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鳞部-鲫鱼-原文
释名鲋鱼
气味(肉)甘、温、无毒。
主治脾胃虚冷。
用鲫鱼半斤切碎,放入煮开的豉汁中,加胡椒、莳萝、姜橘末,空腹吃下。
此方名“鹘突羹。”
突患水肿。
用鲫鱼三尾,去肠留鳞。
以商陆、赤粘豆等分,填满鱼腹,扎定,加水三升久煮,去鱼,吃豆饮汁。
二日吃一次,不过三次,小便通畅,即愈。
消渴饮水。
用鲫鱼一尾。
去肠留鳞,以茶叶填满,湿纸包好,煨熟吃下。
吃过数尾即愈。
肠风下血。
用活鲫鱼一大尾,去肠留鳞。
以五倍子末填满,包泥中,煅存性,研为末。
每服一钱酒送下。
或加饭做成丸子,一天服三次。
肠痔滴血。
常用鲫鱼作汤吃。
反胃吐食。
用大鲫鱼一尾。
去肠留鳞,以绿矾末填满,包泥中,煅存性,研为末。
每服一钱,米汤关定。
一天服二次。
膈气吐食。
用大鲫鱼一尾,去肠留鳞切大蒜片填满,纸包,泥封,晒至半干,炭火煨熟。
取鱼肉和平胃散末一两,共捣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
小肠疝气。
每次取鲫鱼一尾,加茴香煮食,久食自愈。
妊娠感寒。
用大鲫鱼一尾烧成灰,酒送服一匙。
无汗,腹中缓痛者。
用醋送服。
妇女血崩。
用长五寸的鲫鱼一尾,去肠。
以血竭、乳香填满,棉包好,烧存性,研为末。
每服三钱,热酒调下。
小儿丹毒。
用鲫鱼肉五合、赤小豆末二合,一起捣匀,调水敷患处。
小儿头疮(昼开出脓,夜即复合)。
用四雨长的鲫鱼一尾,去肠。
以去皮的大附子一个,研末填入鱼腹,炙焦,研细,敷疮上,再捣蒜封住。
走马牙疳。
用鲫鱼一尾,去肠。
以砒一分、生地黄一两填入,纸包,烧存性,加枯白凡、麝香各少许共研为末,敷患处。
刮骨取牙。
用鲫鱼一尾,去肠。
以砒填入,露于阴地,待鱼体长出霜粉,刮下收存,同时以针挑开牙根,点药少许,咳嗽牙落。
又方:和硇砂填鲫鱼肉内煨过,收存瓶中,待有霜粉生成,刮取如上法使用。
诸疮肿毒。
用一斤重的鲫鱼,去肠。
以柏叶填满,纸裹,泥包,煅存性,加轻粉二钱,共研为末,调麻油涂搽。
骨诅脓出。
用鲫鱼一尾,去肠。
以盐填满,扎定,加水一碗,煮至干焦。
研为末,调猪油涂搽,如有微痛,不必顾虑。
臁疮。
有鲫鱼三尾,洗净,穿山甲二钱,一起夹在劈成两半的长皂荚之间,所定,煨存性研为末。
先以水洗净脓血,待恶汁流眉尽,即用麻油轻粉调药末敷涂。
一天涂一次。
谋疮,阴蚀疮。
有鲫鱼胆胆汁涂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鳞部-鲫鱼-译文
鲋鱼的名称解释:鲋鱼味道甘甜、性质温和、无毒。
主治:适用于脾胃虚弱、寒冷的症状。使用半斤鲫鱼切碎,放入煮沸的豉汁中,加入胡椒、莳萝、姜和橘子的末,空腹食用。这个方子叫做‘鹘突羹’。
治疗水肿:使用三尾鲫鱼,去除内脏但保留鱼鳞。用商陆、赤粘豆等分,填满鱼腹,扎紧,加水三升长时间煮,去除鱼,吃豆并饮用汤汁。每天吃一次,不超过三次,小便通畅,病愈。
治疗消渴(口渴):使用一尾鲫鱼。去除内脏但保留鱼鳞,用茶叶填满,用湿纸包好,煮熟后食用。吃几尾后即愈。
治疗肠风下血:使用一大尾活鲫鱼,去除内脏但保留鱼鳞,用五倍子末填满,包裹在泥中,烧成灰,研成末。每次服用一钱,用酒送下。或者加入饭做成丸子,一天服用三次。
治疗肠痔滴血:经常用鲫鱼做汤食用。
治疗反胃吐食:使用一大尾大鲫鱼,去除内脏但保留鱼鳞,用绿矾末填满,包裹在泥中,烧成灰,研成末。每次服用一钱,用米汤送下。一天服用两次。
