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博物志-卷八

作者: 郭璞(276年—324年),字子真,东晋时期著名的学者、文学家和博物学家。郭璞精通地理学、文学、医学等多个领域,他的博物学作品《博物志》在中国古代博物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郭璞的学术思想深刻,善于通过实地考察和总结经验,给后代留下了丰富的自然知识。

年代:成书于东晋(约公元300年左右)。

内容简要:《博物志》是郭璞总结自然界各种现象的集大成之作,是中国古代博物学的经典之一。书中详细描述了动植物、矿物等自然物质,并结合古代神话与自然界奇异现象,为后世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自然学资料。郭璞不仅对植物、动物等自然生物的分类、特点作了详细描述,还对各类矿物、山川景观及神秘现象进行了考察和记录。《博物志》所描述的这些自然现象,为了解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地理观和哲学观提供了宝贵资料,展现了古人对自然世界的观察和探索。书中内容不仅有助于自然科学研究,也体现了古代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博物志-卷八-原文

史补

黄帝登仙,其臣左彻者削木象黄帝,帅诸侯以朝之。七年不还,左彻乃立颛顼。

左彻亦仙去也。

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

舜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

处士东鬼块责禹乱天下事,禹退作三城。

强者攻,弱者守,敌战,城郭盖禹始也。

大姒梦见商之庭产棘,乃小子发取周庭梓树,树之于阙间,梓化为松柏棫柞。

觉惊以告文王,文王曰:慎勿言。

冬日之阳,夏日之阴,不召而万物自来。

天道尚左,日月西移;地道尚右,水潦东流。

天不享于殷,自发之夫生于今十年,禹羊在牧,水潦东流,天下飞蝗满野,日之出地无移照乎?

武王伐殷,舍于几,逢大雨焉。

衰舆三百乘,甲三千,一日一夜,行三百里以战于牧野。

成王冠,周公使祝雍曰:‘辞达而勿多也。’

祝雍曰:‘近于民,远于佞,近于义,啬于时,惠于财,任贤使能,陛下摛显先帝光耀,以奉皇天之嘉禄钦顺,仲壹之言曰:‘遵并大道,郊域康阜,万国之休灵,始明元服,推远童稚之幼志,弘积文武之就德,肃懃高祖之清庙,六合之内,靡不蒙德,岁岁与天无极。’’

右孝昭周成王冠辞。

《止雨祝》曰:天生五谷,以养人民,今天雨不止,用伤五谷,如何如何!

灵而不幸,杀牲以赛神灵,雨则不止,鸣鼓攻之,朱丝绳萦而胁之。

《请雨》曰:皇皇上天,照临下土。

集地之灵,神降甘雨。

庶物群生,咸得其所。

《礼记》曰:孔子少孤,不知其父墓。

母亡,问于邹曼父之母,乃合葬于防。

防墓又崩,门人后至。

孔子问来何迟,门人实对,孔子不应,如是者三,乃潸然流涕而止曰:‘古不修墓。’

蒋济、何晏、夏侯玄、王肃皆云无此事,注记者谬,时贤咸从之。

【 周日用曰:四士言无者,后有何理而述之?在愚所见,实未之有矣。

且征在与梁纥野合而生,事多隐之。

况我丘生而父已死,既隐何以知之?非问曼父之母,安得合葬于防也?】

孔子东游,见二小儿辩斗。

问其故,一小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小儿曰:‘以日出时远,而日中时近’

一小儿曰:‘日初出时大如车盖,及日中时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大者近乎?’

一小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中而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两小儿曰:‘孰谓汝多知乎!’

