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扁鹊(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姓秦名越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和医术实践家,被誉为“神医”。扁鹊精通脉学、针灸和草药,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其医术的精湛,曾多次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准确判断病情,治疗了大量疑难杂症。
年代:成书年代不明确,可能为扁鹊生前的医案总结或后代医家整理的版本。
内容简要:《扁鹊心书》是扁鹊对自己医术的总结,主要讲述了脉诊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观察脉象来判断病因,扁鹊提出的“望诊”与“脉诊”理论对中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不仅涉及到多种脉象的辨别方法,还讨论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古代中医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对于脉学、临床诊断以及药物疗法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并且对后世的中医诊断和治疗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下-耳聋-原文
有为风寒所袭而聋者,有心气不足而聋者,当服一醉膏,滚酒下,汗出而愈。
若多酒色人,肾虚而致聋蔽者,宜先服延寿丹半斤,后服一醉膏。
若实聋则难治。
(肾开窍于耳,又胃之宗气别走于耳,故耳聋一证属虚者多,今言心气不足,而用一醉膏,此理未解。)
又云实聋者难治,尚俟细参。
琦按∶人于六十外,精神强健,不减少壮,而惟耳重听,乃肾气固藏之征,多主老寿不须医治。
此书所谓若实聋则难治者,当是指此一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下-耳聋-译文
有被风寒侵袭而导致的耳聋,有因心气不足而导致的耳聋,应该服用一醉膏,用滚酒送服,出汗后就会好转。
如果是那些沉溺于酒色的人,因为肾虚而导致的耳聋,应该先服用半斤延寿丹,然后再服用一醉膏。
如果是真正的耳聋,那么治疗起来就困难了。
因为肾的精气与耳朵相通,胃的宗气也会别走于耳朵,所以耳聋这个症状大多数属于虚证。现在说心气不足导致的耳聋,使用一醉膏来治疗,这个道理我不太理解。
又有人说真正的耳聋难以治疗,这还需要进一步思考。
琦按:人在六十岁之后,如果精神状态强健,不比年轻时减少,只是耳朵重听,这是肾气稳固藏纳的表现,多数人认为这种老年的耳聋不需要治疗。
这本书所说的如果真正的耳聋就难以治疗,应该是指这种情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下-耳聋-注解
有为风寒所袭而聋者:指因为受到风寒侵袭而导致的耳聋。在中医理论中,风寒是导致疾病的外因之一,侵袭人体后可能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影响听力。
心气不足:中医术语,指心脏功能虚弱,气血供应不足。心气不足可能导致精神疲劳、心跳加速等症状,也可能影响听力。
一醉膏:古代中药方剂,用于治疗耳聋等疾病。‘一醉膏’的具体成分和制作方法在文中未提及。
滚酒:指加热至微沸的酒,用于冲服药物,以增强药效。
汗出而愈:中医术语,指通过发汗来治疗疾病。汗出后,身体的邪气随汗液排出,疾病得以痊愈。
多酒色人:指经常饮酒和沉迷于色欲的人。在中医理论中,过度饮酒和纵欲会损伤肾精,导致肾虚。
肾虚:中医术语,指肾脏功能虚弱,常见症状包括腰膝酸软、耳鸣、听力下降等。
肾开窍于耳:中医理论,认为肾脏与耳朵有密切关系,肾脏的精气通过耳朵表现出来。
胃之宗气别走于耳:中医理论,认为胃的宗气(指胃的气机)也会通过耳朵表现出来。
延寿丹:古代中药方剂,用于延年益寿。‘延寿丹’的具体成分和制作方法在文中未提及。
实聋:指真正的耳聋,即听力完全丧失,难以治疗。
琦按:琦是古代某位专家或学者的名字,‘琦按’即琦的按语,是对文中内容的评论或解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卷下-耳聋-评注
古文开篇便提出了耳聋的两种成因:一种是风寒侵袭导致的聋,另一种是心气不足导致的聋。这里的‘聋’在中医学中是一个复杂的症状,它可能涉及到多个脏腑的功能失调。
‘有为风寒所袭而聋者,有心气不足而聋者’这句话中,‘有为’和‘心气不足’两个词分别指出了病因的不同。风寒侵袭属于外因,多由天气变化或个人体质导致;而心气不足则属于内因,多与情绪、饮食、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当服一醉膏,滚酒下,汗出而愈’这句话提出了治疗的方法。一醉膏是一种中药方剂,通过滚酒送服,以助药力,使汗出病愈。这里的‘滚酒’可能指的是加热的酒,用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药效。
‘若多酒色人,肾虚而致聋蔽者,宜先服延寿丹半斤,后服一醉膏’这里进一步细化了治疗原则。多酒色人指的是过度饮酒和性生活不节导致肾虚的人,肾虚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认为肾主藏精,与耳窍的功能密切相关。
‘若实聋则难治’这句话是对聋症的严重程度的判断。实聋可能指的是聋症已经到了较为严重的程度,治疗起来比较困难。这里的‘难治’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
‘肾开窍于耳,又胃之宗气别走于耳,故耳聋一证属虚者多’这句话解释了耳聋与脏腑之间的关系。肾开窍于耳,说明耳朵与肾脏的功能密切相关;胃之宗气别走于耳,则是指胃的气机可以影响到耳朵。
‘今言心气不足,而用一醉膏,此理未解’这句话提出了一个疑问。心气不足通常与心脏的功能有关,而一醉膏是针对肾虚的方剂,两者之间似乎没有直接的联系。
‘又云实聋者难治,尚俟细参’这句话是对前面提到的‘实聋难治’的进一步解释。‘尚俟细参’意味着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琦按’部分是作者自己的评论。作者认为,对于年龄较大、精神强健但听力下降的人,可能是肾气固藏的征兆,不必过分治疗。这里的观点体现了中医的养生思想,即顺应自然,不强求。
‘此书所谓若实聋则难治者,当是指此一种’这句话是对‘实聋难治’的进一步解释。作者认为,这里的‘实聋’可能指的是与肾气固藏有关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