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虫部-原蚕-原文
释名晚蚕、魏蚕、夏蚕、热蚕。
气味原蚕沙:甘、辛、温、无毒。
雄原蚕蛾:咸、温、有小毒。
主治雄原蚕蛾:阳萎。用蚕蛾二升,去头、翅、足,炒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夜服一丸。如觉药力过猛。服菖蒲酒可以抑制。
遗精白浊。用晚蚕蛾焙干,去翅足,研为末,加饭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四十丸,淡盐汤送下。
引丸易腐湿。应常以火烘。
血淋疼痛。用晚蚕蛾研为末,热酒送服二钱。
止血生肌(治刀斧伤)。晚蚕蛾炒为末,敷涂伤处。
原蚕沙:(按蚕的粪便)半身不遂。用蚕沙两袋,蒸熟,交替熨患处,同时以羊肚,粳米煮粥吃,并吃蚕沙一枚。
消渴饮水。用晚蚕沙焙干为末,每服二钱,冷水送下。
妇女血崩。用蚕沙为末,酒送服三钱。
月经久闭。用蚕沙四两,在砂锅内炒成半黄色,加酒一壶煮沸,澄去沙。每温服一碗即通。
跌打损伤。用蚕沙四两(炒黄)、绿豆粉四两(炒黄)、枯矾二两四钱,共研为还想,调醋敷涂,以布条包好。
换药三、四次即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虫部-原蚕-译文
蚕的不同名称有晚蚕、魏蚕、夏蚕、热蚕。
原蚕沙的气味是:甜、辣、温,没有毒性。雄原蚕蛾的气味是:咸、温,但有小毒。
主治:雄原蚕蛾可以治疗阳痿。使用方法:取蚕蛾二升,去掉头、翅、足,炒成粉末,加蜜做成丸子,大小如梧子。每晚服用一丸。如果觉得药力太强,可以服用菖蒲酒来抑制。对于遗精和白浊,使用晚蚕蛾晒干,去掉翅足,研成粉末,加饭做成丸子,大小如绿豆。每次服用四十丸,用淡盐水送服。丸子容易腐烂和受潮,应该经常用火烘干。对于血淋疼痛,将晚蚕蛾研成粉末,用热酒送服二钱。用于止血和生肌(治疗刀斧伤)。将晚蚕蛾炒成粉末,敷涂在伤口上。
原蚕沙(指蚕的粪便):可以治疗半身不遂。使用方法:取蚕沙两袋,蒸熟,交替热敷患处,同时用羊肚和粳米煮粥吃,并吃蚕沙一枚。用于消渴饮水。将晚蚕沙晒干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钱,用冷水送服。对于妇女血崩,将蚕沙研成粉末,用酒送服三钱。对于月经久闭,用蚕沙四两,在砂锅中炒成半黄色,加一壶酒煮沸,过滤掉沙子。每次温服一碗即可通畅。对于跌打损伤,用蚕沙四两(炒黄)、绿豆粉四两(炒黄)、枯矾二两四钱,共同研成粉末,调匀后用醋敷涂,用布条包好。换药三、四次后即可痊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虫部-原蚕-注解
晚蚕:指在晚秋时节吐丝的蚕,其丝质较细,常用于制作高档丝绸。
魏蚕:指古代魏国(今河北、山西一带)所养的蚕,可能指特定品种或养殖技术。
夏蚕:指在夏季吐丝的蚕,其丝质较粗,常用于制作粗丝绸。
热蚕:指在高温环境下吐丝的蚕,可能指对温度敏感的蚕品种。
原蚕沙:指蚕在吐丝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古时认为有药用价值。
甘:味道甜,中医认为具有补益作用。
辛:味道辣,中医认为具有发散、行气的作用。
温:性质温和,中医认为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无毒:指药物没有毒性,对人体无害。
雄原蚕蛾:指雄性的蚕蛾,古时认为有药用价值。
咸:味道咸,中医认为具有软坚、散结的作用。
阳萎:中医术语,指男性性功能障碍,表现为性欲减退、勃起功能障碍等。
梧子:一种果实,形似梧桐子,古代用作度量单位。
菖蒲酒:用菖蒲(一种香草)泡制的酒,古时认为有镇静作用。
白浊:中医术语,指精液不正常,表现为白色或混浊。
焙干:指将物品放在热源上烘干,使其干燥。
半身不遂:中医术语,指半身肢体瘫痪,运动障碍。
消渴:中医术语,指口渴多饮、多尿、消瘦等症状,类似于现代的糖尿病。
血崩:中医术语,指女性月经量过多,甚至大出血。
月经久闭:中医术语,指女性月经长期不来或间断性不来。
跌打损伤:指因跌倒、撞击等外力造成的身体损伤。
绿豆粉:绿豆磨成的粉,可食用,也有药用价值。
枯矾:一种矿物,中医认为有收敛、止血的作用。
醋:一种调味品,中医认为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虫部-原蚕-评注
释名晚蚕、魏蚕、夏蚕、热蚕。这四者分别代表了蚕的不同生长阶段,从晚蚕到热蚕,体现了蚕的生命周期和自然规律。晚蚕、魏蚕、夏蚕、热蚕的命名,不仅反映了时间的推移,也蕴含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认识。
气味原蚕沙:甘、辛、温、无毒。雄原蚕蛾:咸、温、有小毒。这里详细描述了原蚕沙和雄原蚕蛾的药性,甘、辛、温、无毒表明原蚕沙的性质温和,适合药用;而雄原蚕蛾的咸、温、有小毒则说明其有一定的药效,但需注意用量。
主治雄原蚕蛾:阳萎。用蚕蛾二升,去头、翅、足,炒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夜服一丸。如觉药力过猛,服菖蒲酒可以抑制。这一段介绍了雄原蚕蛾的药用方法,通过炒制、加蜜等工序,使其成为可服用的丸子,同时也提到了过量用药时的应对措施。
遗精白浊。用晚蚕蛾焙干,去翅足,研为末,加饭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四十丸,淡盐汤送下。引丸易腐湿。应常以火烘。这里描述了晚蚕蛾在治疗遗精白浊方面的应用,通过焙干、研末等步骤,制成丸子,并说明了保存和服用的注意事项。
血淋疼痛。用晚蚕蛾研为末,热酒送服二钱。止血生肌(治刀斧伤)。晚蚕蛾炒为末,敷涂伤处。这两句说明了晚蚕蛾在治疗血淋疼痛和刀斧伤方面的作用,既可内服也可外用,体现了中医药的多样性。
原蚕沙:(按蚕的粪便)半身不遂。用蚕沙两袋,蒸熟,交替熨患处,同时以羊肚,粳米煮粥吃,并吃蚕沙一枚。消渴饮水。用晚蚕沙焙干为末,每服二钱,冷水送下。这两段介绍了原蚕沙在治疗半身不遂和消渴饮水方面的应用,通过外敷和内服的方式,体现了中医药的整体治疗观念。
妇女血崩。用蚕沙为末,酒送服三钱。月经久闭。用蚕沙四两,在砂锅内炒成半黄色,加酒一壶煮沸,澄去沙。每温服一碗即通。这两段说明了蚕沙在治疗妇女血崩和月经久闭方面的作用,通过酒送服或煮沸澄沙的方式,体现了中医药的灵活运用。
跌打损伤。用蚕沙四两(炒黄)、绿豆粉四两(炒黄)、枯矾二两四钱,共研为还想,调醋敷涂,以布条包好。换药三、四次即愈。这段描述了蚕沙在治疗跌打损伤方面的应用,通过与其他药材的配合,以及敷涂和包扎的方法,展现了中医药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