亦出《列子》。

【 周日用曰:日当中向热者,炎气直下也,譬犹火气直上而与旁暑,其炎凉可悉耳。

是明初出近而当中远矣,岂圣人肯对乎?】

子路与子贡过郑神社,社树有鸟,神牵率子路,子贡说之,乃止。

《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

《公羊传》曰:‘有以告者,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

【 卢曰:以其时非应,故孔子泣而感之。

麟口吐三策,盖天使报圣人。】

《左传》曰:‘叔孙氏之车子鉏商获麟,以为不祥。’

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思欲归。

请于秦王,王不听,谬言曰:‘令乌头白,马生角,乃可。’

丹仰而叹,乌即头白;俯而嗟,马生角。

秦王不得已而遣之,为机发之桥,欲陷丹。

丹驱驰过之,而桥不发。

遁到关,关门不开,丹为鸡鸣,于是众鸡悉鸣,遂归。

詹何以独茧丝为纶,芒针为钩,荆筱为竿,割粒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汩流之中,纶不绝,钩不申,竿不挠。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旨,于一日遂辞归。

秦青乃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返,终身不敢言归。

秦青顾谓其友曰:‘昔韩娥东之齐,遗粮,过雍门,鬻歌假食而去,余响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神弗去。

过逆旅,凡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喜欢抃舞,弗能自禁,乃厚赂而遣之。

故雍门人至今善歌哭,效娥之遗声也。’

赵襄子率徒十万狩于中山,藉艿燔林,燀赫百里。

有人从石壁中出,随烟上下,若无所之经涉者。

襄子以为物,徐察之,乃人也。

问其奚道而处石,奚道而入火,其人曰:‘奚物为火?’

襄子曰:‘不知也。’

魏文侯闻之,问于子夏曰:‘彼何人哉?’

子夏曰:‘以商所闻于夫子,和者同于物,物无得而伤,阏者游金石之间及蹈于水火皆可也。’

文侯曰:‘吾子奚不为之?’

子夏曰:‘刳心知去,商未能也。虽试语之,而即暇矣。’

文侯曰:‘夫子奚不为之?’

子夏曰:‘夫子能而不为。’

文侯不悦。

更羸谓魏王曰:‘臣能射,为虚发而下鸟。’

王曰:‘然可试于此乎?’

曰:‘可。’

间有鸟从东方来,羸虚发而下之也。

澹台子羽子溺水死,欲葬之,灭明曰:‘此命也,与蝼蚁何亲?与鱼鳖何仇?’

遂不使葬。

《列传》云:聂政刺韩相,白虹为之贯日;要离刺庆忌,彗星袭月;专诸刺吴王僚,鹰击殿上。

齐桓公出,因与管仲故道,自炖煌西涉流沙往外国,沙石千余里,中无水,时则有沃流处,人莫能知,皆乘骆驼,骆驼知水脉,过其处辄停不肯行,以足蹋地,人于其蹋处掘之,辄得水。

楚熊渠子夜行,射寝石以为伏虎,矢为没羽。

汉武帝好仙道,祭祀名山大泽以求神仙之道。

时西王母遣使乘白鹿告帝当来,乃供帐九华殿以待之。

七月七日夜漏七刻,王母乘紫云车而至于殿西,南面东向,头上戴玉胜,青气郁郁如云。

有三青鸟,如乌大,使侍母旁。

时设九微灯。

帝东面西向,王母索七桃,大如弹丸,以五枚与帝,母食二枚。

帝食桃辄以核着膝前,母曰:‘取此核将何为?’

帝曰:‘此桃甘美,欲种之。’

母笑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实。’

唯帝与母对坐,其从者皆不得进。

时东方朔窃从殿南厢朱鸟牖中窥母,母顾之,谓帝曰:‘此窥牖小儿,尝三来盗吾此桃。’

帝乃大怪之。

由此世人谓方朔神仙也。

君山有道,与吴包山潜通,上有美酒数斗,得饮者不死。

汉武帝斋七日,遣男女数十人至君山,得酒,欲饮之,东方朔曰:‘臣识此酒,请视之。’

因一饮致尽。

帝欲杀之,朔乃曰:‘杀朔若死,此为不验。以其有验,杀亦不死。’

