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七十七回

作者: 许仲琳,明代文学家和小说家,著有《封神演义》一书。关于《封神演义》的具体作者,有学者认为可能是许仲琳,或许是民间口头传承的集体创作,后期经过整理成书。许仲琳的作品《封神演义》融入了丰富的神话、宗教和历史元素,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作品之一。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封神演义》是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创作的神话小说,以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为背景,讲述了许多神仙、英雄、妖怪的故事,特别是姜子牙辅佐周武王推翻商朝的过程。本书的核心情节是周朝的建立与商纣王的灭亡,其中穿插了大量的神仙、妖魔以及人物的封神故事。全书充满了神话和幻想元素,通过塑造许多英雄人物,如姜子牙、哪吒、杨戬等,展现了忠诚、勇敢、智慧等美德。故事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并以战斗、谋略、道德冲突等为主要内容,呈现出强烈的戏剧性。作为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之一,《封神演义》不仅在文学上影响深远,也对后世的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七十七回-原文

老子一气化三清

诗曰:

一气三清势更奇,壶中妙法贯须弥。

移来一木还生我,运去分身莫浪疑。

诛戮散仙根行浅,完全正果道无私。

须知顺逆皆天定,截教门人枉自痴。

话说众门人来看诛仙阵,只见正东上挂一口诛仙剑,正南上挂一口戮仙剑,正西上挂一口陷仙剑,正北上挂一口绝仙剑,前后有门有户,杀气森森,阴风飒飒。

众人贪看,只听得里面作歌曰:

“兵戈剑戈,怎脱诛仙祸;情魔意魔,反起无名火。

今日难过,死生在我。

玉虚宫招灾惹祸,穿心宝锁,回头才知往事讹。

咫尺起风波。

这番怎逃躲。

自倚才能,早晚遭折挫!”

话说多宝道人在阵内作歌,燃灯曰:“众道友,你们听听作的歌声,岂是善良之辈!我等且各自回芦篷,等掌教师尊来,自有处治。”

话犹未了,方欲回身,只见阵内多宝道人仗剑一跃而出,大呼曰:“广成子不要走,吾来也!”

广成子大怒曰:“多宝道人,如今又是在你碧游宫,倚你人多,再三欺我;况你掌教师尊吩咐过,你等全不遵依,又摆此诛仙阵。

我等犯了杀戒,毕竟你等俱入劫数之内,故造摆此业障耳。

正所谓:‘阎罗注定三更死,怎肯留人到五更’!

广成子仗剑来取多宝道人。

道人手中剑赴面交还。

怎见得:

仙风阵阵滚尘沙,四剑忙迎影乱斜。

一个是玉虚宫内真人辈;一个是截教门中根行差。

一个是广成不老神仙体;一个是多宝西方拜释迦。

二教只因逢杀运,诛仙阵上乱如麻。

话说广成子祭起番天印,多宝道人躲不及,一印正中后心,扑的打了一跌,多宝道人逃回阵中去了。

燃灯曰:“且各自回去,再作商议。”

众仙俱上芦篷坐下。

只听得半空中仙乐齐鸣,异香缥缈,从空而降。

众仙下篷来,迎掌教师尊。

只见元始天尊坐九龙沉香辇,馥馥香烟,氤氲偏地。

正是:

提炉对对烟生雾,羽扇分开白鹤朝。

话说燃灯众人明香引道,接上芦篷。

元始坐下,诸弟子拜毕,元始曰:“今日诛仙阵上,才分别得彼此。”

元始正坐,弟子侍立两边。

至子时正,元始顶上现出庆云,垂珠璎珞,金花万朵,络绎不断,远近照耀。

多宝道人正在阵中打点,看见庆云升起,知是元始降临,自思:‘此阵必须我师尊来至,方可有为;不然,如何抵得过他?’

次日,果见碧游宫通天教主来了。

半空中仙音响亮,异香袭袭,随侍有大小众仙,来的是截教门中师尊。

怎见他的好处,有诗为证:

鸿钧生化见天开,地丑人寅上法台。

炼就金身无量劫,碧游宫内育多才。

话说多宝道人见半空中仙乐响亮,如是他师尊来至,忙出阵拜迎进了阵,卜了八卦台坐下,众门人侍立台下,有上四代弟子,乃多宝道人、金灵圣母、武当圣母、龟灵圣母;又有金光仙、乌云仙、毘卢仙、灵牙仙、虬首仙、金箍仙、长耳定光仙相从在此。

通天教主乃是掌截教之鼻祖,修成五气朝元,三花聚顶,也是万劫不坏之身。

至子时,五气冲空。

燃灯已知截教师尊来至。

次日天明,燃灯启曰:“老师,今日可会诛仙阵么?”

元始曰:“此地岂久居之所?”

吩咐弟子:“排班。”

赤精子对广成子;太乙真人对灵宝大法师;清虚道德真君对惧留孙;文殊广法天尊对普贤真人;云中子对慈航道人;玉鼎真人对道行天尊;黄龙真人对陆压;燃灯同子牙在后;金、木二咤执提炉;韦护与雷震子并列;李靖在后;哪咤先行。

只见诛仙阵内金钟响处,一对旗开,只见奎牛上坐的是通天教主,左右立诸代门人。

通天教主见元始天尊,打稽首曰:“道兄请了!”

