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基(公元1311年-1375年),字君实,号永叔,元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命理学家。刘基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之一,他在军事和政治领域都有着卓越的贡献,同时也是中国命理学的先驱之一。他的《滴天髓阐微》被誉为命理学的重要著作,对后来的命理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年代:成书于元代(约14世纪)。
内容简要:《滴天髓阐微》是刘基对易经八字命理学的系统总结,书中阐述了天干地支、五行八字、命局格局等命理学的核心内容。刘基通过对命理学的深刻理解,提出了“命、运、财、婚”等多方面的预测理论。他认为人的命运不仅受到天时地利的影响,还与个人的修养、行为及内在心态紧密相连。《滴天髓阐微》分析了如何通过八字判断一个人一生的运势,并提出了如何改变命运、趋利避害的策略。此书的内容深奥且高深,是命理学的重要经典之一,至今仍为学者和命理爱好者所研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滴天髓阐微-下篇-化象-原文
化得真者只论化,化神还有几般话。
【原注】如甲日主生于四季,单遇一位已土,在月时上合遇壬、癸、甲、乙、戊,而有一辰字,乃为化得真。
又如丙辛生于冬月,戊癸生于夏月,乙庚生于秋月,丁壬生于春月,独自相合,又得龙以运之,此为真化矣。
既化矣,又论化神。
如甲己化土,土陰寒,要火气昌旺;土太旺,又要取水为财,木为官,金为食神。
随其所向,论其喜忌,再见甲乙,亦不作争合妒合论。
盖真化矣,如烈女不更二夫,岁运遇之皆闲神也。
【任氏曰】:
合化之原,昔黄帝礼天于圜邱,天降十干,爱命大挠作十二支以配之。
故日干曰天干,其所由,合即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之义。
依数推之,则甲一、乙二、丙三、丁四、戊五、己六、庚七、辛八、壬九、癸十也。
如“洛书”以五居中,一得五为六,故甲与己合;二得五为七,故乙与庚合;三得五为八,故丙与辛合;四得五为九,故丁与壬合;五得五为十,故戊与癸合。
合则化,化亦必得五土而后成,五土者辰也。
辰土居春,时在三陽,生物之体,气辟而动,动则变,变则化矣。
且十干之合,而至五辰之位,则化气之元神发露。
故甲己起甲子,至五位逢戊辰而化土;乙庚到丙子,至五位逢庚辰而化金;丙辛起戊子,至五位逢壬辰而化水;丁壬起庚子,至五位逢甲辰而化木;戊癸起壬子,至五位逢丙辰而化火。
此相合相化之真源,近世得传者少,只知逢龙而化,不知逢五而化,辰龙之说,供引之意,如果辰为真龙。
则辰年生人为龙,可行雨,而寅年生人为虎,必伤人矣。
至于化象作用,亦有喜忌配合之理,所以“化神还有几般话”也。
非化斯神,喜见斯神,执一而论也,是化象亦要究其衰旺,审其虚实,察其喜忌,则吉凶有验,否泰了然矣。
如化神旺而有余,宜泄化神之神为用;化神衰而不足,宜生助化神之神为用。
如甲己化土,生于未戌月,土燥而旺,干透丙丁,支藏巳午。
谓之有余,再行火土之运,必太过而不吉也。
须从其意向,柱中有水,要行金运;柱中有金,要行水运;无金无水,土势太旺,秘要金泄之;火土过燥,要带水之金运以润之。
生于丑辰月,土湿为弱,火虽有虚,水木无而实,或干支杂其金水,谓之不足,亦须从其意向。
