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扁鹊(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姓秦名越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和医术实践家,被誉为“神医”。扁鹊精通脉学、针灸和草药,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其医术的精湛,曾多次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准确判断病情,治疗了大量疑难杂症。
年代:成书年代不明确,可能为扁鹊生前的医案总结或后代医家整理的版本。
内容简要:《扁鹊心书》是扁鹊对自己医术的总结,主要讲述了脉诊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观察脉象来判断病因,扁鹊提出的“望诊”与“脉诊”理论对中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不仅涉及到多种脉象的辨别方法,还讨论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古代中医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对于脉学、临床诊断以及药物疗法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并且对后世的中医诊断和治疗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宣风丸-原文
治风湿香港脚,走注上攻,两足拘急疼痛,或遍身作痛。
黑丑(取头末,二两)
青皮(一两)
胡椒(二十一粒)
全蝎(二十四枚,去头足)
共为末,蜜丸梧子大。
食前,白汤下五十丸,或三十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宣风丸-译文
治疗风湿病和香港脚,病情发展至上半身,双脚拘束发紧并感到疼痛,有时全身都会感到疼痛。
使用黑丑(取头末,用量为二两) 青皮(用量为一两) 胡椒(用量为二十一粒) 全蝎(用量为二十四枚,要去掉头和足)
将这些药材共同研成粉末,用蜜制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子。
在饭前服用,用白开水送服五十丸,或者三十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宣风丸-注解
治风湿香港脚:香港脚,即脚气病,是因湿气侵袭,导致脚部出现水肿、瘙痒、疼痛等症状。治风湿香港脚,即治疗因风湿引起的脚气病。
走注上攻:走注,指病邪在体内流动。上攻,指病邪向上侵袭。这里指风湿病邪流动并向上侵袭。
两足拘急疼痛:拘急,指肌肉紧张、痉挛。两足拘急疼痛,即双脚肌肉紧张,伴有疼痛。
遍身作痛:遍身,指全身。作痛,指感到疼痛。这里指全身各处都有疼痛感。
黑丑:黑丑,指黑丑药,是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的功效。
青皮:青皮,指青皮药材,是一种中药材,具有疏肝理气、消食化积的功效。
胡椒:胡椒,指胡椒药材,具有温中散寒、下气消痰的功效。
全蝎:全蝎,指全蝎药材,是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镇痉、解毒散结的功效。
末:末,指将药材研磨成粉末。
蜜丸:蜜丸,指用蜂蜜将药末制成的小丸子。
梧子大:梧子,指梧桐子,是一种中药材,此处用作形容药丸的大小。
食前:食前,指饭前。
白汤:白汤,指清淡的汤水。
五十丸:五十丸,指五十个药丸。
或:或,表示选择,这里指可以选用五十丸或三十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宣风丸-评注
这段古文描述了一种古代医学中的治疗方法,针对的是风湿和香港脚(足癣)等病症。首先,我们来逐行解析这段文字的意义。
‘治风湿香港脚,走注上攻,两足拘急疼痛,或遍身作痛。’这句话是病状描述。‘治’表示治疗,‘风湿香港脚’是指风湿性关节炎和足癣,‘走注上攻’描述了病症的特点,即疼痛从下往上蔓延,‘两足拘急疼痛’则具体说明了疼痛的部位和性质,‘或遍身作痛’则表明病情严重时,疼痛可能扩散至全身。
‘黑丑(取头末,二两)’中的‘黑丑’是一种中药,学名为黑丑,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的功效。‘取头末,二两’说明用药的量,‘头末’指的是将药材研磨成粉末,‘二两’是古时的计量单位,相当于现在的50克。
‘青皮(一两)’中的‘青皮’是指柑橘类水果的皮,具有行气止痛的作用,同样用量为一两。
‘胡椒(二十一粒)’中的‘胡椒’是一种调味品,同时也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但在此处用量较少,仅二十一粒。
‘全蝎(二十四枚,去头足)’中的‘全蝎’是一种昆虫,具有祛风止痛、通络止痉的作用。‘去头足’意味着在用药前要去掉全蝎的头和足。‘二十四枚’是用药的数量。
‘共为末,蜜丸梧子大。’这句话说明将上述药材研磨成粉末,然后制成蜜丸,丸子的大小如梧子,‘梧子’是古代的一种计量单位,相当于现在的米粒大小。
‘食前,白汤下五十丸,或三十丸。’这句话是服用方法。‘食前’表示在饭前服用,‘白汤’指的是清淡的汤水,‘五十丸’或‘三十丸’是根据病情轻重调整的用药量。
总体来看,这段古文反映了中国古代医学对于风湿和香港脚等病症的治疗思路和方法。通过选用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温中散寒等功效的药材,结合合理的用药量和服用方法,以期达到缓解症状、治愈疾病的目的。这种治疗方法体现了古代中医的实践经验和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