乃赦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博物志-卷八-译文

黄帝升天成仙后,他的臣子左彻砍下树木雕刻成黄帝的模样,带领诸侯们去朝拜。七年都没有回来,左彻于是自立为颛顼。左彻也成仙离开了。

尧的两个女儿,是舜的两个妻子,被称为湘夫人。舜去世后,两位夫人痛哭,泪水洒在竹子上,竹子因此变成了斑竹。

隐士东鬼块责备大禹治理天下的事务,大禹退避后建造了三座城池。强者攻城,弱者守城,敌对双方交战,城郭的建立大概就是从大禹开始的。

大姒梦见商朝的庭院长满了荆棘,于是年轻的发取了周朝庭院里的梓树,种植在宫阙之间,梓树变成了松柏和柞树。醒来后惊恐地告诉文王,文王说:‘不要说出来。’冬日的阳光,夏日的阴凉,不召唤而万物自然到来。天道崇尚左,日月向西移动;地道崇尚右,洪水向东流去。天不保佑殷朝,从那以来已经十年了,大禹的羊在牧场上,洪水向东流去,天下飞蝗遍布田野,太阳升起后不再移动照耀吗?’

武王攻打殷朝,临时住宿在几案上,遇到了大雨。三百辆破旧的战车,三千名士兵,一天一夜行军三百里,在牧野作战。

成王举行加冕礼,周公让祝雍致辞说:‘言辞要表达清楚,不要过多。’祝雍说:‘亲近民众,远离谄媚,亲近正义,珍惜时光,慷慨施财,任用贤能,陛下彰显先帝的光辉,以奉皇天的美好赐福,顺从天意,仲壹的话说:‘遵循大道,郊域安宁,万国的福祉,开始明察元始,远离童稚的幼稚,弘扬文武之德,严肃高祖的清庙,天下之内,无不蒙受恩德,岁岁与天无极。’”这是周成王加冕礼的祝辞。

《止雨祝》说:‘天生五谷,以养育人民,现在大雨不止,伤害了五谷,怎么办呢!神灵不幸,杀牲祭祀,但雨还是不停,敲鼓攻击它,用朱红色的绳子缠绕并威胁它。’

《请雨》说:‘伟大的上天,照耀着下界。聚集大地的灵气,神灵降下甘霖。万物群生,都能得到其所。’

《礼记》说:‘孔子小时候丧父,不知道父亲的坟墓。母亲去世后,向邹曼父的母亲询问,于是将他们合葬在防地。防地的坟墓又崩塌了,门人后来才到。孔子问他们为什么来得晚,门人如实回答,孔子没有回应,如此三次,孔子才泪流满面地说:“古代不修建坟墓。”蒋济、何晏、夏侯玄、王肃都说没有这件事,注释者错误,当时的贤人都这么认为。’【周日用说:这四位士人说不存在的事,后来有什么理由来描述它?在我看来,实际上并没有这样的事。而且征在与梁纥野外结合而生,事情很多都被隐藏了。何况我丘生下来父亲就已经去世了,既然隐藏了,怎么能知道要合葬在防地呢?】

孔子东游时,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问他们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到了中午时离人远。”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到了中午时离人近。”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盖,到了中午时像盘子,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时像热水,这不是近的烫而远的凉吗?”孔子无法决定,两个小孩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这也出自《列子》。【周日用说:太阳正午时热是因为热气直接向下,就像火气直接向上与旁边的暑气一样,炎热的程度可以完全了解。这说明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到了中午时离人远,难道圣人会反驳吗?】

子路和子贡经过郑国的神社,神社的树上有一只鸟,神灵引导子路,子贡劝阻,才停止。

《春秋》哀公十四年:春天,西边狩猎捕获了麒麟。《公羊传》说:“有人报告,孔子说:‘谁来了!谁来了!’”【卢说:因为那时不应验,所以孔子哭泣而感慨。麒麟口吐三策,是天神报答圣人。】

《左传》说:“叔孙氏的车夫鉏商捕获了麒麟,认为这是不祥之兆。”

燕太子丹在秦国作为人质,秦王对他无礼,他不得意,想要回国。向秦王请求,秦王不听,胡说:“等到乌鸦的头顶变白,马长出角,才可以。”太子丹仰天长叹,乌鸦的头顶立刻变白;低头叹息,马长出了角。秦王不得不放他走,为他准备了一座机关桥,想要陷害他。太子丹驱驰而过,桥没有发动。逃到关隘,关门紧闭,太子丹学鸡叫,于是所有的鸡都叫了起来,他终于得以回家。

