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服金液丹各证引药

作者: 扁鹊(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姓秦名越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和医术实践家,被誉为“神医”。扁鹊精通脉学、针灸和草药,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其医术的精湛,曾多次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准确判断病情,治疗了大量疑难杂症。

年代:成书年代不明确,可能为扁鹊生前的医案总结或后代医家整理的版本。

内容简要:《扁鹊心书》是扁鹊对自己医术的总结,主要讲述了脉诊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观察脉象来判断病因,扁鹊提出的“望诊”与“脉诊”理论对中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不仅涉及到多种脉象的辨别方法,还讨论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古代中医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对于脉学、临床诊断以及药物疗法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并且对后世的中医诊断和治疗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服金液丹各证引药-原文

虚劳白汤下,或姜汤下。

骨蒸潮热地骨皮汤或炒胡黄连五分煎汤,或丹皮汤下。

吐血茅根汤或藕节汤下。

消渴乌梅汤或石膏汤下。

肺胀真苏子汤下。

中满陈皮汤或木香汤或芥菜汤下。

水肿车前子汤或木通汤下。

休息痢白者,用臭椿根皮汤下,红者用鸡冠花汤下。

脾泄车前子炒焦煎汤下。

注下木通汤下。

大便闭芒硝煎汤下。

小便闭木通汤下。

尿血山栀木通汤下,或灯心竹叶汤下。

霍乱藿香汤下。

吐泻生姜灯心汤下。

尸厥姜汤下。

气厥真苏子汤下。

阴证附子汤下。

阴毒黄 汤或附子汤下。

目中内障木贼菊花汤下。

心下作痞,枳实桔梗汤下。

心胃痛延胡索汤或酒下。

胃寒米谷不化,干姜麦芽汤下,两胁急痛青皮汤下。

肚腹痛甘草白芍汤下。

脐腹痛麦芽汤下。

小腹痛小茴香汤下。

膀胱疝气小茴桔核汤下。

女人子宫虚冷姜汤下。

赤带地榆汤下。

白带樗白皮汤或白果炒 煎酒下。

小儿急惊风金银花汤下。

慢惊风人参汤下。

一切疑难之证俱用姜汤下。(昔人称金液丹有起死回生之功,真是救危神剂,然亦有戒人服饵者。如苏颂之《本草图经》,寇宗之《本草衍义》,一言其为效虽捷,为患亦速;一言其人但知用之为福,而不知为祸。盖亦有所鉴而云,世人于此疑而不敢服者多矣。然余常见二人,年少时,皆荒耽于色,至五十外皆患虚损,服参附渺若不知,有劝饵硫黄者,二人皆服皆有效。一人不能节欲,阅五六年竟以气脱而殒;一人能止欲,至八十余始卒,此目所亲击者也。夫药以治疾,有是疾必得是药而后愈。许叔微所谓“形有寒邪,虽婴孩亦可服金液;藏有热毒,虽羸老亦可服大黄。”至哉!通变之说,理不妄也。但中病则已,久服或致偏胜之患。凡药皆如是,岂特金液丹哉!其或服之终身,反致寿考,此其禀受特异余人,非可概论。若夫元气未衰,阴精先耗,此药实非所宜。更或渔色之徒,朝餐夕饵,不以此为治疾之良剂,而以此为逞欲之单方,自戕其生,而不之惧,卒乃归咎于金液丹之不可饵。然则鉴人之伤食而并议稻麻菽麦之不宜餐,鉴人之伤饮而并疑酒浆茗汁不可啜,岂理也哉?因忆书册中所载服硫黄而受益者采摘数条附录于后以示来者。)

(《夷坚志》云∶唐与正知医,遇人有奇疾,多以意治之。从舅吴巡检病不得前溲,卧则微通,立则涓滴不下,医人遍用通利小肠诸药,穷技巧勿验。其侄孙来问吴∶常日服何药?曰∶常服黑锡丹。问∶何人结砂?