元始曰:“贤弟为何设此恶阵?这是何说?当时在你碧游宫共议‘封神榜’,当面弥封,立有三等:根行深者,成其仙道;根行稍次,成其神道;根行浅薄,成其人道,仍随轮回之劫。

此乃天地之生化也。

成汤无道,气数当终;周室仁明,应运当兴,难道不知,反来阻逆姜尚,有背上天垂象。

且当日‘封神榜’内应有三百六十五度,分有八部列宿群星,当有这三山五岳之人在数,贤弟为何出乎反乎,自取失信之愆。

况此恶阵,立名便自可恶。

只‘诛仙’二字,可是你我道家所为的事!

且此剑立有‘诛’、‘戳’、‘陷’、‘绝’之名,亦非是你我道家所用之物。

这是何说,你作此祸端?

通天教主曰:“道兄不必问我,你只问广成子,便知我的本心。”

元始问广成子曰:“这事如何说?”

广成子把三谒碧游宫的事说了一遍。

通天教主曰:“广成子,你曾骂我的教下不论是非,不分好歹,纵羽毛禽兽亦不择而教,一体同观。

想吾师一教传三友,吾与羽毛禽兽相并;道兄难道与我不是一本相传?

元始曰:“贤弟,你也莫怪广成子。

其实,你门下胡为乱做,不知顺逆,一味恃强,人言兽行。

况贤弟也不择是何根行,一意收留,致有彼此搬斗是非,令生灵涂炭。

你心忍乎!

通天教主曰:“据道兄所说,只是你的门人有理,连骂我也是应该的?不念一门手足罢了。

我已是摆了此阵,道兄就破吾此阵,便见高下。”

元始曰:“你要我破此阵,这也不难,待吾自来见你此阵。”

通天教主兜回奎牛,进了戮仙门;众门人随着进去。

且看元始进来破此阵。

正是:

截阐道德皆正果,方知两教不虚传。

话说元始在九龙沉香辇上,扶住飞来椅,徐徐正行至东震地,乃诛仙门。

门上挂一口宝剑,名曰诛仙剑。

元始把辇一拍,命四揭谛神撮起辇来,四脚生有四枝金莲花;花瓣上生光;光上又生花。

一时有万朵金莲照在空中。

元始坐在当中,径进诛仙阵门来。

通天教主发一声掌心雷,震动那一口宝剑一愰,好生利害!虽是元始,顶上还飘飘落下一朵莲花来。

元始进了诛仙门,里边又是一层,名为诛仙阙。

元始从正南上往里走,至正西,又在正北坎地上看了一遍。

元始作一歌以笑之,歌曰:

“好笑通天有厚颜,空将四剑挂中间。枉劳用尽心机术,独我纵横任往还。”

话说元始依旧还出东门而去。

众门人迎接,上了芦篷。

燃灯请问曰:”老师!此阵中有何光景?”

元始曰:”看不得。”

南极仙翁曰:”老师既入阵中,今日如何不破了他的,让姜师弟好东行?”

元始曰:”古云:‘先师次长。’虽然吾掌此教,况有师长在前,岂可独自专擅?候大师兄来,自有道理。”

话说未了,只听得半空中一派仙乐之声,异香缥缈,板角青牛上坐一圣人,有玄都大法帅牵住此牛,飘飘落下来。

元始天尊率领众门人前来迎接。

怎见得,有诗为证:

“不二门中法更玄,汞铅相见结胎仙。未离母腹头先白,才到神霄气已全。室内炼丹搀戊己,炉中有药夺先天。生成八景宫中客,不记人间几万年。”

话说元始见太上老君驾临,同众门人下篷迎接,二人携手上篷坐下,众门人下拜,侍立两旁。

老子曰:”通天贤弟摆此诛仙阵,反阻周兵,使姜尚不得东行,此是何意?吾因此来问他,看他有甚么言语对我。”

元始曰:”今日贫道自专,先进他阵中走了一遭,未曾与他较量。”

老子曰:”你就破了他的罢了。他肯相从就罢;他若不肯相从,便将他拿上紫霄宫去见老师,看他如何讲。”

二位教主坐在篷上,俱有庆云彩气上通于天,把界牌关照耀通红。

至次日天明,通天教主传下法旨,令众门人排班出去:”大师兄也来了,看他今日如何讲?”

多宝道人同众门人击动了金钟玉磬,径出诛仙阵来,请老子答话。

哪咤报上篷来。

少时,芦篷里香烟霭霭,瑞彩翩翩,你看老子骑着青牛而来。

怎见得,有诗为证: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仙音隔陇闻。辟地开天为教主,炉中炼出锦乾坤。”

话说老子至阵前,通天教主打稽首曰:”道兄请了。”

老子曰:”贤弟,我与你三人共立‘封神榜’,乃是体上天应运劫数。你如何反阻周兵,使姜尚有违天命?”

通天教主曰:”道兄,你休要执一偏向。广成子三进碧游宫,面辱吾教,恶语詈骂,犯上不守规矩。昨日二兄坚意只向自己门徒,反灭我等手足,是何道理?今兄长不责自己弟子,反来怪我,此是何意?如若要我释怨,可将广成子送至碧游宫,等我发落,我便罢休;若是半字不肯,任凭长兄施为,各存二教本领,以决雌雄!”

老子曰:”似你这等说话,反是不偏向的?你偏听门人背后之言,彻动无明之火,摆此恶阵,残害生灵;莫说广成子未必有此言语,便有,也罪不致此。你就动此念头,悔却初心,有逆天道,不守清规,有犯嗔痴之戒。你趁早听我之言,速速将此阵解释,回守碧游宫,改过前愆,尚可容你还掌截教;若不听我言,拿你去紫霄宫,见了师尊,将你贬入轮回,永不能再至碧游宫,那时悔之晚矣!”