詹何以单根蚕丝做鱼线,细针做鱼钩,荆竹做鱼竿,用谷物做鱼饵,在百丈深渊和急流中钓到了满车的鱼,鱼线不断,鱼钩不松,鱼竿不弯。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会秦青的技艺,就在一天内请求回家。秦青在郊外大道上为他饯行,拍手吟唱,歌声震动林木,声音阻止了行云。薛谭于是道歉请求返回,终身不敢再说回家的事。秦青对他的朋友说:‘以前韩娥东行到齐国,粮食吃完了,经过雍门,卖歌换取食物离去,余音绕梁,三天不绝,左右的人都认为她有神灵附体而不离去。经过旅馆,普通人侮辱她,韩娥因此哀哭,一乡的老少都喜欢拍手跳舞,不能自控,于是慷慨地送她离开。所以雍门的人至今擅长唱歌和哭泣,模仿韩娥的遗音。’

赵襄子率领十万人马在中山狩猎,焚烧草木,烟雾弥漫百里。有人从石壁中出来,随着烟雾上下,好像没有经过任何地方。赵襄子以为那是怪物,慢慢观察,才发现是人。问他怎么在石头中生活,怎么进入火中,那个人说:‘什么是火?’赵襄子说:‘不知道。’魏文侯听说这件事,问子夏说:‘那是什么人呢?’子夏说:‘根据商从夫子那里听说的,和谐的人能与万物相同,万物不能伤害他,堵塞的人可以在金石之间游走,甚至可以在水火中行走。’文侯说:‘你为什么不学他呢?’子夏说:‘我内心知道要离开,但我做不到。即使尝试告诉他,他也就会休息了。’文侯说:‘夫子为什么不学他呢?’子夏说:‘夫子能够但不做。’文侯不高兴。

更羸对魏王说:‘我能射箭,不用箭就能打下鸟。’魏王说:‘真的吗?可以在这里试试吗?’更羸说:‘可以。’这时有一只鸟从东方飞来,更羸虚发一箭,鸟就落了下来。

澹台子羽溺水而死,想要安葬他,灭明说:‘这是命,与蝼蚁有什么关系?与鱼鳖有什么仇恨?’于是没有让他安葬。

《列传》中说:聂政刺杀韩国宰相,白虹贯穿太阳;要离刺杀庆忌,彗星袭击月亮;专诸刺杀吴王僚,鹰击中殿堂。

齐桓公出行,因为与管仲的旧路,从敦煌向西穿越沙漠到外国,沙漠石头千里,中间没有水,有时会有水流的地方,没有人知道,大家都骑着骆驼,骆驼知道水脉,经过那里就停下来不走,用蹄子踩地,人在它踩的地方挖,就能找到水。

楚熊渠子夜间行走,射中了睡觉的石头,以为是伏虎,箭头没入羽毛。

汉武帝喜欢追求仙道,他祭祀名山大川来寻求成为神仙的方法。当时西王母派使者骑着白鹿来通知皇帝,说她即将到来,于是皇帝在九华殿搭建了帐篷等待。七月七日的夜晚,漏壶滴到了七刻的时候,王母乘坐着紫色的云车来到殿的西边,面向南,背对东,头上戴着玉制的装饰品,周围环绕着浓郁的青气,就像云一样。有三只青鸟,大小如乌鸦,站在王母旁边。当时殿内点着九盏微光的小灯。皇帝面向东,背对西,王母要了七个桃子,大小如弹丸,给了皇帝五个,自己吃了两个。皇帝吃桃时,总是把桃核放在膝盖上,王母问他:“你拿这些桃核想做什么?”皇帝回答:“这个桃子又甜又好吃,我想种它。”王母笑着说:“这个桃子每三千年才结一次果。”只有皇帝和王母面对面坐着,他们的随从都不能靠近。当时东方朔偷偷地从殿南边的朱鸟窗子中窥视王母,王母看到他,对皇帝说:“这个偷看的小孩子,曾经三次来偷我的桃子。”皇帝对此感到非常惊讶。从此以后,人们都说东方朔是个神仙。