治疗膈气吐食:使用一大尾大鲫鱼,去除内脏但保留鱼鳞,切好大蒜片填满,用纸包好,泥封,晒至半干,用炭火煨熟。取鱼肉和平胃散末一两,一起捣碎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米汤送下。
治疗小肠疝气:每次取一尾鲫鱼,加入茴香煮食,长期食用自愈。
治疗妊娠感寒:使用一大尾大鲫鱼烧成灰,用酒送服一勺。
治疗无汗、腹中疼痛:用醋送服。
治疗妇女血崩:使用长五寸的鲫鱼一尾,去除内脏,用血竭、乳香填满,用棉花包好,烧成灰,研成末。每次服用三钱,用热酒调下。
治疗小儿丹毒:使用五合鲫鱼肉和二合赤小豆末,一起捣匀,加水调匀敷在患处。
治疗小儿头疮(白天流出脓液,夜间愈合):使用四雨长的鲫鱼一尾,去除内脏,用去皮的大附子一个,研成末填入鱼腹,烤焦,研细,敷在疮上,再用捣碎的蒜封住。
治疗走马牙疳:使用一尾鲫鱼,去除内脏,用一分砒和一两生地黄填入,用纸包好,烧成灰,加入少许枯白矾和麝香,共研成末,敷在患处。
刮骨取牙:使用一尾鲫鱼,去除内脏,用砒填入,放在阴凉处,等鱼体长出霜粉,刮下收存。同时用针挑开牙根,点上少许药,咳嗽使牙脱落。另一个方子:和硇砂填入鲫鱼肉内煨过,收存瓶中,等有霜粉生成,刮取按上述方法使用。
治疗各种疮肿毒:使用一斤重的鲫鱼,去除内脏,用柏叶填满,用纸包好,泥包,烧成灰,加入二钱轻粉,共研成末,调麻油涂擦。
治疗骨疽脓出:使用一尾鲫鱼,去除内脏,用盐填满,扎紧,加水一碗,煮至干焦。研成末,调猪油涂擦,如有微痛,不必担心。
治疗臁疮:有三尾鲫鱼,洗净,加入二钱穿山甲,一起夹在劈成两半的长皂荚之间,固定,烤成灰,研成末。先用水洗净脓血,待恶汁流尽,即用麻油和轻粉调药末敷涂。一天涂一次。
治疗谋疮、阴蚀疮:用鲫鱼胆的胆汁涂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鳞部-鲫鱼-注解
鲋鱼:鲋鱼,又称鲫鱼,是淡水鱼类,在中国古代医学和烹饪中都有广泛应用。鲫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气味(肉)甘、温、无毒:指鲫鱼肉的味道甘甜,性质温和,没有毒性,适合食用。
主治脾胃虚冷:指鲫鱼具有温中补虚、健脾暖胃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症状。
豉汁:豉汁是用豆类发酵制成的调味汁,具有调味和药用价值。
胡椒:胡椒是一种香料,具有温中散寒、下气消痰的功效。
莳萝:莳萝是一种香草,具有行气止痛、健胃消食的作用。
姜橘末:姜和橘子的末,具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
空腹:指在饭前或饭后一段时间内不进食的状态。
鹘突羹:鹘突羹是一种以鲫鱼为主要食材的药膳,具有温中补虚、健脾暖胃的功效。
水肿:水肿是指体内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过多,导致局部或全身肿胀。
商陆:商陆是一种中药材,具有利水消肿、解毒的功效。
赤粘豆:赤粘豆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消渴:消渴是指因津液不足而导致的口渴多饮、尿频量多的症状。
茶叶:茶叶是一种饮品,具有清热解毒、提神醒脑的功效。
肠风下血:肠风下血是指因肠道疾病引起的便血。
五倍子末:五倍子末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收敛止血、止泻的功效。
