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城,晚清重臣、军事家、学者、政治家。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文化名人,他一生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曾国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思想修养的学者,他注重家风的培养和家族的治理。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9世纪中期)。
内容简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系列书信合集,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家庭教育、政治理政等方面。这些书信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治家原则,还深刻揭示了他如何通过儒家思想教育子弟,传承家风的哲理。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道德修养、节俭为人、读书治学,提倡勤奋努力和自律自省。他的家书涉及了很多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心灵感悟,也对后代家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是家族教育的经典之作,更是了解曾国藩个人思想和治家文化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劝学篇-致诸弟-评文字之优劣-原文
子植季洪两弟左右:
四月十四日接子植二月三月两次手书;又接季洪信一函,子植何其详,季洪何其略也?
今年以来,京中己发信七号,不审俱收到否?第六号第七号;
余皆有禀堂上,言今年恐不考差,彼时身体虽平安,而癣疥之疾未愈,头上面上颈上,并斑驳陆离,恐不便于陛见,故情愿不考差。
恐堂上诸大人不放心,故特作白折楷信,以安慰老亲之念。
三月初有直隶张姓医生,言最善治癣,贴膏药于癣上,三日一换,贴三次即可拔出脓水,贴七次即痊愈矣。
初十日,令于左胁试贴一处,果有效验。
廿日即令贴头面颈上,至四月八日,而七次皆已贴毕,将膏药揭去,仅余红晕,向之厚皮顽癣,今已荡然平矣。
十五六日即贴遍身,计不过半月,即可毕事,至五月初旬考差,而通身已全好矣。
现在仍写白析,一定赴试,虽得不得自有一定,不敢妄想,而苟能赴考,亦可上慰高堂诸大人期望之心。
寓中大小关吉,惟温甫前月底偶感冒风寒,遂痛左膝,服药二三帖不效,请外科开一针而愈。
澄弟去年习柳字,殊不足观,今年改习赵字,而参以李北海云麾碑之笔意,大为长进,温弟时文已才华横溢,长安诸友多称赏之!
书法以命意大高,笔不足以赴其所见,故在温弟自不称意,而入亦无由称之。
故论文则温高于澄,澄难于兄,论书则澄高于温,温难为弟。
子植书法,驾涤澄温而上之,可爱之至!可爱之至!
但不知家中旧有徐浩书和尚碑,及颜真卿书敦家庙否?若能参以二帖之沉著,直追古人不难矣。
狼兼毫四枝,既不合用,可以二枝送莘田叔,以二枝送庵表叔。
正月问,曾在岱云处寄羊毫二枝,不知已收到否?
五月,钟子宾太守往湖南,可再寄二枝,以后两弟需用之物,随时写信至京可也。
祖父大人嘱买四川漆,现在四川门生留京者仅二人,皆极寒之士,由京至渠家,有五千余里,由四川至湖南,有四千余里,彼此路皆太远。
此二人在京,常半年不能得家信,即令彼寄信至渠家,渠家亦万无便可附湖南。
九弟须详禀祖父大人,不如在省以重价购顶上川漆为便。
做直牌匾,祖父大人系驰封吵宪大夫,父亲系诰封中宪大夫,祖母驰封恭人,母亲诰封恭人,京官加一级请封,侍读学士是从四品,故堂上皆正四品也。
蓝顶是暗蓝,余正月已寄回二顶矣。