曰∶自为之。

唐洒然悟曰∶此繇结砂时,铅不死,硫黄飞去,铅砂入积膀胱,膀胱卧则偏重,故犹可溲,立则正塞水道,以故不能通。

乃取金液丹三百粒分为十服,煎瞿麦汤下之,膀胱所积之铅得硫黄皆化成灰,自水道下,犹累累如细砂,病遂愈。

(《类编》云∶仁和县一吏早衰,病瘠齿落,从货药道人得一方∶碾生硫黄为细末,入猪脏中,水煮脏烂,入蒸饼丸如梧子大,随意服之。两月后饮啖倍常,步履轻捷,年逾九十,略无老态,执役如初。因从邑宰入村,醉食牛血,遂洞下数十行,所泄如金水,顿觉 悴,少日而死。

李巨源得其事于临安入宫医官管范,尝与王枢使言之,王曰∶尝闻猪肪脂能制硫黄,兹用猪脏尤为得理。

枢使亦合服之,久亦见效。

(《本草通元》云∶壬子秋余应试,北雍有孝廉张抱赤,久荒于色,腹满如斗,以参汤吞金匮丸,小便差利,满亦差减。

阅旬日而满腹如故,肢体厥逆,仍投前药,竟无裨也。

举家哀乱,惟治终事。

抱赤泣告曰∶若可救我,当终身父事之。

余曰∶能饵金液丹数十粒,虽不敢谓万全,或有生理。

抱赤连服百粒,小便遄行,满消食进,更以补中、八味并用,遂获痊安。

故夫药中肯綮,如鼓应桴。

世之病是证而不得援者众矣。

有如抱赤之倾信者几人哉!

且硫非治满之剂,特以元阳将绝,参附无功,藉其纯阳之精,令阴寒之滞,见 冰消尔。)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服金液丹各证引药-译文

