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八十八回

作者: 许仲琳,明代文学家和小说家,著有《封神演义》一书。关于《封神演义》的具体作者,有学者认为可能是许仲琳,或许是民间口头传承的集体创作,后期经过整理成书。许仲琳的作品《封神演义》融入了丰富的神话、宗教和历史元素,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作品之一。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封神演义》是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创作的神话小说,以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为背景,讲述了许多神仙、英雄、妖怪的故事,特别是姜子牙辅佐周武王推翻商朝的过程。本书的核心情节是周朝的建立与商纣王的灭亡,其中穿插了大量的神仙、妖魔以及人物的封神故事。全书充满了神话和幻想元素,通过塑造许多英雄人物,如姜子牙、哪吒、杨戬等,展现了忠诚、勇敢、智慧等美德。故事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并以战斗、谋略、道德冲突等为主要内容,呈现出强烈的戏剧性。作为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之一,《封神演义》不仅在文学上影响深远,也对后世的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八十八回-原文

武王白鱼跳龙舟

诗曰:

白鱼吉兆喜非常,预肇周家应瑞昌。

八百诸侯称硕德,千年师帅颂匡襄。

堂堂阵演三三迭,正正旗门六六行。

时雨师临民甚悦,成汤基业已消亡。

话说袁洪调兵往孟津驻札,以阻诸侯咽喉。

不表。

且说渑池县张奎日夕望朝歌救兵,忽有报马报入府来:

天子招了新元帅袁洪,调兵二十万驻札孟津,以阻诸侯;未见发兵来救渑池。

张奎闻报大惊曰:

天子不发救兵,此城如何拒守!况前有周兵,后有孟津,四百诸侯前后合攻,此取败之道。

今反舍此不救,奈何?

忙与夫人高兰英共议。

夫人曰:

料吾二人也可阻住周兵。

今袁洪拒住孟津,则南北诸侯也不能抄我之后。

只打听袁洪得胜,若破了南北二侯,我再与你去合兵共破周武,再无有不胜之理。

俺们如今只设法守城,不要与周将对敌;待他粮尽兵疲,一战成功,无有不克。

此万全之道也。

张奎心下狐疑不定。

且说子牙见渑池一个小县,攻打不下,反阵亡了许多将官,纳闷在中军,暗暗点首嗟叹:

可怜这些扶主定国英雄,沥胆披肝,止落得遗言在此,此身皆化为乌有!

子牙正在那里伤悼,忽辕门官来报:

有一道童求见。

子牙传令:

请来。

少时,只见一道童至帐下行礼曰:

弟子乃夹龙山飞龙洞惧留孙的门人。

因师兄土行孙在夹龙山猛兽崖被张奎所害,家师已知应上天之数,这是救不得的;

只是过渑池须有原故。

家师特着弟子来此下书,师叔便知端的。

子牙接上书来,展开观看,书曰:

道末惧留孙致书于大元帅子牙公麾下:

前者土行孙合该于猛兽崖死于张奎之手,理数难逃,贫道只有望崖垂泣而已,言之可胜长叹!

今张奎善于守城,急切难下,但他数亦当终。

子牙公不可迟误,可令杨戬将贫道符印先在黄河岸边,等杨任、韦护追赶至此擒之。

取城只用哪咤、雷震子足矣。

子牙公须是亲自用调虎离山计,一战成功。

此去自然坦夷。

只候封神之后,再图会晤。

不宣。

子牙看罢书,打发童子回山。

当日子牙传令:

哪咤领令箭,雷震子领令箭前去,……如此而行。

杨戬、杨任领柬帖前去,……如此。

韦护领柬帖前去,……如此。

子牙俱吩咐出毕。

至晚间,周营中炮响,三军吶喊,杀奔城下而来。

张奎急上城,设法守护,百计千方防御,急切难下。

子牙知张奎善于守城,且暂鸣金收兵。

次日午末未初,请武王上帐相见:

今日请大王同老臣出营,看看渑池县城池,好去攻取。

武王乃忠厚君子,随应曰:

孤愿往。

实时同子牙出营,至城下周围看了。

用手指曰:

大王若破此城,须用轰天大炮,方能攻打;

此城一时可破也。

子牙与武王指画攻城,只见渑池城上哨探士卒报与张奎:

启老爷:姜子牙同一穿红袍的在城下探看城池。

张奎听报,即上城来看时,果是子牙同武王在城下,周围指画。

张奎自思曰:

姜尚欺吾太甚!

只因连日吾坚守此城,不与他会战,

他便欺我,至吾城下,肆行无忌,藐视吾无人物也。

随下城与夫人曰:

你可用心坚守此城,待我出城走去杀来,以除大患。

夫人上城观战。

张奎上马拎刀,开了城门,一马飞来,大呼曰:

姬发、姜尚!今日你命难逃也!

正是:

计就月中擒玉兔,谋成日里捉金乌。

子牙同武王拨马向西而走。

张奎赶来,周营中一将也不出来接应,张奎放心赶来。

看看赶有三十里,只听得金鼓齐鸣,炮声响亮,三军吶喊,震动天地,

周营中大小将官齐出营来,杀奔城下。

高兰英在城上全装甲冑守护城池,忽听周营中又是炮响,不知其故。

忽城上落下哪咤来,现三首八臂,脚踏风火轮,摇火尖枪杀来。

高兰英急上马,用双刀抵住了哪咤。

二人在城上不便争持,高兰英走马下城,哪咤随后赶来。

雷震子又早展开二翅,飞上城来,使开黄金棍,把城上军士打开,随斩关落锁,周兵进城。

高兰英见事不好,正欲取葫芦放太阳神针,早已不及,

被哪咤一乾坤圈,打中顶上,翻下马来,又是一枪,死于非命,

早往封神台去了。

有诗为证,诗曰:

孤城死守为成汤,今日身亡实可伤。

全节全忠名不朽,女中贞烈万年扬。

话说雷震子、哪咤进了渑池县,军士见打死了主母,俱伏地请降。

哪咤曰:‘俱免汝死,候元帅来安民。’

哪咤复向雷震子曰:‘道兄且在城上拒住,吾还去接应师叔与武王,恐怕惊了主公。’

雷震子曰:‘道兄不可迟疑,当速行为是。’

好哪咤!把风火轮登开,往正西上赶来。

只见张奎正赶子牙有二十里远近,只听得炮声四起,喊声大振,心下甚是惊疑,也不去赶子牙。

子牙在后面大呼曰:‘张奎!你渑池已失,何不归降?’

