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扁鹊(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姓秦名越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和医术实践家,被誉为“神医”。扁鹊精通脉学、针灸和草药,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其医术的精湛,曾多次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准确判断病情,治疗了大量疑难杂症。
年代:成书年代不明确,可能为扁鹊生前的医案总结或后代医家整理的版本。
内容简要:《扁鹊心书》是扁鹊对自己医术的总结,主要讲述了脉诊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观察脉象来判断病因,扁鹊提出的“望诊”与“脉诊”理论对中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不仅涉及到多种脉象的辨别方法,还讨论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古代中医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对于脉学、临床诊断以及药物疗法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并且对后世的中医诊断和治疗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草神丹-原文
此丹大补脾肾,治阴毒伤寒,阴疽痔漏,水肿臌胀,中风半身不遂,脾泄暴注,久痢,黄黑疸,虚劳发热,咳嗽咯血,两胁连心痛,胸膈痞闷,胁中如流水声,童子骨蒸,小儿急慢惊风,痘疹变黑缩陷,气厥卒仆,双目内障,吞酸逆气,痞积血块,大小便不禁,奔豚疝气,附骨疽,两足少力,虚汗不止,男子遗精梦泄,沙石淋,溺血,妇人血崩血淋,暑月伤食,腹痛呕吐痰涎,一切疑难大病。
此丹乃药中韩信也,取效最速,好生君子,广试验之,知不诬也。
川附子(制,五两)
吴茱萸(泡,二两)
肉桂(二两)
琥珀(五钱,用柏子煮过另研)
辰砂(五钱,另研)
麝香(二钱,另研)
先将前三味为细末,后入琥珀、辰砂、麝香三味,共研极匀。
蒸饼丸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米饮下,小儿十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草神丹-译文
这种丹药能够大补脾肾,治疗阴毒伤寒、阴疽、痔疮、漏疮、水肿、臌胀、中风后半身不遂、脾虚腹泻、突然腹泻、长期腹泻、黄疸或黑疸、虚劳引起的发热、咳嗽吐血、两肋连心痛、胸膈间感觉闷胀、胁部有流水声、少年人骨蒸潮热、小孩的急慢性惊风、痘疹变黑萎缩、气厥突然倒地、双眼内有障翳、吞酸、打嗝、痞块、血块、大小便失禁、奔豚疝气、附骨疽、双脚无力、虚汗不止、男子遗精、梦遗、沙石淋、尿血、妇女血崩、血淋、夏日伤食、腹痛、呕吐痰涎、各种疑难杂症。
这种丹药是药中的韩信,效果最快,非常适合善良的人使用,广泛试验过,知道它不是虚假的。
川附子(经过炮制,五两) 吴茱萸(泡制,二两) 肉桂(二两) 琥珀(五钱,用柏子煮过,单独研磨) 辰砂(五钱,单独研磨) 麝香(二钱,单独研磨)。
先将前三味药研磨成细末,然后加入琥珀、辰砂、麝香这三种药,共同研磨至非常均匀。用蒸饼做成梧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米汤送服,小孩服用十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草神丹-注解
丹:丹药,古代中药的一种,通常指炼制而成的丸剂,具有很高的药效。
脾肾:中医术语,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肾主藏精,两者共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
阴毒伤寒:中医术语,指因寒邪侵袭而引起的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等症状。
阴疽痔漏:中医术语,指发生在身体阴部的疽(一种慢性化脓性疾病)和痔疮。
水肿臌胀:中医术语,指因水液代谢失常导致的水肿和腹部胀满。
中风半身不遂:中医术语,指因中风导致的半身瘫痪。
