹤童子奉玉虚符命,言子牙不日金台拜将,命众门人须至西岐山饯别东征。
广成子谢恩,打发白鹤童儿回玉虚去了。
道人偶想起殷郊:‘如今子牙东征,把殷郊打发他下山,佐子牙东进五关,一则可以见他家之故土,一则可以捉妲己报杀母之深仇。忙问:“殷郊在那里?”’
殷郊在殿后听师父呼唤,忙至前殿,见师父行礼。
广成子曰:‘方今武王东征,天下诸侯相会孟津,共伐无道,正你报仇泄恨之日。我如今着你前去,助周作前队,你可去么?’
殷郊听罢,口称‘老师’曰:‘弟子虽是纣王之子,实与妲己为仇。父王反信奸言,诛妻杀子,母死无辜,此恨时时在心,刻刻挂念,不能有忘。今日老师大舍慈悲,发付弟子,敢不前往,以图报效,真空生于天地间也。’
广成子曰:‘你且去桃源洞外狮子崖前,寻了兵器来,我传你些道术,你好下山。’
殷郊听说,忙出洞往狮子崖来寻兵器。
只见白石桥那边有一洞。
怎见得,有西江月为证:
门依双轮日月,照耀一望山川。
珠渊金井暖含烟,更有许多堪羡。
迭迭朱楼画阁,凝凝赤壁青田;三春杨柳九秋莲,兀的洞天罕见。
话说殷郊见石桥南畔有一洞府,兽环朱户,俨若王公第宅。
殿下自思:‘我从不曾到此,──一过桥去,便知端的。’
来至洞前,那门虽两扇不推而自开。
只见里边有一石几,几上有热气腾腾六七枚豆儿。
殷郊拈一个吃了,自觉甘甜香美,非同凡品:‘好豆儿,不若一总吃了罢。’
刚吃了时,忽然想起:‘来寻兵器,如何在此闲玩?’
忙出洞来,过了石桥,及至回头,早不见洞府。
殿下心疑,不觉浑身骨头响,左边肩头上忽冒出一只手来。
殿下着慌,大惊失色。
只见右边又是一只。
一会儿忽长出三头,六臂,把殷郊只唬得目瞪口呆,半晌无语。
只见白云童儿来前叫曰:‘师兄,师父有请。’
殷郊这一会略觉神思清爽,面如蓝靛,发似朱砂,上下獠牙,多生一目,愰愰荡荡,来至洞前。
广成子拍掌笑曰:‘奇哉!奇哉!仁君有德,天生异人。’
命殷郊进洞,至桃园内,广成子传与方天画戟,言曰:‘你先下山,前至西岐,我随后就来。’
道人取出番天印、落魂钟、雌雄剑付与殷郊。
殷郊实时拜辞下山。
广成子曰:‘徒弟,你且住。我有一事对你说。吾将此宝尽付与你,须是顺天应人,东进五关,辅周武,兴吊民伐罪之师,不可改了念头,心下狐疑,有犯天谴,那时悔之晚矣。’
殷郊曰:‘老师之言差矣!周武明德圣君,吾父荒淫昏虐,岂得错认,有辜师训。弟子如改日前言,当受犁锄之厄。’
道人大喜。
殷郊拜别师尊。
正是:
殿下实心扶圣主,只恐傍人起祸殃。
话说殷郊离了九仙山,借土遁往西岐前来。
正行之间,不觉那遁光飘飘,落在一座高山。
怎见得好山,有赞为证,赞曰:
冲天占地,转日生云。
冲天处尖峰矗矗,占地处远脉迢迢。
转日的,乃岭头松郁郁;生云的,乃崖下石磷磷。
松郁郁,四时八节常青;石磷磷,万年千载不改。
林中每听夜猿啼,涧内常见妖蟒过。
山禽声咽咽,走兽吼呼呼。
山獐山鹿,成双作对纷纷走;山鸦山雀,打阵攒群密密飞。
山草山花看不尽,山桃山果应时新。
虽然崎险不堪行,却是神仙来往处。
话说殷郊才看山巅险峻之处,
只听得林内一声锣响,见一人面如蓝靛,发似朱砂,骑红砂马,金甲红袍,三只眼,拎两根狼牙棒,那马如飞奔上山来,
见殷郊三头六臂,也是三只眼,大呼曰:‘三首者乃是何人,敢来我山前探望?’
殷郊答曰:‘吾非别人,乃纣王太子殷郊是也。’
那人忙下马,拜伏在地,口称:‘千岁为何往此白龙山上过?’
殷郊曰:‘吾奉师命,往西岐去见姜子牙。’
话未曾了,又一人带扇云盔、淡黄袍、点钢枪、白龙马,面如傅粉,三绺长髯,也奔上山来,大呼曰:‘此是何人?’
蓝脸的道:‘快来见殷千岁。’
那人也是三只眼,滚鞍下马,拜伏在地。
二人同曰:‘且请千岁上山,至寨中相见。’
三人步行至山寨,进了中堂。
二人将殷郊扶在正中交椅上,纳头便拜。
殷郊忙扶起,问曰:‘二位高姓大名?’
那蓝脸的应曰:‘末将姓温,名良;那白脸的姓马,名善。’
殷郊曰:‘吾看二位一表非俗,俱负英雄之志,何不同吾往西岐立功,助武王伐纣?’
二人曰:‘千岁为何反助周灭纣者何也?’
殷郊答曰:‘商家气数已尽,周家王气正盛,况吾父得十罪于天下,今天下诸侯应天顺人,以有道伐无道,以无德让有德,此理之常,岂吾家故业哉。’
温良、马善曰:‘千岁兴言及此,真以天地父母为心,乃丈夫之所为,如千岁者鲜矣。’
温良与马善整酒庆喜。
殷郊一面吩咐喽啰改作周兵,放火烧了寨栅,随即起兵。
殷郊三人同上了马,离了白龙山,往大路进发,径奔西岐而来。
正是:
殷郊有意归周主,只怕苍天不可从。
殷郊正行,喽啰报:‘启千岁:有一道人骑虎而来,要见千岁。’
殷郊闻报,忙吩咐左右旗门官:‘令:“安下人马,请来相见。”’
道人下虎进帐。
殷郊忙迎将下来打躬,口称:‘老师从何而来?’
道人曰:‘吾乃昆仑门下申公豹是也。殿下往那里去?’
殷郊曰:‘吾奉师命,往西岐投拜姬周,姜师叔不久拜将,助他伐纣。’
道人笑曰:‘我问你,纣王是你甚么人?’
