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扁鹊(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姓秦名越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和医术实践家,被誉为“神医”。扁鹊精通脉学、针灸和草药,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其医术的精湛,曾多次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准确判断病情,治疗了大量疑难杂症。
年代:成书年代不明确,可能为扁鹊生前的医案总结或后代医家整理的版本。
内容简要:《扁鹊心书》是扁鹊对自己医术的总结,主要讲述了脉诊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观察脉象来判断病因,扁鹊提出的“望诊”与“脉诊”理论对中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不仅涉及到多种脉象的辨别方法,还讨论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古代中医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对于脉学、临床诊断以及药物疗法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并且对后世的中医诊断和治疗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金液丹-原文
(一名保元丹,一名壮阳丹。)
余幼得王氏《博济方》云∶此丹治百种欲死大病,窃尝笑之,恐无是理。
比得扁鹊方,以此冠首,乃敢遵用,试之于人,屡有奇效,始信圣人立法非不神也,乃不信者自误耳。
此方古今盛行,莫有疑议,及孙真人着《千金方》,乃言硫黄许多利害,后人畏之,遂不敢用。
亦是后人该堕夭折,故弃大药而求诸草木,何能起大病哉。
余观今人之病皆以温平药,养死而不知悔,余以此丹起数十年大病于顷刻,何有发疽之说,孙真人之过也。
凡我同志请试验之,自见奇效。
此丹治二十种阴疽,三十种风疾,一切虚劳,水肿,脾泄,注下,休息痢,消渴,肺胀,大小便闭,吐衄,尿血,霍乱,吐泻,目中内障,尸厥,气厥,骨蒸潮热,阴证,阴毒,心腹疼痛,心下作痞,小腹两胁急痛,胃寒,水谷不化,日久膀胱疝气膨膈,女人子宫虚寒,久无子息,赤白带下,脐腹作痛,小儿急慢惊风,一切疑难大病,治之无不效验。
舶上硫黄十斤,用铜锅熬化,麻布滤净,倾入水中,再熬再倾,如此七次,研细,入阳城罐内,盖顶铁丝扎定,外以盐泥封固八分浓阴干。
先慢火 红,次加烈火, 一炷香,寒炉取出,埋地中三日,去火毒,再研如粉,煮蒸饼为丸,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或三十丸,小儿十五丸。
气虚人宜常服之,益寿延年功力最大。
一切牛马六畜吐食者,灌硫末立愈,一切鸡鹅鸭瘦而欲死者,饲以硫末。
可以立愈且易肥。
作蒸饼法
清明前一日,将干面打成薄饼,内放干面,包裹阴干。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金液丹-译文
有一种丹药叫做保元丹,另一种叫做壮阳丹。
我小时候读到王氏的《博济方》中提到这种丹药可以治疗各种快要致命的大病,我私下里觉得这不太可能,恐怕没有这样的道理。后来得到了扁鹊的方子,把它放在最前面,才敢按照它来使用,试用在人身上,屡次出现神奇的效果,这才开始相信圣人的立法确实是有神效的,那些不相信的人只是自己误判了。这个方子从古至今都很流行,没有人有异议。直到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到硫磺有很多害处,后人因此害怕,就不敢使用了。这也可能是后人应该避免早逝,却放弃了大药而求助于草木,怎么可能治好大病呢?我看现在的人都是用温和平缓的药物,养病却不知道悔改。我用这种丹药在短时间内治好了几十年的大病,哪里有什么发疽的说法,那是孙思邈的错误。所有和我志同道合的人,请你们试验一下,自然会看到神奇的效果。
这种丹药可以治疗二十种阴疽,三十种风疾,各种虚劳、水肿、脾泄、腹泻、休息痢、消渴、肺胀、大小便不通、吐血、鼻出血、霍乱、吐泻、眼睛里的内障、突然昏迷、气厥、骨蒸潮热、阴证、阴毒、心腹疼痛、心下痞塞、小腹两侧疼痛、胃寒、食物不消化、长时间膀胱疝气、女人子宫虚寒、长时间没有孩子、赤白带下、肚脐周围疼痛、小儿的急性和慢性惊风,所有疑难杂症,治疗起来都有很好的效果。