虚劳的病,可以用白汤或者姜汤送服。

骨蒸潮热的病,可以用地骨皮汤或者炒胡黄连五分煎汤,或者丹皮汤送服。

吐血的病,可以用茅根汤或者藕节汤送服。

消渴的病,可以用乌梅汤或者石膏汤送服。

肺胀的病,可以用真苏子汤送服。

中满的病,可以用陈皮汤或者木香汤或者芥菜汤送服。

水肿的病,可以用车前子汤或者木通汤送服。

休息痢的白痢,可以用臭椿根皮汤送服,红痢可以用鸡冠花汤送服。

脾泄的病,可以用车前子炒焦煎汤送服。

注下的病,可以用木通汤送服。

大便闭结的病,可以用芒硝煎汤送服。

小便闭结的病,可以用木通汤送服。

尿血的病,可以用山栀木通汤或者灯心竹叶汤送服。

霍乱的病,可以用藿香汤送服。

吐泻的病,可以用生姜灯心汤送服。

尸厥的病,可以用姜汤送服。

气厥的病,可以用真苏子汤送服。

阴证的病,可以用附子汤送服。

阴毒的病,可以用黄汤或者附子汤送服。

目中内障的病,可以用木贼菊花汤送服。

心下作痞的病,可以用枳实桔梗汤送服。

心胃痛的病,可以用延胡索汤或者酒送服。

胃寒的病,米谷不化,可以用干姜麦芽汤送服,两胁急痛可以用青皮汤送服。

肚腹痛的病,可以用甘草白芍汤送服。

脐腹痛的病,可以用麦芽汤送服。

小腹痛的病,可以用小茴香汤送服。

膀胱疝气的病,可以用小茴桔核汤送服。

女人子宫虚冷的病,可以用姜汤送服。

赤带的病,可以用地榆汤送服。

白带的病,可以用樗白皮汤或者白果炒煎酒送服。

小儿急惊风的病,可以用金银花汤送服。

慢惊风的病,可以用人参汤送服。

一切疑难杂症的病,都可以用姜汤送服。(古时候的人说金液丹有起死回生的功效,真的是救危的神药,但是也有告诫人不要服用的人。比如苏颂的《本草图经》,寇宗的《本草衍义》,都说过它的效果虽然快,但是危害也快;都说过那些人只知道服用它带来福分,却不知道会带来祸害。大概也是有所鉴戒而说的,世人对这一点有疑问而不敢服用的人很多。然而我常见到两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沉迷于色欲,到了五十多岁的时候都患上了虚损,服用参附之类的药都没有效果,有人劝他们服用硫磺,两个人都服用了并且有效。一个人不能节制欲望,过了五六年竟然因为气脱而死去;一个人能够节制欲望,到了八十多岁才去世,这是亲眼所见的事情。药物是用来治病的,有这种病就一定要用这种药才能痊愈。许叔微所说的“身体有寒邪,即使是婴儿也可以服用金液;体内有热毒,即使是瘦弱的老者也可以服用大黄。”真是至理名言!通变的理论,是不会有错的。但是病治好了就停止服用,长期服用可能会造成偏胜的害处。所有的药物都是这样,岂止是金液丹呢!有些人可能终身服用,反而会延年益寿,这是他们体质特别,不能一概而论。如果元气还没有衰败,阴精先已经耗损,这种药实际上是不适合的。更有的沉迷于色欲的人,早晚都服用,不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而把它当作满足欲望的单方,自毁生命而不自知,最后却把责任归咎于金液丹不可服用。那么,看到别人吃了坏东西就一起说稻麻菽麦不宜吃,看到别人喝了坏东西就一起怀疑酒浆茶水不能喝,这难道是合理的吗?因此,我回忆起书中记载的服用硫磺而受益的几条,附录于后以供后人参考。)

《夷坚志》说:唐与正懂得医术,遇到有奇病的病人,常常用意念来治疗。他的舅舅吴巡检病了,小便不通,躺下时稍微能通,站起来就一滴都下不来,医生们用遍了通利小肠的各种药,用尽了技巧都没有效果。他的侄孙来问吴巡检:平时常吃什么药?吴巡检说:平时常服黑锡丹。侄孙问:是谁炼制的?吴巡检说:是自己炼制的。唐与正听了恍然大悟说:这是因为在炼制砂的时候,铅没有死,硫磺飞走了,铅砂进入了膀胱,膀胱躺下时偏重,所以还能小便,站起来时正塞住了水道,所以不能通。于是取了金液丹三百粒分成十份,用瞿麦汤送服,膀胱里的铅砂遇到硫磺都化成了灰,从水道下,还像细砂一样,病就痊愈了。

《类编》说:仁和县的一个小官吏早衰,病得很瘦,牙齿都掉了,从一个卖药的道士那里得到一个方子:把生硫磺磨成细末,放入猪肠中,用水煮熟,然后放入蒸饼做成像梧子大小的丸子,随意服用。两个月后,饮食比以前增加了一倍,走路轻快,到了九十多岁,几乎没有老态,工作能力如初。因为跟随县令到村里,喝醉了吃牛血,结果腹泻了数十次,排泄物像金水一样,顿时感到虚弱,几天后就死了。李巨源在临安的入宫医官管范那里得知这件事,曾经与王枢使说过,王枢使说:曾经听说猪脂肪可以制约硫磺,这次用猪肠更是合理。枢使也合服了,时间久了也有效果。

《本草通元》说:壬子年秋天,我参加考试,在北雍有一个叫张抱赤的举人,因为长时间沉迷于色欲,肚子像斗一样大,用参汤吞服金匮丸,小便稍微通畅,肚子也稍微小了。过了十天,肚子又像以前一样大,肢体发冷,仍然服用以前的药,但是没有效果。全家人都很悲痛,只有办理丧事。张抱赤哭着说:如果可以救我,我愿意终身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你。我说:能服用金液丹数十粒,虽然不敢保证万全,但是可能会有希望。张抱赤连续服用了百粒,小便很快通利,肚子消了,食欲也恢复了,再服用补中、八味药,最终痊愈了。所以,药物只要对症,就像鼓响应鼓槌一样。世上有这种病而得不到救治的人很多。有像张抱赤那样完全信任药物的人有几个呢!而且硫磺并不是治疗腹胀的药物,只是因为元阳将要衰竭,参附之类的药没有效果,借助硫磺的纯阳之精,让阴寒的滞留像冰一样消融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服金液丹各证引药-注解

虚劳:指身体虚弱,劳累过度,气血两虚的病症。

白汤:指清淡的汤汁,通常用于调和药物。

姜汤:指用生姜熬制的汤汁,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骨蒸潮热:中医术语,指人体骨骼内部有热感,并伴有潮热症状。