殷郊答曰:‘是吾父王。’
道人曰:‘恰又来!世间那有子助外人而伐父之理!此乃乱伦忤逆之说。你父不久龙归沧海,你原是东宫,自当接成汤之胤,位九五之尊,承帝王之统,岂有反助他人,灭自己社稷,毁自己宗庙,此亘古所未闻者也。且你异日,百年之后,将何面目见成汤诸君于在天之灵哉!我见你身藏奇宝,可安天下;形象可定乾坤,当从吾言,可保自己天下,以诛无道周武,是为长策。’
殷郊答曰:‘老师之言虽是,奈天数已定,吾父无道,天命人心已离,周主当兴,吾何敢逆天哉!况姜子牙有将相之才,仁德数布于天下,诸侯无不响应。我老师曾吩咐我下山助姜师叔东进五关,吾何敢有背师言,此事断难从命。’
申公豹暗想:‘此言犯不动他,也罢,再犯他一场,看他如何。’
申公豹又曰:‘殷殿下,你言姜尚有德,他的德在那里?’
殷郊曰:‘姜子牙为人公平正直,礼贤下士,仁义慈祥,乃良心君子,道德丈夫,天下服从,何得小视他。’
申公豹曰:‘殿下有所不知。吾闻有德不灭人之彝伦,不戕人之天性,不妄杀无辜,不矜功自伐。殿下之父亲固得罪于天下,可与为雠;殿下之胞弟殷洪,闻说他也下山助周,岂意他欲邀己功,竟将殿下亲弟用太极图化成飞灰,此还是有德之人做的事,无德之人做的事?今殿下忘手足而事雠敌,吾为殿下不取也。’
殷郊闻言大惊曰:‘老师,此事可真?’
道人曰:‘天下尽知,难道吾有诳语。实对你说,如今张山现在西岐住札人马,你只问他。如果殷洪无此事,你再进西岐不迟;如有此事,你当为弟报雠。我今与你再请一高人,来助你一臂之力。’
申公豹跨虎而去。
殷郊甚是疑惑,只得把人马催动,径往西岐。
殷郊一路上沉吟思想:‘吾弟与天下无雠,如何将他如此处治,必无此事。若是姜子牙将吾弟果然如此,我与姜尚誓不两立,必定为弟报雠,再图别议。’
人马在路,非止一日,来至西岐,果然有一支人马打商汤旗号在此住札。
殷郊令温良前去营里去问:‘果是张山否?’
话说张山自羽翼仙当晚去后,两日不见回来;差人打听,不得实信。
正纳闷间,忽军政官来报:‘营外有一大将,口称‘请元帅接千岁大驾’,不知何故?请元帅定夺。’
张山闻报,不知其故,沉思:‘殿下久已失亡,此处是那里来的?’
忙传令:‘令来!’
军政官出营对来将曰:‘元帅令将军相见。’
温良进营来见张山,打躬。
张山问曰:‘将军自何处而来?有何见谕?’
温良答曰:‘吾奉殷郊千岁令旨,令将军相见。’
张山对李锦曰:‘殿下久已失亡,如何此处反有殿下?’
李锦在傍曰:‘只恐是真。元戎可往相见,看其真伪,再做区处。’
张山从其言,同李锦出营,来至军前。
温良先进营回话,对殷郊曰:‘张山到了。’
殷郊曰:‘令来。’
张山进营,见殷郊三首六臂,像貌凶恶,左右立温良、马善,都是三只眼。
张山问曰:‘启殿下!是成汤那枝宗派?’
殷郊曰:‘吾乃当今长殿下殷郊是也。’
因将前事诉说一番,张山闻言,不觉大悦,忙行礼,口称:‘千岁。’
殷郊曰:‘你可知道二殿下殷洪的事?’
张山答曰:‘二千岁因伐西岐,被姜尚用太极图化作飞灰多日矣。’
殷郊听罢,大叫一声,昏倒在地。
众人扶起。放声大哭曰:‘兄弟果死于恶人之手!’
跃身而起,将令箭一枝折为两段,曰:‘若不杀姜尚,誓与此箭相同!’
次日,殷郊亲自出马,坐名只要姜尚出来。
报马报入城中,进相府报曰:‘城外有殷郊殿下请丞相答话。’
子牙传令:‘军士排队伍出城。’
炮声响处,西岐门开,一对对英雄似虎,一双双战马如飞,左右列各洞门人。
子牙见对营门一人,三首六臂,青面獠牙;左右二骑乃温良、马善,各持兵器。
哪咤暗笑:‘三人九只眼,多了个半人!’
殷郊走马至军前,叫:‘姜尚出来见我!’
子牙向前曰:‘来者何人?’
殷郊大喝曰:‘吾乃长殿下殷郊是也!你将吾弟殷洪用太极图化作飞灰,此恨如何消歇?’
子牙不知其中缘故,应声曰:‘彼自取死,与我何干。’
殷郊听罢,大叫一声,几乎气绝,大怒曰:‘好匹夫!尚说与你无干!’
纵马摇戟来取。
傍有哪咤登开风火轮,将火尖枪直取殷郊。
轮马相交,未及数合,被殷郊一番天印把哪咤打下风火轮来。
黄天化见哪咤失机,催开了玉麒麟,使两柄银锤,敌住了殷郊。
子牙左右救回哪咤。
黄天化不知殷郊有落魂钟。
殷郊摇动了钟;黄天化坐不住鞍鞽,跌将下来。
张山走马将黄天化拿了。
及至上了绳索,黄天化方知被捉。
黄飞虎见子被擒,催开五色神牛来战。
殷郊也不答话,枪戟并举;又战数合,摇动落魂钟,黄飞虎也撞下神牛,早被马善、温良捉去。
杨戬在傍见殷郊祭番天印、摇落魂钟,恐伤了子牙,不当稳便,忙鸣金收回队伍。
子牙忙令军士进城,坐在殿上纳闷。
杨戬上殿奏曰:‘师叔,如今又是一场古怪事出来!’
子牙曰:‘有甚古怪?’
杨戬曰:‘弟子看殷郊打哪咤的是番天印;此宝乃广成子师伯的,如何反把于殷郊?’
子牙曰:‘难道广成子使他来伐我?’
杨戬曰:‘殷洪之故事,师叔独忘之乎?’
子牙方悟。
且说殷郊将黄家父子拿至中军。
黄飞虎细观不是殷郊。
殷郊问曰:‘你是何人?’
黄飞虎曰:‘吾乃武成王黄飞虎是也。’
殷郊曰:‘西岐也有武成王黄飞虎?’
张山在傍坐,欠身答曰:‘此就是天子殿前黄飞虎;他反了五关,投归周武,为此叛逆,惹下刀兵;今已被擒,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是彼自取死耳。’
殷郊闻言,忙下帐来,亲解其索,口称:‘恩人,昔日若非将军,焉能保其今日。’
忙问飞虎曰:‘此人是谁?’
黄飞虎答曰:‘此吾长子黄天化。’
殷郊急传令也放了;因对飞虎曰:‘昔日将军救吾兄弟二人;今日我放你父子,以报前德。’
黄飞虎感谢毕,因问曰:‘千岁当时风刮去,却在何处?’
殷郊不肯说出根本,恐泄了机密,乃朦胧应曰:‘当日乃海岛仙家救我,在山学业;今特下山,来报吾弟之仇。今日吾已报过将军大德,倘后见战,幸为回避。如再被擒,必正国法。’
黄家父子告辞出营,至城下叫门。
把门军官见是黄家父子,忙开城门放入。
父子进相府来见子牙,尽言其事。
子牙大喜。
次日,探马来报:‘有将请战。’
子牙问:‘谁人去走一遭?’