张奎心慌,情知中计,勒转马望旧路而来;天色又黑,正遇哪咤现三首八臂迎来。

哪咤大骂曰:‘逆贼!你今日还不下马受死,更待何时!’

张奎大怒,摇刀直取。

哪咤手中枪急架相还。

未及数合,哪咤复祭起九龙神火罩罩来。

张奎知此术利害,把身子一扭,往地下去了。

哪咤见张奎预先走了,因想起土行孙的光景,心上不觉悲悼,往前来迎武王。

张奎急走至城下,见雷震子立于城上,知城池已陷,夫人不知存亡,自思:‘不若往朝歌,与袁洪合兵一处,再作道理。’

话说哪咤上前迎接武王与子牙,一同回渑池县来,将大军进城屯札,又将城上周将首级收殓,设祭祀之,仍于高阜处安葬。

不表。

只见张奎全装甲冑,纵地行之术,往黄河大道而走,如风一般,飞云掣电而来。

话说杨任远远望见张奎从地底下来了,杨任知会韦护曰:‘道兄,张奎来了。你须是仔细些,不要走了他。你看我手往那里指,你就往那边祭降魔杵镇之。’

韦护曰:‘谨领尊命。’

再说张奎正走,远远看见杨任骑云霞兽,手心里那两只神光射耀往下看着地,大呼曰:‘张奎不要走!今日你难逃此厄也!’

张奎听得,魂不附体,不敢停滞,纵着地行法:‘刷’的一声,须臾就走有一千五百里远。

杨任在地上催着云霞兽,紧紧追赶。

韦护在上头只看着杨任;杨任只看着张奎在地底下;如今三处看着,好赶!正是:

上边韦护观杨任,杨任生追‘七杀神’。

话说张奎在地下见杨任紧紧跟随在他头上:如张奎往左,杨任也往左边来赶;张奎往右,杨任也往右边来赶。

张奎无法,只是往前飞走。

看着行至黄河岸边,前有杨戬奉柬帖在黄河岸边专等杨任。

只见远远杨任追赶来了,杨任也看见了杨戬,乃大呼曰:‘杨道兄!张奎来了!’

杨戬听得,忙将三昧火烧了惧留孙指地成钢的符篆,立在黄河岸边。

张奎正行,方至黄河,只见四处如同铁桶一般,半步莫动,左撞左不能通,右撞右不能通,撤身回来,后面犹如铁壁。

张奎正慌忙无措,杨任用手往下一指;半空中韦护把降魔杵往下打来。

此宝乃镇压邪魔护三教大法之物,可怜张奎怎禁得起。

有诗为证,诗曰:

金光一道起空中,五彩云霞协用功。

鬼怪逢时皆绝迹,邪魔遇此尽成空。

皈依三教称慈善,镇压诸天护法雄。

今日黄河除‘七杀’,千年英气贯长虹。

话说韦护祭起降魔杵,把张奎打成虀粉──一灵也往封神台去了。

三位门人得胜,齐来见子牙,备言打死张奎,追赶至黄河之事,说了一遍。

子牙大喜,在渑池县住了数日,择日起兵。

那日,整顿人马,离了渑池县,前往黄河而来。

时近隆冬天气,众将官重重铁铠,迭迭征衣,寒气甚胜。

怎见得好冷,有赞为证:

重衾无暖气,袖手似揣冰。

败叶垂霜蕊,苍松挂冻铃。

地裂因寒甚,池平为水凝。

鱼舟空钓线,仙观没人行。

樵子愁柴少,王孙喜炭增。

征人须似铁,诗客笔如零。

皮袄犹嫌薄,貂裘尚恨轻。

蒲团僵老衲,纸帐旅魂惊。

莫讶寒威重,兵行令若霆。

话说子牙人马来至黄河,左右报知中军。

子牙吩咐:‘借办民舟。’每只俱有工食银五钱,并不白用民船一只,万民乐业,无不欢呼感德,真所谓‘时雨之师’。

子牙传令,另备龙舟一双,装载武王。

子牙与武王驾坐中舱,左右鼓棹,向中流进发。

只听得黄河内泼浪滔天,风声大作,把武王龙舟泊在浪里颠播。

武王曰:‘相父,此舟为何这样掀播?’

子牙曰:‘黄河水急,平昔浪发,也是不小的;况今日有风,又是龙舟,故此颠播。’

武王曰:‘推开舱门,俟孤看一看,何如?’

子牙同武王推舱一看,好大浪!怎见得黄河迭浪千层,有诗为证:

洋洋光侵月,浩浩影浮天。

灵派吞华岳,长流贯百川。

千层凶浪滚,万迭峻波颠。

岸口无渔火,沙头有鹭眠。

茫茫浑似海,一望更无边。

话说武王一见黄河,白浪滔天,一望无际,吓得面如土色。

那龙舟只在浪里,或上、或下。

忽然有一旋窝,水势分开,一声响亮,有一尾白鱼跳在船舱里来,就把武王吓了一跳。

那鱼在舟中,左迸右跳,跳有四五尺高。

武王问子牙曰:‘此鱼入舟,主何吉凶?’

子牙曰:‘恭喜大王!贺喜大王!鱼入王舟者,主纣王该灭,周室当兴,正应大王继汤而有天下也。’

子牙传令:‘命庖人将此鱼烹来,与大王享之。’

武王曰:‘不可。’仍命掷之河中。

子牙曰:‘既入王舟,岂可舍此,正谓‘天赐不取,反受其咎’,理宜食之,不可轻弃。’

左右领子牙令,速命庖人烹来。

不一时献上,子牙命赐诸将。

少顷,风恬浪静,龙舟已渡黄河。

只见四百诸侯知周兵已至,打点前来迎接武王。

子牙知武王乃仁德之主,岂肯欺君;恐众诸侯尊称武王,以致中馁,则大事去矣。

须是预先吩咐过,然后相见,庶几不露出圭角;俟破纣之后,再作区处。

乃对武王曰:‘今舟虽抵岸,大王还在舟中,俟老臣先上岸,陈设器械,严整军威,以示武于诸侯,立定营栅,然后来请大王。’

武王曰:‘听凭相父设施。’

子牙先上了岸,率大队人马至孟津,立下营塞。

众诸侯齐至中军,来见子牙。

子牙迎接上帐,相叙礼毕,子牙曰:‘列位君侯见武王不必深言其伐君吊民之故,只以观政于商为辞,俟破纣之后,再作商议。’

众诸侯大喜,俱依子牙之言。

子牙令军政官与哪咤、杨戬前去迎请武王。

后面又有西方二百诸侯随后过黄河,同武王车驾而进。

真个是天下诸侯会合,自是不同。

怎见得,有诗为证,诗曰:

今日诸侯会孟津,纷纷杀气满江尘。

旌旗向日飞龙凤,剑戟迎霜泣鬼神。

士卒赳赳歌化日,军民济济庆仁人。

应知世运当亨泰,四海讴吟总是春。

且说武王同西方二百诸侯来至孟津大营,探马报入中军帐,子牙率领南、北二方四百诸侯,又有数百小诸侯,齐来迎接。

武王径进中军。

先有:

南伯侯鄂顺、

东南扬侯锺志明、

北伯侯崇应鸾、

西南豫州侯姚楚亮、

左伯宗智明、

东北兖州侯彭祖寿、

远伯常信仁、

夷门伯武高逵、

邠州伯丁建吉、

右伯姚庶良、

近伯曹宗、

众诸侯进营,只有东伯侯姜文焕未曾进游魂关,乃序武王上帐。

武王不肯,彼此固逊多时,武王同众诸侯交相下拜。

天下诸侯俯伏曰:‘今大王大驾特临此地,使众诸侯得睹天颜,仰观威德,早救民于水火之中,天下幸甚!万民幸甚!’

武王深自谦让曰:‘予小子发,嗣位先生,孤德寡闻,惟恐有负前烈;谬蒙天下诸侯传檄相邀,特拜相父东会列位贤侯,观政于商。若曰予小子冒昧兴师,则予岂敢,惟望列位贤侯教之!’

内有豫州侯姚楚亮对曰:‘纣王无道,杀妻诛子,焚炙忠良,杀戮大臣,沉湎酒色,弗敬上天,郊庙下祀,播弃黎老,昵比罪人。皇天震怒,绝命于商。予等奉大王恭行天之罚,伐罪吊民,拯万姓于水火,正应天顺人之举,泄人神之愤,天下无不感悦。若予等与大王坐视不理,厥罪惟均,望大王裁之。’

武王曰:‘纣王虽不行正道,俱臣下蔽惑之耳。今只观政于商,擒其嬖幸,令人君加改其敝政,则天下自平矣。’

彭祖寿曰:‘天命靡常,惟有德者居之。昔尧有天下,因其子不肖,而禅位于舜。舜有天下,亦因其子之不肖,而禅位于禹。禹之子贤,能承继父业,于是相传至桀而德衰,暴虐夏政,天人怨之;故汤得行天之罚,放桀于南巢,伐夏而有天下。贤圣之君六七作,至于纣,罪恶贯盈,毁弃善政,戕贼不道,皇天震怒,降灾于商,爰命大王以伐殷汤,大王幸毋固辞,以灰诸侯之心。’

武王谦让未遑。

子牙曰:‘列位贤侯,今日亦非商议正事之时,俟至商郊,再有说话。’

众诸侯佥曰:‘丞相之言是也。’

武王命营中治酒,大宴诸侯。

不表。

且说袁洪在营中,只见报马启曰:‘今有武王兵至孟津下寨,大会诸侯,请元帅定夺。’

殷破败听得,忙上前言曰:‘周武乃天下叛逆元首,自兴兵至此,所在获捷;军威甚锐,元帅不可轻忽,务要严兵以待。’

袁洪曰:‘参军之言固善,料姜尚不过一磻溪村夫,有何本领,此皆诸关将士不用心,以致彼侥幸成功。参军放心,看吾一阵令他片甲不回。’

次日,子牙升帐,众诸侯上帐参见,有夷门伯武高逵言曰:‘启元帅:诸侯六百驻兵于此,俱未敢擅于用兵,止在此拒住,只候武王大驾来临,以凭裁夺。今日若不先擒袁洪,则匹夫尚自逞强,犹不知天吏之不可战也。望元帅早赐施行。’

子牙曰:‘贤侯之言甚善。吾必先下战书,然后会兵孟津,方可以示天下之恶惟天下之德可以克之。’

众皆大喜。

子牙忙修书,差杨戬往汤营内来下战书。

杨戬领命,往成汤营前下马,大呼曰:‘奉姜元帅将令,来下战书!’

探事小校报与中军,袁洪听得周营来下战书,忙命左右:‘令来。’

只见军政官来至营门,令杨戬进见。

杨戬至中军帐见袁洪,呈上战书。

袁洪观看毕,乃曰:‘吾不修回书,约定明日会兵便了。’

杨戬回至中军,见子牙,言明日会兵。

子牙传令与众诸侯:‘明早会兵。’

俱各各准备去了。

次日,周营炮响,子牙调出大队人马,有六百诸侯齐出,当中是子牙人马,俱是大红旗;左是南伯侯鄂顺,右是北伯侯崇应鸾,尽是五色旛幢,真若盔山甲海,威势如彪,英雄似虎。

布成阵势,三军吶喊,冲至军前,哨马报与袁洪,袁洪与众将出营观看子牙大兵队伍,只见天下诸侯雁翅排开,分于左右,当中是元帅姜尚,左有鄂顺,右有崇应鸾。

有诗为证,诗曰:

诸侯共计破朝歌,正是神仙遇劫魔。

百万雄师兴宇宙,奇功立在孟津河。

姜尚东征除虐政,诸侯拱手尊号令。

妖氛滚滚各争先,杨戬梅山收七圣。

话说袁洪在马上见姜子牙身穿道服,乘四不相,来至军前,左右排列有众位门人,次后武王乘逍遥马,南北分列众位诸侯。

只见袁洪银盔素铠,坐下白马,使一条宾铁棍,担在鞍鞽,英雄凛凛。

怎见得袁洪好处,有赞为证:

银盔素铠,缨络红凝。

左插狼牙箭,右悬宝剑锋。

横担宾铁棍。

白马似神行。

幼长梅山下,成功古洞中。

曾受阴阳诀,又得天地灵。

善能多变化,玄妙似人形。

梅山称第一,保纣灭周兵。

话说子牙向前问曰:

来者莫非成汤元帅袁洪么?

袁洪曰:

你可就是姜尚?

子牙曰:

吾乃奉天征讨扫荡成汤天保大元帅。

今天下归周,商纣无道,天下离心离德,只在旦夕受缚,

料你一杯之水,安能救车薪之火哉!

汝若早早倒戈纳降,尚待汝以不死;

如若不肯,旦夕一朝兵败,玉石俱焚,虽欲求其独生,何可及哉。

休得执迷,徒劳伊戚。

袁洪笑曰:

姜尚,你只知磻溪捕鱼,水有深浅,

今幸而五关无有将才,让你深入重地,

你敢于巧言令色,惑吾众听耶!

回顾左右先行曰:

谁与吾拿此鄙夫,以泄天下之愤?