柱中有金,要行火运;柱中有水,要行土运;金水并见,过于虚湿,要带火之土运以实之,助起化神为吉也。
至于争合妒合之说,乃谬论也,既合而化,如贞妇配义夫,从一而终,不生二心,见戊己是彼之同类,遇甲乙是我之本气,有相让之谊。
合而不化,勉强之意,必非佳偶。见戊己多而起争妒之风,遇甲乙众而更强弱之性。
甲己之合如此,余可类推。
乙丑 甲申 甲辰 己巳
癸未 壬午 辛巳 庚辰 己卯 戊寅
年月两干之甲乙,得当令之申金、丑内之辛金制化,不起争妒之风。
时干己土临旺,与日主亲切而合,合神真实,乃谓真化。
但秋金当令,化神泄气不足。
至午运助化神,中乡榜;辛巳金火土并旺,癸黄甲,宴琼林,入翰苑,仕黄堂,庚辰合乙制化比劫,仕至藩臬。
戊辰 壬戌 甲辰 己巳
癸亥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甲木生于季秋,土旺乘权,克去壬水,又无比劫,合神更真,化气有余。
惜运走东北水木之地,功名仕路,不及前造,至丑运丁酉年,暗会金局,泄化神而吐秀,登科;戊戌年发甲,仕至州牧。
己卯 丁卯 壬午 甲辰
丙寅 乙丑 甲子 癸亥 壬戌 辛酉
壬水生于仲春,化象斯真。
最喜甲木元神透露,化气有余。
余则宜泄,斯化神吐秀,喜其坐下午,午生辰土,秀气流行。
少年科甲,翰苑名高,惜乎中运水旺之地,未能显秩,终于县宰。
己卯 丁卯 壬午 癸卯
丙寅 乙丑 甲子 癸亥 壬戌 辛酉
此与前造只换一卯字,化象更真,化神更有余。
嫌其癸劫争财,年干己土,透隔无根,不能去其癸水。
午火未能流行。
此癸水,真乃夺标之客也。
虽中乡榜,终不能出仕。
丙戌 戊戌 癸巳 壬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癸水生于季秋,丙火透而通根,化火斯真。
嫌其时透壬水克丙,只中乡榜,直至卯运,壬水绝地,挑知县,历三任而不升,亦壬水夺财之故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滴天髓阐微-下篇-化象-译文
能够真正化合的,只讨论化合的过程,化神还有许多话要说。
【原注】比如甲日主生于四季,如果单独遇到一位土,在月令时遇到壬、癸、甲、乙、戊,并且有一个辰字,这就叫做化得真。又如丙辛生于冬月,戊癸生于夏月,乙庚生于秋月,丁壬生于春月,如果它们独自相合,又得到龙来运转,这就叫做真正的化合了。既然已经化合了,还要讨论化神。比如甲己化土,土的性质是阴寒的,需要火气旺盛;土太旺,又要取水作为财星,木作为官星,金作为食神。根据它的倾向,讨论它的喜好和忌讳,如果再见甲乙,也不作争合妒合的讨论。因为这是真正的化合,就像烈女不更二夫,岁运遇到这些都是闲神。
【任氏曰】:
合化的原理,古时候黄帝在圜丘祭天,天降十干,黄帝命令大挠创作十二支来配对。所以日干叫做天干,它的由来,合就是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的意义。按照这个数来推算,那么甲就是一,乙就是二,丙就是三,丁就是四,戊就是五,己就是六,庚就是七,辛就是八,壬就是九,癸就是十。比如‘洛书’中五居中,一加上五等于六,所以甲与己相合;二加上五等于七,所以乙与庚相合;三加上五等于八,所以丙与辛相合;四加上五等于九,所以丁与壬相合;五加上五等于十,所以戊与癸相合。合就会化,化也必须得到五土才能成,五土就是辰。辰土居春,时在三阳,是生物的形态,气开始运动,运动就会变化,变化就会化合。而且十干相合,到达五辰的位置,化气之元神就会显露。所以甲己起甲子,到五位遇到戊辰而化土;乙庚到丙子,到五位遇到庚辰而化金;丙辛起戊子,到五位遇到壬辰而化水;丁壬起庚子,到五位遇到甲辰而化木;戊癸起壬子,到五位遇到丙辰而化火。这是相合相化的真正源头,近世得到传承的人很少,只知道遇到龙而化,不知道遇到五而化,辰龙的说法,只是引导的意思,如果辰真的是龙。那么辰年生人为龙,可以行雨,而寅年生人为虎,必然伤人。至于化象的作用,也有喜好忌讳配合的道理,所以‘化神还有几般话’。不是化就是神,喜好就是神,固执一端来讨论,化象也要研究它的衰旺,审察它的虚实,观察它的喜好忌讳,那么吉凶有验,否泰分明。
