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扁鹊(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姓秦名越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和医术实践家,被誉为“神医”。扁鹊精通脉学、针灸和草药,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其医术的精湛,曾多次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准确判断病情,治疗了大量疑难杂症。
年代:成书年代不明确,可能为扁鹊生前的医案总结或后代医家整理的版本。
内容简要:《扁鹊心书》是扁鹊对自己医术的总结,主要讲述了脉诊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观察脉象来判断病因,扁鹊提出的“望诊”与“脉诊”理论对中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不仅涉及到多种脉象的辨别方法,还讨论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古代中医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对于脉学、临床诊断以及药物疗法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并且对后世的中医诊断和治疗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牙槽风-原文
凡牙齿以刀针挑之,
致牙根空露,为风邪所乘,令人齿龋。
急者溃烂于顷刻,
急服姜附汤,
甚者灸石门穴。
(肾主骨,齿乃骨之余,
破伤宣露,风邪直袭肾经,
致溃烂于俄顷,
舍姜附而用寒凉为变,
可胜道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牙槽风-译文
所有的牙齿,如果用刀或针挑破,导致牙根暴露出来,就会被邪风侵袭,引起牙齿蛀坏。
如果情况紧急,牙齿会很快溃烂,这时应该立刻服用姜附汤。如果情况严重,可以尝试艾灸石门穴。(因为肾主骨,牙齿是骨头的一部分,如果受伤后暴露,邪风会直接侵袭肾经,导致牙齿很快溃烂。放弃姜附汤而使用寒凉药物,这违背了治疗原则,怎么能行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牙槽风-注解
刀针:古代医术中用于挑治的一种工具,通常用于挑破皮肤上的脓包或血泡,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风邪:中医学中指致病的外因之一,认为风邪可以侵袭人体,导致疾病。
齿龋:牙齿的腐烂,是牙齿疾病的一种,多由牙齿表面的细菌引起。
姜附汤:中医方剂名,由生姜和附子组成,具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的功效,用于治疗寒邪所致的疾病。
灸石门穴:中医针灸穴位之一,位于人体腹部,具有温中散寒、调理脾胃的作用。
肾主骨,齿乃骨之余:中医理论中的观点,认为肾气充足则骨骼强健,牙齿坚固,因为牙齿是骨骼的延伸。
破伤宣露:指伤口暴露在外,容易受到外界邪气侵袭。
俄顷:指很短的时间,片刻之间。
寒凉:中医术语,指性质寒冷、清凉的药物或食物,用于治疗热性疾病。
可胜道哉:表示对某种做法的赞叹或肯定,意指这种方法是非常高明或正确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中-牙槽风-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中医典籍,涉及中医理论中的脏腑学说、经络学说以及治疗方法。以下是对每行的逐句赏析:
‘凡牙齿以刀针挑之,致牙根空露’:这里描述了一种牙齿治疗的方法,即用刀针挑除牙齿上的问题。这种方法虽然直接,但可能导致牙根暴露,为后续的风邪侵袭埋下隐患。
‘为风邪所乘,令人齿龋’:‘风邪’在中医中指外邪侵袭人体,此处指风邪乘虚而入,导致牙齿出现龋齿。这里的‘齿龋’指的是牙齿的龋坏,是风邪侵袭牙齿后的一种病变。
‘急者溃烂于顷刻’:此句强调了牙齿病变的严重性,一旦风邪侵袭,牙齿可能会迅速溃烂。
‘急服姜附汤’:‘姜附汤’是一种中药方剂,具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的作用。这里建议在牙齿病变急性发作时服用,以缓解症状。
‘甚者灸石门穴’:‘灸’是一种中医治疗方法,通过燃烧艾草产生的热力刺激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石门穴’是位于人体腹部的一个穴位,与肾脏相关。此处建议在病情严重时通过灸法刺激石门穴,以调节肾脏功能。
‘(肾主骨,齿乃骨之余,破伤宣露,风邪直袭肾经,致溃烂于俄顷,舍姜附而用寒凉为变,可胜道哉。)’:这是对前文的补充说明。中医认为肾主骨,牙齿是骨骼的延伸。破伤导致牙齿暴露,风邪直接侵袭肾经,导致牙齿迅速溃烂。这里强调了治疗时应避免使用寒凉性质的药物,以免加剧病情。‘可胜道哉’是赞叹中医治疗方法的精妙。
总体而言,这段古文体现了中医对于牙齿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的独特见解,强调了辨证施治和注重整体调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