傍有一人大呼曰:

元帅放心,待我成功!

走马飞临阵前,摇手中枪直取姜子牙。

傍有右伯侯姚庶良纵马摇手中斧,大呼曰:

匹夫慢来,有吾在此!

也不答话,两马相交,枪斧并举,一场大战。

怎见得,有诗为证,诗曰:

征云荡荡透虚空,剑戟兵戈扰攘中。

今日姜公头一战,孟津血溅竹梢红。

话说姚庶良手中斧转换如飞,不知常昊乃是梅山一个蛇精,

姚庶良乃是真实本领,那里知道,只要成功。

常昊不觉败下阵去,姚庶良便催马赶来。

不知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八十八回-译文

武王骑着白鱼跳龙舟。

诗中说:白鱼的出现是个吉祥的征兆,非常令人高兴,预示着周家的兴起和繁荣。八百个诸侯都称赞他的伟大德行,千年的师长都赞美他的辅助和扶持。整齐的阵势排列得像三三制,旗帜的门面排列得像六六制。及时雨神的降临让民众非常高兴,成汤的基业已经消亡。

话说袁洪调动兵力前往孟津驻扎,以阻止诸侯的咽喉。不表。

再说渑池县的张奎日夜盼望朝歌的救兵,忽然有报马报告说:‘天子招募了新元帅袁洪,调动二十万兵力驻扎在孟津,以阻止诸侯;但还没有看到有军队来救渑池。’张奎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惊讶,说:‘天子不发救兵,这个城池怎么守得住!何况前面有周军,后面有孟津,四百个诸侯前后夹击,这是必败之道。现在反而放弃这里不救,怎么办呢?’他急忙和夫人高兰英一起商议。夫人说:‘我们两个人也可以阻挡住周军。现在袁洪在孟津阻止了他们,那么南北诸侯也不能从我们后面偷袭。只要打听到袁洪胜利的消息,如果他能打败南北两个诸侯,我再和你一起去合力击败周武王,就没有不胜的道理了。我们现在只设法守住城池,不要和周军对敌;等他们粮草耗尽,兵力疲惫,一战就能成功,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这是万全之策。’张奎心中犹豫不决。

再说姜子牙看到渑池这个小县城攻打不下,反而损失了很多将领,心中纳闷,在中军帐中暗暗点头叹息:‘可怜这些辅助君主、安定国家的好汉,沥尽心血,最后却只留下遗言在这里,自己却化为乌有!’姜子牙正在那里悲伤,忽然辕门官来报告说:‘有一位道童求见。’姜子牙下令:‘请他进来。’不多时,只见一位道童来到帐前行礼说:‘弟子是夹龙山飞龙洞惧留孙的弟子。因为师兄土行孙在夹龙山的猛兽崖被张奎所害,家师已知这是天意,这是无法挽救的;只是经过渑池有原因。家师特地派弟子来此送信,师叔就会明白真相。’姜子牙接过信来,展开观看,信上写着:

‘道末惧留孙致书于大元帅子牙公麾下:之前土行孙在猛兽崖不幸死于张奎之手,这是命中注定,我只有望崖垂泪而已,言语无法表达长久的叹息!现在张奎擅长守城,难以迅速攻下,但他也注定要走到尽头。子牙公不可迟疑,可以命令杨戬先将我的符印放在黄河岸边,等待杨任、韦护追到这里擒拿他。攻城只需哪吒、雷震子就足够了。子牙公必须亲自使用调虎离山之计,一战成功。此去自然顺利。只待封神之后,再图会面。不宣。’

姜子牙看罢信,打发道童回山。当天晚上,周营中炮声响起,三军呐喊,杀向城下。张奎急忙上城,设法守护,想尽办法防御,但城池仍然难以攻下。姜子牙知道张奎擅长守城,于是暂时鸣金收兵。次日午末未初,姜子牙请武王上帐相见:‘今天请大王和老臣出营,看看渑池县城池,好去攻取。’武王是个忠厚的君子,随口答应说:‘我愿意去。’当时就和姜子牙出营,来到城下周围查看。用手指着说:‘大王如果要攻破这座城,必须使用轰天大炮,才能攻下;这座城池一时可以攻破。’姜子牙和武王指着城池商议攻城策略,只见渑池城上的侦察士兵报告给张奎说:‘报告老爷:姜子牙和一个穿红袍的人在城下探看城池。’张奎听到报告,立即上城来看,果然是姜子牙和武王在城下,周围指手画脚。

张奎自思:‘姜尚太过分了!只因连日我坚守这座城,不与他会战,他就欺我,来到我的城下,肆无忌惮,轻视我无人之辈。’于是下城对夫人说:‘你可以用心坚守这座城,等我出城去杀敌,以消除大患。’夫人上城观战。张奎上马提刀,打开城门,一马当先,大声呼喊:‘姬发、姜尚!今天你们的命难保了!’正是:

计就月中擒玉兔,谋成日里捉金乌。

姜子牙和武王拨马向西逃跑。张奎追赶,周营中没有将领出来接应,张奎放心地追赶。追了三十里后,只听得金鼓齐鸣,炮声震天,三军呐喊,震动天地,周营中的大小将领都出营来,杀向城下。高兰英在城上全副武装守护城池,忽然听到周营中又是炮声,不知原因。忽然城上落下哪吒,现出三首八臂,脚踏风火轮,手持火尖枪杀来。高兰英急忙上马,用双刀抵挡住哪吒。二人在城上不便争斗,高兰英走马下城,哪吒随后追赶。雷震子早已展开双翅,飞上城来,舞动黄金棍,打退了城上的士兵,随后斩断城门,周兵进城。高兰英见事情不妙,正想取葫芦放太阳神针,但已经来不及了,被哪吒一乾坤圈击中头顶,翻身落马,又被一枪刺死,早已经前往封神台。有诗为证,诗中说:

孤城死守为成汤,今日身亡实可伤。全节全忠名不朽,女中贞烈万年扬。

话说雷震子和哪吒来到了渑池县,士兵们看到主母被杀,都跪地请求投降。哪吒说:‘都免你们一死,等元帅来安抚百姓。’哪吒又对雷震子说:‘道兄你先在城上抵挡住,我回去接应师傅和武王,怕吓到主公。’雷震子说:‘道兄不可犹豫,应该立刻行动。’哪吒立刻驾着风火轮向正西方向赶去。