酒:酒是一种饮品,具有温中散寒、活血通络的功效。
丸:丸是一种中药制剂形式,将药粉制成圆形的小球。
米汤:米汤是用米和水煮成的汤汁,具有养胃健脾的功效。
膈气:膈气是指因膈肌功能异常引起的胸腹胀满、吞咽困难等症状。
小肠疝气:小肠疝气是指小肠通过腹壁的薄弱处脱出体外形成的疝气。
茴香:茴香是一种香料,具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
妊娠感寒:妊娠感寒是指孕妇感受寒邪引起的症状。
血竭:血竭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的功效。
乳香:乳香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功效。
丹毒:丹毒是一种急性化脓性真皮炎症。
头疮:头疮是指头部皮肤上的疮疡。
附子:附子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的功效。
砒:砒是一种有毒的矿物,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需谨慎使用。
生地黄:生地黄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滋阴清热、凉血止血的功效。
枯白凡:枯白凡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麝香:麝香是一种中药材,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的功效。
诸疮肿毒:诸疮肿毒是指各种疮疡肿毒。
柏叶:柏叶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止血的功效。
轻粉:轻粉是一种中药材,具有解毒消肿、收敛止痒的功效。
麻油:麻油是一种食用油,具有润肠通便、滋养肌肤的功效。
臁疮:臁疮是指小腿前侧的皮肤溃疡。
穿山甲:穿山甲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皂荚:皂荚是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除湿、解毒杀虫的功效。
谋疮:谋疮是指因湿热引起的皮肤溃疡。
阴蚀疮:阴蚀疮是指女性外阴部溃疡。
鲫鱼胆:鲫鱼胆是指鲫鱼的胆囊,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鳞部-鲫鱼-评注
释名鲋鱼,首句点明主题,鲋鱼,即鲫鱼,在中国古代文献中,鲫鱼常被用来入药,其用途广泛,体现了古人对食材的充分利用。
气味(肉)甘、温、无毒,此句介绍了鲫鱼的药性,甘温无毒,说明鲫鱼性味平和,适合大多数人食用,且无副作用。
主治脾胃虚冷,鲫鱼具有温中补虚的作用,对于脾胃虚寒引起的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用鲫鱼半斤切碎,放入煮开的豉汁中,加胡椒、莳萝、姜橘末,空腹吃下。此方名‘鹘突羹。’鹘突羹的制作方法详细,体现了古人对食疗的重视,通过食材的搭配,达到治疗的目的。