君山上有一条道,与吴地的包山秘密相连,山上有好酒几斗,喝了这酒的人不会死。汉武帝斋戒了七天,派遣了数十名男女到君山,找到了酒,想要喝它,东方朔说:“我认得这种酒,请让我看看。”于是他一饮而尽。皇帝想要杀他,东方朔就说:“如果杀了我,这酒的效果就没有得到验证。既然它已经得到了验证,杀了我也是不会死的。”于是皇帝就赦免了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博物志-卷八-注解

黄帝: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首,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被尊为人文始祖。

左彻:黄帝的臣子,传说中的人物。

颛顼:五帝之一,黄帝的孙子。

尧: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圣君,五帝之一。

舜: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圣君,五帝之一。

湘夫人:尧之二女,传说中的女神。

处士:古代指隐居不仕的人。

禹: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夏朝的开国君主。

三城:禹治水时修建的三个城池,象征对水的控制。

大姒:商汤的祖母,传说中的人物。

小子发:周文王的长子。

文王:周文王,周朝的开国君主。

天道:指宇宙的自然法则。

地道:指地球的自然法则。

殷:商朝的别称。

武王:周武王,周朝的开国君主。

几:古代的一种家具,类似桌子。

成王:周成王,周朝的第二位君主。

祝雍:周成王的顾问。

郊域:古代的郊外地区。

梓树:一种树木,常用来象征文化传承。

梓化为松柏棫柞:梓树变成了松柏等树木,象征文王德行的高尚。

《止雨祝》:古代祈求停止降雨的祭文。

《请雨》:古代祈求降雨的祭文。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古代的礼仪制度。

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邹曼父:孔子的母亲。

防:地名,孔子母亲的墓地。

《列子》:古代道家经典之一。

子路:孔子的弟子。

子贡:孔子的弟子。

郑神社:古代的一种祭祀场所。

《春秋》: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

公羊传:《春秋》的一种注释。

左传:《春秋》的一种注释。

燕太子丹:战国时期燕国的太子。

秦王:指秦国的君主。

薛谭:古代的歌手。

秦青:古代的歌手。

韩娥:古代的歌手。

赵襄子:战国时期赵国的君主。

石壁:天然的岩石墙壁。

子夏:孔子的弟子。

魏文侯:战国时期魏国的君主。

更羸:古代的射手。

澹台子羽:古代的人物。

灭明:古代的人物。

聂政:战国时期的刺客。

要离:战国时期的刺客。

专诸:战国时期的刺客。

齐桓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君主。

管仲:齐桓公的辅佐。

炖煌:古代地名,今甘肃省敦煌市。

流沙:古代指沙漠地区。

楚熊渠子:战国时期楚国的人物。

寝石:指睡觉的石头,这里指被射中的石头。

汉武帝:西汉时期的皇帝,名刘彻,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之一,他在位期间大力推行中央集权,开拓疆土,同时也是道教发展的推动者。

仙道:指追求长生不老、成仙得道的道教信仰和修炼方法。

名山大泽:指名山和大的湖泊,古代认为这些地方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西王母:古代神话中的女神,相传居住在昆仑山,是道教中的重要神祇之一,与长生不老、成仙得道有关。

使:使者,指派遣的人。

白鹿: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常与仙人相关。

供帐:搭建帐篷,此处指准备接待。

九华殿:古代宫殿名,此处指接待西王母的宫殿。

七月七日: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又称乞巧节,相传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夜漏七刻:古代计时单位,一刻约为十五分钟,七刻即一百零五分钟,指时间已到晚上七点零五分。