通天教主听罢,须弥山红了半边,修行眼双睛烟起,大怒,叫曰:”李聃!我和你一体同人,总掌二教,你如何这等欺灭我,偏心护短,一意遮饰,将我抢白,难道我不如你!吾已摆下此阵,断不与你罢休!你敢来破我此阵?”

老子笑曰:”有何难哉!你不可后悔!”

正是:

“元始大道今舒展,方显玄都不二门。”

老子复又曰:”既然要破我阵,我先让你进此阵,运用停当,我再进来,毋令得你手慌脚乱。”

通天道人大怒曰:”任你进吾阵来,吾自有擒你之处!”

道罢,通天道人随兜奎牛进陷仙门去,在陷仙阙下,等候老子。

老子将青牛一拍,往西方兑地来;至陷仙门下,将青牛催动,只见四足祥光白雾,紫气红云,腾腾而起。

老子又将太极图抖开,化一座金桥,昂然入陷仙门来。

老子作歌,歌曰:

“玄黄外兮拜明师,混沌时兮任我为。五行兮在我掌握,大道兮渡进群迷。清静兮修成金塔,闲游兮曾出关西。两手包罗天地外,腹安五岳共须弥。”

话说老子歌罢,径入阵来。

且说通天教主见老子昂然直入,却把手中雷放出。

一声响亮,震动了陷仙门上的宝剑。

这宝剑一动,任你人仙首落。

老子大笑曰:”通天贤弟,少得无礼,看吾扁拐!”

劈面打来。

通天教主见老子进阵,如入无人之境,不觉满面通红,遍身火发,将手中剑火速忙迎。

正在战间,老子笑曰:”你不明至道,何以管立教宗?”

又一扁拐照脸打来。

通天教主大怒曰:”你有何道术,敢逆诛我的门徒?此恨怎消!”

将剑挡拐,二圣人战在诛仙阵内,不分上下,敌斗数番。

正是:

“邪正逞胸中妙诀,水清处方显鱼龙。”

话说二位圣人战在陷仙门里,人人各自施威。

方至半个时辰,只见陷仙门里八卦台下,有许多截教门人,一个个睁睛竖目,那阵内四面八方雷鸣风吼、电光闪灼、雾气昏迷。

怎见得,有赞为证:

风气呼嚎,乾坤荡漾;

雷声激烈,震动山川。

电掣红绡,钻云飞火;

雾迷日月,大地遮漫。

风刮得沙尘掩面,雷惊得虎豹藏形,

电闪得飞禽乱舞,雾迷得树木无踪。

那风只搅得通天河波翻浪滚;

那雷只震得界牌关地裂山崩;

那电只闪得诛仙阵众仙迷眼;

那雾只迷得芦篷下失了门人。

这风真是推山转石松篁倒;

这雷真是威风凛冽震人惊;

这电真是流天照野金蛇走;

这雾真是弥弥漫漫蔽九重。

话说老子在陷仙门大战,自己顶上现出玲珑宝塔在空中,那怕他雷鸣风吼。

老子自思:‘他只知仗他道术,不知守己修身,我也显一显玄都紫府手段与他的门人看看!’

把青牛一拎,跳出圈子来;把鱼尾冠一推,只见顶上三道气出,化为三清。

老子复与通天教主来战。

只听得正东上一声钟响,来了一位道人,戴九云冠,穿大红白鹤绛绡衣,骑白而来;

手仗一口宝剑,大呼曰:‘李道兄!吾来助你一臂之力!’

通天教主认不得,随声问曰:‘那道者是何人?’

道者答曰:‘吾有诗为证:

混元初判道为先,常有常无得自然。

紫气东来三万里,函关初度五千年。’

道人作罢诗曰:‘吾乃上清道人是也。’仗手中剑来取。

通天教主不知上清道人出于何处,慌忙招架。

只听得正南上又有钟响,来了一位道者,戴如意冠,穿淡黄八卦衣,骑天马而来;

一手执灵芝如意,大呼曰:‘李道兄!吾来佐你共伏通天道人!’

把天马一兜,仗如意打来。

通天教主曰:‘来者何人?’

道人曰:‘我也认不得,还称你做截教之主?听吾道来。

诗曰:‘函关初出至昆仑,一统华夷属道门。

我体本同天地老,须弥山倒性还存。’

吾乃玉清道人是也。’

通天教主不知其故:‘自古至今,鸿钧一道传三友;上清、玉清不知从何教而来?’

手中虽是招架,心中甚是疑惑。

正寻思未已,正北上又是一声玉磬响,来了一位道人,戴九霄冠,穿八宝万寿紫霞衣;

一手执龙须扇,一手执三宝玉如意,骑地吼而来,大呼:‘李道兄!贫道来辅你共破陷仙阵也!’

通天教主又见来了这一位苍颜鹤发道人,心上不安,忙问曰:‘来者何人?’

道人曰:‘你听我道来。

诗曰:‘混沌从来不计年,鸿蒙剖处我居先。

参同天地玄黄理,任你傍门望眼穿。’

吾乃太清道人是也。’

四位天尊围住了通天教主,或上或下,或左或右,通天教主止有招架之功。

且说截教门人见三位来的道人身上霞光万道,瑞彩千条,光婵灿烂,映目射眼,内有长耳定光仙暗思:‘好一个阐教,来得毕竟正气!’

