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相传为左丘明,鲁国史官,与孔子同时代或稍晚。
年代: 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共255年的历史。
内容简要: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以《春秋》为纲,详细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定公-定公二年-原文
【经】
二年春,王正月。
夏五月壬辰,雉门及两观灾。
秋,楚人伐吴。
冬十月,新作雉门及两观。
【传】
二年夏四月辛酉,巩氏之群子弟贼简公。
桐叛楚,吴子使舒鸠氏诱楚人,曰:“以师临我,我伐桐,为我使之无忌。”
秋,楚囊瓦伐吴师于豫章。吴人见舟于豫章,而潜师于巢。
冬十月,吴军楚师于豫章,败之。遂围巢,克之,获楚公子繁。
邾庄公与夷射姑饮酒,私出。阍乞肉焉,夺之杖以敲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定公-定公二年-译文
【经】
鲁定公二年的春天,周王的正月。
夏季五月壬辰日,雉门和两观发生了火灾。
秋天,楚国攻打吴国。
冬季十月,重新修建了雉门和两观。
【传】
鲁定公二年的夏季四月辛酉日,巩氏的一群子弟杀害了简公。
桐地背叛了楚国,吴国的君主派舒鸠氏去引诱楚国人,说:“用军队来威胁我们,我们去攻打桐地,这样他们就不会对我们有所顾忌。”
秋天,楚国的囊瓦在豫章攻打吴国的军队。吴国人在豫章看到了楚国的船只,于是秘密将军队调往巢地。
冬季十月,吴国在豫章与楚国的军队交战,打败了楚军。随后包围了巢地,攻克了它,并俘虏了楚国的公子繁。
邾庄公和夷射姑一起喝酒,私下里出去了。守门的人向他们要肉,被他们用杖打了一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定公-定公二年-注解
雉门:古代宫殿的正门,象征着国家的尊严和权力。
两观:指宫殿两侧的楼观,用于观察和防御。
巩氏:春秋时期的一个贵族家族,这里指其家族成员。
简公:春秋时期巩氏的君主,被其家族成员所杀。
桐: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安徽省境内。
舒鸠氏: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安徽省境内,与吴国结盟。
囊瓦:楚国的一位将领。
豫章:春秋时期的地名,位于今江西省境内。
巢:春秋时期的地名,位于今安徽省境内。
邾庄公:邾国的君主,邾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
夷射姑:邾国的一位贵族。
阍:守门人,负责看守宫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定公-定公二年-评注
这段文字出自《春秋左传》,记载了春秋时期的一系列历史事件。通过这些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频繁的战争。
首先,文中提到的‘雉门及两观灾’和‘新作雉门及两观’反映了古代建筑的重要性和象征意义。雉门和两观不仅是宫殿的组成部分,更是国家权力和尊严的象征。它们的灾毁和重建,象征着国家的兴衰和权力的更迭。
其次,文中提到的‘楚人伐吴’、‘吴子使舒鸠氏诱楚人’、‘楚囊瓦伐吴师于豫章’等事件,展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频繁的战争。吴国和楚国之间的争斗,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权力斗争和地缘政治的复杂性。
此外,文中提到的‘巩氏之群子弟贼简公’和‘邾庄公与夷射姑饮酒,私出。阍乞肉焉,夺之杖以敲之’等事件,揭示了当时贵族内部的权力斗争和道德沦丧。简公被其家族成员所杀,反映了贵族内部的权力斗争和道德沦丧。邾庄公与夷射姑的饮酒事件,则揭示了当时贵族生活的奢靡和道德的沦丧。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一系列历史事件,展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频繁的战争,以及贵族内部的权力斗争和道德沦丧。这些事件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