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扁鹊(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姓秦名越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和医术实践家,被誉为“神医”。扁鹊精通脉学、针灸和草药,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其医术的精湛,曾多次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准确判断病情,治疗了大量疑难杂症。
年代:成书年代不明确,可能为扁鹊生前的医案总结或后代医家整理的版本。
内容简要:《扁鹊心书》是扁鹊对自己医术的总结,主要讲述了脉诊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观察脉象来判断病因,扁鹊提出的“望诊”与“脉诊”理论对中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不仅涉及到多种脉象的辨别方法,还讨论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古代中医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对于脉学、临床诊断以及药物疗法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并且对后世的中医诊断和治疗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来复丹-原文
此丹治饮食伤脾,心腹作痛,胸膈饱闷,四肢厥冷;
又治伤寒阴证,女人血气刺痛,或攻心腹。
或儿枕作痛及诸郁结之气,真良方也。
陈皮(去白) 青皮 大川附(制) 五灵脂(各六两) 硝石 硫黄(各三两)
上为末,蒸饼丸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白汤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来复丹-译文
这种丹药可以治疗饮食过度伤害了脾胃,导致心腹部疼痛,胸部和膈部感到闷胀,四肢冰冷;同时也能治疗伤寒病的阴证,对于女性血气刺痛,或者攻击心腹部的情况有疗效。还能治疗因产后腹痛以及各种郁结之气引起的疼痛,这是一剂真正的良方。
陈皮(去掉白色的部分) 青皮 大川附子(经过炮制) 五灵脂(各六两) 硝石 硫磺(各三两)。
将这些药材磨成粉末,用蒸熟的面粉做成梧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白开水送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来复丹-注解
丹:指古代药物的一种,通常是指丸剂或散剂,具有特定的配方和疗效。
饮食伤脾:指饮食不当损伤了脾胃,导致脾胃功能失调。
心腹作痛:指心脏或腹部出现疼痛的感觉。
胸膈饱闷:指胸部和膈膜处感觉闷胀。
四肢厥冷:指四肢末端发冷,通常是由于血液循环不畅。
伤寒阴证:指伤寒病中的一种类型,表现为身体虚弱,怕冷,脉象沉细等。
女人血气刺痛:指女性由于血气不畅导致的刺痛感。
攻心腹:指心脏或腹部受到侵袭或攻击,引起疼痛。
儿枕作痛:指妇女分娩后因瘀血导致的腹痛。
诸郁结之气:指各种气滞郁结不通的症状。
真良方:指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或药物。
陈皮:指晒干的橘子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等功效。
青皮:指柑橘类果实的皮,具有疏肝理气、消食化积的功效。
大川附(制):大川附子是中药材,经过炮制后具有温中散寒、止痛的功效。
五灵脂:指中药五灵脂,具有活血止痛、化瘀止血的功效。
硝石:指硝酸钾,古代常用于制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硫黄:指天然硫磺,具有温中散寒、杀虫止痒的功效。
末:指将药材研磨成粉末。
蒸饼:指经过蒸制的面饼,用于制作药丸。
丸:指将药粉制成圆形的药丸。
梧子大:梧子是一种植物的种子,用来形容药丸的大小。
白汤:指煮好的清水,通常用于送服药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来复丹-评注
此段古文描述了一种古代中医方剂,名为‘此丹’,用于治疗多种病症。首先,从病症描述来看,‘饮食伤脾,心腹作痛,胸膈饱闷,四肢厥冷’等,体现了中医对脾胃功能的重视,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饮食不节或病邪侵犯脾胃,会导致一系列消化系统及全身症状。
‘伤寒阴证’一语,表明此丹也可用于治疗伤寒病的阴证,即寒邪侵袭人体,导致寒凝血瘀,不通则痛的症状。‘女人血气刺痛,或攻心腹’则指出此丹对妇科疾病也有疗效,如血瘀引起的腹痛等。
‘儿枕作痛及诸郁结之气’进一步说明此丹对妇科疾病及情志不畅引起的疼痛有治疗作用。‘真良方也’是对此丹疗效的高度评价,认为其确为良方。
方剂组成方面,陈皮、青皮、大川附子、五灵脂等药材的应用,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陈皮和青皮性味辛温,可理气止痛;大川附子性味辛热,可温中散寒,止痛;五灵脂性味苦寒,可活血化瘀,止痛。硝石和硫黄的应用,则是为了加强药物的止痛和活血化瘀作用。
此丹的制作方法‘上为末,蒸饼丸梧子大’表明了古代制药的精细工艺,将药材研磨成末,再制成小丸,便于服用。‘每服五十丸,白汤下’则说明了服用剂量和服用方法,体现了中医注重个体差异,因人而异的治疗原则。
总体来看,此段古文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医方剂的组成、功效和制作方法,还反映了中医辨证施治、个体化治疗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