深自羡慕。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七十七回-译文

老子一气化三清

诗曰:一气三清势更奇,壶中妙法贯须弥。移来一木还生我,运去分身莫浪疑。

诛戮散仙根行浅,完全正果道无私。须知顺逆皆天定,截教门人枉自痴。

话说众门人来看诛仙阵,只见正东上挂一口诛仙剑,正南上挂一口戮仙剑,正西上挂一口陷仙剑,正北上挂一口绝仙剑,前后有门有户,杀气森森,阴风飒飒。

众人贪看,只听得里面作歌曰:‘兵戈剑戈,怎脱诛仙祸;情魔意魔,反起无名火。今日难过,死生在我。玉虚宫招灾惹祸,穿心宝锁,回头才知往事讹。咫尺起风波。这番怎逃躲。自倚才能,早晚遭折挫!’

话说多宝道人在阵内作歌,燃灯曰:‘众道友,你们听听作的歌声,岂是善良之辈!我等且各自回芦篷,等掌教师尊来,自有处治。’话犹未了,方欲回身,只见阵内多宝道人仗剑一跃而出,大呼曰:‘广成子不要走,吾来也!’广成子大怒曰:‘多宝道人,如今又是在你碧游宫,倚你人多,再三欺我;况你掌教师尊吩咐过,你等全不遵依,又摆此诛仙阵。我等犯了杀戒,毕竟你等俱入劫数之内,故造摆此业障耳。正所谓:‘阎罗注定三更死,怎肯留人到五更’!’广成子仗剑来取多宝道人。道人手中剑赴面交还。

怎见得:仙风阵阵滚尘沙,四剑忙迎影乱斜。一个是玉虚宫内真人辈;一个是截教门中根行差。一个是广成不老神仙体;一个是多宝西方拜释迦。二教只因逢杀运,诛仙阵上乱如麻。

话说广成子祭起番天印,多宝道人躲不及,一印正中后心,扑的打了一跌,多宝道人逃回阵中去了。燃灯曰:‘且各自回去,再作商议。’众仙俱上芦篷坐下。

只听得半空中仙乐齐鸣,异香缥缈,从空而降。众仙下篷来,迎掌教师尊。只见元始天尊坐九龙沉香辇,馥馥香烟,氤氲偏地。

正是:提炉对对烟生雾,羽扇分开白鹤朝。

话说燃灯众人明香引道,接上芦篷。元始坐下,诸弟子拜毕,元始曰:‘今日诛仙阵上,才分别得彼此。’元始正坐,弟子侍立两边。

至子时正,元始顶上现出庆云,垂珠璎珞,金花万朵,络绎不断,远近照耀。多宝道人正在阵中打点,看见庆云升起,知是元始降临,自思:‘此阵必须我师尊来至,方可有为;不然,如何抵得过他?’

次日,果见碧游宫通天教主来了。半空中仙音响亮,异香袭袭,随侍有大小众仙,来的是截教门中师尊。

怎见他的好处,有诗为证:‘鸿钧生化见天开,地丑人寅上法台。炼就金身无量劫,碧游宫内育多才。’

话说多宝道人见半空中仙乐响亮,如是他师尊来至,忙出阵拜迎进了阵,卜了八卦台坐下,众门人侍立台下,有上四代弟子,乃多宝道人、金灵圣母、武当圣母、龟灵圣母;又有金光仙、乌云仙、毘卢仙、灵牙仙、虬首仙、金箍仙、长耳定光仙相从在此。

通天教主乃是掌截教之鼻祖,修成五气朝元,三花聚顶,也是万劫不坏之身。至子时,五气冲空。燃灯已知截教师尊来至。

次日天明,燃灯启曰:‘老师,今日可会诛仙阵么?’元始曰:‘此地岂久居之所?’吩咐弟子:‘排班。’

赤精子对广成子;太乙真人对灵宝大法师;清虚道德真君对惧留孙;文殊广法天尊对普贤真人;云中子对慈航道人;玉鼎真人对道行天尊;黄龙真人对陆压;燃灯同子牙在后;金、木二咤执提炉;韦护与雷震子并列;李靖在后;哪咤先行。

只见诛仙阵内金钟响处,一对旗开,只见奎牛上坐的是通天教主,左右立诸代门人。

通天教主见元始天尊,打稽首曰:‘道兄请了!’元始曰:‘贤弟为何设此恶阵?这是何说?当时在你碧游宫共议‘封神榜’,当面弥封,立有三等:根行深者,成其仙道;根行稍次,成其神道;根行浅薄,成其人道,仍随轮回之劫。此乃天地之生化也。

成汤无道,气数当终;周室仁明,应运当兴,难道不知,反来阻逆姜尚,有背上天垂象。且当日‘封神榜’内应有三百六十五度,分有八部列宿群星,当有这三山五岳之人在数,贤弟为何出乎反乎,自取失信之愆。

况此恶阵,立名便自可恶。只‘诛仙’二字,可是你我道家所为的事!且此剑立有‘诛’、‘戳’、‘陷’、‘绝’之名,亦非是你我道家所用之物。这是何说,你作此祸端?’

通天教主曰:‘道兄不必问我,你只问广成子,便知我的本心。’元始问广成子曰:‘这事如何说?’广成子把三谒碧游宫的事说了一遍。

通天教主曰:‘广成子,你曾骂我的教下不论是非,不分好歹,纵羽毛禽兽亦不择而教,一体同观。想吾师一教传三友,吾与羽毛禽兽相并;道兄难道与我不是一本相传?’

元始曰:‘贤弟,你也莫怪广成子。其实,你门下胡为乱做,不知顺逆,一味恃强,人言兽行。况贤弟也不择是何根行,一意收留,致有彼此搬斗是非,令生灵涂炭。你心忍乎!’