比如化神旺盛而有余,宜泄化神之神为用;化神衰弱而不足,宜生助化神之神为用。比如甲己化土,生于未戌月,土燥而旺,干透丙丁,支藏巳午。称之为有余,再行火土之运,必然太过而不吉利。必须根据它的意向,柱中有水,要行金运;柱中有金,要行水运;无金无水,土势太旺,需要金来泄;火土过燥,需要带水之金运来润。生于丑辰月,土湿而弱,火虽然有虚,水木无而实,或者干支杂有金水,称之为不足,也必须根据它的意向。柱中有金,要行火运;柱中有水,要行土运;金水并见,过于虚湿,需要带火之土运来实之,助起化神为吉。至于争合妒合的说法,是错误的。既然合而化,就像贞妇配义夫,从一而终,不生二心,遇到戊己是它的同类,遇到甲乙是它的本气,有相让的义气。合而不化,是勉强的意思,必然不是佳偶。遇到戊己多而起争妒之风,遇到甲乙众而更强弱之性。甲己的合就是这样,其他的可以类推。
乙丑 甲申 甲辰 己巳
癸未 壬午 辛巳 庚辰 己卯 戊寅
年月两干之甲乙,得当令之申金、丑内之辛金制化,不起争妒之风。时干己土临旺,与日主亲切而合,合神真实,乃谓真化。但秋金当令,化神泄气不足。至午运助化神,中乡榜;辛巳金火土并旺,癸黄甲,宴琼林,入翰苑,仕黄堂,庚辰合乙制化比劫,仕至藩臬。
戊辰 壬戌 甲辰 己巳
癸亥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甲木生于季秋,土旺乘权,克去壬水,又无比劫,合神更真,化气有余。惜运走东北水木之地,功名仕路,不及前造,至丑运丁酉年,暗会金局,泄化神而吐秀,登科;戊戌年发甲,仕至州牧。
己卯 丁卯 壬午 甲辰
丙寅 乙丑 甲子 癸亥 壬戌 辛酉
壬水生于仲春,化象斯真。最喜甲木元神透露,化气有余。余则宜泄,斯化神吐秀,喜其坐下午,午生辰土,秀气流行。少年科甲,翰苑名高,惜乎中运水旺之地,未能显秩,终于县宰。
己卯 丁卯 壬午 癸卯
丙寅 乙丑 甲子 癸亥 壬戌 辛酉
此与前造只换一卯字,化象更真,化神更有余。嫌其癸劫争财,年干己土,透隔无根,不能去其癸水。午火未能流行。此癸水,真乃夺标之客也。虽中乡榜,终不能出仕。
丙戌 戊戌 癸巳 壬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滴天髓阐微-下篇-化象-注解
化得真:在命理学中,化得真指的是命局中的五行通过特定的组合,达到相互化合的状态,形成一种和谐稳定的局面。化得真通常是指五行之间能够相互转化,达到平衡的状态,如甲己化土、乙庚化金等。
化神:化神是指在命理学中,指五行通过特定的组合,达到相互化合后所形成的神态或特性。化神的出现通常意味着五行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谐的状态,有助于命主的运势。
甲日主:在命理学中,日主是指日柱的天干,即日子的天干。日主代表命主自己,是命局的核心。
四季:指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壬、癸、甲、乙、戊:这些是十天干中的五个,分别代表五行中的水、水、木、木、土。
辰:在五行中属土,为湿土,有生化万物的作用。