只见张奎正在追赶子牙,相距大约二十里,只听到炮声四起,喊声震天,心里非常疑惑,就没有继续追赶子牙。

子牙在后面大声呼喊:‘张奎!你已经失去了渑池,为什么不投降呢?’张奎心慌意乱,知道自己中了计,勒转马匹往回跑;天色已黑,正遇到哪吒带着三首八臂冲过来。

哪吒大骂:‘逆贼!你今天还不下马受死,还等什么时候!’张奎大怒,挥刀直取。哪吒手持长枪立刻还击。还没打几个回合,哪吒又祭出九龙神火罩。

张奎知道这个法术很厉害,身体一扭,钻到地下去了。哪吒看到张奎先跑了,想起土行孙的情况,心里不禁感到悲伤,上前迎接武王。

张奎急忙跑到城下,看到雷震子站在城上,知道城池已经失守,夫人生死未卜,心想:‘不如去朝歌,和袁洪汇合兵力,再想办法。’

哪吒上前迎接武王和子牙,一起回到渑池县,大军进城驻扎,又将城上守将的首级收殓,设祭祀,然后在高处安葬。

接下来,张奎全副武装,使用地行术,往黄河大道逃去,像风一样,飞云掣电而来。

杨任远远看到张奎从地下冒出来,告诉韦护:‘道兄,张奎来了。你一定要小心,不要让他跑了。你看我手指的方向,你就往那边祭降魔杵压他。’韦护说:‘遵命。’

再说张奎正在逃跑,远远看到杨任骑着云霞兽,手心里神光闪烁向下看着地面,大声呼喊:‘张奎不要跑!今天你逃不出这个劫数!’张奎吓得魂不附体,不敢停留,立刻使用地行术,‘刷’的一声,转眼就跑了有一千五百里。

杨任骑着云霞兽在地上追赶,韦护在上面看着杨任;杨任在地上盯着张奎;现在三个人都在看着,追得很快!

张奎在地下看到杨任紧紧跟在他头上:张奎往左,杨任也往左边追;张奎往右,杨任也往右边追。张奎无法,只能往前飞跑。

张奎看到走到黄河岸边,前面有杨戬拿着请柬在黄河岸边等着杨任。只见杨任远远追了过来,杨任也看到了杨戬,就大声呼喊:‘杨道兄!张奎来了!’杨戬听到后,急忙将三昧火烧了惧留孙指地成钢的符篆,站在黄河岸边。

张奎正走,刚到黄河,只见四面八方像铁桶一样,半步也动不了,左冲右撞都出不去,转身回来,后面就像铁墙。

张奎慌乱无措,杨任用手一指;半空中韦护把降魔杵打下。这宝物是镇压邪魔、护持三教的大法,可怜张奎怎么承受得住。

韦护祭起降魔杵,把张奎打得粉身碎骨——他的灵魂也去了封神台。

三位徒弟得胜归来,一起见子牙,详细说明了打死张奎、追赶至黄河的事情,全部说了一遍。子牙非常高兴,在渑池县住了几天,择日发兵。

那天,整顿人马,离开渑池县,前往黄河。当时正是隆冬时节,众将官都穿着厚重的铁甲,层层战衣,寒气逼人。

怎么见得冷呢?有诗为证:厚厚的被子没有暖气,袖手感觉像握着冰块。败叶挂霜,苍松挂冰铃。地裂是因为寒冷,池塘因为水结冰而平静。鱼船空挂着钓线,仙观无人行走。樵夫担心柴火少,贵族喜欢增加炭火。战士像铁一样坚强,诗人笔触如雪。皮袄还是觉得薄,貂裘还是觉得重。蒲团上的老和尚僵硬,纸帐里的旅人魂飞魄散。不要惊讶寒气重,军队行动命令如雷霆。

子牙的人马到达黄河,左右报告给中军。子牙吩咐:‘借用民船。’每只船都有五钱的工食银,不白白使用民船,万民安居乐业,无不欢呼感戴,真可以说是‘及时雨’。

子牙下令,另外准备一艘龙舟,装载武王。子牙和武王坐在中舱,左右划桨,向河中心进发。只听到黄河里波浪滔天,风声大作,把武王的龙舟停在浪中颠簸。

武王说:‘相父,这艘船为什么这么颠簸?’子牙说:‘黄河水急,平时就有大浪,今天又有风,又是龙舟,所以颠簸。’武王说:‘打开舱门,让我看看,怎么样?’子牙和武王打开舱门一看,好大的浪!

武王一见黄河,白浪滔天,一望无际,吓得脸色苍白。那龙舟在浪中上下颠簸。忽然有一个漩涡,水势分开,一声巨响,有一条白鱼跳进船舱里,把武王吓了一跳。

那鱼在船舱里,左冲右撞,跳起来有四五尺高。武王问子牙:‘这条鱼进船,主何吉凶?’子牙说:‘恭喜大王!贺喜大王!鱼进王舟,主纣王该灭,周室当兴,正应大王继汤而有天下。’

子牙下令:‘命厨师将这条鱼烹煮了,给大王享用。’武王说:‘不可。’仍然命令将鱼扔回河中。子牙说:‘既然进了王舟,怎么能舍弃这条鱼呢?这正是所谓“天赐不取,反受其咎”,应该吃掉它,不可轻视。’左右领命,立刻命令厨师烹煮。不一会儿就端了上来,子牙下令赐给众将。

过了一会儿,风平浪静,龙舟已经渡过黄河。

只见四百个诸侯得知周朝的军队已经到达,纷纷准备前来迎接武王。姜子牙知道武王是一位仁德的君主,不会欺君,担心众诸侯过分尊敬武王,导致武王失去威严,这样大事就失败了。于是他提前吩咐,然后才见面,以免露出锋芒;等打败了纣王之后,再处理其他事情。他对武王说:‘现在船已经靠岸,大王还在船上,等老臣我先上岸,布置好器械,整顿军队,向诸侯展示军威,然后立下营寨,再来请大王。’武王说:‘听凭相父安排。’姜子牙先上了岸,率领大队人马到孟津,扎下营寨。

众诸侯都来到中军,来见姜子牙。姜子牙迎接他们进帐,行礼完毕后,姜子牙说:‘各位君侯见到武王不必详细说明讨伐暴君、救济百姓的原因,只说来看望政事于商朝为借口,等打败了纣王之后,再商议。’众诸侯都很高兴,都按照姜子牙的话去做。姜子牙命令军政官和哪吒、杨戬前去迎接武王。随后又有西方的二百个诸侯渡过黄河,跟随武王的车队前进。真的是天下诸侯会合,与以往不同。有诗为证,诗中说:‘今日诸侯会孟津,纷纷杀气满江尘。旌旗向日飞龙凤,剑戟迎霜泣鬼神。士卒赳赳歌化日,军民济济庆仁人。应知世运当亨泰,四海讴吟总是春。’