通天教主曰:‘据道兄所说,只是你的门人有理,连骂我也是应该的?不念一门手足罢了。我已是摆了此阵,道兄就破吾此阵,便见高下。’

元始曰:‘你要我破此阵,这也不难,待吾自来见你此阵。’通天教主兜回奎牛,进了戮仙门;众门人随着进去。

且看元始进来破此阵。正是:截阐道德皆正果,方知两教不虚传。

元始天尊坐在九龙沉香辇上,扶着飞来的椅子,缓缓地行至东震地,到达诛仙门。门上挂着一口宝剑,名叫诛仙剑。元始天尊一拍辇子,命令四位揭谛神抬起辇子,辇子的四脚长着四枝金莲花;花瓣上发光;光芒中又生出了花朵。一时间,空中照满了万朵金莲花。元始天尊坐在中间,径直进入诛仙阵门。通天教主发出一声掌心雷,震动了那口宝剑,剑光闪烁,非常厉害!即使是元始天尊,头顶上也飘落下一朵莲花。

元始天尊进入了诛仙门,里面又是一层,名叫诛仙阙。元始天尊从正南方向往里走,到了正西,又在正北坎地上看了一遍。元始天尊作了一首歌来嘲笑,歌曰:‘好笑通天有厚颜,空将四剑挂中间。枉劳用尽心机术,独我纵横任往还。’

话说元始天尊依旧从东门离开。众门人前来迎接,上了芦篷。燃灯问道:‘老师,这个阵中有什么景象?’元始天尊回答:‘看不到。’南极仙翁说:‘老师既然已经进入阵中,今天怎么不破了他的,让姜师弟可以顺利东行?’元始天尊说:‘古语有云:“先师次长。”虽然我掌管这个教派,但还有师长在先,怎能独自专断?等大师兄来了,自然有道理。’

话还没说完,只听见半空中传来一阵仙乐之声,香气缥缈,板角青牛上坐着一位圣人,有玄都大法师牵着这头牛,飘飘然落下来。元始天尊率领众门人前来迎接。有诗为证:‘不二门中法更玄,汞铅相见结胎仙。未离母腹头先白,才到神霄气已全。室内炼丹搀戊己,炉中有药夺先天。生成八景宫中客,不记人间几万年。’

元始天尊见到太上老君驾临,与众门人下篷迎接,两人携手上篷坐下,众门人下拜,侍立两旁。老子说:‘通天贤弟摆下诛仙阵,反而阻拦周兵,让姜尚不能东行,这是何意?我因此来问他,看他有什么话对我说。’元始天尊说:‘今天我自作主张,先进了他们的阵中,但没有与他们较量。’老子说:‘你就破了他的好了。如果他愿意服从,那就算了;如果他不愿意,就带他到紫霄宫去见老师,看他怎么处理。’两位教主坐在篷上,都有庆云彩气直通于天,界牌关照耀通红。

到了次日天明,通天教主传下法旨,命令众门人排队出去:‘大师兄也来了,看他今天怎么解释。’多宝道人与众门人敲响了金钟玉磬,直接走出诛仙阵,请老子答话。哪吒报告说:‘老师,芦篷里香烟缭绕,瑞彩翻飞,你看老子骑着青牛来了。’

老子到达阵前,通天教主打了个稽首说:‘道兄请了。’老子说:‘贤弟,我们三人共同立下‘封神榜’,这是顺应天命,应运劫数。你为何阻拦周兵,让姜尚违背天命?’通天教主说:‘道兄,你不要偏袒。广成子三次进入碧游宫,侮辱我们的教派,恶语相向,犯上不敬,不守规矩。昨日二哥只关心自己的门徒,反而消灭了我们兄弟,这是什么道理?你不但不责备自己的弟子,反而来责怪我,这是什么意思?如果我要消除怨恨,你可以将广成子送到碧游宫,等我发落,我便罢休;如果连半个字都不肯,就任凭你施展手段,各存教派的本领,以决胜负!’

老子说:‘你这样说话,反而是不偏不倚的?你偏听门人背后之言,激起无明之火,摆下恶阵,残害生灵;别说广成子未必有这种言语,就算有,罪也不至于此。你动此念头,违背初心,逆天道,不守清规,犯了嗔痴之戒。你趁早听我的话,赶快解开这个阵,回碧游宫,改正过去的错误,还可以容你继续掌管截教;如果不听我的话,就带你去紫霄宫,见了师尊,将你贬入轮回,永远不能再回到碧游宫,那时后悔就晚了!’

通天教主听后,须弥山半边红了,修行眼双眼冒烟,大怒,说:‘李耳!我和你同为一体,共同掌管二教,你为何这样欺压我,偏袒一方,一意遮掩,责备我,难道我不如你!我已经摆下这个阵,决不与你罢休!你敢来破我的阵?’老子笑着说:‘有什么难的!你不会后悔的!’

