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鳞部-鲮鲤-原文
释名龙鲤、穿山甲、石鲮鱼
气味咸、微寒、有毒。
主治中风瘫痪,手足不举。用穿山甲(左瘫用右甲,右瘫用左甲)断熟、大川乌头炮熟、红海蛤如 子大者各二两,共研为末。每用半两同葱白同捣汁,和成厚饼,径约半才,随病所三侧贴脚心,捆好,静坐泡脚于热水中,等身麻汗出,急去药,手足渐能上举。半月后再照此治疗一次,,可以除根。
治疗期间注意饮食,避风,保养身体。
热疟,用穿山甲一两、干枣十个,同烧存性,研为末,每服三钱,于发病之昌,黎明时,水送服。
下痢里急。用穿山甲、蛤粉等分,同炒过,研为末。每服一钱,空心服,温酒送下。
肠痔、气痔,出脓血。用穿山甲(烧存性)一两、肉豆蔻三枚,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病重者加猬皮灰一两。
妇女阴肿、三角昭卵块。随病之左右取穿山甲之左右五钱,以少炒焦黄,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乳汁不通。用穿山甲炮过,研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二次。外以油梳梳乳,即通。
此方名“涌泉散”。
乳痈。治方同上。
肿毒初起。用穿山甲插入谷芒热灰中,炮焦为末,取二两,加麝香少许。每服二钱半,温酒送下。
便毒便痈。用穿山甲半两、猪苓二钱,都经醋炙过,研为末,酒送服二钱,外用穿山甲末,和麻油、轻粉涂患处。仅有末涂亦可。
瘰疬溃烂。用穿山甲二十一片,烧过,研末敷涂。
又方:用穿山甲(土炒)、斑蝥、熟艾,等分为末,敷患处;另用乌柏叶巾上。灸四壮,甚效。
耳出脓。用穿山甲烧存性,加麝香少许,吹入耳内,三日后,水干即愈。
耳鸣耳聋(突然耳聋,肾虚,耳内如有风水钟鼓声)。用穿山甲一大片,以蛤粉炒赤。加蝎梢七个、麝香洲许,共研为末,另以麻油化蜡,调末作成挺子。棉裹塞耳内。
火眼赤痛。用穿山甲一片为末,铺白纸上卷成捻子,烧烟熏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鳞部-鲮鲤-译文
龙鲤、穿山甲、石鲮鱼的名称。
它们的味道是咸的,稍微有些凉,并且有毒。
主要用来治疗中风瘫痪,手脚不能动弹。使用穿山甲(如果是左边瘫痪就用右边的甲,右边瘫痪就用左边的甲)煮熟,加上大川乌头炮熟、红海蛤如子大的各二两,一起研成粉末。每次使用半两,和葱白一起捣成汁,和成厚厚的饼,直径大约半寸,根据病情在脚心两侧贴上,绑好,静坐泡脚在热水中,等到身体麻木出汗后,赶快去掉药饼,手脚逐渐能够抬起。半个月后再按照这个方法治疗一次,可以根除病根。治疗期间要注意饮食,避免风吹,保养身体。
治疗热疟,使用穿山甲一两、干枣十个,一起烧成灰,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钱,在发病的早晨,黎明时,用水送服。
治疗下痢里急,使用穿山甲和蛤粉等量,一起炒过,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钱,空腹服用,用温酒送下。
治疗肠痔、气痔,出脓血,使用穿山甲(烧成灰)一两、肉豆蔻三枚,一起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钱,用米汤送下。病情严重的人可以加猬皮灰一两。
治疗妇女阴肿、三角昭卵块,根据病情的左右取穿山甲的左右各五钱,稍微炒焦黄,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钱,用酒送下。
治疗乳汁不通,使用炮过的穿山甲,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勺,用酒送下。一天服用两次。外面用油梳梳乳房,就可以通畅。
这个方子叫做‘涌泉散’。
治疗乳痈的方法和上面一样。
治疗肿毒初起,将穿山甲插入谷芒热灰中,炮焦后研成粉末,取二两,加上少许麝香。每次服用二钱半,用温酒送下。
治疗便毒便痈,使用穿山甲半两、猪苓二钱,都经过醋炙过,研成粉末,用酒送服二钱,外面使用穿山甲粉末,和麻油、轻粉涂在患处。只有粉末涂也可以。