傍有邓九公愿往。
子牙许之。
邓九公领令出府,上马提刀,开放城门;见一将白马长枪,穿淡黄袍。
怎见得:
戴一顶扇云冠,光芒四射;黄花袍,紫气盘旋;银叶甲,辉煌灿烂;三股绦,身后交加;白龙马追风赶日;杵臼枪大蟒顽蛇。
修行在仙山洞府,成道行有正无邪。
话说邓九公大呼曰:‘来者何人?’
马善曰:‘吾乃大将马善是也。’
邓九公也不通名姓,纵马舞刀,飞来直取。
马善枪劈面相迎。
两马往还,战有十二三回合,邓九公刀法如神,马善敌不住,被邓九公闪一刀逼开了马善的枪,抓住腰间绦袍,拎过鞍鞽,往下一摔,生擒进城,至相府来见子牙。
子牙问曰:‘将军胜负如何?’
九公曰:‘擒了一将,名唤马善;令在府前,候丞相将令。’
子牙命:‘推来。’
少时,将马善推至殿前。
那人全不畏惧,立而不跪。
子牙曰:‘既已被擒,何不屈膝?’
马善大笑,骂曰:‘老匹夫!你乃叛国逆贼。吾既被擒,要杀就杀,何必多言!’
子牙大怒,令:‘推出府斩讫报来!’
南宫适为监斩官,推至府前,只见行刑箭出,南宫适手起一刀,犹如削菜一般。
正是:
钢刀随过随时长,如同切水一般同。
南宫适看见大惊,忙进相府回令曰:‘启丞相:异事非常!’
子牙问曰:‘有甚话说?’
南宫适曰:‘奉令将马善连斩三刀,这边过刀,那边长完,不知有何幻术,请丞相定夺。’
子牙听报大惊,忙同诸将出府来,亲见动手,也是一般。
傍有韦护祭起降魔杵打将下来,正中马善顶门,只打的一派金光,就地散开。
韦护收回杵,还是人形。
众门人大惊,只叫:‘古怪!’
子牙无计可施,命众门人:‘借三昧真火烧这妖物!’
傍有哪咤、金、木二咤、雷震子、黄天化、韦护,运动三昧真火焚之。
马善乘火光一起,大笑曰:‘吾去也!’
杨戬看见火光中走了马善。
子牙心下不乐。
各回府中,商议不提。
且言马善走回营来见殷郊,尽言擒去,怎样斩他,怎样放火焚他:‘末将借火光而回。’
殷郊闻言大喜。
子牙在府中沉思。
只见杨戬上殿,对子牙曰:‘弟子往九仙山探听虚实,看是如何。二则再往终南山,见云中子师叔,去借照妖鉴来,看马善是甚么东西,方可治之。’
子牙许之。
杨戬离了西岐,借土遁径往九仙山来;不一时,顷刻已至桃园洞,来见广成子。
杨戬行礼,口称:‘师叔。’
广成子曰:‘前日令殷郊下山,到西岐同子牙伐纣,好三首六臂么?候拜将日,再来属他。’
杨戬曰:‘如今殷郊不伐朝歌,反伐西岐,把师叔的番天印打伤了哪咤诸人,横行狂暴。弟子奉子牙之命,特来探其虚实。’
广成子闻言,大叫:‘这畜生有背师言,定遭不测之祸!但吾把洞内宝珍尽付与他,谁知今日之变。’
叫杨戬:‘你且先回,我随后就来。’
杨戬离了九仙山,径往终南山来,须臾而至;进洞府,见云中子行礼,口称:‘师叔,今西岐来了一人,名曰马善,诛斩不得,水火亦不能伤他,不知何物作怪,特借老师照妖鉴一用;俟除此妖邪,即当奉上。’
云中子听说,即将宝鉴付与杨戬。
杨戬离了终南山,往西岐来,至相府,参谒子牙。
子牙问曰:‘杨戬,你往九仙山见广成子,此事如何?’
杨戬把上项事情一一诉说一遍;又将取照妖鉴来的事亦说了一遍。
令:‘明日可会马善。’
次日,杨戬上马提刀,来营前请战,坐名只要马善出来。
探马报入中军。
殷郊命马善出营。
马善至军前,杨戬暗取宝鉴照之,乃是一点灯头儿在里面愰。
杨戬收了宝鉴,纵马舞刀,直取马善。
二马相交,刀枪并举,战有二三十回合,杨戬拨马就走。
马善不赶,回营来见殷郊回话:‘与杨戬交战,那厮败走,末将不去赶他。’
殷郊曰:‘知己知彼,此是兵家要诀。此行是也。’
且言杨戬回营进府来。
子牙问曰:‘马善乃何物作怪?’
杨戬答曰:‘弟子照马善,乃是一点灯头儿,不知详细。’
傍有韦护曰:‘世间有三处,有三盏灯:玄都洞八景宫有一盏灯;玉虚宫有一盏灯;灵鹫山有一盏灯。莫非就是此灯作怪?杨道兄可往三处一看,便知端的。’
杨戬忻然欲往。
子牙许之。
杨戬离了西岐,先往玉虚宫而来;驾着土遁而走。
正是:
风声响处行千里,一饭工夫至玉虚。
话说杨戬自不曾至昆仑山,今见景致非常,只得玩赏。
怎见得:
琼楼玉阁,上界昆仑。谷虚繁地籁,境寂散天香。
青松带雨遮高阁,翠竹依稀两道傍。
霞光缥缈,采色飘飘。
朱栏碧槛,画栋雕檐。
谈经香满座,静闭月当窗。
鸟鸣丹树内,鹤饮石泉傍。
四时不谢奇花草,金殿门开射赤光。
楼台隐现祥云里,玉磬金钟声韵长。
珠帘半卷,炉内烟香。
讲动‘黄庭’方入圣,万仙总领镇东方。
话说杨戬至麒麟崖,看罢昆仑景致,不敢擅入,立于宫外,等候多时;
只见白鹤童子出宫来,杨戬上前施体,口称:‘师兄,弟子杨戬借问老爷面前琉璃灯可曾点着?’
白鹤童儿答曰:‘点着哩。’
杨戬自思:‘此处点着,想不是这里,且往灵鹫山去。’
彼时离了玉虚,径往灵鹫山来。
好快!正是:
驾雾腾云仙体轻,玄门须仗五行行。
周游寰宇须臾至,才上昆仑又玉京。
杨戬进元觉洞,倒身下拜,口称:“老师,弟子杨戬拜见。”
燃灯问曰:“你来做甚么?”
杨戬答曰:“老爷面前的琉璃灯灭了。”
道人抬头看见灯灭了:“呀”的一声:“这孽障走了!”