龙:在命理学中,龙代表五行中的水,有时也指具有水性的特质。
洛书:洛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数学和哲学著作,其中包含着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这是洛书中表示十天干的数字,代表天干在五行中的位置。
辰土:辰为土,在五行中属土,为湿土。
元神:在命理学中,元神是指命局中五行之本源,是五行的基础。
衰旺:在命理学中,衰旺是指五行在命局中的强弱程度。
虚实:在命理学中,虚实是指五行在命局中的盈亏状态。
争合妒合:在命理学中,争合妒合是指命局中五行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真化:在命理学中,真化是指五行之间的化合是真实有效的,能够带来好运。
闲神:在命理学中,闲神是指命局中不参与五行生克的神,通常对命局影响不大。
岁运:在命理学中,岁运是指每年和每十年对命局的影响。
化象:在命理学中,化象是指五行之间的化合所形成的形象或状态。
吐秀:在命理学中,吐秀是指五行之间的化合能够使命主展现出才华或成就。
夺标之客:在命理学中,夺标之客是指命局中的某一行或某一神,对命主的运势产生负面影响,如同夺取了命主的成就或地位。
仕途:在命理学中,仕途是指命主在官场上的发展或成就。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滴天髓阐微-下篇-化象-评注
化得真者只论化,化神还有几般话。
此句首先点明了化得真者只论化,而不论其他,强调了化在五行相生相克中的核心地位。‘化’在此处指的是五行之间的相互转化,如甲己化土,乙庚化金等。此句体现了中国古代五行学说中,化作为相生相克中的一种特殊形态,具有独特的重要性和价值。
如甲日主生于四季,单遇一位已土,在月时上合遇壬、癸、甲、乙、戊,而有一辰字,乃为化得真。
此句具体阐述了化得真的条件,即甲日主在四季中遇到已土,同时月时上合遇壬、癸、甲、乙、戊,并且有一辰字,即辰土的存在,才称之为化得真。这里的辰土作为化神,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又如丙辛生于冬月,戊癸生于夏月,乙庚生于秋月,丁壬生于春月,独自相合,又得龙以运之,此为真化矣。
此句进一步说明了不同日主在不同季节中的化得真条件,以及龙的作用。龙在此处象征着力量和变化,意味着在特定条件下,五行之间的转化可以达到真正的化。
既化矣,又论化神。
此句承接上文,指出在化得真的基础上,还需进一步讨论化神。化神指的是在五行转化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特殊性质和作用。
如甲己化土,土阴寒,要火气昌旺;土太旺,又要取水为财,木为官,金为食神。
此句以甲己化土为例,说明了化神在五行转化中的具体表现。土阴寒,需要火气来调和;土太旺时,需要水来制约,木来辅助,金来生助。
随其所向,论其喜忌,再见甲乙,亦不作争合妒合论。
此句强调了在讨论化神时,要随其特性来分析其喜忌,同时即使遇到甲乙等相合的情况,也不应视为争合妒合。
盖真化矣,如烈女不更二夫,岁运遇之皆闲神也。
此句将化得真比作烈女不更二夫,意味着一旦化得真,岁运中所遇到的神煞都可以视为闲神,即无害的神。
【任氏曰】合化之原,昔黄帝礼天于圜邱,天降十干,爱命大挠作十二支以配之。
任氏在这里追溯了合化的起源,将之与黄帝时代的天文历法联系起来,说明了十干与十二支的配对关系。