从海外进口的硫磺十斤,用铜锅熬化,用麻布过滤干净,倒入水中,再熬再倒,如此重复七次,研成粉末,放入阳城罐中,用铁丝封住顶部,外面用盐泥密封,阴干至八分浓。先用慢火慢慢加热,然后加大火力,烧一柱香的时间,从冷炉中取出,埋在地下三天,去除火毒,再研成粉末,用蒸饼做成丸子,大小如梧子。每次服用五十丸或三十丸,小孩十五丸。气虚的人适合经常服用,对延年益寿的功效最大。所有牛马六畜如果吐食,灌上硫磺粉末就能立刻痊愈,所有鸡鸭鹅瘦弱快要死的,喂上硫磺粉末也能立刻痊愈并且容易肥壮。
制作蒸饼的方法:清明前一天,将干面粉打成薄饼,里面放干面粉,包裹起来阴干。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金液丹-注解
保元丹:一种古代炼丹术中的丹药,主要用于强身健体,增强阳刚之气。
壮阳丹:古代炼丹术中的丹药,用于壮阳,增强性功能。
王氏《博济方》:王氏所著的医学方剂书籍,其中记载了各种医方和治疗方法。
扁鹊方: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医生,扁鹊方即其流传下来的医方。
硫黄:一种矿物,古代用于炼丹,具有温中散寒、解毒杀虫等功效,但也有一定的毒性。
孙真人:指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他在《千金方》中对硫黄的使用提出了警示。
千金方:孙思邈所著的医学方剂书籍,被誉为中医方剂宝库。
阴疽:中医术语,指因寒湿内阻所致的慢性疾病。
风疾:中医术语,指因风邪引起的疾病。
虚劳:中医术语,指因气血亏损所致的虚弱症状。
脾泄:中医术语,指脾脏功能失调导致的腹泻。
注下:中医术语,指小便频数。
休息痢:中医术语,指间歇性的痢疾。
消渴:中医术语,指糖尿病。
肺胀:中医术语,指肺部疾病导致的呼吸困难。
大小便闭:中医术语,指大小便不通。
吐衄:中医术语,指呕吐和鼻出血。
尿血:中医术语,指尿液中含有血液。
霍乱: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以剧烈呕吐和腹泻为特征。
吐泻:同时出现呕吐和腹泻的症状。
目中内障:中医术语,指眼睛内部的障碍,可能指白内障等眼病。
尸厥:中医术语,指突然昏迷不醒,类似尸体的状态。
气厥:中医术语,指因气机逆乱导致的昏迷。
骨蒸潮热:中医术语,指因阴虚火旺导致的骨蒸热和潮热。
阴证:中医术语,指寒证,即体内阴寒过盛的表现。
阴毒:中医术语,指寒毒,即寒邪侵入人体所致的毒病。
心腹疼痛:中医术语,指心脏或腹部疼痛。
心下作痞:中医术语,指心下(即胃脘部)有痞塞不适的感觉。
小腹两胁急痛:中医术语,指小腹和两胁部急剧疼痛。
胃寒:中医术语,指胃部寒冷,表现为胃痛、喜温等。
水谷不化:中医术语,指食物在胃中不能消化。
膀胱疝气膨膈:中医术语,指膀胱或膈肌的病变,表现为腹部膨隆。
子宫虚寒:中医术语,指子宫寒冷,可能引起月经不调、不孕等。
赤白带下:中医术语,指带下颜色异常,有赤(红色)和白(白色)之分。
脐腹作痛:中医术语,指脐部和腹部疼痛。
小儿急慢惊风:中医术语,指小儿因风邪引起的急性和慢性惊风。
蒸饼:一种用面粉制成的食品,常用于制作药丸。
梧子大:梧子是梧桐树的种子,用来形容药丸的大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金液丹-评注
此段古文描述了一种名为‘保元丹’和‘壮阳丹’的丹药,并详细记载了其制作方法和疗效。从专业角度来看,这段古文具有以下特点:
1. 疗效描述:文中提到此丹可以治疗百种大病,如阴疽、风疾、虚劳、水肿等,甚至包括一些疑难杂症。这种描述反映了古代医学家对丹药疗效的夸大,也体现了古代医学的神秘色彩。
2. 制作方法:文中详细记载了丹药的制作过程,包括使用硫磺、铜锅、麻布、水等材料,并强调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熬化、过滤、封固、埋地等。这反映了古代炼丹术的严谨性和技术性。
3. 丹药成分:文中提到使用硫磺作为主要成分,硫磺在古代医学中具有温肾壮阳、解毒杀虫等功效。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毒性,如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不良反应。
4. 疗效争议:文中提到孙真人着《千金方》时,对硫磺的利害进行了评价,认为其有害。这反映了古代医学界对丹药疗效的争议,也说明了古代医学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5. 丹药应用:文中提到此丹可治疗多种疾病,如牛马六畜的吐食、鸡鹅鸭的瘦弱等。这反映了古代医学家对丹药应用的广泛性。
6. 蒸饼制作:文中还介绍了制作蒸饼的方法,这体现了古代医学家对日常饮食的重视,以及对食疗的探索。
综上所述,这段古文不仅反映了古代医学的神秘色彩和炼丹术的技术性,还揭示了古代医学家对丹药疗效的争议和探索。对于研究古代医学、炼丹术以及丹药应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