杨戬把上件事说了一遍。
燃灯曰:“你先去,我随即就来。”
杨戬别了燃灯,借土遁径归西岐,至相府,来见子牙,将至玉虚见燃灯事说了一遍:“……燃灯老师随后就来。”
子牙大喜。
正言之间,门官报:“广成子至。”
子牙迎接至殿前,广成子对子牙谢罪曰:“贫道不知有此大变,岂意殷郊反了念头,吾之罪也。
待吾出去,招他来见。”
广成子随即出城,至营前大呼曰:“传与殷郊,快来见我!”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六十三回-译文
申公豹心怀险恶,导致纣王两个儿子在战场上丧命。当初使得殷洪反叛,如今又教太岁灭亡。
长舌惹是非,巧言招祸端。虽然天意如此,何必在意言语长短!
羽翼仙在地上打滚,只叫‘疼死我了!’这道人起身,慢慢走到他面前,问:‘你刚才去吃斋,为什么这么疼?’大鹏回答说:‘我吃了些面食,肚子疼。’道人说:‘吃不下,就吐出来吧。’大鹏真的去吐,不知不觉吐出一个鸡蛋大小的东西,白光闪闪,像一条银链,把大鹏的心肝锁住。大鹏觉得不对劲,想扯开,却又扯得心疼。大鹏非常惊恐,知道是坏消息,想转身,只见这道人抹了一下脸,大喝一声:‘我把你这孽障!你认得我吗?’——这道人是灵鹫山元觉洞燃灯道人。——道人骂道:‘你这孽障!姜子牙奉玉虚符命,辅助圣主,平定祸乱,拯救百姓,惩罚罪人,你为何反起狼心,连我也要吃?你助纣为虐!’命令黄巾力士:‘把这个孽障吊在大松树上,等到姜子牙灭了纣王,那时再放你不迟!’大鹏连忙哀求说:‘老师大发慈悲,宽恕弟子!弟子一时愚昧,被旁人唆使;从今以后知道错误,再不敢正眼窥视西岐。’燃灯说:‘你在天皇时得道,怎么连大运也不懂,真假也不识,还听旁人唆使,实在可恨,难以宽恕!’大鹏再三哀求说:‘可怜我千年的修炼,望老师怜悯!’燃灯说:‘你既然愿意改邪归正,必须拜我为师,我才能放你。’大鹏连忙极口称道:‘愿意拜老爷为师,修成正果。’燃灯说:‘既然如此,我就放你。’用手一指,那一百零八个念珠还依旧吐出腹中。大鹏于是归依燃灯道人,去灵鹫山修行。不表。
话说分两头,且说九仙山桃源洞广成子因为犯了杀戒,只在洞中静坐,保养天和,不理会外界事务。忽然有白鹤童子奉玉虚符命,说子牙不日将在金台拜将,命令众门人必须到西岐山为子牙饯行,准备东征。”广成子感谢皇恩,打发白鹤童子回玉虚宫去了。道人忽然想起殷郊:“如今子牙东征,把殷郊打发他下山,辅助子牙东进五关,一则可以让他见到家国故土,一则可以捉拿妲己为母报仇。忙问:‘殷郊在哪里?’殷郊在殿后听到师父呼唤,急忙来到前殿,见到师父行礼。广成子说:‘如今武王东征,天下诸侯在孟津聚会,共同讨伐无道之人,正是你报仇泄恨的时候。我现在派你去,辅助周朝作先锋,你可愿意去?’殷郊听后,口称‘老师’说:‘弟子虽然是纣王之子,但实际上与妲己为敌。父王听信奸言,杀害妻子和儿子,母亲无辜而死,这个仇恨一直在我心中,时刻挂念,不能忘记。今天老师大施慈悲,派我前往,我怎敢不去,以图报效,这是天地间的大幸。’广成子说:‘你先去桃源洞外的狮子崖前,找到兵器来,我传授你一些道术,你才能下山。’殷郊听说,急忙出洞去狮子崖寻找兵器。只见石桥那边有一座洞府。怎见得,有西江月为证:
门依双轮日月,照耀一望山川。珠渊金井暖含烟,更有许多堪羡。迭迭朱楼画阁,凝凝赤壁青田;三春杨柳九秋莲,兀的洞天罕见。
话说殷郊看到石桥南边有一座洞府,兽环朱户,像王公贵族的宅邸。殿下自己想:‘我从未来过这里——过桥去看看就知道了。’来到洞前,那门虽然两扇,却不用推就自动打开了。只见里面有一张石几,几上放着热气腾腾的六七颗豆子。殷郊拿起一个吃了,觉得香甜可口,非同寻常:‘好豆子,不如都吃了。’刚吃了时,忽然想起:‘来寻找兵器,怎么在这里闲逛?’急忙出洞,过了石桥,回头一看,洞府已经不见了。殿下心中疑惑,不禁全身骨头作响,左边肩膀上突然长出一只手来。殿下慌张,大惊失色。只见右边又长出一只。一会儿又长出三头六臂,把殷郊吓得目瞪口呆,半晌无言。只见白云童子上前叫道:‘师兄,师父有请。’殷郊这会儿稍微清醒了一些,脸色如蓝靛,头发如朱砂,上下獠牙,多长了一只眼睛,摇摇晃晃,来到洞前。广成子拍手笑着说:‘奇哉!奇哉!仁君有德,天生异人。’命令殷郊进洞,到桃园内,广成子传授他方天画戟,说:‘你先下山,前往西岐,我随后就来。’道人拿出番天印、落魂钟、雌雄剑交给殷郊。殷郊立刻拜别师父下山。广成子说:‘徒弟,你且留步。我有一件事要对你说。我将这些宝物全部交给你,你必须顺应天意,辅助周武王,兴师吊民伐罪,不可改变念头,心中犹豫不决,会有天谴,那时后悔就来不及了。’殷郊说:‘老师的话错了!周武王是明德圣君,我父王荒淫暴虐,怎能认错,辜负了您的教诲。弟子如果改变之前的言论,将受到犁锄之刑。’道人非常高兴。殷郊拜别师父。
殷郊离开了九仙山,借土遁前往西岐。正在飞行途中,不觉那遁光飘飘,落在了一座高山。怎么见得好山,有赞为证,赞曰:
冲天占地,转日生云。冲天处尖峰矗矗,占地处远脉迢迢。转日的,乃岭头松郁郁;生云的,乃崖下石磷磷。松郁郁,四时八节常青;石磷磷,万年千载不改。林中每听夜猿啼,涧内常见妖蟒过。山禽声咽咽,走兽吼呼呼。山獐山鹿,成双作对纷纷走;山鸦山雀,打阵攒群密密飞。山草山花看不尽,山桃山果应时新。虽然崎岖险阻难以行走,却是神仙来往之处。