故日干曰天干,其所由,合即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之义。
任氏进一步解释了天干的意义,指出它们与天地之间的数字关系,即天一、地二等。
依数推之,则甲一、乙二、丙三、丁四、戊五、己六、庚七、辛八、壬九、癸十也。
根据上述数字关系,任氏给出了十干的具体对应数字。
如“洛书”以五居中,一得五为六,故甲与己合;二得五为七,故乙与庚合;三得五为八,故丙与辛合;四得五为九,故丁与壬合;五得五为十,故戊与癸合。
任氏以洛书为例,解释了十干之间的合化关系,即根据数字的对应关系来确定干与干之间的合化。
合则化,化亦必得五土而后成,五土者辰也。
此句说明了合化必须得到五土的支持,而五土指的是辰土。
辰土居春,时在三阳,生物之体,气辟而动,动则变,变则化矣。
任氏进一步阐述了辰土在五行转化中的作用,认为辰土具有生发和变化的能力。
且十干之合,而至五辰之位,则化气之元神发露。
此句说明了十干合化到辰位时,化气之元神会显现出来。
故甲己起甲子,至五位逢戊辰而化土;乙庚到丙子,至五位逢庚辰而化金;丙辛起戊子,至五位逢壬辰而化水;丁壬起庚子,至五位逢甲辰而化木;戊癸起壬子,至五位逢丙辰而化火。
任氏列举了十干合化到辰位时的具体例子,说明了不同干合化到辰位时的五行转化。
此相合相化之真源,近世得传者少,只知逢龙而化,不知逢五而化,辰龙之说,供引之意,如果辰为真龙。
任氏指出,近世对于相合相化的理解多局限于逢龙而化,而忽略了逢五而化的真谛,即辰土的重要性。
则辰年生人为龙,可行雨,而寅年生人为虎,必伤人矣。
任氏以辰年生人为龙,寅年生人为虎为例,说明了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至于化象作用,亦有喜忌配合之理,所以“化神还有几般话”也。
此句强调了化象的作用并非单一,而是需要根据喜忌来配合。
非化斯神,喜见斯神,执一而论也,是化象亦要究其衰旺,审其虚实,察其喜忌,则吉凶有验,否泰了然矣。
任氏指出,化象需要根据其衰旺、虚实和喜忌来分析,才能准确判断吉凶。
如化神旺而有余,宜泄化神之神为用;化神衰而不足,宜生助化神之神为用。
此句说明了化神旺衰时的不同处理方法,即旺则泄,衰则生。
如甲己化土,生于未戌月,土燥而旺,干透丙丁,支藏巳午。
任氏以甲己化土为例,说明了化神旺时的具体情况。
谓之有余,再行火土之运,必太过而不吉也。
任氏指出,如果土旺,再行火土之运,会导致太过而不吉。
须从其意向,柱中有水,要行金运;柱中有金,要行水运;无金无水,土势太旺,秘要金泄之;火土过燥,要带水之金运以润之。
任氏提出了针对不同情况的处理方法,即根据意向和五行相生相克的原则来调整运程。
生于丑辰月,土湿为弱,火虽有虚,水木无而实,或干支杂其金水,谓之不足,亦须从其意向。
任氏以生于丑辰月的情况为例,说明了化神不足时的处理方法。
柱中有金,要行火运;柱中有水,要行土运;金水并见,过于虚湿,要带火之土运以实之,助起化神为吉也。
任氏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调整方法,以实现化神的平衡。
至于争合妒合之说,乃谬论也,既合而化,如贞妇配义夫,从一而终,不生二心,见戊己是彼之同类,遇甲乙是我之本气,有相让之谊。
任氏批判了争合妒合的说法,认为合而化应如贞妇配义夫,不应有二心。
合而不化,勉强之意,必非佳偶。见戊己多而起争妒之风,遇甲乙众而更强弱之性。
任氏进一步说明了合而不化的情况,认为这种勉强合化往往不是佳偶,并分析了其中可能出现的争妒之风。
甲己之合如此,余可类推。
