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菜部-胡瓜-原文
释名黄瓜。
气味甘、寒、有小毒。
主治水病肚胀,四肢浮肿。用胡瓜一个,破开,连了以醋煮一半至烂,空心服,一次吃完。不久即可把水排出。
咽喉肿痛。用老黄瓜一个,去子,填满硭硝,阴干为末。每取少许吹喉内。
火眼赤痛。用老黄瓜一条,上开小孔,去瓤,填满硭硝,悬挂阴凉处,等硝透出来后,刮下收存。点眼,甚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菜部-胡瓜-译文
解释一下黄瓜的名字。
它的味道是甜的、性质是寒凉的,但有一点小毒性。
主要用来治疗水肿、肚子膨胀,四肢浮肿的病症。使用一个胡瓜,把它破开,连同瓜肉一起用醋煮到半熟烂,空腹时服用,一次性吃完。不久之后就可以把体内的水分排出。
对于咽喉肿痛的情况,使用一个老黄瓜,去掉里面的种子,填满硭硝,然后阴干磨成粉末。每次取少许粉末吹入喉咙里。
对于眼睛红肿疼痛的情况,使用一条老黄瓜,在上面开一个小孔,去掉里面的瓜瓤,填满硭硝,然后悬挂在阴凉的地方,等到硭硝透出来后,刮下来收存。用来点眼,效果很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菜部-胡瓜-注解
黄瓜:黄瓜,又称胡瓜,是葫芦科植物的一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常被提及。黄瓜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仅是一种蔬菜,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气味:在中医理论中,‘气味’指的是药物的性味,包括甘、苦、酸、辛、咸五种味道和寒、热、温、凉四种性质。‘甘’表示味道甜美,‘寒’表示性质偏凉,有助于清热解毒。
小毒:‘小毒’在中医中指的是某些药物虽然有一定的毒性,但用量得当,可以治疗疾病。
水病肚胀:‘水病肚胀’指的是因体内水湿停滞导致的腹部肿胀。
四肢浮肿:‘四肢浮肿’是指由于体内水液代谢异常,导致四肢出现肿胀的现象。
胡瓜:同‘黄瓜’,古代文献中有时将黄瓜称为胡瓜。
硭硝:硭硝,又称硝石,是一种矿物,主要成分是硝酸钾,古代常用于制作火药,也用于医疗,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吹喉内:‘吹喉内’指的是将药物吹入喉咙,用于治疗咽喉疾病。
火眼赤痛:‘火眼赤痛’是指眼睛红肿疼痛,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结膜炎。
刮下收存:‘刮下收存’指的是将药物刮下来并保存起来,以备后续使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菜部-胡瓜-评注
释名黄瓜,首先点明了黄瓜的名称来源。‘释名’一词,表明接下来的内容是对黄瓜名称的解读和解释。黄瓜,作为常见的蔬菜,其名称的由来可能与它的生长习性、药用价值或是民间传说有关,但具体原因在文中并未详细说明。
‘气味甘、寒、有小毒’这一句,从中医的角度对黄瓜的性味进行了描述。‘甘’表明黄瓜味道甜美,‘寒’说明其性质偏凉,适合清热解毒,而‘有小毒’则提示黄瓜虽可食用,但过量或体质不适宜的人食用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
‘主治水病肚胀,四肢浮肿’一句,说明了黄瓜的药用价值。在古代医学中,黄瓜被认为有良好的利尿消肿作用,对于治疗水肿、肚胀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水病’指的是因水湿内停导致的疾病,‘肚胀’和‘四肢浮肿’则是水病常见的症状。
‘用胡瓜一个,破开,连了以醋煮一半至烂,空心服,一次吃完。不久即可把水排出’这一段,详细介绍了黄瓜的药用方法。胡瓜即黄瓜,‘破开’和‘连了’表明需要将黄瓜切开并连皮带肉一起使用,‘以醋煮’则是一种传统的烹饪方法,‘空心服’意味着在空腹时服用,这样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不久即可把水排出’则是对治疗效果的描述,说明黄瓜在利尿方面效果显著。
‘咽喉肿痛。用老黄瓜一个,去子,填满硭硝,阴干为末。每取少许吹喉内’这一段,介绍了黄瓜在治疗咽喉肿痛方面的应用。‘老黄瓜’指的是成熟的黄瓜,‘去子’是为了去除种子,‘填满硭硝’则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硭硝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阴干为末’是将硭硝干燥后磨成粉末,‘每取少许吹喉内’则是使用方法,通过吹入喉部来缓解咽喉肿痛。
‘火眼赤痛。用老黄瓜一条,上开小孔,去瓤,填满硭硝,悬挂阴凉处,等硝透出来后,刮下收存。点眼,甚效’这一段,讲述了黄瓜在治疗火眼赤痛方面的用法。‘火眼赤痛’是一种眼部疾病,‘悬挂阴凉处’是为了让硭硝慢慢渗透出来,‘刮下收存’则是收集渗出的硭硝,‘点眼’则是将硭硝点入眼中,以达到治疗的效果。这一段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药物的巧妙利用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总体来看,这段古文内容不仅介绍了黄瓜的名称、性味和药用价值,还详细描述了黄瓜在治疗多种疾病中的应用方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医学家对黄瓜的认识已经相当深入,并且能够将黄瓜的药用价值发挥到极致。这也反映了古代医学的丰富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