武王和西方的二百个诸侯来到孟津的大营,探马报告到中军帐,姜子牙率领南、北两方的四百个诸侯,还有数百个小诸侯,都来迎接。武王直接进入中军。

先有南伯侯鄂顺、东南扬侯钟志明、北伯侯崇应鸾、西南豫州侯姚楚亮、左伯宗智明、东北兖州侯彭祖寿、远伯常信仁、夷门伯武高逵、邠州伯丁建吉、右伯姚庶良、近伯曹宗等诸侯进入营寨,只有东伯侯姜文焕没有进入游魂关,于是按顺序请武王上帐。武王不肯,彼此推让了许久,武王和众诸侯互相下拜。天下诸侯跪拜说:‘现在大王亲自来到这里,让众诸侯得以见到天子的容颜,仰望您的威德,早日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天下有幸!万民有幸!’武王谦虚地说:‘我小子发,继承先王的位子,德行浅薄,名声不显,恐怕有负先王的遗志;承蒙天下诸侯传檄相邀,特地拜相父东会各位贤侯,观察商朝的政事。如果说我小子轻率兴兵,那我怎么敢呢,只希望各位贤侯指教我!’

其中豫州侯姚楚亮回答说:‘纣王无道,杀害妻子和儿子,焚烧忠良,杀害大臣,沉迷酒色,不敬上天,不祭祀祖先,遗弃老人,亲近罪人。皇天震怒,终结了商朝的命运。我们奉大王之命,执行天罚,讨伐罪人,救济百姓,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这是顺应天意和民意的举动,发泄人神之愤,天下无不感到喜悦。如果我们坐视不理,罪责同样重大,希望大王裁决。’武王说:‘纣王虽然不行正道,但都是臣子蒙蔽的结果。现在只是观察商朝的政事,擒拿他的宠臣,让君主改正他的弊政,那么天下自然就会平定。’彭祖寿说:‘天命无常,只有有德者才能居之。过去尧有天下,因为他的儿子不贤,所以把位子禅让给了舜。舜有天下,也因为他的儿子不贤,所以把位子禅让给了禹。禹的儿子贤明,能够继承父业,于是传位至桀时德行衰败,暴虐夏朝的政事,天人共怨;所以汤得以执行天罚,把桀放逐到南巢,讨伐夏朝而得到天下。贤圣的君主六七代,到了纣王,罪恶满盈,毁弃善政,残害不道,皇天震怒,降灾于商,命令大王讨伐殷汤,大王请不要推辞,以免让诸侯失望。’武王谦虚地推辞。

姜子牙说:‘各位贤侯,今天也不是商议正事的时候,等到商郊,再议。’众诸侯都说:‘丞相的话是对的。’武王命令营中准备酒席,大宴诸侯。

袁洪在营中,只见报马报告说:‘现在武王的军队已经到达孟津扎营,大会诸侯,请元帅定夺。’殷破败听到后,急忙上前说:‘周武王是天下叛逆的元首,自从兴兵至此,所向披靡;军威非常锐利,元帅不可轻视,务必严阵以待。’袁洪说:‘参军的话固然有道理,但姜子牙不过是一个磻溪的村夫,有什么本领,这些都是各位关隘的将士不用心,才让敌人侥幸成功。参军放心,看我一战让他片甲不回。’次日,姜子牙升帐,众诸侯上帐参见,有夷门伯武高逵说:‘启禀元帅:诸侯六百人驻兵于此,都未敢擅自用兵,只在这里拒守,只等武王的大驾来临,以便作出裁决。今天如果不先擒拿袁洪,那么匹夫也敢自逞强,还不知道天吏的不可挑战。希望元帅早日行动。’姜子牙说:‘贤侯的话很有道理。我必须先下战书,然后会兵孟津,才能向天下展示,只有天下的德行才能克制天下的恶。’众人都很高兴。姜子牙立刻写信,派杨戬到汤营中去下战书。杨戬领命,来到成汤营前下马,大声呼喊:‘奉姜元帅之命,来下战书!’探事的小校报告给中军,袁洪听到周营来下战书,急忙命令左右:‘让他们进来。’只见军政官来到营门,让杨戬进见。杨戬到中军帐见到袁洪,呈上战书。袁洪看完后,说:‘我不写回信,约定明天会兵就可以了。’杨戬回到中军,见到姜子牙,报告明天会兵的事情。姜子牙传令给众诸侯:‘明天早上会兵。’大家都去准备了。次日,周营炮响,姜子牙调出大队人马,有六百个诸侯一起出来,中间是姜子牙的人马,都是大红旗;左边是南伯侯鄂顺,右边是北伯侯崇应鸾,都是五色旌旗,真像是盔山甲海,威势如虎,英雄似龙。布成阵势,三军呐喊,冲向军前,哨马报告给袁洪,袁洪与众将出营观看姜子牙的大军队伍,只见天下诸侯像雁翅一样排列在左右,中间是元帅姜子牙,左边是鄂顺,右边是崇应鸾。

有诗为证,诗中说:‘诸侯共计破朝歌,正是神仙遇劫魔。百万雄师兴宇宙,奇功立在孟津河。姜尚东征除虐政,诸侯拱手尊号令。妖氛滚滚各争先,杨戬梅山收七圣。’

话说袁洪在马上看到姜子牙身穿道袍,骑着四不相,来到军前,左右排列着众位门人,后面是武王骑着逍遥马,南北两边分列着众位诸侯。只见袁洪银盔素铠,骑着白马,手持一条宾铁棍,放在鞍鞯上,英姿飒爽。如何称赞袁洪的好处,有赞诗为证:

银色的盔甲和白色的铠甲,帽带上的红色已经凝固。左边插着狼牙箭,右边挂着锋利的宝剑。横拿着宾铁棍。白马像神一样行走。在梅山下长大,在古洞中成功。曾经学习过阴阳术,又得到了天地之灵气。擅长变化多端,神秘如同人形。在梅山被称为第一,保卫商纣王,消灭周朝的军队。

子牙向前问道:“来的难道是成汤的元帅袁洪吗?”袁洪回答:“你就是姜尚吗?”子牙说:“我是奉天命征讨,扫荡成汤,保护周朝的征讨大元帅。现在天下已经归顺于周,商纣王无道,天下的人都离心离德,他们很快就会束手就擒。你只是一杯水,怎么可能救得燃烧的车薪之火呢!如果你能早点倒戈投降,我还会让你活命;如果你不愿意,一旦兵败,那就会是玉石俱焚,即使你想独自求生,又怎么可能呢。不要固执,只会徒增悲伤。”袁洪笑着说:“姜尚,你只知道在磻溪捕鱼,水有深浅之分,现在幸亏五关没有能人,才让你深入敌后,你竟敢用花言巧语来迷惑我军吗!”他回头对左右说:“谁愿意帮我抓住这个无耻之徒,以泄天下之愤?”旁边有人大喊:“元帅请放心,让我来立功!”他骑马冲到阵前,手持长枪直取姜子牙。