脾泄暴注:中医术语,指脾脏功能失调导致的腹泻。
久痢:中医术语,指长期慢性腹泻。
黄黑疸:中医术语,指黄疸病,皮肤和眼睛发黄。
虚劳发热:中医术语,指因身体虚弱引起的长期低热。
咳嗽咯血:中医术语,指咳嗽时伴有血痰。
两胁连心痛:中医术语,指两肋部位疼痛并伴有心口痛。
胸膈痞闷:中医术语,指胸部和膈肌部位感觉闷胀。
胁中如流水声:中医术语,指胁部有如流水般的声音,多指肝胆疾病。
童子骨蒸:中医术语,指儿童因体虚而发热。
小儿急慢惊风:中医术语,指小儿因惊吓或疾病引起的抽搐。
痘疹变黑缩陷:中医术语,指痘疹(如天花)病情加重,痘疹变黑并缩小。
气厥卒仆:中医术语,指因气机逆乱导致的突然昏厥。
双目内障:中医术语,指眼睛内部出现障碍,影响视力。
吞酸逆气:中医术语,指胃酸过多,伴有嗳气。
痞积血块:中医术语,指腹部痞块和血块。
大小便不禁:中医术语,指大小便失控。
奔豚疝气:中医术语,指因气机逆乱导致的疝气。
附骨疽:中医术语,指骨疽(一种骨结核)。
两足少力:中医术语,指两脚无力。
虚汗不止:中医术语,指身体虚弱导致的出汗不止。
男子遗精梦泄:中医术语,指男子在睡梦中精液自行溢出。
沙石淋:中医术语,指尿中混有沙石,引起疼痛。
溺血:中医术语,指尿液中带血。
妇人血崩血淋:中医术语,指妇女月经失调,出血过多。
暑月伤食:中医术语,指夏季因饮食不当导致的疾病。
腹痛呕吐痰涎:中医术语,指腹痛并伴有呕吐和痰涎。
韩信:古代著名将领,此处比喻此丹药效显著。
蒸饼丸:古代中药制剂的一种,将药物制成饼状后研成粉末。
梧子大:古代计量单位,梧子是一种小豆,梧子大即极小的剂量。
米饮下:中医术语,指用米汤送服药物。
吴茱萸:中药名,性温,味辛,具有温中止呕、散寒止痛的功效。
肉桂:中药名,性温,味辛,具有温中散寒、活血通经的功效。
琥珀:中药名,为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具有镇惊安神、活血化瘀的功效。
辰砂:中药名,为硫化汞,具有镇静安神、清热解毒的功效。
麝香:中药名,为麝鹿的分泌物,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的功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草神丹-评注
此丹大补脾肾,治阴毒伤寒,阴疽痔漏,水肿臌胀,中风半身不遂,脾泄暴注,久痢,黄黑疸,虚劳发热,咳嗽咯血,两胁连心痛,胸膈痞闷,胁中如流水声,童子骨蒸,小儿急慢惊风,痘疹变黑缩陷,气厥卒仆,双目内障,吞酸逆气,痞积血块,大小便不禁,奔豚疝气,附骨疽,两足少力,虚汗不止,男子遗精梦泄,沙石淋,溺血,妇人血崩血淋,暑月伤食,腹痛呕吐痰涎,一切疑难大病。
这段古文描述了一种名为‘此丹’的药物,其具有大补脾肾的功效,能够治疗多种疾病,如阴毒伤寒、阴疽痔漏、水肿臌胀等,涵盖了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从中医角度来看,这种药物体现了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强调根据病情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此丹乃药中韩信也,取效最速,好生君子,广试验之,知不诬也。’这句话将此丹比喻为药中的韩信,意味着此丹药效显著,能够迅速起效,是良药。‘好生君子’则是对此丹品质的赞誉,表明其药性温和,适合各种体质的人使用。‘广试验之,知不诬也’则是对此丹疗效的肯定,说明经过广泛的临床试验,证明其疗效真实可靠。
川附子(制,五两)吴茱萸(泡,二两)肉桂(二两)琥珀(五钱,用柏子煮过另研)辰砂(五钱,另研)麝香(二钱,另研)
此段文字列出了此丹的组成成分及其用量。川附子、吴茱萸、肉桂均为温性药物,具有温中散寒、补火助阳的作用;琥珀、辰砂、麝香则具有活血化瘀、通窍止痛的功效。这些药物相互配合,共同发挥治疗作用。
‘先将前三味为细末,后入琥珀、辰砂、麝香三味,共研极匀。蒸饼丸梧子大。’这段文字描述了此丹的制作方法。先将川附子、吴茱萸、肉桂三味药物研磨成细末,再加入琥珀、辰砂、麝香三味药物,混合均匀。最后将混合好的药物制成小丸,以便服用。
‘每服五十丸,米饮下,小儿十丸。’这段文字说明了此丹的服用方法。成人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米汤送服;小儿每次服用十丸。这种剂量控制体现了中医的个体化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用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