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扁鹊(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姓秦名越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和医术实践家,被誉为“神医”。扁鹊精通脉学、针灸和草药,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其医术的精湛,曾多次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准确判断病情,治疗了大量疑难杂症。
年代:成书年代不明确,可能为扁鹊生前的医案总结或后代医家整理的版本。
内容简要:《扁鹊心书》是扁鹊对自己医术的总结,主要讲述了脉诊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观察脉象来判断病因,扁鹊提出的“望诊”与“脉诊”理论对中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不仅涉及到多种脉象的辨别方法,还讨论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古代中医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对于脉学、临床诊断以及药物疗法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并且对后世的中医诊断和治疗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补肝丸-原文
能补肝肾之气,
服还睛丸后多服此药。
台椒(炒)
仙灵脾(剪去边弦,蜜水炙)
白蒺藜(炒去刺)
各等分为末,
酒糊丸梧子大,
空心米汤下,
三十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补肝丸-译文
能够补充肝肾之气,服用还睛丸之后,可以多服用这种药。
台椒(炒过) 仙灵脾(剪去边缘的筋络,用蜜水炙烤) 白蒺藜(炒去刺)
这些药材的分量相等,磨成粉末,用酒和成糊状,制成如梧子大小的丸子,空腹时用米汤送服,每次三十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补肝丸-注解
补肝肾之气:中医术语,指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增强肝肾的功能,肝肾在中医理论中负责储存和调节精血,与人的生殖、生长、发育等功能密切相关。
服还睛丸:一种中药方剂,具有明目、养肝的作用,用于治疗视力模糊、眼干涩等症状。
台椒(炒):台椒,又称台椒子,是一种中药材,炒制后可增加其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
仙灵脾(剪去边弦,蜜水炙):仙灵脾,又称淫羊藿,是一种中药材,剪去边弦是为了去除杂质,蜜水炙可以增强其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
白蒺藜(炒去刺):白蒺藜,是一种中药材,炒制后去刺是为了减少其刺激性和副作用,具有平肝疏肝、祛风明目的功效。
各等分为末:将上述药材等量混合后研磨成粉末。
酒糊丸:将药末与酒混合,制成糊状,然后制成小丸。
梧子大:梧子是一种果实,梧子大表示药丸的大小。
空心米汤下:在空腹时用米汤送服药丸。
三十丸:每次服用三十粒药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补肝丸-评注
此方出自我国古代中医典籍,主要功效为补肝肾之气,适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视力减退等症状。以下是对该方剂的逐行赏析:
‘能补肝肾之气,服还睛丸后多服此药。’这句话点明了该方剂的主要功效,即补肝肾之气,增强肝肾的功能,进而改善视力。‘服还睛丸后多服此药’则是对该方剂的用法说明,即在服用还睛丸后,继续服用本方剂以巩固疗效。
‘台椒(炒)’中的台椒,即花椒,具有温中散寒、止痛止泻的功效。炒制后,其性温而不燥,适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寒性腹痛、泄泻等症状。
‘仙灵脾(剪去边弦,蜜水炙)’中的仙灵脾,即淫羊藿,具有补肾壮阳、祛风湿的功效。剪去边弦,蜜水炙制后,增强了其补肾壮阳的作用,适用于肾阳虚所致的腰膝酸软、阳痿早泄等症状。
‘白蒺藜(炒去刺)’中的白蒺藜,具有疏肝解郁、明目的功效。炒制去刺后,降低了其刺激性,适用于肝气郁结所致的胸闷、胁痛、目赤等症状。
‘各等分为末,酒糊丸梧子大’这句话说明了该方剂的制备方法。各等分是指将台椒、仙灵脾、白蒺藜三种药材等量研磨成末,然后用酒糊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
‘空心米汤下,三十丸’是对该方剂的服用方法。空心指的是饭前服用,米汤下指的是用米汤送服,以减少对胃的刺激。每次服用三十丸,可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适量增减。
总体来说,该方剂以补肝肾、疏肝解郁为主要功效,适用于肝肾不足、肝气郁结所致的视力减退等症状。方中药物配伍合理,制备方法严谨,服用方便,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