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菜部-薇泥-原文
释名垂水、野豌豆、大巢菜。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利水道、下浮肿、润大肠。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菜部-薇泥-译文
这种植物的名称有垂水、野豌豆、大巢菜。
它的味道是甜的、性质是寒性的、没有毒性。
它的主要功效是利水道、帮助排出浮肿、润滑大肠。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菜部-薇泥-注解
垂水:垂水是一种植物的别称,可能指的是某些水生植物或叶形似垂下的植物。在中医药中,垂水可能指的是具有利水消肿功效的植物药材。
野豌豆:野豌豆是一种豆科植物,属于野生的豆类。在中医药中,野豌豆可能被用作药材,具有利水、消肿等功效。
大巢菜:大巢菜是中药名,通常指的是一种植物的全草或根。在中医药中,大巢菜被认为具有利水消肿、清热解毒等功效。
气味甘、寒、无毒:气味是指药材的味道和性质。甘味表示药材的味道甜,寒性表示药材性质偏凉,无毒表示药材对人体没有毒性。在中医药理论中,这些属性是判断药材功效和适用症候的重要依据。
主治利水道、下浮肿、润大肠:主治是指药材的主要治疗作用。利水道指的是药材能够帮助调节水分代谢,促进排尿;下浮肿是指药材能够帮助消除身体的水肿;润大肠是指药材能够帮助改善大肠的润滑状态,有助于排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菜部-薇泥-评注
释名垂水、野豌豆、大巢菜,这是对一种植物的别称的描述。‘释名’一词在这里指的是对植物名称的来源或含义进行解释,体现了古人对植物命名时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垂水’可能是因为该植物的某些部分如果实或叶子在生长过程中呈现出悬挂于水面的姿态,具有生动的形象描绘。‘野豌豆’则可能是因为该植物与豌豆有相似之处,或者是生长在野外的豌豆类植物。‘大巢菜’则可能是因为其生长习性或外观与巢菜相似,巢菜在古文中的描述可能是指其生长的密集和茂盛。
气味甘、寒、无毒,这是对这种植物药性的描述。‘气味’在中医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药物的味道和性质。‘甘’通常表示药物具有滋补的作用,‘寒’则表明其性质偏凉,适合治疗热性疾病。‘无毒’则说明这种植物在正常使用量下对人体是无害的,这是古人在使用草药时非常重视的一点。
主治利水道、下浮肿、润大肠,这是对这种植物药用功能的详细说明。‘利水道’指的是该植物能够帮助身体排除多余的水分,对于治疗水肿有积极作用。‘下浮肿’则是对水肿症状的描述,说明该植物可以缓解这一症状。‘润大肠’则表明该植物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对于治疗便秘等肠道问题有一定的帮助。这些描述体现了古人对植物药理作用的深刻认识,以及对人体生理功能的细致观察。
整体来看,这段古文不仅提供了植物的基本信息,还包含了丰富的中医药知识。它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的尊重和对生命科学的探索,同时也展示了古人在医学领域的智慧。通过对植物药性的描述,我们可以窥见古代中医药理论的一斑,以及古人在治疗疾病时的实践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