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虫部-蜣螂-原文
释名推丸,推车客、黑牛儿,铁甲将军、夜游将军。
气味咸、寒、有毒。
主治小儿惊风(不拘急、慢均适用)。用蜣螂一枚捣烂,加水一小碗,于百沸汤中烫热,去渣,饮服。
小儿疳疾。用土裹蜣螂煨熟。令吃下。
小儿重舌。有蜣螂烧成末,唾液和匀敷舌上。
赤白痢(包括噤口痢及泄泻)。有蜣螂烧研。每用半钱或一钱,烧酒调服,小儿用黄酒调服。立效。
此方名“黑牛散”。
大肠蜕肛。用蜣螂烧存性,研为末,加阔步片研匀,敷肛上托入,即愈。
大小便不通,用夏天收集、阴干的蜣螂一个,放净砖上,四面以灰火烘干,当腰切断。
大便不通,用上截;小便不通。用下截,二便不通,用全部。
各研为末,水送服。
小便血淋。用蜣螂研为末,水冲服。
“痔泥土出水。用蜣、螂一个阴干,加冲片少许,研为细末,搓纸捻蘸末塞入孔内,渐渐生肉,药自退出,即愈。
又方:用蜣螂焙干,研为末,先以矾汤洗过,再加药末敷贴。
疔肿恶疮。生取蜣螂一个,在蜜汤中浸死,瓦上焙焦为末。
先用针烧过,把疮肿挑破,然后用醋调药末敷涂。
无名恶疮。用死蜣螂捣汁敷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虫部-蜣螂-译文
这种药名叫推丸,又被称为推车客、黑牛儿、铁甲将军、夜游将军。
它的味道是咸的、性质寒冷、有毒。
主要用来治疗小孩子的惊风(无论是急性的还是慢性的都适用)。使用方法是将一只蜣螂捣碎,加入一小碗水,在沸腾的汤中烫热,去除杂质后饮用。对于小儿的疳疾,用泥土包裹蜣螂煮熟后让小儿吃下。对于小儿重舌,将蜣螂烧成粉末,与唾液混合均匀后敷在舌头上。对于赤白痢疾(包括噤口痢和泄泻),将蜣螂烧成粉末,每次用半钱或一钱,用烧酒或黄酒调服,对小儿则用黄酒调服,立刻见效。这个方子名叫‘黑牛散’。
对于大肠脱肛的情况,将蜣螂烧成灰,研成粉末,与阔步片混合研匀后敷在肛门上,托入即可治愈。对于大小便不通的情况,使用夏天收集并阴干的蜣螂一个,放在干净的砖上,用灰火四面烘干,从中间切断。大便不通时使用上截,小便不通时使用下截,如果大小便都不通,则使用全部。将它们各自研成粉末,用水送服。对于小便血淋,将蜣螂研成粉末,用水冲服。
对于痔疮流脓的情况,使用一个阴干的蜣螂,加入少许冲片,研成细末,用纸捻蘸取粉末塞入孔内,肉渐渐生长,药自行退出,即可治愈。另一种方法是使用焙干的蜣螂研成粉末,先用矾汤清洗,然后敷上药末。
对于疔肿恶疮,取一个活蜣螂,在蜜汤中浸泡至死,然后在瓦上焙焦成粉末。先用烧过的针挑破疮肿,然后用醋调药末敷涂。对于无名恶疮,使用死蜣螂的汁液敷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虫部-蜣螂-注解
推丸:古代对蜣螂的别称,推丸可能寓意其推动丸粒般的小便的功能。
推车客:蜣螂别名,比喻其像推车般推动食物在肠道中移动。
黑牛儿:蜣螂的别称,可能因其黑色外观或其力量强大如牛。
铁甲将军:形容蜣螂甲壳坚硬,如铁甲般坚固。
夜游将军:蜣螂夜间活动,故有此称。
气味咸、寒、有毒:描述蜣螂的药性,咸味可能指其药效,寒性可能指其性质偏凉,有毒则指其药效可能具有毒性。
小儿惊风:古代医学用语,指小儿因惊吓而引起的抽搐症状。
蜣螂:一种昆虫,学名为蜣螂或屎壳郎,在中医药中用作药材。
百沸汤:指沸腾多次的水,可能用于煎药。
疳疾:古代医学用语,指小儿营养不良引起的疾病。
重舌:指舌头肿大或异常,可能是因为感染或炎症。
赤白痢:古代医学用语,指大便中带有血液和粘液的症状。
阔步片:一种药材,可能用于制作药膏。
蜕肛:指肛门脱出。