地骨皮汤:中药方剂,用于治疗骨蒸潮热。

炒胡黄连:中药,具有清热燥湿、解毒的作用。

丹皮汤:中药方剂,用于治疗血热。

吐血:指因各种原因导致血液从口腔或鼻腔涌出。

茅根汤:中药方剂,用于治疗吐血。

藕节汤:中药方剂,用于治疗吐血。

消渴:中医术语,指口渴多饮,尿频量多的病症。

乌梅汤:中药方剂,用于治疗消渴。

石膏汤:中药方剂,用于治疗消渴。

肺胀:中医术语,指肺部胀满,呼吸不畅的病症。

真苏子汤:中药方剂,用于治疗肺胀。

中满:中医术语,指中焦(脾胃)胀满。

陈皮汤:中药方剂,用于治疗中满。

木香汤:中药方剂,用于治疗中满。

芥菜汤:中药方剂,用于治疗中满。

水肿:中医术语,指体内水液潴留,导致身体浮肿。

车前子汤:中药方剂,用于治疗水肿。

木通汤:中药方剂,用于治疗水肿。

休息痢:中医术语,指痢疾反复发作,休息时症状减轻。

臭椿根皮汤:中药方剂,用于治疗休息痢(白痢)。

鸡冠花汤:中药方剂,用于治疗休息痢(红痢)。

脾泄:中医术语,指脾脏虚弱导致的腹泻。

车前子炒焦:中药,炒焦后具有止泻作用。

注下:中医术语,指治疗尿闭的方法。

大便闭:中医术语,指大便不通。

芒硝:中药,具有泻下作用。

小便闭:中医术语,指小便不通。

尿血:指尿液中混有血液。

山栀: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灯心竹叶汤:中药方剂,用于治疗尿血。

霍乱:中医术语,指急性肠胃炎。

藿香汤:中药方剂,用于治疗霍乱。

吐泻:同时出现呕吐和腹泻的症状。

生姜灯心汤:中药方剂,用于治疗吐泻。

尸厥:中医术语,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似死非死的症状。

气厥:中医术语,指因气机逆乱导致的昏厥。

阴证:中医术语,指病证属阴寒性质。

附子汤:中药方剂,用于治疗阴证。

阴毒:中医术语,指寒邪深重的病症。

木贼菊花汤:中药方剂,用于治疗目中内障。

心下作痞:中医术语,指心下(胃脘部)有痞塞不适的感觉。

枳实桔梗汤:中药方剂,用于治疗心下作痞。

心胃痛:中医术语,指心窝部和胃部疼痛。

延胡索汤:中药方剂,用于治疗心胃痛。

胃寒:中医术语,指胃部寒冷,食欲不振。

干姜麦芽汤:中药方剂,用于治疗胃寒。

两胁急痛:中医术语,指两胁(肋部)剧痛。

青皮汤:中药方剂,用于治疗两胁急痛。

肚腹痛:中医术语,指腹部疼痛。

甘草白芍汤:中药方剂,用于治疗肚腹痛。

脐腹痛:中医术语,指脐部疼痛。

麦芽汤:中药方剂,用于治疗脐腹痛。

小腹痛:中医术语,指小腹部疼痛。

小茴香汤:中药方剂,用于治疗小腹痛。

膀胱疝气:中医术语,指膀胱部位出现气滞症状。

小茴桔核汤:中药方剂,用于治疗膀胱疝气。

女人子宫虚冷:中医术语,指女性子宫虚寒的病症。

赤带:中医术语,指女性月经不调,经血色红且有异味。

地榆汤:中药方剂,用于治疗赤带。

白带:中医术语,指女性月经不调,经血色白且有异味。

樗白皮汤:中药方剂,用于治疗白带。

白果:中药,具有收敛止带的作用。

炒煎酒:指将白果炒熟后,用酒煎煮。

小儿急惊风:中医术语,指小儿突然出现的惊厥症状。

金银花汤:中药方剂,用于治疗小儿急惊风。

慢惊风:中医术语,指小儿慢性惊厥症状。

人参汤:中药方剂,用于治疗慢惊风。

金液丹:中药,具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

苏颂:宋代医学家,著有《本草图经》。

寇宗:宋代医学家,著有《本草衍义》。

形有寒邪:中医术语,指身体有寒邪侵袭。

藏有热毒:中医术语,指体内有热毒。

大黄:中药,具有泻下作用。

许叔微:宋代医学家。

形有寒邪,虽婴孩亦可服金液;藏有热毒,虽羸老亦可服大黄。:许叔微的医学观点,认为针对不同的病证,可以适当使用不同的药物。

中病则已:中医术语,指治疗到病邪消除即停止用药。

偏胜之患:中医术语,指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的副作用。

元气:中医术语,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

阴精:中医术语,指人体内的阴液,与阳气相对。

硫黄:中药,具有温肾壮阳的作用。

黑锡丹:中药,具有补益作用。

结砂:古代炼丹术语,指炼制丹药的过程。

铅砂:古代炼丹术语,指铅和砂的混合物。

膀胱:人体器官,负责储存和排泄尿液。