正是:‘元始大道今舒展,方显玄都不二门。’老子又说:‘既然你要破我的阵,我先让你进入这个阵,我准备好后再进来,不要让你手忙脚乱。’通天教主大怒说:‘任你进来我的阵中,我自有办法捉拿你!’说完,通天教主随着兜率牛进入陷仙门,在陷仙阙下等待老子。

老子一拍青牛,往西方兑地而来;到了陷仙门下,催动青牛,只见四足祥光白雾,紫气红云腾腾而起。老子又将太极图抖开,化成一座金桥,昂然进入陷仙门。老子作歌,歌曰:‘玄黄外兮拜明师,混沌时兮任我为。五行兮在我掌握,大道兮渡进群迷。清静兮修成金塔,闲游兮曾出关西。两手包罗天地外,腹安五岳共须弥。’

话说老子歌罢,径直进入阵中。

且说通天教主见老子昂然直入,便放出手中雷。一声巨响,震动了陷仙门上的宝剑。这宝剑一动,任你人仙首落。老子大笑说:‘通天贤弟,你太无礼了,看我的扁拐!’迎面打来。通天教主见老子进入阵中,如入无人之境,不禁满脸通红,浑身发热,急忙举起手中的剑迎击。

正在激战之间,老子笑着说:‘你不明至道,怎能管立教宗?’又一扁拐照脸打来。通天教主大怒说:‘你有什么道术,敢违抗我的门徒?这笔账怎么算?’将剑挡住扁拐,两位圣人战在诛仙阵内,不相上下,交战数回合。

正是:‘邪正逞胸中妙诀,水清处方显鱼龙。’两位圣人战在陷仙门里,各自施展威能。大约半个时辰后,只见陷仙门里八卦台下,有许多截教门人,一个个瞪大眼睛,阵内四面八方雷鸣风吼、电光闪烁、雾气弥漫。

风势猛烈,天地动荡;雷声激烈,震动山河。闪电如同红绸,穿透云层,飞舞的火焰;雾气弥漫,遮蔽了日月,大地被浓雾笼罩。风沙遮住了人脸,雷声惊得虎豹隐藏身形,闪电使得飞鸟惊慌失措,雾气使得树木无法辨认。那风能掀起通天河的波浪;那雷能震裂界牌关,山崩地裂;那电能闪瞎诛仙阵中众仙的眼睛;那雾能使得芦篷下的人迷失方向。这风能吹倒山石,松树和竹林倒塌;这雷声真是威风凛冽,令人震惊;这电光如同金蛇般在天际闪烁;这雾气真是弥漫无际,遮蔽了九重天。

话说老子在陷仙门大战,头顶上出现一座玲珑宝塔,在空中旋转,即使有雷鸣风吼也无法动摇。老子心想:‘他只知道依赖他的道术,却不知道修身养性,我要显一显玄都紫府的手段给他的门人看!’于是他提起青牛,跳出圈子;推开鱼尾冠,头顶上冒出三道气,变成了三清。老子再次与通天教主交战。只听正东方向一声钟响,来了一位道人,戴着九云冠,穿着大红白鹤绛绡衣,骑着白马而来;手持一口宝剑,大声呼喊:‘李道兄!我来助你一臂之力!’通天教主不认识他,随口问道:‘那道人是谁?’道人回答说:‘我有诗为证:’

道人念完诗后说:‘我是上清道人。’手持宝剑向他进攻。通天教主不知道上清道人从哪里来,慌忙抵挡。只听正南方向又响起一声钟声,来了一位道人,戴着如意冠,穿着淡黄八卦衣,骑着天马而来;一手拿着灵芝如意,大声呼喊:‘李道兄!我来帮助你一起制服通天教主!’他勒住天马,手持如意攻击。通天教主问:‘来者是谁?’道人回答:‘我也不认识你,还自称截教之主?听我道来。诗曰:’

道人念完诗后说:‘我是玉清道人。’通天教主不知道原因:“自古以来,鸿钧一道传给了三位好友;上清、玉清不知道从哪个教派来?”虽然手中在抵挡,但心中十分疑惑。正在思索的时候,正北方向又响起一声玉磬声,来了一位道人,戴着九霄冠,穿着八宝万寿紫霞衣;一手拿着龙须扇,一手拿着三宝玉如意,骑着地吼而来,大声呼喊:‘李道兄!我来帮助你一起破掉陷仙阵!’通天教主看到又来了这位苍颜鹤发道人,心中不安,急忙问道:‘来者是谁?’道人回答:‘你听我道来。诗曰:’

道人念完诗后说:‘我是太清道人。’四位天尊将通天教主围住,或上或下,或左或右,通天教主只能招架。至于截教门人看到三位道人身上霞光万道,瑞彩千条,光彩夺目,内有长耳定光仙暗自思忖:‘好一个阐教,来的都是正气之人!’心中十分羡慕。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七十七回-注解

老子:道家创始人,姓李名耳,字聃,又称老聃、李聃,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其思想核心为道家哲学,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

一气化三清:道家术语,指宇宙间本源的一气分化为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三位尊神,即三清。

壶中妙法:道家术语,指在壶中修炼,壶中可以藏天地,是道家修炼的一种境界。

须弥:佛教用语,指须弥山,也指宇宙。

诛仙阵: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阵法,能迷惑和伤害仙人。

戮仙剑:诛仙阵中的剑之一,具有诛杀仙人的能力。

陷仙剑:诛仙阵中的剑之一,能将仙人陷入幻境。

绝仙剑:诛仙阵中的剑之一,能绝仙人之命。

截教: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道教派别之一,与阐教相对。

阐教: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道教派别之一,与截教相对。

封神榜:神话传说中的名单,记录了被封神的人物。

元始天尊:道教尊神,三清之一,代表宇宙的原始状态。

碧游宫:神话传说中的宫殿,是通天教主的居所。

鸿钧: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道教教主,被认为是道教的始祖。

三友:指鸿钧道人、元始天尊、灵宝天尊,被认为是道教的三位最高神祇。

五气朝元:道教术语,指五种元气汇聚于头顶。

三花聚顶:道教术语,指三花(即元神、元气、元精)汇聚于头顶。

八部列宿:道教术语,指天空中的八部星宿。

三山五岳:道教术语,指中国境内三座名山和五座名岳。

元始:元始天尊,道教中的最高神祇之一,被认为是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九龙沉香辇:指由九条龙拉动的香木制成的豪华车辇,象征着尊贵和权力。