紫云车: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车,由紫云构成。

玉胜:古代妇女佩戴的首饰,用玉制成,形状像胜利的标志。

青气郁郁如云:形容西王母周身环绕着青色的云雾,显得神秘而高贵。

三青鸟:古代神话中的神鸟,常与西王母相关。

九微灯:古代的一种灯具,有九个灯头,象征光明和吉祥。

东方朔: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以机智幽默著称,此处作为故事中的角色出现。

弹丸:古代的一种小弹丸,此处形容桃子的大小。

核:桃子的核,即种子。

君山:位于湖南省的著名山岳,此处指传说中的有仙道的君山。

吴包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与君山相连。

美酒:指上等的酒,此处指具有神奇功效的酒。

不死:指不会死亡,此处指具有长生不老的特性。

斋:古代的一种宗教仪式,通过禁食、禁欲等方式净化身心,以求得神灵的庇佑。

视之:观察、查看。

致尽:喝光。

验:验证,此处指东方朔所说的预言是否成真。

赦之:赦免东方朔的罪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博物志-卷八-评注

汉武帝好仙道,祭祀名山大泽以求神仙之道。此句开篇点明了汉武帝对仙道的热衷,以及他通过祭祀名山大泽来寻求神仙之道的虔诚。这里的‘好仙道’不仅是对汉武帝个人信仰的描述,也反映了当时道教在汉朝的盛行,以及道教对于神仙信仰的推崇。

时西王母遣使乘白鹿告帝当来,乃供帐九华殿以待之。此句描绘了西王母派遣使者前来告知汉武帝她即将到来,并为此在九华殿搭建帐篷等候。这里的‘乘白鹿’和‘供帐九华殿’都是典型的神话元素,体现了古代对于神仙降临的神秘感和隆重性。

七月七日夜漏七刻,王母乘紫云车而至于殿西,南面东向,头上戴玉胜,青气郁郁如云。这三句通过时间、地点、人物和细节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西王母降临的神秘场景。‘七月七日夜漏七刻’暗示了时间的特定性,‘紫云车’和‘玉胜’则增添了神话色彩,‘青气郁郁如云’则渲染了神秘的氛围。

有三青鸟,如乌大,使侍母旁。此句进一步描绘了西王母的随从,‘三青鸟’的形象既神秘又威严,与‘如乌大’的描述形成对比,增强了场景的生动性。

时设九微灯。帝东面西向,王母索七桃,大如弹丸,以五枚与帝,母食二枚。帝食桃辄以核着膝前,母曰:‘取此核将何为?’帝曰:‘此桃甘美,欲种之。’母笑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实。’此段对话展现了汉武帝与西王母之间的互动,通过‘九微灯’和‘七桃’等细节,进一步强化了神话氛围。对话中,汉武帝对桃子的喜爱和对种植的愿望,以及西王母对桃子生长周期的揭示,都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

唯帝与母对坐,其从者皆不得进。此句强调了汉武帝与西王母之间的特殊关系,以及他们对周围人的超然态度。这种描写方式突出了两人之间的神秘联系,同时也暗示了神仙与凡人之间的界限。

时东方朔窃从殿南厢朱鸟牖中窥母,母顾之,谓帝曰:‘此窥牖小儿,尝三来盗吾此桃。’帝乃大怪之。由此世人谓方朔神仙也。此段描述了东方朔的机智和与神仙的缘分。东方朔‘窃窥’的行为虽然有些调皮,但也表现了他的聪明和好奇心。西王母的回应则是对东方朔的认可,而汉武帝的‘大怪’则是对东方朔与神仙关系的惊讶。这一段不仅增添了故事的趣味性,也反映了古代对神仙与凡人之间神秘关系的想象。

君山有道,与吴包山潜通,上有美酒数斗,得饮者不死。汉武帝斋七日,遣男女数十人至君山,得酒,欲饮之,东方朔曰:‘臣识此酒,请视之。’因一饮致尽。帝欲杀之,朔乃曰:‘杀朔若死,此为不验。以其有验,杀亦不死。’乃赦之。此段讲述了东方朔在君山发现不死之酒的传说。汉武帝对不死之酒的渴望和东方朔的机智应对,都体现了古人对长生不老和超脱生死的向往。东方朔的机智和机智的回应,再次展现了他的神仙气质。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博物志-卷八》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28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