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睡圣散

作者: 扁鹊(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姓秦名越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和医术实践家,被誉为“神医”。扁鹊精通脉学、针灸和草药,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其医术的精湛,曾多次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准确判断病情,治疗了大量疑难杂症。

年代:成书年代不明确,可能为扁鹊生前的医案总结或后代医家整理的版本。

内容简要:《扁鹊心书》是扁鹊对自己医术的总结,主要讲述了脉诊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观察脉象来判断病因,扁鹊提出的“望诊”与“脉诊”理论对中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不仅涉及到多种脉象的辨别方法,还讨论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古代中医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对于脉学、临床诊断以及药物疗法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并且对后世的中医诊断和治疗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睡圣散-原文

人难忍艾火灸痛,服此即昏睡,不知痛,亦不伤人。

山茄花(八月收) 火麻花(八月收)

(按∶八月中火麻花已过时,恐作七月为是。)

收此二花时,必须端庄闭口,齐手足采之。

若二人去,或笑,或言语,服后亦即笑,即言语矣。

采后共为末,每服三钱,小儿只一钱,茶酒任下。

一服后即昏睡,可灸五十壮,醒后再服再灸。

(按∶山茄子,今谓之风茄儿,其花亦谓之曼陀罗花,火麻即大麻。

今圃地所植之黄麻乃是此种。

<本草纲目>云∶曼陀罗花,生北土,南人亦有栽者。

春生夏长,独茎直上,高四五尺,生不旁引,绿茎碧叶,叶如茄叶。

八月开白花,凡六瓣,状如牵牛花而大,攒花中折,骈叶外包,朝开夜合。

结实圆而有丁拐,中有小子。

八月采花,九月采实。

花实气味俱辛温有毒,主治诸风及寒湿香港脚,惊痫脱肛等证。

相传此花,笑采浸酒饮,令人笑,舞采浸酒饮,令人舞,予尝试之。

饮须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引之乃验。

又云七月采火麻子花,八月采山茄子花,阴干等分为末,热酒调服三钱。

少顷,昏昏如醉,割疮、灸火不觉苦痛,盖古方也。

今外科所用麻药即是此散,服之并无伤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睡圣散-译文

人难以忍受艾火灸的疼痛,服用这种药就会昏睡,不知道疼痛,也不会伤害到人。

山茄子花(在八月收获) 火麻花(在八月收获)

(按:八月中火麻花已经过收获期了,恐怕应该是七月收获。)

收获这两种花时,必须保持端庄,闭口,整齐地用手脚采摘。如果两个人采摘时,或者笑,或者说话,服用后也会笑,或者说话。

采摘后一起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钱,小孩只需要一钱,可以用茶或者酒送服。服用一次后就会昏睡,可以灸五十壮,醒来后再服用再灸。

(按:山茄子,现在叫做风茄儿,它的花也叫做曼陀罗花,火麻就是大麻。现在种植的黄麻就是这种。根据《本草纲目》记载:曼陀罗花,生长在北方,南方也有人种植。春天生长,夏天茂盛,独茎直上,高四五尺,不向旁边延伸,绿茎碧叶,叶子像茄子叶。八月开放白花,共有六瓣,形状像牵牛花但更大,花心向下,叶子在外面包着,早上开放晚上闭合。果实圆形,有刺,里面有小的种子。八月采摘花,九月采摘果实。花和果实都有辛辣温热的毒性,主治各种风症和寒湿香港脚,惊痫脱肛等症状。传说这种花,笑采的花泡酒喝,会让人笑,舞采的花泡酒喝,会让人跳舞,我尝试过。喝的时候要半醉,再让一个人笑或者跳舞,引导他,这样才会见效。又说七月采摘火麻子花,八月采摘山茄子花,阴干后等分为末,用热酒调服三钱。不久,就会昏昏欲睡,割疮、灸火时不会感到痛苦,这是古代的方子。现在外科使用的麻药就是这种粉末,服用后并没有伤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睡圣散-注解