书不宣尽,诸详澄温书中,今日身上敷药,不及为楷,堂上诸大人,两弟代为禀告可也。
(道光。二十六年四月十六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劝学篇-致诸弟-评文字之优劣-译文
子植、季洪两位弟弟左右:
四月十四日接到子植二月和三月的两次来信;又收到季洪的一封信,子植写得多么详细,季洪写得多么简略啊?今年以来,我已经给家中发了七封信,不知道是否都收到了?第六号和第七号信;我已经都向家中的长辈禀报了,说今年恐怕不能参加科举考试,那时候虽然身体平安,但癣疥之病还未痊愈,头上、身上、脖子上都是斑驳陆离的,恐怕不方便觐见皇上,所以情愿不参加科举考试。担心家中的长辈们不放心,所以特意写了这封楷书信件,以安慰家中的老人们。
三月初,有直隶姓张的医生,说最擅长治疗癣病,在癣上贴膏药,三天换一次,贴三次就可以挤出脓水,贴七次就可以痊愈了。初十日,我在左边肋下试贴了一处,果然有效。二十日就让我在头部、面部、脖子上贴膏药,到四月八日,七次都贴完了,揭掉膏药后,只留下红晕,以前厚厚的皮癣,现在已经完全消失了,十五六日就贴遍了全身,估计不超过半个月就可以完全好了,到五月初旬参加科举考试时,全身就已经完全好了。现在我还继续写信,一定参加考试,虽然能不能考上自有定数,不敢有非分之想,但只要能参加考试,也可以稍微安慰一下家中的长辈们的期望之心。
家中大小平安,只有温甫前月底偶尔感冒了风寒,就痛了左膝,服了几帖药也不见效,后来请外科医生扎了一针就好了。
澄弟去年学习柳体字,写得不太好,今年改学赵体字,并且参考了李北海的《云麾碑》的笔意,进步很大,温弟的时文已经很有才华了,长安城里的朋友们都称赞他!书法方面,他的想法很高,但笔法还不够表达他的见解,所以他自己不满意,别人也无从称赞。所以论文章,温弟比澄弟强,澄弟比哥哥差;论书法,澄弟比温弟强,温弟比弟弟差。子植的书法,比澄弟和温弟都要好,真是可爱至极!可爱至极!但不知道家中是否还有徐浩的《书和尚碑》和颜真卿的《敦家庙碑》,如果能参考这两篇碑文的沉稳,直接追古人也不难。
狼毫四支笔已经不合用了,可以送一支给莘田叔,再送一支给庵表叔。正月的时候,曾在岱云那里寄了两支羊毫笔,不知道是否已经收到了?五月,钟子宾太守要去湖南,可以再寄两支笔,以后两位弟弟需要的东西,随时写信到京城来。
祖父大人让我买四川漆,现在在京城留学的四川学生只有两个,都是极寒之士,从京城到渠家有五千多里路,从四川到湖南有四千里路,路途都太远了。这两个人在京城,常常半年都收不到家信,即使让他们寄信到渠家,渠家也绝对没有机会附寄到湖南。九弟需要详细禀报祖父大人,不如在省城以高价购买顶级的四川漆更方便。
做直牌匾,祖父大人是驰封宪大夫,父亲是诰封中宪大夫,祖母是驰封恭人,母亲是诰封恭人,京官加一级请封,侍读学士是从四品,所以家中的长辈都是正四品。蓝顶是暗蓝色,我已经在正月把两顶寄回去了。信没有写完,详细的事情我在澄弟和温弟的信中已经写了。今天我身上敷了药,来不及写楷书,家中的长辈们,请两位弟弟代为禀告。
(道光二十六年四月十六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劝学篇-致诸弟-评文字之优劣-注解
子植:指作者的弟弟子植,即郭子植。
季洪:指作者的另一个弟弟季洪,即郭季洪。
手书:亲手书写的信件,表示信件是亲手写的。
京中:指京城,即今天的北京。
信:书信,古代人们用来交流信息的一种方式。
差:指科举考试中的选拔,即考试。
癣疥:一种皮肤病,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红色丘疹和瘙痒。
膏药:一种外用药物,用于治疗皮肤病等。
白折楷信:一种正式的书信格式,用楷书书写。
陛下:古代对帝王的尊称。
直隶:古代行政区划,今河北省。
张姓医生:指一位姓张的医生。
膏药揭去:将膏药揭下来。
红晕:皮肤上的红色痕迹。
顽癣:难以治愈的皮肤病。
析:同“折”,指折叠的信纸。
赵字:指赵孟頫的书法风格。
李北海云麾碑:指李北海的《云麾碑》,是一种书法作品。
书法:汉字书写的艺术。
羊毫:用羊毛制成的毛笔。