瞿麦汤:中药方剂,用于治疗尿闭。

金匮丸:中药方剂,用于治疗水肿。

孝廉: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考试资格。

北雍:古代科举考试的场所。

金匮:古代医学著作《金匮要略》的简称。

裨:辅助,帮助。

金液丹三百粒:指三百粒金液丹。

瞿麦:中药,具有利尿作用。

元阳:中医术语,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阳能。

阴寒之滞:指阴寒邪气停滞。

冰消:比喻病邪消除。

猪脏:猪的内脏,用于炼制丹药。

猪脂:猪的脂肪,具有调和作用。

梧子:一种小坚果,用于制作药丸。

洞下:中医术语,指腹泻严重。

金水:比喻粪便呈金黄色。

终事:完成最后的事情,指料理后事。

枢使:古代官职,指枢密使,掌管军事。

合服:一起服用。

满消食进:水肿消除,食欲增加。

补中:中药方剂,用于补益脾胃。

八味:中药方剂,指八味地黄丸,用于滋阴补肾。

维络:维持,保持。

药中肯綮:中医术语,指用药准确,切中病机。

鼓应桴:比喻事物相互呼应,相互配合。

抱赤:人名。

倾信:完全信任。

硫非治满之剂:硫黄不是治疗水肿的药物。

元阳将绝:指元阳(阳气)即将耗尽。

参附无功:指人参和附子这两种药物对于治疗此病无效。

纯阳之精:指硫黄的纯阳性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服金液丹各证引药-评注

虚劳白汤下,或姜汤下。

这句古文描述了治疗虚劳的方剂,虚劳是一种中医术语,指的是人体气血阴阳的亏损,导致身体虚弱无力。‘白汤’通常指的是清淡的汤水,‘姜汤’则是加入姜的汤水,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这里的‘下’指的是服用,表明治疗虚劳时可以采用清淡的汤水或加入姜的汤水来调和身体,以达到补益气血的目的。

骨蒸潮热地骨皮汤或炒胡黄连五分煎汤,或丹皮汤下。

此句中提到的‘骨蒸潮热’是中医对阴虚火旺症状的描述,‘地骨皮汤’和‘炒胡黄连’均为清热凉血的药物,‘丹皮汤’则是活血化瘀的方剂。这些方剂的运用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方剂进行治疗。

吐血茅根汤或藕节汤下。

此句描述了治疗吐血的方剂,‘茅根汤’和‘藕节汤’都具有止血的作用,体现了中医治疗疾病时注重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原则。

消渴乌梅汤或石膏汤下。

消渴是中医对糖尿病的称呼,‘乌梅汤’和‘石膏汤’都具有清热生津的作用,用于治疗消渴症状。

肺胀真苏子汤下。

肺胀是中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称呼,‘真苏子汤’具有润肺平喘的作用,适用于肺胀的治疗。

中满陈皮汤或木香汤或芥菜汤下。

中满是中医术语,指脾胃功能失调,‘陈皮汤’、‘木香汤’和‘芥菜汤’都具有理气和中、消食导滞的作用,适用于中满的治疗。

水肿车前子汤或木通汤下。

水肿是中医对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液潴留症状的统称,‘车前子汤’和‘木通汤’都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适用于水肿的治疗。

休息痢白者,用臭椿根皮汤下,红者用鸡冠花汤下。

休息痢是中医对慢性痢疾的称呼,‘白痢’和‘红痢’分别指痢疾的粪便颜色,‘臭椿根皮汤’和‘鸡冠花汤’分别具有清热解毒、收敛止痢的作用,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方剂。

脾泄车前子炒焦煎汤下。

脾泄是中医对脾虚泄泻的称呼,‘车前子炒焦煎汤’具有健脾止泻的作用,适用于脾泄的治疗。

注下木通汤下。

注下是指小便不通,‘木通汤’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适用于治疗小便不通。

大便闭芒硝煎汤下。

大便闭是指大便不通,‘芒硝煎汤’具有软坚通便的作用,适用于治疗大便不通。

小便闭木通汤下。

此句与上句类似,‘小便闭’是指小便不通,‘木通汤’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适用于治疗小便不通。