突患水肿,用鲫鱼三尾,去肠留鳞。以商陆、赤粘豆等分,填满鱼腹,扎定,加水三升久煮,去鱼,吃豆饮汁。此方体现了中医的‘以形补形’理论,通过填入与病症相关的药材,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消渴饮水,用鲫鱼一尾。去肠留鳞,以茶叶填满,湿纸包好,煨熟吃下。鲫鱼与茶叶的搭配,体现了古人对食材的巧妙运用,茶叶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与鲫鱼相辅相成。
肠风下血,用活鲫鱼一大尾,去肠留鳞,以五倍子末填满,包泥中,煅存性,研为末。每服一钱酒送下。此方体现了中医的‘以毒攻毒’理论,用五倍子末填满鲫鱼,通过其毒性来治疗肠风下血。
反胃吐食,用大鲫鱼一尾。去肠留鳞,以绿矾末填满,包泥中,煅存性,研为末。每服一钱,米汤关定。一天服二次。此方体现了中医的‘温中散寒’理论,用绿矾末填满鲫鱼,通过其温性来治疗反胃吐食。
膈气吐食,用大鲫鱼一尾,去肠留鳞切大蒜片填满,纸包,泥封,晒至半干,炭火煨熟。取鱼肉和平胃散末一两,共捣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此方体现了中医的‘温中补气’理论,通过大蒜与平胃散的搭配,来治疗膈气吐食。
小肠疝气,每次取鲫鱼一尾,加茴香煮食,久食自愈。此方体现了中医的‘以食代药’理论,通过食物的长期食用,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妊娠感寒,用大鲫鱼一尾烧成灰,酒送服一匙。无汗,腹中缓痛者。用醋送服。此方体现了中医的‘辨证施治’理论,根据不同的症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妇女血崩,用长五寸的鲫鱼一尾,去肠,以血竭、乳香填满,棉包好,烧存性,研为末。每服三钱,热酒调下。此方体现了中医的‘活血化瘀’理论,通过血竭、乳香等药材的搭配,来治疗妇女血崩。
小儿丹毒,用鲫鱼肉五合、赤小豆末二合,一起捣匀,调水敷患处。此方体现了中医的‘清热解毒’理论,通过鲫鱼肉与赤小豆末的搭配,来治疗小儿丹毒。
小儿头疮(昼开出脓,夜即复合)。用四雨长的鲫鱼一尾,去肠,以去皮的大附子一个,研末填入鱼腹,炙焦,研细,敷疮上,再捣蒜封住。此方体现了中医的‘外治内调’理论,通过外部敷药,来达到治疗内部病症的目的。
走马牙疳。用鲫鱼一尾,去肠,以砒一分、生地黄一两填入,纸包,烧存性,加枯白凡、麝香各少许共研为末,敷患处。此方体现了中医的‘以毒攻毒’理论,通过砒与生地黄的搭配,来治疗走马牙疳。
刮骨取牙。用鲫鱼一尾,去肠,以砒填入,露于阴地,待鱼体长出霜粉,刮下收存,同时以针挑开牙根,点药少许,咳嗽牙落。又方:和硇砂填鲫鱼肉内煨过,收存瓶中,待有霜粉生成,刮取如上法使用。此方体现了中医的‘以毒攻毒’理论,通过砒与硇砂的搭配,来治疗刮骨取牙。
诸疮肿毒。用一斤重的鲫鱼,去肠,以柏叶填满,纸裹,泥包,煅存性,加轻粉二钱,共研为末,调麻油涂搽。此方体现了中医的‘清热解毒’理论,通过柏叶与轻粉的搭配,来治疗诸疮肿毒。
骨诅脓出。用鲫鱼一尾,去肠,以盐填满,扎定,加水一碗,煮至干焦。研为末,调猪油涂搽,如有微痛,不必顾虑。此方体现了中医的‘以毒攻毒’理论,通过盐的毒性来治疗骨诅脓出。
臁疮。有鲫鱼三尾,洗净,穿山甲二钱,一起夹在劈成两半的长皂荚之间,所定,煨存性研为末。先以水洗净脓血,待恶汁流眉尽,即用麻油轻粉调药末敷涂。一天涂一次。此方体现了中医的‘清热解毒’理论,通过穿山甲与长皂荚的搭配,来治疗臁疮。
谋疮,阴蚀疮。有鲫鱼胆胆汁涂搽。此方体现了中医的‘以胆汁涂搽’理论,通过鲫鱼胆胆汁的涂搽,来治疗谋疮、阴蚀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