治疗瘰疬溃烂,使用穿山甲二十一片,烧过,研成粉末敷涂。还有另一个方子:使用穿山甲(土炒)、斑蝥、熟艾,等量研成粉末,敷在患处;另外用乌柏叶巾包住。灸四壮,效果显著。
治疗耳出脓,使用穿山甲烧成灰,加上少许麝香,吹入耳内,三天后,水干即愈。
治疗耳鸣耳聋(突然耳聋,肾虚,耳内有如风水钟鼓声),使用穿山甲一大片,用蛤粉炒赤。加上七个蝎梢、少许麝香,一起研成粉末,另外用麻油化蜡,调粉末做成药条。用棉花裹住塞入耳内。
治疗火眼赤痛,使用穿山甲一片研成粉末,铺在白纸上卷成捻子,烧烟熏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鳞部-鲮鲤-注解
龙鲤:龙鲤,古代传说中的神鱼,常与龙相提并论,象征着吉祥和权力。
穿山甲:穿山甲,一种哺乳动物,以其甲片能穿越山地而得名。在中国传统医学中,穿山甲被认为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主要用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
石鲮鱼:石鲮鱼,一种鱼类,在中国古代文献中较少提及,可能指某种生活在岩石缝隙中的鱼类。
中风瘫痪:中风瘫痪,指因中风导致的半身不遂或肢体瘫痪。
大川乌头:大川乌头,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功效。
红海蛤:红海蛤,一种贝类,其壳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潜阳的作用。
葱白:葱白,指葱的白色部分,常用于中药,具有发汗解表、散寒通阳的功效。
热疟:热疟,指疟疾的一种类型,表现为高热、寒战等症状。
干枣:干枣,指晒干的红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
蛤粉:蛤粉,蛤蜊壳磨成的粉末,用于中药,具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的作用。
肉豆蔻:肉豆蔻,一种中药材,具有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的功效。
猬皮灰:猬皮灰,指刺猬皮烧成的灰,用于中药,具有收敛止血、消炎止痛的作用。
三角昭卵块:三角昭卵块,可能指某种疾病症状,具体含义需根据上下文判断。
涌泉散:涌泉散,一种中药方剂,用于治疗乳汁不通、乳痈等症状。
麝香:麝香,一种珍贵香料,来源于麝鹿,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的功效。
乌柏叶:乌柏叶,一种树木的叶子,用于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收敛止血的作用。
谷芒热灰:谷芒热灰,指谷物燃烧后产生的热灰,用于中药,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
猪苓:猪苓,一种中药材,具有利水渗湿、解毒的功效。
醋炙:醋炙,一种中药炮制方法,指用醋处理药材,以增强其药效。
瘰疬溃烂:瘰疬溃烂,指瘰疬(一种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引起的溃烂。
斑蝥:斑蝥,一种昆虫,其体内含有毒素,用于中药,具有破血逐瘀、解毒消肿的功效。
艾:艾,一种植物,其叶可入药,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
火眼赤痛:火眼赤痛,指眼睛红肿疼痛,类似于现代医学的结膜炎。
捻子:捻子,一种用纸或布卷成的细长条,用于中药,用于熏蒸或燃烧。
麻油:麻油,一种植物油,用于中药,具有润燥通便、解毒的功效。
轻粉:轻粉,一种矿物药,具有解毒、杀虫、收敛的功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鳞部-鲮鲤-评注
释名龙鲤、穿山甲、石鲮鱼