阴干:指在阴凉处晾干,以保留药材的有效成分。
砖:一种建筑材料,此处可能指用砖作为烘干的工具。
痔泥土出水:指痔疮流出的分泌物。
冲片:一种药材,可能用于制作药膏。
疔肿恶疮:指皮肤上的恶疮,疔和肿都指皮肤上的肿块。
蜜汤:指用蜜水制成的汤剂。
醋:一种调味品,也用于中药中作为溶剂或调制剂。
无名恶疮:指没有明确名称的恶疮,即不明原因的皮肤疾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虫部-蜣螂-评注
释名推丸,推车客、黑牛儿,铁甲将军、夜游将军。此句以多个名称对蜣螂进行描述,反映了古人对蜣螂的多样认知。‘释名’指解释其名称的由来,‘推丸’、‘推车客’等名称体现了古人对蜣螂生活习性的观察,‘黑牛儿’、‘铁甲将军’等名称则赋予其神秘色彩,‘夜游将军’则描绘了其夜间活动的特点。
气味咸、寒、有毒。此句描述了蜣螂的药性。‘气味’指药物的口感和味道,‘咸’、‘寒’是中医对药物性质的分类,‘有毒’则表明其药性强烈,需谨慎使用。
主治小儿惊风(不拘急、慢均适用)。用蜣螂一枚捣烂,加水一小碗,于百沸汤中烫热,去渣,饮服。此句介绍了蜣螂在治疗小儿惊风中的应用,强调了其疗效的广泛性,并详细说明了制药方法。
小儿疳疾。用土裹蜣螂煨熟。令吃下。此句描述了蜣螂在治疗小儿疳疾时的使用方法,‘用土裹’、‘煨熟’等词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制备的细致。
小儿重舌。有蜣螂烧成末,唾液和匀敷舌上。此句介绍了蜣螂在治疗小儿重舌时的应用,‘烧成末’、‘唾液和匀’等描述了制药的精细过程。
赤白痢(包括噤口痢及泄泻)。有蜣螂烧研。每用半钱或一钱,烧酒调服,小儿用黄酒调服。立效。此句说明了蜣螂在治疗赤白痢等疾病时的应用,‘烧研’、‘烧酒调服’等词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制备的讲究。
此方名‘黑牛散’。此句点明了蜣螂药方的名称,‘黑牛散’这一名称可能源于蜣螂的某些特征或其药效的象征意义。
大肠蜕肛。用蜣螂烧存性,研为末,加阔步片研匀,敷肛上托入,即愈。此句描述了蜣螂在治疗大肠蜕肛时的应用,‘烧存性’、‘研为末’等词说明了制药的严谨。
大小便不通,用夏天收集、阴干的蜣螂一个,放净砖上,四面以灰火烘干,当腰切断。大便不通,用上截;小便不通。用下截,二便不通,用全部。各研为末,水送服。此句详细描述了蜣螂在治疗大小便不通时的使用方法,‘夏天收集’、‘阴干’等词体现了古人对药物采集的讲究。
小便血淋。用蜣螂研为末,水冲服。此句说明了蜣螂在治疗小便血淋时的应用,‘研为末’、‘水冲服’等词描述了制药的细致。
痔泥土出水。用蜣、螂一个阴干,加冲片少许,研为细末,搓纸捻蘸末塞入孔内,渐渐生肉,药自退出,即愈。此句描述了蜣螂在治疗痔泥土出水时的应用,‘阴干’、‘搓纸捻蘸末’等词反映了古人对药物制备的细致。
又方:用蜣螂焙干,研为末,先以矾汤洗过,再加药末敷贴。此句提供了蜣螂治疗另一种疾病的另一种方法,‘焙干’、‘研为末’等词说明了制药的细致。
疔肿恶疮。生取蜣螂一个,在蜜汤中浸死,瓦上焙焦为末。先用针烧过,把疮肿挑破,然后用醋调药末敷涂。此句描述了蜣螂在治疗疔肿恶疮时的应用,‘生取’、‘在蜜汤中浸死’等词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制备的讲究。
无名恶疮。用死蜣螂捣汁敷涂。此句说明了蜣螂在治疗无名恶疮时的应用,‘捣汁敷涂’等词描述了制药的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