话说殷郊刚看到山顶险峻的地方,突然听到林子里一声锣响,只见一个人脸色像靛青一样,头发像朱砂一样,骑着红砂马,身穿金甲红袍,有三只眼睛,手里拿着两根狼牙棒,那马像飞一样跑上山来,看到殷郊有三头六臂,也是三只眼睛,就大声问道:‘三头的人是哪位,敢来我山前探望?’殷郊回答说:‘我不是别人,是纣王的太子殷郊。’那个人连忙下马,跪在地上,口称:‘千岁为何来这白龙山上?’殷郊说:‘我奉师傅之命,要去西岐见姜子牙。’话还没说完,又来了一个人,戴着扇形云盔,穿着淡黄色袍子,拿着点钢枪,骑着白龙马,脸色像敷了粉一样,有三绺长胡子,也飞快地跑上山来,大声问道:‘这是谁?’蓝脸的那个人说:‘快过来见殷千岁。’那个人也是三只眼睛,跳下马,跪在地上。两人说:‘请千岁上山,到寨子里相见。’三人步行到山寨,进了大厅。两人把殷郊扶到正中的交椅上,跪拜在地。殷郊忙扶起他们,问:‘二位高姓大名?’蓝脸的那个人说:‘我姓温,名良;那白脸的姓马,名善。’殷郊说:‘我看你们两位非同小可,都有英雄的志向,为何不跟我去西岐立功,帮助武王伐纣?’两人问:‘千岁为何要帮助周朝灭纣?’殷郊回答说:‘商朝的气数已经尽了,周朝的王气正盛,何况我父亲在天下犯了十罪,现在天下诸侯顺应天意和民心,用有道伐无道,用无德让有德,这是常理,难道是我家的基业吗?’温良和马善说:‘千岁提起这个,真是以天地父母之心,是真正的男子汉所为,像千岁这样的人很少见。’温良和马善准备酒庆祝。殷郊一边吩咐手下改装成周兵,放火烧了山寨,随即起兵。殷郊三人骑上马,离开白龙山,向大路进发,直奔西岐而来。
正是:殷郊有意归周主,只怕苍天不可从。殷郊正走,手下报告:‘启禀千岁:有一道士骑着老虎来,要见千岁。’殷郊听到报告,忙吩咐左右旗门官:‘安顿好人马,请他来相见。’道士从老虎背上下来进帐。殷郊忙迎下来鞠躬,口称:‘老师从哪里来?’道士说:‘我是昆仑门下的申公豹。’殷郊问:‘殿下要去哪里?’殷郊说:‘我奉师傅之命,要去西岐拜见姬周,姜师叔不久将拜将,帮助他伐纣。’道士笑着说:‘我问你,纣王是你什么人?’殷郊回答说:‘是我的父亲。’道士说:‘真是这样!世界上哪有儿子帮助外人攻打自己父亲的道理!这是乱伦悖逆的说法。你父亲不久就要归天,你原本是东宫太子,自当继承成汤的血脉,成为九五之尊,继承帝王的统治,怎么会帮助别人,灭自己的国家,毁自己的宗庙,这是自古以来未曾有过的。而且你将来,百年之后,将如何面对成汤的众位在天之灵呢!我看你身上藏着奇宝,可以安定天下;你的形象可以决定乾坤,你应该听从我的话,可以保住自己的天下,以诛杀无道的周武王,这是长远的策略。’殷郊回答说:‘老师的话虽然对,但是天数已经注定,我父亲无道,天命和民心已经背离,周主应当兴起,我怎么敢违抗天意呢!何况姜子牙有将相之才,仁德遍布天下,诸侯都纷纷响应。我师傅曾吩咐我下山帮助姜师叔东进五关,我怎么敢违背师傅的教诲,这件事我坚决不能答应。’
申公豹暗想:‘这些话也说服不了他,好吧,再试他一次,看他如何。’申公豹又说:‘殷殿下,你说姜子牙有德,他的德在哪里?’殷郊说:‘姜子牙为人公平正直,礼贤下士,仁义慈祥,是良心君子,道德丈夫,天下人都服从他,怎么能小看他呢。’申公豹说:‘殿下有所不知。我听说有德的人不会灭人伦,不会伤害人的天性,不会胡乱杀人,不会自吹自擂。殿下的父亲固然得罪了天下人,可以成为敌人;殿下的弟弟殷洪,听说他也下山帮助周朝,怎么料到他想要邀功,竟然把殿下的亲弟弟用太极图化成飞灰,这是有德的人做的事情吗,还是无德的人做的事情?现在殿下忘记了兄弟之情,却去事奉敌人,我为殿下感到惋惜。’
殷郊听到这些话大吃一惊,说:‘老师,这件事是真的吗?’道士说:‘天下人都知道了,难道我会说谎。实话告诉你,现在张山现在西岐住扎人马,你只问他。如果殷洪没有这件事,你再进西岐不迟;如果有这件事,你应当为弟弟报仇。我现在再请你一位高人,来帮助你一臂之力。’申公豹骑着老虎离开了。殷郊非常疑惑,只能催动人马,直奔西岐。殷郊一路上沉思默想:‘我的弟弟与天下无冤无仇,怎么会这样对待他,肯定没有这样的事。如果姜子牙真的这样对待我的弟弟,我与姜子牙誓不两立,一定要为弟弟报仇,再考虑其他的事情。’
人马在路上已经走了不止一天,来到了西岐,果然有一支打着商汤旗号的人马在这里驻扎。殷郊命令温良前去军营询问:“真的是张山吗?”张山自从羽翼仙离开后,已经两天没有回来;派人去打听,也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正在纳闷的时候,忽然军政官来报告说:‘营外有一位大将,自称‘请元帅接千岁大驾’,不知是什么原因?请元帅决定。’张山听后,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沉思了一会儿:‘殿下已经失踪很久了,这里怎么会突然出现殿下?’急忙下令:‘让他进来!’军政官出营对来将说:‘元帅命令将军相见。’温良进入军营来见张山,行礼。张山问:‘将军从哪里来?有什么指示?’温良回答:‘我奉殷郊千岁的命令,让将军相见。’张山对李锦说:‘殿下已经失踪很久了,这里怎么会有殿下?’李锦在一旁说:‘恐怕是真的。元戎可以去见一见,看看真假,再做决定。’张山听从了他的建议,和李锦一起出营,来到军营前。温良先进营回话,对殷郊说:‘张山到了。’殷郊说:‘让他进来。’张山进入军营,看到殷郊三首六臂,相貌凶恶,左右站着温良和马善,都是三只眼。张山问:‘启禀殿下!这是成汤哪一支宗派的人?’殷郊说:‘我是当今的长殿下殷郊。’于是把前事说了一遍,张山听后,不禁大喜,连忙行礼,口称:‘千岁。’殷郊问:‘你可知道二殿下殷洪的事?’张山回答:‘二千岁因为征伐西岐,被姜尚用太极图化为飞灰已经好几天了。’殷郊听完后,大声喊叫一声,昏倒在地。众人扶起他,他放声大哭说:‘兄弟果然死在恶人的手中!’跃起身来,把令箭折成两段,说:‘如果不杀姜尚,誓与此箭相同!’