尿血山栀木通汤下,或灯心竹叶汤下。

尿血是中医对血尿的称呼,‘山栀木通汤’和‘灯心竹叶汤’都具有清热利尿、凉血止血的作用,适用于治疗尿血。

霍乱藿香汤下。

霍乱是中医对急性胃肠炎的称呼,‘藿香汤’具有解表化湿、和中止呕的作用,适用于治疗霍乱。

吐泻生姜灯心汤下。

此句描述了治疗吐泻的方剂,‘生姜灯心汤’具有温中止呕、和中止泻的作用。

尸厥姜汤下。

尸厥是中医对突然昏厥的称呼,‘姜汤’具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的作用,适用于治疗尸厥。

气厥真苏子汤下。

气厥是中医对因情绪激动或劳累过度导致的昏厥的称呼,‘真苏子汤’具有理气和中、醒神开窍的作用,适用于治疗气厥。

阴证附子汤下。

阴证是中医对寒性疾病的称呼,‘附子汤’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适用于治疗阴证。

阴毒黄 汤或附子汤下。

阴毒是中医对寒性毒邪的称呼,‘黄汤’和‘附子汤’都具有温阳散寒、解毒的作用,适用于治疗阴毒。

目中内障木贼菊花汤下。

目中内障是中医对眼科疾病的称呼,‘木贼菊花汤’具有清热明目、散风除障的作用,适用于治疗目中内障。

心下作痞,枳实桔梗汤下。

心下作痞是中医对胸腹部不适的称呼,‘枳实桔梗汤’具有理气宽中、消痞散结的作用,适用于治疗心下作痞。

心胃痛延胡索汤或酒下。

心胃痛是中医对胸腹部疼痛的称呼,‘延胡索汤’和‘酒’都具有行气止痛的作用,适用于治疗心胃痛。

胃寒米谷不化,干姜麦芽汤下,两胁急痛青皮汤下。

胃寒是指胃部受寒,‘干姜麦芽汤’具有温中散寒、消食导滞的作用,‘两胁急痛’是指两侧胁肋部疼痛,‘青皮汤’具有疏肝理气、止痛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胃寒和两胁急痛。

肚腹痛甘草白芍汤下。

肚腹痛是指腹部疼痛,‘甘草白芍汤’具有缓急止痛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肚腹痛。

脐腹痛麦芽汤下。

脐腹痛是指脐周疼痛,‘麦芽汤’具有消食导滞、止痛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脐腹痛。

小腹痛小茴香汤下。

小腹痛是指小腹部疼痛,‘小茴香汤’具有温中散寒、止痛的作用,适用于治疗小腹痛。

膀胱疝气小茴桔核汤下。

膀胱疝气是中医对泌尿系统疾病的称呼,‘小茴桔核汤’具有温肾散寒、止痛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膀胱疝气。

女人子宫虚冷姜汤下。

女人子宫虚冷是指女性子宫虚寒,‘姜汤’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适用于治疗女人子宫虚冷。

赤带地榆汤下。

赤带是中医对女性月经异常的称呼,‘地榆汤’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赤带。

白带樗白皮汤或白果炒煎酒下。

白带是中医对女性带下异常的称呼,‘樗白皮汤’和‘白果炒煎酒’都具有收敛止带的作用,适用于治疗白带。

小儿急惊风金银花汤下。

小儿急惊风是中医对小儿急性惊风的称呼,‘金银花汤’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痉的作用,适用于治疗小儿急惊风。

