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臌胀

作者: 扁鹊(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姓秦名越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和医术实践家,被誉为“神医”。扁鹊精通脉学、针灸和草药,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其医术的精湛,曾多次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准确判断病情,治疗了大量疑难杂症。

年代:成书年代不明确,可能为扁鹊生前的医案总结或后代医家整理的版本。

内容简要:《扁鹊心书》是扁鹊对自己医术的总结,主要讲述了脉诊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观察脉象来判断病因,扁鹊提出的“望诊”与“脉诊”理论对中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不仅涉及到多种脉象的辨别方法,还讨论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古代中医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对于脉学、临床诊断以及药物疗法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并且对后世的中医诊断和治疗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臌胀-原文

此病之源,与水肿同,皆因脾气虚衰而致,或因他病攻损胃气致难运化,而肿大如鼓也。

病本易治,皆由方书多用利药,病患又喜于速效,以致轻者变重,重者变危,甚致害人。

黄帝正法:先灸命关百壮,固住脾气,灸至五十壮,便觉小便长,气下降。

再灸关元三百壮,以保肾气,五日内便安。

服金液丹、草神丹,减后,只许吃白粥,或羊肉汁泡蒸饼食之。

瘥后常服全真丹、来复丹。

凡臌胀脉弦紧易治,沉细难痊。

(此病若带四肢肿者,温之于早尚可奏功,若单腹胀而更青筋浮露者难治。

苟能看破一切,视世事如浮云,置此身于度外,方保无虞,次则慎起居,节饮食,远房帏,戒情性,重温急补,十中可救二三。

先生之丹艾,用之得宜,其庶几乎。)

【治验】

一人因饮冷酒吃生菜成泄泻,服寒凉药,反伤脾气,致腹胀。

命灸关元三百壮,当日小便长,有下气,又服保元丹半斤,十日即愈,再服全真丹永不发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臌胀-译文

这种病的根源,和水肿一样,都是因为脾气虚弱而引起的,或者是因为其他疾病攻击损害了胃气,导致难以消化,从而出现肿胀得像鼓一样的症状。本来这种病是容易治疗的,但是因为医书里常用利药,病患又喜欢追求快速见效,结果导致病情从轻变重,从重变危,甚至对病人造成伤害。

黄帝的正法:首先用艾灸灸命关一百壮,来稳固脾气,灸到五十壮时,就会觉得小便增多,气往下走。然后再灸关元三百壮,来保护肾气,五天内就会感到安宁。服用金液丹和草神丹,病情减轻后,只允许吃白粥,或者用羊肉汁泡蒸饼来吃。病好后,经常服用全真丹和来复丹。凡是鼓胀脉象弦紧的病都容易治疗,脉象沉细的病就难以治愈。(如果这种病伴随四肢肿胀,早上用温热的方法治疗还有可能见效,如果只是肚子胀,而且青筋显露,就难以治疗。如果能够看破一切,把世事看作是浮云,把自身置于度外,才能保证没有危险,其次就是注意起居,节制饮食,远离房事,戒除情欲,注重温补,十个人中可以救活两三个。先生使用的丹药和艾灸,如果使用得当,也许就能达到效果。)

【治验】

有一个人因为喝了冷酒,吃了生菜导致腹泻,服用寒凉药物反而伤害了脾气,导致腹胀。命令用艾灸灸关元三百壮,当天小便增多,有下气的感觉,又服用了半斤保元丹,十天后就痊愈了,再服用全真丹就再也不复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臌胀-注解

病之源:指疾病的根源或根本原因。

水肿:指体内水分过多,导致身体某些部位出现肿胀的现象。

脾气虚衰:中医术语,指脾脏功能虚弱,无法正常运化水湿,导致疾病。

胃气:中医术语,指胃的生理功能,包括消化、吸收等。

运化:中医术语,指消化吸收过程中,食物转化为水谷精微的过程。

命关:中医术语,指人体生命的重要关口,关元穴即其中之一。

百壮:指艾灸时烧艾绒的次数,百壮即一百次。

关元:中医穴位,位于腹部,具有温肾壮阳、固本培元的作用。

肾气:中医术语,指肾脏的功能,包括生殖、泌尿、骨骼等方面。

金液丹:古代中药方剂名,具有温肾壮阳、益气固本的作用。

草神丹:古代中药方剂名,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的作用。

白粥:指以大米煮成的粥,清淡易消化。

羊肉汁泡蒸饼:一种食疗方法,用羊肉汁泡蒸饼食之,具有温补作用。

全真丹:古代中药方剂名,具有补益全身、强壮身体的作用。

来复丹:古代中药方剂名,具有补益脾胃、温中散寒的作用。

臌胀:中医术语,指腹部肿胀,多由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引起。

脉弦紧:中医术语,指脉搏弦紧,多见于肝郁气滞、寒邪内侵等证候。

沉细:中医术语,指脉搏沉而细弱,多见于气血虚弱、阳虚等证候。

泄泻:中医术语,指大便次数增多,质地稀薄,甚至如水样。

寒凉药:中医术语,指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等作用的药物。

保元丹:古代中药方剂名,具有温中散寒、补益脾胃的作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臌胀-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古代医学著作,详细描述了一种与水肿相似的病症,以及其治疗方法。首先,作者从病因入手,指出此病之根源在于脾气虚衰,或因他病攻损胃气,导致运化困难,形成肿大如鼓的症状。这一描述体现了中医学中‘辨证论治’的思想,强调治疗疾病需先明确病因,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在病因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指出,治疗此类病症本应简单,但由于方书中多使用利药,加之病患追求速效,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这反映了古代医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区,也提醒现代医者在治疗疾病时,应遵循中医的整体观念和个体化原则。

接下来,文中提出了黄帝正法,即具体的治疗方法。首先,通过灸法刺激命关,以固住脾气,并观察小便的变化,以判断气机是否下降。这种灸法体现了中医‘温阳补气’的治疗原则,旨在通过温热刺激,促进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目的。

再灸关元三百壮,以保肾气,五日内便安。这一步骤强调了肾气的重要性,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气充足则全身气机顺畅。服金液丹、草神丹等药物,则是通过药物的调理作用,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

在饮食方面,作者建议病愈后只许吃白粥或羊肉汁泡蒸饼,这体现了中医‘食疗’的理念,强调食物的调养作用。瘥后常服全真丹、来复丹,则是通过长期服用药物,以巩固疗效,防止疾病复发。

文中还提到了不同病症的治疗难度,如臌胀脉弦紧易治,沉细难痊。这反映了中医治疗疾病时,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

最后,文中以一人因饮冷酒吃生菜成泄泻的案例,展示了治疗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通过灸法、药物治疗,患者当日即见效,十日痊愈,且永不复发。这一案例充分说明了黄帝正法的有效性。

总体而言,这段古文不仅展现了古代医学的治疗理念和方法,还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食疗等特色。对于我们了解古代医学、传承中医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臌胀》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399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