次日,殷郊亲自出马,点名只要姜尚出来。报信的士兵把消息报告给城中,进入相府报告说:‘城外有殷郊殿下请丞相答话。’子牙下令:‘军士排好队伍出城。’炮声响起,西岐城门打开,一对对英雄像虎一样,一双双战马像飞一样,左右列着各洞门的人。子牙看到对面的营门站着一个人,三首六臂,青面獠牙;左右两边骑马的是温良和马善,都手持兵器。哪咤暗笑:‘三人九只眼,多了一个半人!’殷郊骑马来到军营前,喊道:‘姜尚出来见我!’子牙向前说:‘来者是谁?’殷郊大声喝道:‘我是长殿下殷郊!你用太极图把我的弟弟殷洪化为飞灰,这笔账怎么算?’子牙不知道其中的原因,回答说:‘那是他自己找死,跟我有什么关系。’殷郊听后,大声喊叫一声,几乎气绝,大怒道:‘好一个匹夫!还说跟我没关系!’纵马挥戟来攻击。旁边哪咤骑着风火轮,用火尖枪直取殷郊。两马相交,未及数合,被殷郊一记天印把哪咤打下风火轮。黄天化见哪咤失利,催动玉麒麟,用两柄银锤,抵挡住了殷郊。子牙左右救回哪咤。黄天化不知道殷郊有落魂钟。殷郊摇动了钟;黄天化坐不住马鞍,跌落下来。张山骑马将黄天化抓住。等到上了绳索,黄天化才知道自己被抓住了。黄飞虎见儿子被擒,催动五色神牛来战。殷郊也不答话,枪戟并举;又战数合,摇动落魂钟,黄飞虎也撞下神牛,早被马善和温良捉去。杨戬在一旁看到殷郊祭出番天印、摇动落魂钟,担心会伤到子牙,觉得不太妥当,急忙鸣金收兵。
子牙急忙命令士兵进城,坐在殿上纳闷。杨戬上殿奏报说:‘师叔,现在又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子牙问:‘有什么奇怪的?’杨戬说:‘弟子看到殷郊打哪咤用的是番天印;这件宝物是广成子师伯的,怎么会在殷郊手里?’子牙说:‘难道广成子让他来攻打我?’杨戬说:‘殷洪的故事,师叔难道忘记了?’子牙这才恍然大悟。
殷郊把黄家父子带到中军。黄飞虎仔细一看,发现不是殷郊。殷郊问:‘你是谁?’黄飞虎说:‘我是武成王黄飞虎。’殷郊说:‘西岐也有武成王黄飞虎?’张山在一旁坐着,欠身回答:‘这位就是天子殿前的黄飞虎;他背叛了五关,投奔了周武,因此成为叛逆,引发了战争;现在已经被擒获,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是他自己找死。’殷郊听后,急忙下帐来,亲自解开绳索,口称:‘恩人,如果不是将军,我怎么能有今天。’急忙问黄飞虎说:‘这个人是谁?’黄飞虎回答:‘这是我长子黄天化。’殷郊急忙下令也放了黄天化;然后对黄飞虎说:‘昔日将军救了我的兄弟二人;今天我放你父子,以报答之前的恩情。’黄飞虎感谢完毕,问:‘千岁当时被风吹走,现在在哪里?’殷郊不愿意说出真相,恐怕泄露了机密,就含糊其辞地回答:‘那天是海岛上的仙家救了我,我在山中学习;现在特地下山,来为我弟弟报仇。今天我已经报答了将军的大恩,如果以后再见面,希望你能回避。如果再被擒获,必将受到国法的惩处。’黄家父子告辞出营,来到城下叫门。守门的军官看到是黄家父子,急忙打开城门让他们进来。父子二人进入相府见到子牙,把事情全部告诉了他。子牙非常高兴。
次日,探马来报告说:‘有将领请求出战。’子牙问:‘谁愿意去走一遭?’旁边有邓九公愿意前往。子牙答应了他。邓九公领命出府,上马提刀,打开城门;看到一个骑白马、手持长枪、身穿淡黄色袍子的将领。如何描述:戴着一顶光芒四射的扇云冠;穿着黄花袍,紫气环绕;银叶甲,光彩夺目;三股绦,身后交错;骑着一匹追风赶日的白龙马;手持一杆像大蟒蛇一样的杵臼枪。在仙山洞府修行,成道之后行事正直无邪。
邓九公大声喊道:‘来的是谁?’马善说:‘我是大将马善。’邓九公没有询问姓名,就纵马挥舞刀剑,直冲过来。马善举枪迎击。两匹马来回交战,打了十几个回合,邓九公的刀法如同神助,马善抵挡不住,被邓九公一闪身避开了马善的枪,抓住他的腰间绦带,提起来摔到地上,生擒了他,带到相府见子牙。子牙问:‘将军胜负如何?’邓九公说:‘擒了一个叫马善的将领;现在在府前,等待丞相的命令。’子牙命令:‘带上来。’不久,将马善推到殿前。那个人毫不畏惧,站立不跪。子牙说:‘既然已经被擒,为何不跪下?’马善大笑,骂道:‘老东西!你是个叛国逆贼。我既然被擒,要杀就杀,何必多言!’子牙大怒,命令:‘推出去斩首,然后报告。’南宫适担任监斩官,推到府前,只见行刑的箭射出,南宫适举刀,就像切菜一样。正是:
钢刀随过随时长,如同切水一般同。
南宫适看见大惊,急忙进相府回报说:‘丞相,发生了非常的事情!’子牙问:‘有什么事?’南宫适说:‘奉命将马善斩了三刀,这边刀过,那边伤口就愈合了,不知道有什么妖术,请丞相定夺。’子牙听后大惊,急忙和众将出府观看,结果也是一样。旁边韦护举起降魔杵打下,正好打在马善头顶,只打得一片金光四散。韦护收回杵,马善仍是人形。众门人十分惊讶,只叫:‘奇怪!’子牙无计可施,命令:‘借三昧真火烧这妖物!’旁边有哪吒、金、木二咤、雷震子、黄天化、韦护,施展三昧真火焚烧。马善趁着火光一起,大笑说:‘我走了!’杨戬看见火光中马善消失了。子牙心中不快。各自回到府中,商议此事。
且说马善回到营中见殷郊,把被擒、如何斩他、如何用火焚烧他的经过都说了出来:‘我趁着火光逃回来了。’殷郊听后非常高兴。子牙在府中沉思。只见杨戬上殿,对子牙说:‘弟子前往九仙山探听虚实,看看怎么办。另外,再去终南山见云中子师叔,去借照妖镜来,看看马善是什么东西,才能对付他。’子牙同意了。杨戬离开西岐,借土遁直奔九仙山;不一会儿,转眼就到了;来到桃园洞,见到广成子。杨戬行礼,口称:‘师叔。’广成子说:‘前些日子让你下山,到西岐和子牙伐纣,那个好三首六臂的人么?等拜将那天,再来属他。’杨戬说:‘如今殷郊不去伐朝歌,反而伐西岐,把师叔的番天印打伤了哪吒等人,横行霸道。弟子奉子牙之命,特地来探听虚实。’广成子听后,大叫:‘这畜生有背师言,定遭不测之祸!但我把洞中的宝物都给了他,谁知道今天会发生这样的变故。’叫杨戬:‘你先回去,我随后就来。’杨戬离开九仙山,直奔终南山;不久就到了;进入洞府,见到云中子行礼,口称:‘师叔,今西岐来了一人,名叫马善,无法诛杀,水火也不能伤害他,不知道是什么怪物作怪,特地来借老师的照妖镜一用;等除掉这个妖邪,就立刻归还。’云中子听后,立即将宝镜交给杨戬。杨戬离开终南山,往西岐而来,来到相府,参见子牙。子牙问:‘杨戬,你往九仙山见广成子,事情怎么样了?’杨戬把上面的事情一一诉说了一遍;又将取照妖镜的事情也说了出来。命令:‘明天可以和马善会战。’次日,杨戬骑马提刀,来到营前请战,点名只要马善出来。