右伯侯姚庶良骑马挥舞着手中的斧头,大声喊道:“你这个凡夫俗子慢点来,我还在这里!”他没有回答,两匹马相交,枪和斧头同时举起,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怎么样,有一首诗可以证明,诗中说:
征战的云彩在虚空中飘荡,剑戟和兵器在混乱中翻飞。今天姜公一战,孟津的血溅红了竹梢。

姚庶良手中的斧头舞动如飞,他却不知道常昊是梅山的一个蛇精,而姚庶良才是真正的本领。他不知道只要成功。常昊不知不觉中败下阵来,姚庶良便催马追赶。他的命运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八十八回-注解

武王:周武王,周朝的开国君主,因其仁德而被后人尊称为武王。

白鱼:白鱼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鱼,此处可能象征着吉祥的征兆。

龙舟:龙舟是古代用于水上活动的一种船,此处可能指的是用于渡河的船。

八百诸侯:指周武王时期,有八百个诸侯国归附于周朝。

硕德:指道德高尚,具有伟大的德行。

千年师帅:指古代军事家,具有千年的智慧和军事才能。

匡襄:指辅佐、帮助,这里指帮助国家恢复秩序。

堂堂阵演:指军队的阵势整齐,演练有序。

正正旗门:指旗帜排列整齐,军容严整。

六六行:六六行可能是指阵法中的六六阵,即六行六列的阵型。

时雨师:古代神话中的雨神,这里可能指适时降雨的神明。

成汤基业:指商朝的基业,成汤是商朝的开国君主。

袁洪:古代神话人物,此处可能指某位将领。

孟津:孟津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河南省,此处可能是指一场战斗发生的地点。

渑池县:渑池县是中国河南省的一个县,此处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渑池县,故事发生地。

朝歌:古代地名,商朝的都城,位于河南省。

高兰英:古代神话人物,张奎的妻子。

夹龙山飞龙洞:古代神话中的地名,惧留孙的道场。

土行孙:古代神话人物,惧留孙的弟子,被张奎所害。

调虎离山计:古代兵法,指用计策引诱敌人离开其有利地形。

封神台:封神台是《封神演义》中神灵被封神的地方。

金乌:古代神话中的太阳神,这里可能指敌人。

乾坤圈:古代神话中的一种法宝,由哪吒使用。

雷震子:雷震子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是雷神的儿子,擅长使用雷神锤,具有强大的法力,是《封神演义》中的主要角色之一。

哪咤:哪咤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著名神童,具有三首八臂,能变化无穷,是《封神演义》中的重要人物。

主母:主母指的是家庭的正室妻子,此处可能指的是某个家族或部落的领袖的妻子。

元帅:元帅是古代军队中的高级将领,通常负责统领大军。

风火轮:风火轮是《封神演义》中哪咤的法宝,能够载人飞行。

子牙:子牙是姜子牙的别称,姜子牙是商末周初的著名军事家和政治家。

张奎:张奎是《封神演义》中的反派角色,是商朝的将领。

杨任:杨任是《封神演义》中的角色,具有特殊的法力,能够使用降魔杵。

韦护:韦护是《封神演义》中的角色,具有法力,能够使用降魔杵。

七杀神:七杀神是《封神演义》中的神灵,代表死亡和毁灭。

惧留孙:惧留孙是《封神演义》中的角色,是周文王的大臣,具有法力。

三昧火:三昧火是《封神演义》中的一种强大法术,能够焚烧一切。

铁铠:铁铠是古代士兵装备的铠甲,用于保护身体。

征衣:征衣是士兵出征时穿的衣物。

四百诸侯:古代诸侯国众多,四百诸侯指的是当时参加联盟的诸侯国数量,代表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