任氏以甲己合为例,说明了合化的一般原则,即可以类推到其他合化情况。
乙丑 甲申 甲辰 己巳
癸未 壬午 辛巳 庚辰 己卯 戊寅
此两段文字列举了具体的命理实例,通过分析这些实例,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合化的原理和应用。
年月两干之甲乙,得当令之申金、丑内之辛金制化,不起争妒之风。
此句分析了年月两干的情况,认为甲乙两干得到了申金和辛金的制约,避免了争妒之风。
时干己土临旺,与日主亲切而合,合神真实,乃谓真化。
此句指出时干己土与日主相合,形成了真化。
但秋金当令,化神泄气不足。
此句说明了秋金当令导致化神泄气不足的问题。
至午运助化神,中乡榜;辛巳金火土并旺,癸黄甲,宴琼林,入翰苑,仕黄堂,庚辰合乙制化比劫,仕至藩臬。
此句说明了在午运中,化神得到助益,从而取得了功名。
戊辰 壬戌 甲辰 己巳
癸亥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此两段文字列举了另一组具体的命理实例,通过分析这些实例,可以进一步理解合化的应用。
甲木生于季秋,土旺乘权,克去壬水,又无比劫,合神更真,化气有余。
此句分析了甲木在季秋的情况,认为甲木得到了土的制约,但合神更真,化气有余。
惜运走东北水木之地,功名仕路,不及前造,至丑运丁酉年,暗会金局,泄化神而吐秀,登科;戊戌年发甲,仕至州牧。
此句说明了甲木在东北水木之地运程不佳,但在丑运丁酉年,通过金局泄化神而取得了功名。
己卯 丁卯 壬午 甲辰
丙寅 乙丑 甲子 癸亥 壬戌 辛酉
此两段文字列举了另一组具体的命理实例,通过分析这些实例,可以进一步理解合化的应用。
壬水生于仲春,化象斯真。
此句说明了壬水在仲春的情况,认为其化象真实。
最喜甲木元神透露,化气有余。
此句说明了壬水最喜欢甲木元神的透露,从而使得化气有余。
余则宜泄,斯化神吐秀,喜其坐下午,午生辰土,秀气流行。
此句说明了壬水除了喜欢甲木元神外,还宜泄,从而使得化神吐秀,并喜欢坐下午,因为午生辰土,秀气流行。
少年科甲,翰苑名高,惜乎中运水旺之地,未能显秩,终于县宰。
此句说明了壬水在少年时期科甲名高,但在中运水旺之地未能显秩,最终只做了县宰。
己卯 丁卯 壬午 癸卯
丙寅 乙丑 甲子 癸亥 壬戌 辛酉
此两段文字列举了另一组具体的命理实例,通过分析这些实例,可以进一步理解合化的应用。
此与前造只换一卯字,化象更真,化神更有余。
此句说明了与前造相比,只换了一个卯字,化象就更加真实,化神也更加充足。
嫌其癸劫争财,年干己土,透隔无根,不能去其癸水。
此句说明了癸劫争财的问题,以及年干己土透隔无根,无法去除癸水。
午火未能流行。
此句说明了午火未能流行,导致癸水的问题无法解决。
此癸水,真乃夺标之客也。
此句将癸水比作夺标之客,意味着它对命理的影响很大。
虽中乡榜,终不能出仕。
此句说明了虽然中了乡榜,但最终无法出仕。
丙戌 戊戌 癸巳 壬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此两段文字列举了另一组具体的命理实例,通过分析这些实例,可以进一步理解合化的应用。
癸水生于季秋,丙火透而通根,化火斯真。
此句说明了癸水在季秋的情况,认为其化火真实。
嫌其时透壬水克丙,只中乡榜,直至卯运,壬水绝地,挑知县,历三任而不升,亦壬水夺财之故也。
此句说明了癸水在时透壬水克丙的情况下,只中了乡榜,直到卯运壬水绝地,才挑知县,但历经三任而不升,这也是壬水夺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