狼兼毫:用狼毫和羊毫混合制成的毛笔。
莘田叔:指作者的叔父莘田。
庵表叔:指作者的表叔庵。
岱云:指岱云,可能是指某位人物。
钟子宾太守:指钟子宾,可能是某地的太守。
渠家:指某人的家。
川漆:指四川产的一种漆,用于制作家具等。
驰封:古代官职晋升的一种形式。
宪大夫:古代的一种官职。
诰封:古代皇帝赐予的一种封号。
中宪大夫:古代的一种官职。
恭人:古代对女性官员或贵族的尊称。
侍读学士:古代的一种官职,从四品。
蓝顶:官员帽子上的一种装饰,颜色为暗蓝色。
宣尽:详尽地表达。
堂上:指家中长辈,如父母、祖父母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曾国藩家书-劝学篇-致诸弟-评文字之优劣-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道光二十六年四月十六日的一封信件,作者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述,展现了一位古代文人的情感与思想。以下是对信中各段落的赏析:
1. 子植季洪两弟左右:四月十四日接子植二月三月两次手书;又接季洪信一函,子植何其详,季洪何其略也?
此句点明了信件的开头,作者在问候两位弟弟的同时,对子植的信件详细程度和季洪的信件简略程度进行了对比,体现了作者对两位弟弟性格差异的观察和了解。
2. 今年以来,京中己发信七号,不审俱收到否?第六号第七号;余皆有禀堂上,言今年恐不考差,彼时身体虽平安,而癣疥之疾未愈,头上面上颈上,并斑驳陆离,恐不便于陛见,故情愿不考差。
作者在这里提到了自己今年的身体状况,以及因为疾病而无法参加考差的情况。这体现了作者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和对家庭责任的担当。
3. 恐堂上诸大人不放心,故特作白折楷信,以安慰老亲之念。
作者担心家人担忧,特意写信安慰,表现了作者对家人的关心和孝顺。
4. 三月初有直隶张姓医生,言最善治癣,贴膏药于癣上,三日一换,贴三次即可拔出脓水,贴七次即痊愈矣。
作者详细描述了治疗癣疾的过程,体现了作者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对医生建议的信任。
5. 澄弟去年习柳字,殊不足观,今年改习赵字,而参以李北海云麾碑之笔意,大为长进,温弟时文已才华横溢,长安诸友多称赏之!
作者对两位弟弟的书法和文学才华进行了评价,体现了作者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和对弟弟们的期望。
6. 书法以命意大高,笔不足以赴其所见,故在温弟自不称意,而入亦无由称之。
作者在这里对书法进行了独到的见解,认为书法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情感的流露。
7. 狼兼毫四枝,既不合用,可以二枝送莘田叔,以二枝送庵表叔。
作者在这里提到了自己的书法用品,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心和对礼节的尊重。
8. 祖父大人嘱买四川漆,现在四川门生留京者仅二人,皆极寒之士,由京至渠家,有五千余里,由四川至湖南,有四千余里,彼此路皆太远。
作者在这里描述了购买四川漆的困难,体现了作者对家庭事务的细致入微。
9. 做直牌匾,祖父大人系驰封吵宪大夫,父亲系诰封中宪大夫,祖母驰封恭人,母亲诰封恭人,京官加一级请封,侍读学士是从四品,故堂上皆正四品也。
作者在这里提到了家人的官职和封号,体现了作者对家族荣誉的重视。
10. 书不宣尽,诸详澄温书中,今日身上敷药,不及为楷,堂上诸大人,两弟代为禀告可也。
作者在信件结尾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弟弟们的期望,体现了作者对家庭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