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槟榔丸

作者: 扁鹊(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姓秦名越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和医术实践家,被誉为“神医”。扁鹊精通脉学、针灸和草药,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其医术的精湛,曾多次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准确判断病情,治疗了大量疑难杂症。

年代:成书年代不明确,可能为扁鹊生前的医案总结或后代医家整理的版本。

内容简要:《扁鹊心书》是扁鹊对自己医术的总结,主要讲述了脉诊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观察脉象来判断病因,扁鹊提出的“望诊”与“脉诊”理论对中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不仅涉及到多种脉象的辨别方法,还讨论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古代中医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对于脉学、临床诊断以及药物疗法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并且对后世的中医诊断和治疗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槟榔丸-原文

治小便淋涩不通及血淋、石淋。

槟榔 芍药 苦楝子(炒) 马蔺花(各一两)共为末。

每服四钱,酒煎热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槟榔丸-译文

治疗小便涩痛不通畅,以及血淋和石淋。

需要用到槟榔、芍药、苦楝子(炒过的)和马蔺花(各用一两),将这些药材共同研成粉末。

每次服用四钱(约12.5克)的粉末,用酒煎煮后加热服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槟榔丸-注解

治:治疗,针对某种疾病或症状进行药物治疗。

小便淋涩不通:小便不畅,有涩痛感,难以排出。

血淋:小便时伴有血液,是一种泌尿系统疾病。

石淋:泌尿系统结石导致的症状,患者会感到排尿困难并有疼痛。

槟榔:一种热带植物,其果实和种子可入药,具有行气、消食、利水等功效。

芍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可入药,具有养血、调经、止痛等功效。

苦楝子(炒):苦楝子的果实经过炒制后入药,具有清热、燥湿、杀虫等功效。

马蔺花(各一两):马蔺花是马蔺的干燥花,马蔺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花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等功效。‘各一两’指每种药材的用量为各一两,一两是古代的计量单位,相当于现代的50克。

末:指将药材研磨成粉末。

每服四钱:每次服用四钱的药粉。

酒煎热服:用酒煎煮后趁热服用,酒煎可增强药效,热服有助于药力迅速发挥作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槟榔丸-评注

此方出自古代中医方剂,针对小便淋涩不通及血淋、石淋等病症具有显著的疗效。首先,我们逐行分析其组成及作用。

‘治小便淋涩不通及血淋、石淋’一句,明确指出本方的治疗对象和适应症。淋涩不通,即指小便不畅,涩痛难忍;血淋、石淋则分别指小便中混有血液和结石。此病症在古代中医中属于淋证范畴,常见于湿热内蕴、气滞血瘀等病因。

‘槟榔’一味,具有行气利水、消食导滞的功效。在方中,槟榔可助其他药物发挥通淋止痛的作用,同时还能消除体内湿热。

‘芍药’一味,具有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在方中,芍药可缓解淋证引起的疼痛,并有助于调和气血。

‘苦楝子(炒)’一味,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的功效。炒制后的苦楝子,其性味更温和,适用于治疗淋证。

‘马蔺花(各一两)’一味,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马蔺花在方中起到通淋止痛的作用,与槟榔、芍药等药物相辅相成。

‘共为末’一句,说明本方是将以上四味药物研成粉末,便于服用。

‘每服四钱,酒煎热服’一句,说明本方的服用方法和剂量。四钱约合12.5克,酒煎热服可增强药物疗效,同时缓解疼痛。

总体来看,此方在治疗淋证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其组成合理,药物配伍严谨,体现了古代中医在治疗淋证方面的智慧。在临床应用中,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加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槟榔丸》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09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