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虫部-樗鸡-原文
释名红娘子、灰花蛾。
气味苦、平、有小毒。(不可近目)
主治子宫虚寒,月经不调。
用樗鸡六十枚,大黄、皂荚、葶苈各一两,巴豆一百二十枚,共研为末,加枣肉做成丸子,如弹子大。
棉裹塞阴道内,三日取出。
每日以鸡蛋三枚、胡椒末二分,同炒吃,酒送下。
久则子宫变暖。
瘰疬结核。
用樗鸡十四枚,乳香、砒霜各一钱,硇砂残半,黄丹五分,共研为末,加糯米粥和药作饼,贴患处。
一月病愈。
横痃便毒。
用鸡蛋一个,开孔,放入樗鸡六个,纸饮煨熟。
去樗鸡,只吃鸡蛋,酒送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虫部-樗鸡-译文
这种草药名叫红娘子或灰花蛾。
它的味道是苦的,性质平和,但有小毒(不要靠近眼睛)。
它主要用于治疗子宫虚寒和月经不调。
治疗方法是:使用六十枚樗鸡,一两大黄、皂荚和葶苈,一百二十枚巴豆,将这些药材共同研磨成粉末,然后加入枣肉制成药丸子,大小如弹子。
用棉布包裹药丸子,塞入阴道内,三天后取出。
每天使用三个鸡蛋和二分胡椒末一起炒着吃,用酒送服。
长期服用可以使子宫变暖。
对于瘰疬结核,使用十四枚樗鸡,一钱乳香和砒霜,半钱硇砂,五分黄丹,将这些药材共同研磨成粉末,然后加入糯米粥和药粉制成药饼,贴在患处。
一个月后病就会好。
对于横痃便毒,使用一个鸡蛋,在鸡蛋上开一个小孔,放入六个樗鸡,用纸包裹后煮熟。
取出樗鸡后,只吃鸡蛋,用酒送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虫部-樗鸡-注解
红娘子:红娘子是一种昆虫,学名为红蚂蚁,属于蚁科。在中医药中,红娘子被用作药材,具有破血逐瘀、散结消肿的功效。
灰花蛾:灰花蛾是一种昆虫,学名为灰蛾,属于鳞翅目。在中医药中,灰花蛾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的作用。
樗鸡:樗鸡,又称樗实,是一种植物的果实,学名为栎树果实。在中医药中,樗鸡具有温中散寒、调经止痛的功效。
大黄:大黄是一种中药材,学名为掌叶大黄,具有泻下、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
皂荚:皂荚是一种中药材,学名为皂荚树果实,具有祛风除湿、通窍开闭、解毒杀虫等功效。
葶苈:葶苈是一种中药材,学名为葶苈子,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
巴豆:巴豆是一种中药材,学名为巴豆霜,具有泻下、逐水、消痰、蚀疮的功效,但有小毒。
枣肉:枣肉指的是红枣去核后的果肉,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
棉裹:棉裹指的是用棉花包裹,这里指用棉花包裹药丸。
阴道:阴道是女性生殖器官的一部分,是连接外阴和子宫的管道。
瘰疬:瘰疬是一种皮肤疾病,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硬结,常见于颈部。
结核:结核是一种疾病,通常指肺结核,也可指其他器官的结核病。
乳香:乳香是一种中药材,学名为乳香树树脂,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功效。
砒霜:砒霜是一种剧毒物质,学名为三氧化二砷,在中医药中作为外用药,具有蚀疮去腐的功效,但毒性极强。
硇砂:硇砂是一种中药材,学名为硇砂石,具有温中散寒、止痛消肿的功效。
黄丹:黄丹是一种中药材,学名为铅丹,具有收敛生肌、拔毒去腐的功效。
糯米粥:糯米粥是由糯米熬制而成的粥,具有温中补气、健脾养胃的功效。
横痃:横痃是一种疾病,表现为胸腹部出现肿块,疼痛。
便毒:便毒是一种疾病,表现为肛门周围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虫部-樗鸡-评注
释名红娘子、灰花蛾:首先,这里的‘释名’指的是对药材的命名解释。红娘子和灰花蛾是两种药材的俗称,红娘子可能指的是某种昆虫的幼虫,灰花蛾则可能是指某种蛾类的幼虫。这两种昆虫在古代医学中被用作药材,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利用和对生物特性的认识。
气味苦、平、有小毒。(不可近目):这一句描述了药材的气味和毒性。苦味在中药中常常表示其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平则表示其性质平和,不会过于寒热。小毒则说明这种药材有一定的毒性,需要谨慎使用。‘不可近目’则是对使用者的警示,表示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直接接触眼睛,以防引起不适。
主治子宫虚寒,月经不调:这句话明确了药材的主治功能。子宫虚寒和月经不调是中医常见的妇科疾病,这里提到的药材显然是针对这些症状而设的。
用樗鸡六十枚,大黄、皂荚、葶苈各一两,巴豆一百二十枚,共研为末,加枣肉做成丸子,如弹子大:这一段详细描述了药材的制备方法。樗鸡、大黄、皂荚、葶苈、巴豆等都是古代常用的药材,通过研磨成末,再加入枣肉制成丸子,这种制备方法体现了古人对药材的精细加工和对药效的重视。
棉裹塞阴道内,三日取出。每日以鸡蛋三枚、胡椒末二分,同炒吃,酒送下:这里的制备方法说明了如何使用这种丸子。通过棉裹塞入阴道,三天后取出,这种给药方式在当时可能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同时,每日以鸡蛋和胡椒末同炒吃,酒送下,这种饮食疗法与现代的食疗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体现了古人对饮食与健康的关注。
久则子宫变暖:这句话说明了长期使用这种药材的效果,即能够使子宫变暖,这可能是通过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来实现的。
瘰疬结核。用樗鸡十四枚,乳香、砒霜各一钱,硇砂残半,黄丹五分,共研为末,加糯米粥和药作饼,贴患处。一月病愈:这段描述了另一种疾病的治疗方法。瘰疬结核是一种皮肤疾病,这里使用的方法是将多种药材研磨成末,制成药饼贴于患处,经过一个月的治疗,疾病得以痊愈。
横痃便毒。用鸡蛋一个,开孔,放入樗鸡六个,纸饮煨熟。去樗鸡,只吃鸡蛋,酒送下:这里描述的是另一种疾病的治疗方法。横痃便毒可能是指某些肠道疾病,治疗方法是将樗鸡放入鸡蛋中,与纸一同煨熟,去樗鸡后只吃鸡蛋,并用酒送下。这种治疗方法体现了古人对食物和药物结合使用的智慧。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古文中所描述的药材及其用途的赏析。从这些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医学家对药材的深入研究和广泛运用,以及他们对疾病治疗的丰富经验和创造性。这些古文内容不仅反映了古代医学的发展水平,也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习俗和医学思想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