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换骨散

作者: 扁鹊(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姓秦名越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和医术实践家,被誉为“神医”。扁鹊精通脉学、针灸和草药,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其医术的精湛,曾多次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准确判断病情,治疗了大量疑难杂症。

年代:成书年代不明确,可能为扁鹊生前的医案总结或后代医家整理的版本。

内容简要:《扁鹊心书》是扁鹊对自己医术的总结,主要讲述了脉诊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观察脉象来判断病因,扁鹊提出的“望诊”与“脉诊”理论对中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不仅涉及到多种脉象的辨别方法,还讨论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古代中医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对于脉学、临床诊断以及药物疗法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并且对后世的中医诊断和治疗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换骨散-原文

治癞风,面上黑肿,肌肉顽麻,手足疼痛,遍身生疮。

先灸五脏俞穴,后服此药。

乌蛇(去头尾酒煮取肉)

白花蛇(同上制法)

石菖蒲

荆芥穗

蔓荆子

天麻(酒炒)

胡首乌(小黑豆拌,蒸、晒)

白杨树皮(炒,各二两)

甘草(炒)

地骨皮(酒炒)

枳壳(麸炒)

杜仲(盐水炒)

当归(酒炒)

川芎(酒炒)

牛膝(盐水炒,各一两)

共为末。

每服二钱,酒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换骨散-译文

治疗癞风病,症状包括脸上黑肿,肌肉僵硬麻木,手脚疼痛,全身长满疮痍。首先用艾灸治疗五脏的俞穴,然后服用下面的药物。

乌蛇(去掉头尾,用酒煮熟后取肉) 白花蛇(同样方法处理) 石菖蒲 荆芥穗 蔓荆子 天麻(用酒炒制) 胡首乌(与小黑豆一起拌,蒸、晒干) 白杨树皮(炒制,各用二两) 甘草(炒制) 地骨皮(用酒炒制) 枳壳(用麸炒制) 杜仲(用盐水炒制) 当归(用酒炒制) 川芎(用酒炒制) 牛膝(用盐水炒制,各用一两)将这些药材共同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钱,用酒送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换骨散-注解

癞风:癞风,古称风癞,是一种皮肤病,表现为皮肤瘙痒、起泡、脱屑等症状,有时伴有肌肉疼痛和麻木。古代中医认为,癞风是由风邪侵入人体所致。

五脏俞穴:五脏俞穴,指五脏(心、肝、脾、肺、肾)的俞穴,是中医针灸中用来治疗五脏疾病的重要穴位。

乌蛇:乌蛇,一种蛇类,中医认为其有祛风、通络、止痉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中风瘫痪等。

白花蛇:白花蛇,即银环蛇,中医认为其有祛风、通络、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痹痛、中风瘫痪、蛇咬伤等。

石菖蒲:石菖蒲,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医认为其有开窍醒神、祛风除湿、安神定志的功效。

荆芥穗:荆芥穗,荆芥的干燥成熟果实,中医认为其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的功效。

蔓荆子:蔓荆子,一种植物果实,中医认为其有疏散风热、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头痛、牙痛等。

天麻:天麻,一种草本植物,中医认为其有平肝熄风、祛风湿、止痉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头痛、眩晕、风湿痹痛等。

胡首乌:胡首乌,一种植物,其根茎可入药,中医认为其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祛风湿的功效。

白杨树皮:白杨树皮,白杨树的树皮,中医认为其有祛风除湿、解毒的功效。

甘草:甘草,一种草本植物,中医认为其有调和药性、解毒、润肺止咳的功效。

地骨皮:地骨皮,一种植物,其根皮可入药,中医认为其有清热凉血、除湿的功效。

枳壳:枳壳,一种果实,中医认为其有理气宽中、消食积的功效。

杜仲:杜仲,一种植物,其树皮可入药,中医认为其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

当归:当归,一种草本植物,其根可入药,中医认为其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的功效。

川芎:川芎,一种草本植物,其根可入药,中医认为其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

牛膝:牛膝,一种草本植物,其根可入药,中医认为其有活血通经、利水通淋、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

酒煮:酒煮,指用酒煮制药物,以增强药物的药效。

酒炒:酒炒,指用酒炒制药物,以增强药物的活血化瘀功效。

盐水炒:盐水炒,指用盐水炒制药物,以增强药物的补肾壮骨功效。

麸炒:麸炒,指用麦麸炒制药物,以缓和药物的燥性。

末:末,指将药物研成粉末,便于服用。

酒下:酒下,指用酒送服药物,以增强药物的活血化瘀功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换骨散-评注

此方出自古代医学著作,针对癞风症状,即现代医学中的麻风病,提出了治疗方法。癞风作为一种皮肤和神经系统的慢性传染病,在古代被认为是由邪气侵入所致。

方中首先提到‘先灸五脏俞穴’,这体现了中医治疗疾病时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五脏俞穴是五脏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通过灸法可以调和五脏功能,驱除邪气。

接着,方中列举了多种药材,包括乌蛇、白花蛇等。乌蛇和白花蛇均为蛇类药材,在中医中常用于祛风通络、解毒疗疮。蛇类药材的运用,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命力的崇拜。

石菖蒲、荆芥穗、蔓荆子等药材,均为祛风解表之品,能够疏散表邪,使邪气从外而解。这些药材的搭配,体现了中医治疗疾病时注重内外兼顾、表里同治的思想。

天麻、胡首乌等药材,具有滋补肝肾、养血通络的功效。这些药材的加入,既能够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又能够缓解病情。

白杨树皮、甘草、地骨皮等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这些药材的运用,体现了中医治疗疾病时注重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原则。

枳壳、杜仲、当归、川芎、牛膝等药材,分别具有行气活血、强筋骨、调经止痛的功效。这些药材的加入,旨在调理身体机能,增强体质,促进病情恢复。

最后,方中提到‘共为末,每服二钱,酒下’。这表明此方为散剂,服用时需用酒送服,酒具有行气活血的作用,有助于药效的发挥。

总体来看,此方体现了古代中医在治疗癞风病时的丰富经验和独特方法。方中药物种类繁多,功效互补,既有祛风通络、解毒疗疮之品,又有滋补肝肾、养血通络之品,体现了中医治疗疾病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换骨散》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08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