此句为开篇,释名三物,龙鲤、穿山甲、石鲮鱼,均为古代常用药物。龙鲤,又称鲤鱼,性温,有补气养血、利水消肿之效;穿山甲,即穿山甲片,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石鲮鱼,即鲮鱼,性平,有补中益气、健脾利湿的作用。三物合用,体现了古人对药物性味的认识和运用。
气味咸、微寒、有毒。
此句描述了穿山甲的药性,咸味入肾,微寒能清热解毒,有毒则表示其药力峻猛,需谨慎使用。
主治中风瘫痪,手足不举。
此句点明了穿山甲的主治功效,中风瘫痪,手足不举,为中风后遗症,穿山甲具有活血通络、祛风除湿之效,可用于治疗。
用穿山甲(左瘫用右甲,右瘫用左甲)断熟、大川乌头炮熟、红海蛤如 子大者各二两,共研为末。
此句详细介绍了穿山甲的用法,与其他药材配伍,炮制后研末,体现了古人对药物配伍和炮制的重视。
每用半两同葱白同捣汁,和成厚饼,径约半才,随病所三侧贴脚心,捆好,静坐泡脚于热水中,等身麻汗出,急去药,手足渐能上举。
此句描述了穿山甲的具体用法,通过贴敷、泡脚等方法,达到治疗目的,体现了古人对治疗方法的创新。
半月后再照此治疗一次,可以除根。
此句强调了穿山甲治疗中风瘫痪的效果,强调治疗需持之以恒,方能除根。
治疗期间注意饮食,避风,保养身体。
此句提醒患者治疗期间需注意调养,体现了古人对治疗过程中患者护理的重视。
热疟,用穿山甲一两、干枣十个,同烧存性,研为末,每服三钱,于发病之昌,黎明时,水送服。
此句介绍了穿山甲治疗热疟的用法,体现了穿山甲在治疗疟疾方面的应用。
下痢里急。用穿山甲、蛤粉等分,同炒过,研为末。每服一钱,空心服,温酒送下。
此句描述了穿山甲治疗下痢里急的用法,体现了穿山甲在治疗腹泻方面的应用。
肠痔、气痔,出脓血。用穿山甲(烧存性)一两、肉豆蔻三枚,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此句介绍了穿山甲治疗肠痔、气痔的用法,体现了穿山甲在治疗痔疮方面的应用。
妇女阴肿、三角昭卵块。随病之左右取穿山甲之左右五钱,以少炒焦黄,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此句描述了穿山甲治疗妇女阴肿、三角昭卵块的用法,体现了穿山甲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的应用。
乳汁不通。用穿山甲炮过,研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二次。外以油梳梳乳,即通。
此句介绍了穿山甲治疗乳汁不通的用法,体现了穿山甲在治疗乳疾方面的应用。
此方名“涌泉散”。
此句为穿山甲治疗乳汁不通的方剂名称,涌泉散,体现了古人对方剂命名的特点。
乳痈。治方同上。
此句说明治疗乳痈的方剂与涌泉散相同,体现了古人对方剂的传承。
肿毒初起。用穿山甲插入谷芒热灰中,炮焦为末,取二两,加麝香少许。每服二钱半,温酒送下。
此句描述了穿山甲治疗肿毒初起的用法,体现了穿山甲在治疗疮疡方面的应用。
便毒便痈。用穿山甲半两、猪苓二钱,都经醋炙过,研为末,酒送服二钱,外用穿山甲末,和麻油、轻粉涂患处。
此句介绍了穿山甲治疗便毒便痈的用法,体现了穿山甲在治疗毒疮方面的应用。
瘰疬溃烂。用穿山甲二十一片,烧过,研末敷涂。
此句描述了穿山甲治疗瘰疬溃烂的用法,体现了穿山甲在治疗皮肤病方面的应用。
又方:用穿山甲(土炒)、斑蝥、熟艾,等分为末,敷患处;另用乌柏叶巾上。灸四壮,甚效。
此句为治疗瘰疬溃烂的另一种方剂,体现了古人对多种方剂的运用。
耳出脓。用穿山甲烧存性,加麝香少许,吹入耳内,三日后,水干即愈。
此句描述了穿山甲治疗耳出脓的用法,体现了穿山甲在治疗耳疾方面的应用。
耳鸣耳聋(突然耳聋,肾虚,耳内如有风水钟鼓声)。用穿山甲一大片,以蛤粉炒赤。加蝎梢七个、麝香洲许,共研为末,另以麻油化蜡,调末作成挺子。棉裹塞耳内。
此句描述了穿山甲治疗耳鸣耳聋的用法,体现了穿山甲在治疗耳聋方面的应用。
火眼赤痛。用穿山甲一片为末,铺白纸上卷成捻子,烧烟熏眼。
此句描述了穿山甲治疗火眼赤痛的用法,体现了穿山甲在治疗眼科疾病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