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虫部-蛙

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虫部-蛙-原文

释名长股、田鸡、青鸡、坐鱼、蛤鱼。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水肿。用活蛙三个,每个口内放一铜钱,钱上涂黄连末少许;另取猪肚一个,以茶油洗净后,包蛙在其中,扎好,煮一领先取出,去掉蛙的皮、肠,只吃蛙肉和猪肚,酒磁定。忌食酸、咸、鱼、面、鸡、鹅、羊肉,宜吃猪、鸭。此方名“蛤馔”。

水蛊腹在。动有水声,皮肤变黑。

用干青蛙二个,以油炒干;蝼蛄七枚,炒过;苦戎芦半两,炒过。共研为末。

每服二钱,空心服,温酒送下。

三服可愈。

毒痢噤口。

用青蛙一个,连肠肚捣碎,瓦上烘热,加麝香五分,作饼贴脐上,气通后即能进食。

诸痔疼痛。

用青蛙一个,烧存性,研为末,加米糕作丸,如梧子大。

每空腹时,先吃饭二匙,再服药十五丸,枳壳汤送下。

恶疮如眼(上高下深,颗颗累垂如眼,顶上露出舌状物,毒孔透里)。

用蛙皮烧存性,研为末,蜜水调匀敷患处。

附方蛙、蛤蟆、蟾蜍,都是脊椎动物。

属于无尾两栖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虫部-蛙-译文

这些名字指的是长股、田鸡、青鸡、坐鱼、蛤鱼。

它们的味道是甜的、性质是寒的、没有毒性。

主要用来治疗水肿。需要三个活蛙,每个蛙的嘴里放一枚铜钱,铜钱上涂一些黄连末;再取一个猪肚,用茶油清洗干净后,将蛙包在里面,扎好,先煮猪肚,然后取出蛙,去掉蛙的皮和肠子,只吃蛙肉和猪肚,用酒送服。忌讳吃酸、咸、鱼、面、鸡、鹅、羊肉,适宜吃猪、鸭。这个方子叫做‘蛤馔’。

如果水蛊在腹部。移动时有水声,皮肤会变黑。需要两个干青蛙,用油炒干;七个蝼蛄,炒过;半两苦戎芦,炒过。将这些一起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钱,空腹时服用,用温酒送下。服用三次就可以治愈。

如果是因为毒痢导致噤口。需要一只青蛙,连同肠肚一起捣碎,然后在瓦上烘干,加入五分麝香,做成饼状贴在肚脐上,气通了之后就能吃东西了。

如果是有痔疮疼痛。需要一只青蛙,烧成灰,研成粉末,加入米糕做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空腹时,先吃两勺饭,然后服用十五丸,用枳壳汤送下。

如果是有恶疮像眼睛(上面高下面深,一颗颗下垂像眼睛,顶部露出舌状物,毒孔透到里面)。需要用蛙皮烧成灰,研成粉末,用蜜水调和均匀后敷在患处。

附方:蛙、蛤蟆、蟾蜍,都是脊椎动物。属于无尾两栖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虫部-蛙-注解

长股:指青蛙的后腿,因为青蛙的后腿较长而得名。

田鸡:田鸡是青蛙的别称,尤其在南方地区较为常见。

青鸡:青蛙的另一种别称,因青蛙皮肤多为绿色而得名。

坐鱼:青蛙在捕捉猎物时,常会蹲坐在水边,故有此称。

蛤鱼:蛤蟆和青蛙在古文中有时会混用,蛤鱼是对青蛙的一种俗称。

气味甘、寒、无毒:指青蛙的药性,甘味表示药性温和,寒性表示有清热作用,无毒表示无毒性。

主治水肿:指青蛙或其制品在传统医学中被认为可以治疗水肿病。

猪肚:猪的胃,传统中医认为猪肚有补中益气的作用。

茶油:一种传统的食用油,具有去腥增香的作用。

蛤馔:蛤馔是一种以青蛙为主要食材的药膳。

水蛊腹在:水蛊是一种中医病名,指腹内积水,症状如腹部肿胀。

蝼蛄:一种昆虫,中医中有时会用作药材。

苦戎芦:一种植物,其种子在中医中有时被用作药材。

麝香:一种珍贵的香料,也是一种药材,具有开窍醒神的作用。

枳壳汤:一种汤剂,由枳壳(一种药材)和水煮而成。

恶疮:指严重的皮肤病,如疮疡等。

蜜水:指用蜂蜜稀释的水,常用于外敷。

蛙皮:青蛙的皮,有时在中医中用作药材。

烧存性:指将药材烧成灰烬,以保存其药性。

米糕:一种用米粉制成的食品,有时用于制作药丸。

梧子:一种树木的种子,形状较小,常用于比喻微小的事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虫部-蛙-评注

释名长股、田鸡、青鸡、坐鱼、蛤鱼。此段首先对青蛙的别称进行了列举,体现了古人对同一物种不同称谓的多样性。‘长股’、‘田鸡’等名称,不仅反映了青蛙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点,也蕴含了古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认知。

气味甘、寒、无毒。这一句对青蛙的药用价值进行了概括,‘甘’、‘寒’、‘无毒’三字,简洁明了地说明了青蛙的药性,为后文的具体应用提供了基础。

主治水肿。用活蛙三个,每个口内放一铜钱,钱上涂黄连末少许;另取猪肚一个,以茶油洗净后,包蛙在其中,扎好,煮一领先取出,去掉蛙的皮、肠,只吃蛙肉和猪肚,酒磁定。此段详细描述了治疗水肿的方法,体现了古人对中药配伍的讲究,以及通过食物来调养身体的理念。

忌食酸、咸、鱼、面、鸡、鹅、羊肉,宜吃猪、鸭。此方名‘蛤馔’。此句中,‘蛤馔’一词的出现,将青蛙的药用与饮食文化相结合,反映了古人对食物与药物关系的深刻理解。

水蛊腹在。动有水声,皮肤变黑。用干青蛙二个,以油炒干;蝼蛄七枚,炒过;苦戎芦半两,炒过。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服,温酒送下。三服可愈。此段介绍了治疗水蛊的方法,通过多种药物的配合,体现了古人对疾病治疗的综合思考。

毒痢噤口。用青蛙一个,连肠肚捣碎,瓦上烘热,加麝香五分,作饼贴脐上,气通后即能进食。此段描述了治疗毒痢的方法,强调了外敷药物的重要性,以及古人对药物作用的深入探究。

诸痔疼痛。用青蛙一个,烧存性,研为末,加米糕作丸,如梧子大。每空腹时,先吃饭二匙,再服药十五丸,枳壳汤送下。此段介绍了治疗痔疮的方法,体现了古人对疾病治疗的细致入微。

恶疮如眼(上高下深,颗颗累垂如眼,顶上露出舌状物,毒孔透里)。用蛙皮烧存性,研为末,蜜水调匀敷患处。此段描述了治疗恶疮的方法,反映了古人对疾病症状的细致观察和针对性治疗。

附方蛙、蛤蟆、蟾蜍,都是脊椎动物。属于无尾两栖类。此段对蛙类进行了分类,为后文提供了生物学依据,也展现了古人对生物分类的初步认识。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虫部-蛙》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355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