艾火:艾火是指用艾草点燃后产生的火焰,常用于中医针灸中的灸法,通过艾火的温热作用来刺激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昏睡:昏睡是指意识模糊,进入睡眠状态,但容易被唤醒。

山茄花:山茄花,又称风茄儿,是曼陀罗的一种,其花也称为曼陀罗花,具有药用价值。

火麻花:火麻花指的是大麻的花,大麻是一种草本植物,其花在古代有药用传统。

端庄闭口:端庄闭口是指采集花草时要保持神态庄重,不说话,以免影响花草的灵性。

齐手足采之:齐手足采之是指采集花草时要用手和脚一起配合,确保采集的完整。

麻药:麻药在古代指用于减轻疼痛的药物,现代通常指麻醉药物。

香港脚:香港脚是古代对脚气病的称呼,脚气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足部皮肤病。

惊痫:惊痫是指突然发生的惊慌和抽搐症状,常见于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

脱肛:脱肛是指肛门括约肌失去控制,导致肛门周围组织脱出体外。

曼陀罗花:曼陀罗花,又称山茄子花,是一种有毒的植物,其花具有药用价值,但有毒。

牵牛花:牵牛花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其花朵形状与曼陀罗花相似,但大小不同。

阴干:阴干是指将草药等物品放在阴凉通风处自然晾干,以保留其药效。

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中编写的一部药物学巨著,详细记载了药物的来源、性味、功效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睡圣散-评注

此段古文描述了一种古代的麻醉方法,通过服用特定的植物花来达到止痛的效果。首先,作者用‘人难忍艾火灸痛,服此即昏睡,不知痛,亦不伤人’开篇,形象地描绘了艾火灸痛的痛苦,以及服用此药后能够使人昏睡,从而不知痛楚,同时也不会对人身造成伤害,这体现了古人对药物作用的深刻认识。

接着,文中提到了‘山茄花’和‘火麻花’的采集时间,以及采集时的注意事项。‘山茄花’即曼陀罗花,‘火麻’即大麻。这里提到的采集时间和方法,反映了古人对植物药性的尊重和对药用植物的精细管理。‘端庄闭口,齐手足采之’的要求,体现了古人对药用植物采集时的仪式感和虔诚。

‘若二人去,或笑,或言语,服后亦即笑,即言语矣’这句话,描绘了服用此药后的效果,即服用者会出现笑或言语的异常行为,这种描述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也反映了古人对药物作用的超自然理解。

‘一服后即昏睡,可灸五十壮,醒后再服再灸’这句话,进一步说明了药物的作用,即服用后能够使人昏睡,从而在昏睡状态下进行艾灸,达到止痛的效果。这种治疗方法,在当时可能是一种较为先进的麻醉方式。

‘按∶山茄子,今谓之风茄儿,其花亦谓之曼陀罗花,火麻即大麻’这句话,是对文中提到的植物的具体说明,也反映了古人对植物药性的了解和分类。

‘《本草纲目》云∶曼陀罗花,生北土,南人亦有栽者’这句话,引用了《本草纲目》中的内容,进一步证实了曼陀罗花的药用价值,也体现了古人对医学典籍的重视。

‘相传此花,笑采浸酒饮,令人笑,舞采浸酒饮,令人舞,予尝试之’这句话,反映了古人对曼陀罗花药性的神秘理解,同时也展现了作者亲自尝试的精神。

‘饮须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引之乃验’这句话,进一步说明了曼陀罗花药效的奇特,以及古人对药物作用的探索。

‘又云七月采火麻子花,八月采山茄子花,阴干等分为末,热酒调服三钱’这句话,详细描述了曼陀罗花的服用方法,体现了古人对药物配伍和服用的细致研究。

‘少顷,昏昏如醉,割疮、灸火不觉苦痛,盖古方也’这句话,再次强调了曼陀罗花的麻醉作用,以及其在古代医学中的应用。

‘今外科所用麻药即是此散,服之并无伤害’这句话,说明了曼陀罗花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以及其安全性。这反映了古人对药物研究的持续性和发展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睡圣散》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11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