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八风汤

作者: 扁鹊(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姓秦名越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和医术实践家,被誉为“神医”。扁鹊精通脉学、针灸和草药,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其医术的精湛,曾多次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准确判断病情,治疗了大量疑难杂症。

年代:成书年代不明确,可能为扁鹊生前的医案总结或后代医家整理的版本。

内容简要:《扁鹊心书》是扁鹊对自己医术的总结,主要讲述了脉诊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观察脉象来判断病因,扁鹊提出的“望诊”与“脉诊”理论对中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不仅涉及到多种脉象的辨别方法,还讨论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古代中医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对于脉学、临床诊断以及药物疗法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并且对后世的中医诊断和治疗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八风汤-原文

治中风半身不遂,言语謇塞,口眼 斜。

先灸脐下三百壮,后服此药永不再发。

若不加灸,三年后仍发也。

当归 防己 人参 秦艽 官桂 防风 钗斛 芍药 黄 甘草 川芎 紫菀 石膏 白藓皮 川乌 川羌活 川独活 黄芩 麻黄(去节) 干姜 远志各等分,锉为末。

每服五钱,水酒各半,煎八分,食前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八风汤-译文

治疗中风导致的半身不遂,言语不清,口眼歪斜。首先用艾灸脐下三百壮,然后服用下面的药物,永远不会再复发。如果不进行艾灸,三年后仍然会复发。

药材包括当归、防己、人参、秦艽、官桂、防风、钗斛、芍药、黄连、甘草、川芎、紫菀、石膏、白藓皮、川乌、川羌活、川独活、黄芩、麻黄(去节)、干姜、远志,这些药材要等分,然后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钱,用一半水一半酒煎煮,煎到八分,饭前服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八风汤-注解

中风:中医术语,指因脑部血脉突然阻塞或破裂,导致脑部功能失调的疾病,症状包括半身不遂、言语不清、口眼歪斜等。

半身不遂:中风后的一种症状,指身体一侧瘫痪,不能随意活动。

言语謇塞:言语不清,表达困难,是中风后的常见症状。

口眼 斜:面部表情不对称,一侧面部肌肉瘫痪,是中风后的典型症状。

灸:中医治疗方法之一,通过燃烧艾草产生的热力刺激人体的穴位,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消除病痛的目的。

脐下三百壮:脐下指的是肚脐以下的部位,壮是古代计数单位,这里指灸的次数。

当归:中药材,具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的功效。

防己:中药材,具有祛风湿、止痛的功效。

人参:中药材,具有大补元气、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

秦艽:中药材,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痛的功效。

官桂:中药材,具有温中散寒、止痛的功效。

防风:中药材,具有祛风解表、止痛的功效。

钗斛: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芍药:中药材,具有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

黄:中药材,指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甘草:中药材,具有调和药性、解毒、润肺止咳的功效。

川芎:中药材,具有活血行气、止痛的功效。

紫菀:中药材,具有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

石膏: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

白藓皮: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的功效。

川乌:中药材,具有祛风湿、止痛的功效,但有毒,需慎用。

川羌活:中药材,具有祛风湿、止痛的功效。

川独活:中药材,具有祛风湿、止痛的功效。

黄芩:中药材,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麻黄(去节):中药材,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去节是为了去除麻黄中的杂质。

干姜:中药材,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的功效。

远志:中药材,具有安神益智、祛痰开窍的功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八风汤-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古代中医文献,描述了一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法。首先,从文中的描述可以看出,该方针对的是中风引起的半身不遂、言语謇塞和口眼斜等症状。

‘治中风半身不遂,言语謇塞,口眼斜’这一句,点明了病症的主症,即中风后的常见症状。半身不遂指的是中风后身体一侧瘫痪,言语謇塞则是指语言表达困难,口眼斜则是面部肌肉不协调,这些都是中风后的典型表现。

‘先灸脐下三百壮,后服此药永不再发’这句话,体现了中医治疗中先灸后药的特色。中医认为,灸法可以温经散寒,促进气血流通,而药物则可以针对病因进行调理。这里的‘三百壮’是指灸法中的壮数,即灸的时间长度,说明治疗过程中对灸法的重视。

接下来,文中列出了组成该药方的多种药材,包括当归、防己、人参、秦艽、官桂、防风、钗斛、芍药、黄、甘草、川芎、紫菀、石膏、白藓皮、川乌、川羌活、川独活、黄芩、麻黄(去节)、干姜、远志等。这些药材各有其功效,共同构成了一个具有调和气血、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作用的方剂。

‘当归’具有补血调经的作用,适用于中风后血虚体弱的患者;‘防己’和‘防风’则具有祛风除湿的功效,适用于中风后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人参’和‘官桂’则能温补气血,增强体质;‘芍药’和‘川芎’能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石膏’和‘黄芩’则能清热解毒,对于中风后可能出现的发热等症状有缓解作用。

‘锉为末’是指将药材研磨成粉末,便于煎煮和服用。‘每服五钱,水酒各半,煎八分,食前服’则是说明了服用方法,即每次服用五钱药材粉末,用水和酒各半煎煮,煎至八分,饭前服用。这种煎煮方法既考虑了药材的药效,也方便了患者服用。

‘若不加灸,三年后仍发也’这句话再次强调了灸法在治疗中的重要性,指出如果不进行灸法治疗,即使服用药物,也难以根治中风后遗症,三年后仍有复发的可能。这体现了中医治疗中综合调理、内外兼治的理念。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八风汤》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403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