探马报告到中军。殷郊命令马善出营。马善来到军前,杨戬暗地里用宝镜照他,发现里面有一点灯头在闪烁。杨戬收起宝镜,纵马挥刀,直取马善。两马相交,刀枪并举,打了二十多个回合,杨戬拨马逃跑。马善没有追赶,回到营中见殷郊回话:‘和杨戬交战,那个家伙败走,我没有追赶他。’殷郊说:‘知己知彼,这是兵家的要诀。这样做是对的。’
再说杨戬回到营中进入府中。子牙问:‘马善是什么怪物?’杨戬回答说:‘弟子用宝镜照马善,发现里面有一点灯头,不知道详细情况。’旁边韦护说:‘世间有三处,有三盏灯:玄都洞八景宫有一盏灯;玉虚宫有一盏灯;灵鹫山有一盏灯。莫非就是这盏灯作怪?杨道兄可以去这三处看看,就会知道真相。’杨戬欣然同意。子牙同意了他的请求。杨戬离开西岐,先前往玉虚宫;驾着土遁而行。正是:
风声响处行千里,一饭工夫至玉虚。
话说杨戬从未来过昆仑山,今天看到这里的景色非常美丽,只得欣赏一番。怎见得:
琼楼玉阁,上界昆仑。谷虚繁地籁,境寂散天香。青松带雨遮高阁,翠竹依稀两道傍。霞光缥缈,采色飘飘。朱栏碧槛,画栋雕檐。谈经香满座,静闭月当窗。鸟鸣丹树内,鹤饮石泉傍。四时不谢奇花草,金殿门开射赤光。楼台隐现祥云里,玉磬金钟声韵长。珠帘半卷,炉内烟香。讲动‘黄庭’方入圣,万仙总领镇东方。
话说杨戬来到麒麟崖,看完了昆仑山的景色,不敢擅自进入,站在宫外等候了很久;只见白鹤童子出宫来,杨戬上前施礼,口称:‘师兄,弟子杨戬想问一下,老爷面前的琉璃灯是否点着?’白鹤童子回答说:‘点着呢。’杨戬自己想:‘这里点着,看来不是这里,先去灵鹫山吧。’这时离开玉虚宫,径直前往灵鹫山;去得很快!正是:
驾雾腾云仙体轻,玄门须仗五行行。周游寰宇须臾至,才上昆仑又玉京。
杨戬走进元觉洞,倒身跪拜,嘴里说:‘老师,弟子杨戬前来拜见。’燃灯问他说:‘你来这里做什么?’杨戬回答说:‘老爷您面前的琉璃灯熄灭了。’道士抬头看到灯灭了,惊呼一声:‘哎呀,那孽障走了!’杨戬把刚才的事情说了一遍。
燃灯说:‘你先回去,我马上就过来。’杨戬告别了燃灯,通过土遁法直接回到了西岐,到了相府,见到了子牙,把要去玉虚宫见燃灯的事情说了一遍:‘……燃灯老师马上就会过来。’子牙非常高兴。
正在说话的时候,门官报告说:‘广成子到了。’子牙迎接他到殿前,广成子对子牙道歉说:‘我不知道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没想到殷郊改变了主意,这是我的过错。等我出去,我会把他叫来见你。’
广成子立刻出城,到了营地前大声呼喊:‘传令给殷郊,快来见我!’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六十三回-注解
申公豹:申公豹,传说中的仙人,此处作为殷郊的老师出现,试图说服殷郊不要背叛商朝。
反殷郊:这里的‘反殷郊’指的是申公豹反对殷郊,殷郊是商朝末年纣王的儿子,后来成为反纣王的重要人物。
纣王:纣王,即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商纣王,历史上以暴虐著称,被认为是商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两子丧疆场:指的是纣王的两个儿子在战争中丧生。
殷洪:殷洪是殷郊的哥哥,也是纣王的儿子,在《封神演义》中是反派角色。
太岁:太岁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祇,代表岁星,有时也指代岁星所在的位置,这里可能是指纣王。
长舌:指多嘴多舌,喜欢说闲话。
巧言:指花言巧语,善于言辞。
黄巾力士:黄巾力士是道教神话中的神将,以勇猛著称。
姜子牙:姜子牙,周朝的开国元勋,辅佐周武王伐纣,被封为齐国君主,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玉虚符命:玉虚符命是道教中的一种预言或命令,代表天命。
武王:武王即周武王,是周朝的开国君主,以伐纣王而闻名。
无道:指没有道德,行为不端正。
妲己:妲己是商朝末年纣王的宠妃,以妖媚著称,是《封神演义》中的反派角色。
杀戒:在佛教中,杀戒是指杀生的戒律。
天和:指天地的和谐状态。
玉虚:道教中的一个神秘之地,此处可能指燃灯的居所。
金台拜将:指周武王在金台上举行拜将仪式,任命姜子牙为将,准备东征。
殷郊:殷郊,商朝末年的王子,是商汤的后代,此处可能是指商汤的后裔。
方天画戟:方天画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武器,形似戟,有四个尖角。
番天印:番天印是广成子的法宝,是一种强大的法器。
落魂钟:落魂钟,传说中的一种法器,能够使敌人失去战斗意志。
雌雄剑:雌雄剑是《封神演义》中的一种法器,分为雌剑和雄剑,分别代表阴和阳。
犁锄之厄:犁锄之厄是指被犁锄耕作的灾难,这里指受到严厉的惩罚。
土遁:道教中的一种法术,通过泥土遁形,实现快速移动。
遁光:遁光是指修炼有成的仙人或妖魔在飞行时所发出的光芒。
岁星:岁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一种星宿,指木星,古人认为岁星所在的位置与吉凶祸福有关。
西岐: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岐山县一带,此处可能指杨戬的故乡或所在之地。
白龙山上:白龙山,指位于西岐附近的一座山,文中描述殷郊在此地与温良、马善相遇。
昆仑门下:昆仑门下,指的是昆仑山,古代神话中认为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此处指申公豹是昆仑山下的仙人。
十罪于天下:十罪于天下,指商纣王被认为有十大罪状,导致天下百姓离心离德。
白龙马:白龙马,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马,此处指温良骑的白龙马。
扇云盔:扇云盔,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头盔,此处指马善所佩戴的头盔。
淡黄袍:淡黄袍,古代服饰,此处指马善所穿的袍子。
点钢枪:点钢枪,古代兵器,此处指马善所持的武器。
三绺长髯:三绺长髯,指胡须分三缕,此处形容马善的外貌。
