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致九弟季弟-做后辈宜戒骄横之心

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致九弟季弟-做后辈宜戒骄横之心-原文

季沅弟左右:

“接信知北岸日内尚未开仗,此问鲍张于十五日获胜,破万安街贼巢,十六日获胜,破休宁东门外二垒,鲍军亦受伤百余人。

正在攻剿得手之际,不料十九日未刻,石坟之贼,破羊栈岭而入新岭,桐林岭同时被破,张军前后受敌,全局大震,比之徽州之失,更有甚焉。

余于十一日亲登羊栈岭,为大雾所述,目无所睹。

十二日澄桐林岭,为大雪所阻。

今失事恰在此二岭,岂果有天意哉?

目下张军最可危虑,其次则祁门老营,距贼仅八十里,朝发夕至,毫无庶阻。

现请求守垒之法,贼来则坚守以待援师,倘有疏虞,则志有素定,断不临难苟免。

回首生年五十余,除学问未成,尚有遗憾外,余差可免于大戾。

贤弟教训后辈子弟,总当以勤苦为体,谦逊为用,以药骄佚之积习,余无他嘱。

(咸丰十年十月二十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致九弟季弟-做后辈宜戒骄横之心-译文

季沅弟左右:

接到你的信,得知北岸近日还没有开战,这里问一下,鲍张在十五日取得了胜利,攻破了万安街的贼巢,十六日又取得了胜利,攻破了休宁东门外的两座堡垒,鲍军也有百余人受伤。我们正在进攻和剿灭敌人,形势非常顺利,没想到十九日傍晚,石坟的敌人突破羊栈岭进入新岭,桐林岭也同时被攻破,张军前后受到敌人的夹击,整个战局受到了巨大的震动,比徽州失守的情况还要严重。

我在十一日亲自登上了羊栈岭,但被大雾笼罩,什么也看不见。十二日想要清理桐林岭,却被大雪阻挡。现在发生的事情正好就在这两个岭上,难道这真的是天意吗?

目前张军的情况最为危险,其次是祁门老营,距离敌人只有八十里,敌人早上出发,晚上就能到达,没有任何阻碍。

现在请求你坚守堡垒,敌人来时就坚守等待援军,如果有任何疏忽,我们就要按照事先的决断行事,决不临危苟且逃生。

回首我五十多年的生涯,除了学问没有完成,还有一些遗憾之外,我差一点就能免于大难。贤弟在教导后辈时,一定要让他们以勤奋刻苦为根本,以谦逊为行事准则,用这些来纠正他们骄傲放纵的恶习,我没有其他的话要交代了。

(咸丰十年十月二十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致九弟季弟-做后辈宜戒骄横之心-注解

季沅弟:季沅弟,指季鸿章的弟弟,此处可能是书信中称呼收信人的方式。

北岸:指地理位置上的北岸,此处可能指某个战场的北岸。

鲍张:鲍张,指鲍超和张凯,可能是当时的将领。

十五日:指具体的日期,即农历或公历的十五日。

获胜:指在战斗中取得胜利。

万安街:万安街,可能是指某个地名或战场的名称。

贼巢:贼巢,指敌军的据点或营地。

休宁东门外二垒:休宁东门外二垒,指在休宁东门外设立的二座堡垒。

石坟:石坟,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点或山名。

羊栈岭:羊栈岭,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山岭或战场的名称。

新岭:新岭,可能是指羊栈岭附近的一个地方。

桐林岭:桐林岭,可能是指另一个具体的山岭或战场的名称。

张军:张军,指张凯的军队。

全局大震:全局大震,形容战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形势严峻。

徽州之失:徽州之失,指徽州被敌军攻占的事件。

大雾:大雾,指天气现象,可能影响了视线。

大雪:大雪,指天气现象,可能阻碍了行军和作战。

守垒之法:守垒之法,指守卫堡垒的方法和策略。

疏虞:疏虞,指疏忽和失误。

志有素定:志有素定,指决心坚定,有计划有准备。

大戾:大戾,指严重的错误或罪行。

勤苦:勤苦,指勤奋努力,不怕辛苦。

谦逊:谦逊,指谦虚有礼,不自满。

骄佚:骄佚,指骄傲放纵,不守规矩。

咸丰十年十月二十日:咸丰十年十月二十日,指清文宗咸丰十年(1860年)的十月二十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致九弟季弟-做后辈宜戒骄横之心-评注

季沅弟的这封家书,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军事形势的深切忧虑和对家族后辈的殷切期望,体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首句‘接信知北岸日内尚未开仗’,简明扼要地传达了北岸战事暂缓的信息,为下文叙述战局转折做铺垫。

‘此问鲍张于十五日获胜,破万安街贼巢,十六日获胜,破休宁东门外二垒,鲍军亦受伤百余人。’这里详细记录了鲍张两军连日来的战果,展现了军事行动的连续性和激烈程度。

‘正在攻剿得手之际,不料十九日未刻,石坟之贼,破羊栈岭而入新岭,桐林岭同时被破,张军前后受敌,全局大震,比之徽州之失,更有甚焉。’此段转折突兀,描绘了战局急转直下的景象,‘全局大震’一词更是凸显了战事对整个战局的影响。

‘余于十一日亲登羊栈岭,为大雾所述,目无所睹。十二日澄桐林岭,为大雪所阻。今失事恰在此二岭,岂果有天意哉?’这里季沅弟将战事失利归咎于天意,实则反映了他对战争无常和命运无常的感慨。

‘目下张军最可危虑,其次则祁门老营,距贼仅八十里,朝发夕至,毫无庶阻。’此句点明了当前最紧迫的军事问题,即张军的危机和祁门老营的安全。

‘现请求守垒之法,贼来则坚守以待援师,倘有疏虞,则志有素定,断不临难苟免。’这里季沅弟提出了应对战事的策略,强调了坚守和决不逃避的重要性。

‘回首生年五十余,除学问未成,尚有遗憾外,余差可免于大戾。’此句表达了季沅弟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回顾,以及对未完成学问的遗憾,同时也体现了他的自省和谦逊。

‘贤弟教训后辈子弟,总当以勤苦为体,谦逊为用,以药骄佚之积习,余无他嘱。’最后,季沅弟对后辈的教诲,强调了勤苦和谦逊的重要性,以及克服骄奢淫逸的必要性。

总体而言,这封家书不仅是一份军事报告,更是一份家国情怀的体现,字里行间透露出季沅弟对国家、民族和家族的深切关怀。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治家篇-致九弟季弟-做后辈宜戒骄横之心》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54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