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虫部-蝎

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虫部-蝎-原文

释名主簿虫、杜白、虿尾虫。

气味甘、辛、平、有毒。

主治小儿脐风(初生儿断脐后伤风湿,唇青、口撮、出白沫,不吸乳)。用全蝎二十一个,酒炙为末,加麝香少许,每服二、三分,用金银煎汤调下。

慢脾惊风(小儿久病或吐泻后生惊,转成慢脾)。用蝎梢一两,研为末,酒调匀,填入一枚挖空的石榴中,盖好,放文武火粘搅熬成膏。取出放冷,每服二、三分,金银薄荷汤调下。

又方;用全蝎、白术、麻黄(去节),等分末。二岁以下小儿,每服二、三分;三岁以上小儿,每服半钱,薄荷汤送下。

天钓惊风,翻眼向上。用干蝎全者一个(瓦炒),好朱砂约三粒绿豆大。共研为末,加饭做成丸子,如绿豆大。另以朱砂少许,同酒化服一丸,立愈。

风淫湿痹(手足不举,筋节挛疼)。用全蝎七个、瓦炒,加麝香三分,研匀。空心时,以酒三碗调服。如不见效,可再次服药。

肾气冷痛(肾脏虚冷,气攻脐腹,两办疼痛)。用干蝎七钱半,焙为末,以酒及童便各厂长中,煎如稠膏,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酒送下。

小肠疝气。和小全蝎焙为末,每发时服一钱,加麝香一、二分,温酒调服。过一会,再服一次,极效。

肾虚耳聋。用小蝎四十九个、生姜(如蝎大)四十九片,同炒至姜干,研为末,温酒送服。至一、二更时,再服一次,醉不妨。次日耳中如闻笙簧声,即为有效。

脓耳疼痛。用蝎梢七枚,去毒,焙干,加麝香半钱,研为末,挑少许入耳中。日夜三、四次,以愈为度。

偏正头风。用全蝎二十一个、地龙六条、土狗三个、五倍子五钱,共研为末,酒调匀,摊贴太阳穴上。

风牙疼痛。用全蝎三个、蜂房二钱,炒,研细,擦痛处。

肠风下血。用干蝎(炒)、白矾(烧)各二两,共研为末。每服半钱,米汤送下。

诸痔发痒。用全蝎不拘多少,烧烟熏痒处,即效。

诸疮毒肿,用全蝎七枚、栀子七个,以麻油煎黑,去渣,加黄蜡化成膏敷涂患处。

附方蝎乃治风的要药,但有毒,用量不可过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虫部-蝎-译文

这种虫子名叫主簿虫、杜白、虿尾虫。

它的味道是甜、辣、平和,有毒。

主要治疗小儿脐风(新生儿断脐后受到风湿侵袭,嘴唇发青、口唇紧闭、口吐白沫,不愿吸奶)。使用全蝎二十一克,用酒炙烤后磨成粉末,加入少许麝香,每次服用二到三分,用金银煎的汤调服。

治疗慢脾惊风(小儿久病或吐泻后出现惊风,转为慢脾)。使用蝎梢一钱,磨成粉末,用酒调匀,填入一个挖空的石榴中,盖好,用文火和武火慢慢搅拌熬成膏。

取出放凉,每次服用二到三分,用金银薄荷汤调服。

又有一个方子:使用全蝎、白术、麻黄(去节),等分磨成粉末。二岁以下的小儿,每次服用二到三分;三岁以上的小儿,每次服用半钱,用薄荷汤送服。

治疗天钓惊风,眼睛向上翻。使用干蝎一个(用瓦炒),好的朱砂大约三粒绿豆大小。一起磨成粉末,加入饭做成丸子,如绿豆大小。

另外用少许朱砂,与酒一起化成一丸服用,立即见效。

治疗风淫湿痹(手脚不能举起,筋节疼痛)。使用全蝎七个、瓦炒,加入三分麝香,磨匀。空腹时,用三碗酒调服。

如果不见效,可以再次服药。

治疗肾气冷痛(肾脏虚冷,气攻脐腹,两侧疼痛)。使用干蝎七钱半,烤干磨成粉末,用酒和童便各等量,煎成稠膏,做成如梧子大小的丸子。

每次服用二十丸,用酒送服。

治疗小肠疝气。将和小全蝎烤干磨成粉末,每次发作时服用一钱,加入一、二分麝香,用温酒调服。

过一会儿,再服一次,效果极佳。

治疗肾虚耳聋。使用小蝎四十九个、生姜(如蝎大小)四十九片,一起炒至姜干,磨成粉末,用温酒送服。

到一、二更时,再服一次,喝醉也无妨。次日耳朵里如听到笙簧声,即为有效。

治疗脓耳疼痛。使用蝎梢七枚,去除毒性,烤干,加入半钱麝香,磨成粉末,挑少许放入耳中。

每天三、四次,以治愈为度。

治疗偏正头风。使用全蝎二十一克、地龙六条、土狗三个、五倍子五钱,一起磨成粉末,用酒调匀,贴在太阳穴上。

治疗风牙疼痛。使用全蝎三个、蜂房二钱,炒后磨细,擦在痛处。

治疗肠风下血。使用干蝎(炒)、白矾(烧)各二两,一起磨成粉末。

每次服用半钱,用米汤送服。

治疗诸痔发痒。使用全蝎不限多少,烧烟熏痒处,立即见效。

治疗诸疮毒肿,使用全蝎七枚、栀子七个,用麻油炸黑,去渣,加入黄蜡化成膏敷涂患处。

附方:蝎子是治疗风病的要药,但有毒,用量不可过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虫部-蝎-注解