龙归沧海:龙归沧海,比喻英雄末路,此处指纣王即将死去。
位九五之尊:位九五之尊,指帝王的尊位,九五为古代五行中的最高位,此处指纣王应该继承帝位。
承帝王之统:承帝王之统,指继承帝王的统治权。
社稷:社稷,古代指国家,此处指殷郊的家族和国家。
太极图:太极图,道家哲学中的符号,代表宇宙的阴阳变化和万物生成。
彝伦:彝伦,指古代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关系。
天性:天性,指人的自然本性。
良心君子:良心君子,指心地善良、品德高尚的人。
道德丈夫:道德丈夫,指有道德修养的男子。
雠敌:雠敌,指仇敌,敌人。
在天之灵:在天之灵,指已故之人的灵魂。
奇宝:奇宝,指珍贵的宝物,此处指殷郊身上可能拥有的宝物。
乾坤:乾坤,指天地,此处比喻权力和地位。
商汤:商汤,商朝的开国君主,以仁德著称,推翻了暴虐的夏朝,建立了商朝。
羽翼仙:羽翼仙,传说中的仙人,此处可能指帮助殷郊的仙人。
广成子:广成子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人,擅长法术。
姜尚:姜尚,即姜子牙,周朝的开国功臣,辅佐周武王推翻商朝。
五关:五关,指古代军事防御中的五个关卡,此处可能指黄飞虎曾经过的五道关卡。
周武:周武,即周武王,周朝的开国君主,是姜子牙的辅佐对象。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出自《左传》,意指天道公平,作恶必受惩罚。
海岛仙家:海岛仙家,指居住在海岛上的仙人。
正邪:正邪,指正义与邪恶,此处指修行者的道德准则。
邓九公:邓九公是古代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人物,是商朝的一位将领,以勇猛著称。
马善:马善也是《封神演义》中的人物,是西周的一位将领,因勇猛善战而知名。
绦袍:绦袍指用带子束腰的长袍,古代将领的常服。
鞍鞽:鞍鞽是指马具,鞍指马鞍,鞽指马镫。
相府:古代官职,指宰相的官邸,此处可能指子牙的官邸。
子牙:姜子牙,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也是道教中的一位神祇。
南宫适:南宫适是《封神演义》中的人物,是子牙的部下,担任监斩官。
三昧真火:三昧真火是道教传说中的神火,具有极强的破坏力。
哪咤:哪咤是《封神演义》中的著名神将,以勇猛著称。
金、木二咤:金、木二咤是《封神演义》中的两位神将,分别代表金和木元素。
雷震子:雷震子是《封神演义》中的神将,以雷神之力著称。
黄天化:黄天化是《封神演义》中的神将,以法术高强著称。
韦护:韦护是《封神演义》中的神将,以武艺高强著称。
九仙山:九仙山是《封神演义》中提到的仙山,是广成子修炼的地方。
云中子:云中子是《封神演义》中的仙人,擅长道术。
照妖鉴:照妖鉴是一种能照出妖魔鬼怪真身的宝物。
玉虚宫:玉虚宫是道教中重要的宫观之一,是元始天尊的道场。
灵鹫山:灵鹫山是佛教中的一个圣地,也是许多仙佛修炼的地方。
白鹤童子:白鹤童子是道教中的童子,常作为仙人门下的使者。
琉璃灯:琉璃灯是一种装饰华丽的灯具,通常用于宗教仪式或贵重场合。
杨戬:杨戬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著名人物,是玉皇大帝的第三子,具有法力高强的特点,常被描绘为一位英勇的神仙。
元觉洞:元觉洞是道教中的一个神秘之地,此处可能指的是杨戬前往的一个修炼或求助的洞穴。
倒身下拜:这是一种表示极度尊敬的礼节,即跪拜时身体倒下,头触地。
口称:口头称呼,表示口头表达。
老爷:古代对长辈或上级的尊称,此处指燃灯。
孽障:古代汉语中用来指代恶行或罪恶之人,此处可能指某位神或妖魔。
上件事:指之前发生的事情,此处指杨戬遇到的问题。
燃灯:燃灯是道教中的神祇,也被称为燃灯佛,是佛教中的一位佛陀。
反了念头:指改变了原本的想法或决定,此处可能指殷郊叛变。
罪也:表示自己对此事有责任或罪过。
招他来见:召唤某人前来见面。
营前:军营之前,此处指殷郊的军营。
大呼:大声呼喊。
且听下回分解:古代小说中常用的结尾语,表示故事未完,将在下一回继续讲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六十三回-评注
杨戬进元觉洞,倒身下拜,口称:‘老师,弟子杨戬拜见。’这一段展现了杨戬对燃灯道人的尊敬和虔诚。‘倒身下拜’这一动作,不仅表现出杨戬的谦卑,也彰显了道教中弟子对师傅的礼节。‘口称’表明杨戬在言语上也表达了对燃灯道人的敬意。
燃灯问曰:‘你来做甚么?’杨戬答曰:‘老爷面前的琉璃灯灭了。’这里的对话简洁而富有象征意义。‘琉璃灯’在道教中常象征着光明和智慧,其熄灭可能意味着某种危机或警示。杨戬的回答直接而有力,显示了他对问题的关注和对燃灯道人的信任。
道人抬头看见灯灭了:‘呀’的一声:‘这孽障走了!’燃灯道人的反应突兀而强烈,‘呀’的一声既表现出他的惊讶,也透露出对‘孽障’(可能指殷郊)的失望和愤怒。这一声叹息,也为接下来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杨戬把上件事说了一遍。燃灯曰:‘你先去,我随即就来。’燃灯道人的态度显得镇定自若,他对杨戬的安排既体现了对他的信任,也表明了他对处理此事的决心和信心。
杨戬别了燃灯,借土遁径归西岐,至相府,来见子牙,将至玉虚见燃灯事说了一遍:‘……燃灯老师随后就来。’杨戬的行动迅速而果断,‘借土遁’这一描述则展现了道教中神仙的神秘能力。杨戬将燃灯道人的话转达给子牙,既是对子牙的尊重,也是对整个局势的关心。
子牙大喜。正言之间,门官报:‘广成子至。’子牙迎接至殿前,广成子对子牙谢罪曰:‘贫道不知有此大变,岂意殷郊反了念头,吾之罪也。待吾出去,招他来见。’广成子的出现为故事增添了新的角色和冲突。他的谢罪表明了他对殷郊反叛的担忧和自责,同时也预示着他将采取行动。
广成子随即出城,至营前大呼曰:‘传与殷郊,快来见我!’广成子的行动果断而有力,他的呼喊不仅是对殷郊的召唤,也是对整个局势的挑战。这一段对话为接下来的情节发展埋下了悬念,也为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