慢惊风人参汤下。

慢惊风是中医对小儿慢性惊风的称呼,‘人参汤’具有益气养阴、安神止痉的作用,适用于治疗慢惊风。

一切疑难之证俱用姜汤下。(昔人称金液丹有起死回生之功,真是救危神剂,然亦有戒人服饵者。如苏颂之《本草图经》,寇宗之《本草衍义》,一言其为效虽捷,为患亦速;一言其人但知用之为福,而不知为祸。盖亦有所鉴而云,世人于此疑而不敢服者多矣。然余常见二人,年少时,皆荒耽于色,至五十外皆患虚损,服参附渺若不知,有劝饵硫黄者,二人皆服皆有效。一人不能节欲,阅五六年竟以气脱而殒;一人能止欲,至八十余始卒,此目所亲击者也。夫药以治疾,有是疾必得是药而后愈。许叔微所谓“形有寒邪,虽婴孩亦可服金液;藏有热毒,虽羸老亦可服大黄。”至哉!通变之说,理不妄也。但中病则已,久服或致偏胜之患。凡药皆如是,岂特金液丹哉!其或服之终身,反致寿考,此其禀受特异余人,非可概论。若夫元气未衰,阴精先耗,此药实非所宜。更或渔色之徒,朝餐夕饵,不以此为治疾之良剂,而以此为逞欲之单方,自戕其生,而不之惧,卒乃归咎于金液丹之不可饵。然则鉴人之伤食而并议稻麻菽麦之不宜餐,鉴人之伤饮而并疑酒浆茗汁不可啜,岂理也哉?因忆书册中所载服硫黄而受益者采摘数条附录于后以示来者。)

这段文字是对多种疑难杂症的描述,并提到了金液丹这种药物。金液丹被认为具有起死回生的功效,但也存在副作用。作者通过引用《本草图经》和《本草衍义》等文献,说明金液丹虽然效果显著,但使用不当也会带来危害。作者还通过两个实例说明了药物的使用应当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不能盲目服用。最后,作者提到了硫黄这种药物,并引用了一些服用硫黄受益的例子,以供后人参考。

(《夷坚志》云∶唐与正知医,遇人有奇疾,多以意治之。从舅吴巡检病不得前溲,卧则微通,立则涓滴不下,医人遍用通利小肠诸药,穷技巧勿验。其侄孙来问吴∶常日服何药?曰∶常服黑锡丹。问∶何人结砂?曰∶自为之。唐洒然悟曰∶此繇结砂时,铅不死,硫黄飞去,铅砂入积膀胱,膀胱卧则偏重,故犹可溲,立则正塞水道,以故不能通。乃取金液丹三百粒分为十服,煎瞿麦汤下之,膀胱所积之铅得硫黄皆化成灰,自水道下,犹累累如细砂,病遂愈。

这段文字出自《夷坚志》,讲述了唐与正治疗一位患有小便不通的病例。唐与正通过分析病情,认为病因与患者服用黑锡丹有关,并最终通过使用金液丹和瞿麦汤成功治愈了患者的疾病。这个故事体现了中医的辨证施治和灵活变通的特点。

(《类编》云∶仁和县一吏早衰,病瘠齿落,从货药道人得一方∶碾生硫黄为细末,入猪脏中,水煮脏烂,入蒸饼丸如梧子大,随意服之。两月后饮啖倍常,步履轻捷,年逾九十,略无老态,执役如初。因从邑宰入村,醉食牛血,遂洞下数十行,所泄如金水,顿觉悴,少日而死。李巨源得其事于临安入宫医官管范,尝与王枢使言之,王曰∶尝闻猪肪脂能制硫黄,兹用猪脏尤为得理。枢使亦合服之,久亦见效。

这段文字出自《类编》,讲述了仁和县一位吏员通过服用硫磺制剂而延年益寿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了硫磺这种药物在中医中的应用,以及其可能带来的益处和风险。

(《本草通元》云∶壬子秋余应试,北雍有孝廉张抱赤,久荒于色,腹满如斗,以参汤吞金匮丸,小便差利,满亦差减。阅旬日而满腹如故,肢体厥逆,仍投前药,竟无裨也。举家哀乱,惟治终事。抱赤泣告曰∶若可救我,当终身父事之。余曰∶能饵金液丹数十粒,虽不敢谓万全,或有生理。抱赤连服百粒,小便遄行,满消食进,更以补中、八味并用,遂获痊安。故夫药中肯綮,如鼓应桴。世之病是证而不得援者众矣。有如抱赤之倾信者几人哉!且硫非治满之剂,特以元阳将绝,参附无功,藉其纯阳之精,令阴寒之滞,见冰消尔。

这段文字出自《本草通元》,讲述了孝廉张抱赤通过服用金液丹治愈满腹之疾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了在治疗疾病时,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强调了药物使用要适度,过量可能导致副作用。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服金液丹各证引药》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09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