主簿虫:主簿虫,即全蝎,是一种中药材,学名为Buthus martensii,属于节肢动物门螳螂科。全蝎具有祛风、止痉、解毒等功效,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痉挛抽搐等症状。

杜白:杜白,可能是指杜仲的白皮,杜仲(Eucommia ulmoides)是一种中药材,其树皮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

虿尾虫:虿尾虫,即蝎子,学名为Buthus spp.,是一种有毒的节肢动物,其毒液含有神经毒素,可以用来治疗某些疾病。

气味:指药物的气味,甘、辛、平、有毒分别表示药物的味道和性质,甘味表示药性温和,辛味表示药性发散,平表示药性平和,有毒表示药物具有一定的毒性。

主治:主治指药物的主要治疗作用。

小儿脐风:小儿脐风是指新生儿断脐后因护理不当感染风湿所致的一种疾病,表现为唇青、口撮、出白沫等症状。

酒炙:酒炙是一种炮制方法,即将药材用酒炙烤,以增强其药效。

麝香:麝香是麝鹿的分泌物,具有强烈的香气,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等功效。

金银煎汤:金银煎汤是指用金银花煎制的汤剂,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慢脾惊风:慢脾惊风是指小儿久病或吐泻后出现的惊风症状,表现为惊恐不安、面色苍白等。

石榴:石榴是一种水果,其果实可以入药,具有收敛止泻、解毒等功效。

文武火:文武火是指火候的调节,文火指小火,武火指大火。

薄荷汤:薄荷汤是指用薄荷煎制的汤剂,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热等功效。

天钓惊风:天钓惊风是指小儿惊风症状严重,表现为翻眼向上。

朱砂:朱砂是一种中药材,主要成分为硫化汞,具有镇惊安神、解毒等功效。

风淫湿痹:风淫湿痹是指因风邪和湿邪侵袭导致的痹症,表现为手足不举、筋节挛疼等症状。

肾气冷痛:肾气冷痛是指肾脏虚冷,气机不畅导致的腹痛。

小肠疝气:小肠疝气是指小肠通过腹壁的薄弱处突出体外,引起腹痛等症状。

童便:童便是指儿童的尿液,古代中医认为其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脓耳疼痛:脓耳疼痛是指耳朵内有脓液,引起疼痛。

偏正头风:偏正头风是指头部的一侧或两侧疼痛,可能是由风邪引起的。

风牙疼痛:风牙疼痛是指由风邪引起的牙齿疼痛。

肠风下血:肠风下血是指因风邪侵袭肠道导致的便血。

诸痔发痒:诸痔发痒是指各种痔疮引起的瘙痒。

诸疮毒肿:诸疮毒肿是指各种疮毒引起的肿胀。

黄蜡:黄蜡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润燥、解毒等功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虫部-蝎-评注

释名主簿虫、杜白、虿尾虫。此三名称均是对同一药物的别称,反映了古人对药物名称的多样性。主簿虫,可能源于古代官员主簿的职位,暗示其重要性和效力;杜白,可能指其白色外观;虿尾虫,则直接描述了其形态特征,即蝎子的尾部。这些名称的使用,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名称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气味甘、辛、平、有毒。此句概括了全蝎的药性。甘味,表示其性质温和,易于服用;辛味,表明其具有行气活血的作用;平性,说明其作用不偏不倚;有毒,则提醒使用时需谨慎。

主治小儿脐风、慢脾惊风、天钓惊风等,体现了全蝎在治疗儿科疾病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小儿脐风,全蝎的酒炙和麝香的使用,显示了古人对药物配伍的精妙。

方剂中,全蝎与其他药材的配伍,如白术、麻黄、朱砂等,反映了古人对疾病病因病机的深入理解。例如,在治疗慢脾惊风时,全蝎与石榴的配伍,可能是因为石榴具有收敛作用,能够帮助全蝎更好地发挥药效。

附方中,全蝎的应用范围广泛,从治疗儿科疾病到治疗风湿痹痛、肾虚耳聋、脓耳疼痛等,显示出其多方面的药用价值。然而,附方中也提醒我们,全蝎有毒,用量不可过大,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安全性的重视。

全蝎的药效,与其形态、药性、配伍等因素密切相关。古人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用药经验,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医学遗产。通过赏析这些古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医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古人对药物的认识和应用。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虫部-蝎》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357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