仁德之主:指具有仁爱、德行高尚的君主。

中馁:指受到挫折,失去信心。

圭角:指显露出锋芒,不谦逊。

营栅:古代军队的营地,用木材或竹子等材料搭建的防御工事。

观政于商:指观察商朝的政治状况,为后续的行动做准备。

传檄相邀:指用檄文(古代的一种官方文书)邀请。

嬖幸:指君主宠信的人。

敝政:指不好的政策。

南巢:商朝的都城之一,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

汤:商汤,商朝的开国君主,以其仁德著称。

桀:夏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因其暴虐无道而被后人唾弃。

纣王: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因其暴虐无道而被周武王所灭。

天命靡常:指天命不是一成不变的,有德者才能得到天命。

禅位:指君主将位让给他人。

尧:五帝之一,以其仁德著称。

舜:五帝之一,继尧之后成为帝王,以其仁德著称。

禹:夏朝的开国君主,以其治水有功著称。

放桀于南巢:指商汤将夏桀放逐到南巢。

妖氛滚滚:指邪恶势力猖獗。

劫魔:指邪恶势力。

宾铁棍:宾铁棍是一种古代武器,类似于铁棍,宾铁指的是质地优良的宾铁,即一种优质铁。

鞍鞽:古代马具,指马鞍和马镫。

英雄凛凛:形容英雄气概威严。

道服:道士或修行者所穿的服装。

四不相: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能行四不像,即能随意变换方向行走。

门人:指学生的弟子,这里指姜子牙的弟子们。

逍遥马: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马,能随意行走。

旛幢:古代军旗,上面绣有图案或文字。

盔山甲海:形容军队人数众多,气势磅礴。

彪:一种勇猛的动物,比喻英勇。

虎:一种勇猛的动物,比喻英勇。

神仙遇劫魔:比喻正义与邪恶的斗争。

宇宙:指天地间的一切。

奇功:指非凡的功绩。

孟津河: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孟津县,是古代军事要地。

虐政:指残暴的政治。

妖氛:指邪恶势力。

七圣:古代传说中的七位圣贤,这里指杨戬收服的七位神兽。

银盔素铠:银盔和素铠都是古代战士的装备,银盔指的是用银制成的头盔,素铠指的是用白色或素色布料制成的铠甲,象征着纯洁和威严。

缨络红凝:缨络是指装饰在衣物边缘的流苏或穗子,红凝指的是颜色鲜艳,此处形容袁洪的装备华丽且颜色鲜明。

狼牙箭:狼牙箭是一种古代箭矢,箭头尖锐,形状类似狼牙,用于战争中。

宝剑锋:宝剑锋指的是宝剑的刃口,此处形容剑刃锋利。

白马似神行:白马指的是白色的马,似神行形容马跑得非常快,如同神一般。

梅山:梅山是指位于中国湖南省的梅山地区,此处可能指的是袁洪的出生地或活动地。

古洞:古洞指的是古老的洞穴,可能指袁洪修炼或藏身的地方。

阴阳诀:阴阳诀是一种古代的修炼方法,涉及到阴阳五行之理,用于提升修炼者的能力。

天地灵:天地灵指的是天地之间的灵气,修炼者通过吸收天地灵气来增强自己的能力。

多变化:多变化指的是袁洪擅长变化,可能是指他能够变化形态或使用多种武技。

玄妙似人形:玄妙形容袁洪的武艺或变化非常神奇,似人形则是指他的变化虽然神奇,但仍然保持着人的形态。

梅山称第一:梅山称第一指的是袁洪在梅山地区被认为是第一高手。

保纣灭周兵:保纣灭周兵指的是袁洪支持商纣王,反对周朝的军队。

奉天征讨:奉天征讨指的是奉天命出兵征讨,具有正义性和合法性。

成汤:成汤是商朝的建立者汤的称号,此处指商朝。

商纣:商纣是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历史上以暴虐著称。

五关:五关可能指的是五个重要的关卡或障碍,此处可能指袁洪所面临的困难。

磻溪捕鱼:磻溪捕鱼指的是姜子牙年轻时在磻溪(今陕西省宝鸡市)以捕鱼为生的经历,此处可能用来形容姜子牙的出身或过去的平凡。

五关无有将才:五关无有将才指的是五关中没有出色的将领,此处可能是在说袁洪的对手实力不足。

巧言令色:巧言令色指的是花言巧语,表面上和颜悦色,实际上不真诚。

众听:众听指的是听众,此处可能指袁洪的部下或士兵。

执迷:执迷指的是固执己见,不愿意改变。

伊戚:伊戚指的是自己的悲伤或痛苦。

右伯侯姚庶良:右伯侯姚庶良是古代的官职,姚庶良是官员的名字,此处可能是指他使用斧头作为武器。

常昊:常昊是梅山地区的一个蛇精,此处可能是作为敌人出现。

竹梢红:竹梢红形容战场上血迹斑斑,如同竹梢被染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八十八回-评注

银盔素铠,缨络红凝。左插狼牙箭,右悬宝剑锋。横担宾铁棍。白马似神行。

此句描绘了一位武将的形象,银盔素铠代表着武将的威武与庄重,缨络红凝则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左插狼牙箭,右悬宝剑锋,显示出武将的装备精良,武器锋利。横担宾铁棍,表明武将擅长使用棍法,白马似神行,则形容其骑术高超,速度极快。整体上,这句话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一位武将的英姿飒爽。

幼长梅山下,成功古洞中。曾受阴阳诀,又得天地灵。

此句揭示了武将的出身与修炼经历。幼长梅山下,说明武将出身于江湖,梅山可能是其故乡或修炼之地。成功古洞中,暗示武将在古洞中修炼有成。曾受阴阳诀,表明武将精通阴阳五行之术,又得天地灵,说明其修炼得到了天地之力的加持。这三句话共同构建了一个神秘而强大的武将形象。

善能多变化,玄妙似人形。梅山称第一,保纣灭周兵。

此句进一步描绘了武将的能力与地位。善能多变化,说明武将擅长变化之术,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情况。玄妙似人形,形容其变化之术高深莫测,如同仙人一般。梅山称第一,表明武将在梅山有着极高的地位。保纣灭周兵,则揭示了武将的立场与目的,他站在了商纣一方,对抗周朝。

话说子牙向前问曰:“来者莫非成汤元帅袁洪么?”袁洪曰:“你可就是姜尚?”子牙曰:“吾乃奉天征讨扫荡成汤天保大元帅。今天下归周,商纣无道,天下离心离德,只在旦夕受缚,料你一杯之水,安能救车薪之火哉!汝若早早倒戈纳降,尚待汝以不死;如若不肯,旦夕一朝兵败,玉石俱焚,虽欲求其独生,何可及哉。休得执迷,徒劳伊戚。”

这段对话展现了姜子牙的智谋与威严。子牙以奉天征讨的身份出现,指责袁洪助纣为虐,并试图说服袁洪投降。他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将袁洪的行为比作杯水车薪,强调袁洪的抵抗是无济于事的。同时,子牙也以生死相逼,迫使袁洪做出选择。

袁洪笑曰:“姜尚,你只知磻溪捕鱼,水有深浅,今幸而五关无有将才,让你深入重地,你敢于巧言令色,惑吾众听耶!”回顾左右先行曰:“谁与吾拿此鄙夫,以泄天下之愤?”

袁洪的回答充满了傲慢与轻蔑。他嘲笑姜子牙只是个捕鱼人,不了解战场上的深浅。同时,他指责姜子牙用巧言令色迷惑众人,并命令左右捉拿姜子牙,以泄天下之愤。这表明袁洪是一个自负且刚愎自用的人。

傍有一人大呼曰:“元帅放心,待我成功!”走马飞临阵前,摇手中枪直取姜子牙。傍有右伯侯姚庶良纵马摇手中斧,大呼曰:“匹夫慢来,有吾在此!”也不答话,两马相交,枪斧并举,一场大战。

这段描写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袁洪的部下与姚庶良的军队展开了激烈的交战,双方都表现出极高的武艺。枪斧并举,形容战斗的激烈程度,同时也展现了武将们的英勇。

怎见得,有诗为证,诗曰:征云荡荡透虚空,剑戟兵戈扰攘中。今日姜公头一战,孟津血溅竹梢红。

这首诗是对战斗场面的生动描绘。征云荡荡透虚空,形容战场上的气势磅礴,剑戟兵戈扰攘中,则描绘了激烈的战斗场面。今日姜公头一战,孟津血溅竹梢红,表明战斗的惨烈,姜子牙即将面临生死考验。

话说姚庶良手中斧转换如飞,不知常昊乃是梅山一个蛇精,姚庶良乃是真实本领,那里知道,只要成功。常昊不觉败下阵去,姚庶良便催马赶来。不知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这段描写了姚庶良与常昊的战斗。姚庶良的斧法如飞,显示出其武艺高强。然而,常昊竟然是梅山的蛇精,这使得姚庶良陷入了困境。战斗的结果尚未可知,为读者留下了悬念。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八十八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526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