扶住飞来椅:指元始天尊乘坐的飞来椅,具有飞行功能。

东震地:根据五行学说,东震地代表东方,与木元素相对应,象征着生长和生机。

诛仙门:诛仙门是神话传说中的门户,是通往诛仙阵的入口。

诛仙剑:传说中的宝剑,具有强大的法力。

揭谛神:佛教中的守护神,负责保护佛法。

金莲花:佛教中象征纯洁和神圣的花朵。

通天教主: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道教教主,此处指老子所战的对手。

掌心雷:道教中的一种法术,通过手掌发出雷电攻击敌人。

诛仙阙:诛仙阵中的一层,是进入诛仙阵后的第一道关卡。

坎地:根据五行学说,坎地代表北方,与水元素相对应,象征着智慧和变化。

汞铅:道教炼丹术语,汞和铅是炼丹过程中常用的材料。

玄都大法师:道教中的高僧,负责传授佛法。

紫霄宫:道教中的宫殿,是元始天尊的居所。

界牌关:古代关隘名,位于陕西省,此处比喻险要之地。

金钟玉磬:道教中用于法事的乐器,金钟代表阳刚,玉磬代表阴柔。

半空中:指天空中的高空。

板角青牛:神话传说中的神牛,是太上老君的坐骑。

圣人:指道德高尚、智慧超群的人。

汞铅相见结胎仙:道教炼丹术语,指汞和铅结合后可以产生仙丹。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是构成宇宙的基础。

先天:指宇宙未形成之前的原始状态。

八景宫:道教中的宫殿,是太上老君的居所。

须弥山:佛教中的世界中心山,象征着宇宙的稳定。

兜奎牛:神话传说中的神牛,是通天教主的坐骑。

陷仙门: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门,此处指老子所战之地。

太极图:道教中的符号,代表宇宙的阴阳平衡。

扁拐:道教中的一种法器,用于攻击敌人。

至道:指最高深的道理和智慧。

妙诀:指高深的法术或技巧。

鱼龙:比喻是非难辨的事物。

八卦:道教中的符号,代表宇宙的规律和变化。

风气呼嚎:形容风势猛烈,声音如呼喊。

乾坤荡漾:乾坤,指天地。荡漾,波动。形容天地间风云变幻,动荡不安。

雷声激烈:形容雷声响亮而激烈。

震动山川:形容雷声之大,能震动山岳河流。

电掣红绡:电光如红色丝绸般迅速。

钻云飞火:形容闪电穿云破雾,如火焰般飞舞。

雾迷日月:形容大雾遮蔽了日月,使得天空一片昏暗。

大地遮漫:大地被浓雾覆盖,一片模糊。

沙尘掩面:沙尘暴中,沙尘遮住了人的脸。

虎豹藏形:雷声巨大,使得虎豹等猛兽藏匿起来。

飞禽乱舞:电闪雷鸣,使得飞禽惊慌失措,四处乱飞。

树木无踪:浓雾使得树木无法辨认,仿佛消失了一样。

通天河:位于中国青海省的河流,在此处比喻广阔的河流。

波翻浪滚:形容水势汹涌,波浪翻滚。

地裂山崩:形容地震或巨大声响造成的地壳破裂和山体崩塌。

众仙迷眼:形容诛仙阵的威力强大,使得众仙无法辨认方向。

芦篷下失了门人:芦篷,指用芦苇编制的船篷。此处比喻迷失方向,找不到门人。

推山转石松篁倒:形容风力极大,能推倒山石,吹倒松树和竹林。

威风凛冽:形容气势非常威严,令人敬畏。

震人惊:形容雷声之大,令人震惊。

流天照野金蛇走:形容闪电划破天际,如同金蛇般迅速。

弥弥漫漫蔽九重:形容大雾弥漫,遮蔽了九重天。

玲珑宝塔:指装饰华丽、雕刻精细的宝塔,此处比喻宝物。

玄都紫府:玄都,指道家仙界。紫府,指道家仙宫。此处指老子的道术。

青牛:指老子的坐骑,也是道教的象征之一。

鱼尾冠:古代的一种帽子,此处指老子的装扮。

三清:道教信仰中的三位最高神祇,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

上清道人:道教中的一种道人,此处指来助战的一位道人。

玉清道人:道教中的一种道人,此处指来助战的一位道人。

太清道人:道教中的一种道人,此处指来助战的一位道人。

九云冠:古代道士所戴的一种帽子,此处指来助战的道人的装扮。

大红白鹤绛绡衣:古代道士所穿的一种道袍,此处指来助战的道人的装扮。

白鹿: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此处指来助战的道人的坐骑。

宝剑:古代武器,此处指来助战的道人所持的武器。

截教之主:指截教的领导者,此处指通天教主。

如意冠:古代道士所戴的一种帽子,此处指来助战的道人的装扮。

淡黄八卦衣:古代道士所穿的一种道袍,此处指来助战的道人的装扮。

天马: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马,此处指来助战的道人的坐骑。

灵芝如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宝物,此处指来助战的道人所持的宝物。

地吼: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此处指来助战的道人的坐骑。

龙须扇:古代道士所持的一种扇子,此处指来助战的道人所持的宝物。

三宝玉如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宝物,此处指来助战的道人所持的宝物。

苍颜鹤发:形容道士年龄大,头发如鹤毛般白。

天尊:道教中对高阶神仙的尊称,此处指上清道人、玉清道人、太清道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七十七回-评注

风气呼嚎,乾坤荡漾;雷声激烈,震动山川。

此句描绘了一幅天地间的宏伟景象,‘风气呼嚎’与‘雷声激烈’互为呼应,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界中狂风暴雨的威力,‘乾坤荡漾’与‘震动山川’则将这种力量扩展至宇宙天地,给人以震撼之感。

电掣红绡,钻云飞火;雾迷日月,大地遮漫。

此句进一步描绘了电闪雷鸣的景象,‘电掣红绡’与‘钻云飞火’生动地描绘了闪电的形态,‘雾迷日月’与‘大地遮漫’则表现了浓雾笼罩下的世界,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

风刮得沙尘掩面,雷惊得虎豹藏形,电闪得飞禽乱舞,雾迷得树木无踪。

此句通过具体的事例,进一步展现了自然力量的强大,‘沙尘掩面’、‘虎豹藏形’、‘飞禽乱舞’、‘树木无踪’等形象,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威严。

那风只搅得通天河波翻浪滚;那雷只震得界牌关地裂山崩;那电只闪得诛仙阵众仙迷眼;那雾只迷得芦篷下失了门人。

此句通过‘那风’、‘那雷’、‘那电’、‘那雾’四个指代词,将自然力量具体化,并分别描绘了它们对通天河、界牌关、诛仙阵、芦篷下的影响,增强了句子的气势。

这风真是推山转石松篁倒;这雷真是威风凛冽震人惊;这电真是流天照野金蛇走;这雾真是弥弥漫漫蔽九重。

此句通过‘这风’、‘这雷’、‘这电’、‘这雾’四个指代词,再次强调了自然力量的强大,并分别以‘推山转石’、‘威风凛冽’、‘流天照野’、‘弥弥漫漫’等形象,进一步突出了它们的威势。

话说老子在陷仙门大战,自己顶上现出玲珑宝塔在空中,那怕他雷鸣风吼。

此句描绘了老子在陷仙门大战的情景,‘玲珑宝塔’象征着老子的道行深厚,‘雷鸣风吼’则表现了战斗的激烈。

老子自思:‘他只知仗他道术,不知守己修身,我也显一显玄都紫府手段与他的门人看看!’

此句揭示了老子内心的想法,他不仅道术高强,更注重修心养性,此句也表现了老子自信的一面。

把青牛一拎,跳出圈子来;把鱼尾冠一推,只见顶上三道气出,化为三清。

此句描绘了老子施展法术的情景,‘青牛’、‘鱼尾冠’等细节描写,使读者仿佛看到了老子施展法术的过程。

只听得正东上一声钟响,来了一位道人,戴九云冠,穿大红白鹤绛绡衣,骑白而来;手仗一口宝剑,大呼曰:‘李道兄!吾来助你一臂之力!’

此句描绘了上清道人的到来,‘九云冠’、‘大红白鹤绛绡衣’等细节描写,使读者对上清道人的形象有了直观的了解。

通天教主认不得,随声问曰:‘那道者是何人?’道者答曰:‘吾有诗为证:混元初判道为先,常有常无得自然。紫气东来三万里,函关初度五千年。’

此句通过上清道人的诗句,展现了上清道人的道行深厚,同时也为读者揭示了上清道人的身份。

道人作罢诗曰:‘吾乃上清道人是也。’仗手中剑来取。

此句再次强调了上清道人的身份,并展现了其勇敢的一面。

只听得正南上又有钟响,来了一位道者,戴如意冠,穿淡黄八卦衣,骑天马而来;一手执灵芝如意,大呼曰:‘李道兄!吾来佐你共伏通天道人!’

此句描绘了玉清道人的到来,‘如意冠’、‘淡黄八卦衣’等细节描写,使读者对玉清道人的形象有了直观的了解。

通天教主曰:‘来者何人?’道人曰:‘我也认不得,还称你做截教之主?听吾道来。诗曰:函关初出至昆仑,一统华夷属道门。我体本同天地老,须弥山倒性还存。吾乃玉清道人是也。’

此句通过玉清道人的诗句,展现了玉清道人的道行深厚,同时也为读者揭示了玉清道人的身份。

正北上又是一声玉磬响,来了一位道人,戴九霄冠,穿八宝万寿紫霞衣;一手执龙须扇,一手执三宝玉如意,骑地吼而来,大呼:‘李道兄!贫道来辅你共破陷仙阵也!’

此句描绘了太清道人的到来,‘九霄冠’、‘八宝万寿紫霞衣’等细节描写,使读者对太清道人的形象有了直观的了解。

通天教主又见来了这一位苍颜鹤发道人,心上不安,忙问曰:‘来者何人?’道人曰:‘你听我道来。诗曰:混沌从来不计年,鸿蒙剖处我居先。参同天地玄黄理,任你傍门望眼穿。吾乃太清道人是也。’

此句通过太清道人的诗句,展现了太清道人的道行深厚,同时也为读者揭示了太清道人的身份。

四位天尊围住了通天教主,或上或下,或左或右,通天教主止有招架之功。

此句描绘了四位天尊围攻通天教主的情景,‘或上或下,或左或右’等描述,使读者感受到了战斗的激烈。

且说截教门人见三位来的道人身上霞光万道,瑞彩千条,光婵灿烂,映目射眼,内有长耳定光仙暗思:‘好一个阐教,来得毕竟正气!’深自羡慕。

此句描绘了截教门人对阐教门人的羡慕之情,‘霞光万道’、‘瑞彩千条’等描述,使读者感受到了阐教门人的强大。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此句为小说中的常见结尾,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同时也为下回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七十七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516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