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预知子-原文
释名圣知子、圣先子、盍合子、仙沼子。
气味(子、仁)苦、寒、无毒。
主治精神病(心气不足,精神恍惚,语言错妄,忪悸烦郁,忧悉惨戚,喜怒多风扇,健忘少睡,夜多异梦,狂不知人)。
用预知子(去皮)、白茯苓、枸杞子石草蒲、茯神、柏子仁、人胡、地骨皮、远志、山药、黄精(蒸熟)、朱砂(水飞),等分为末,加炼蜜和成丸子,发芡子大。
每嚼服一丸,人参汤送人。
疠风(眉落、声变)。
用预知子、雄璜 各二两,共研为末。
另以乳香三两,同水一斗,煮成五升后,加入药末熬成膏,收存瓶。
生前了一匙,温酒调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预知子-译文
这种药材的名字有圣知子、圣先子、盍合子、仙沼子。
它的味道是苦的、性质寒凉、没有毒性。
主要用于治疗精神病,比如心气不足导致的精神恍惚,说话胡言乱语,心慌意乱,忧愁悲伤,喜怒无常,容易受到风吹影响,健忘,睡眠少,晚上做奇怪的梦,疯狂地不认识人。
制作方法是取预知子(去皮)、白茯苓、枸杞子、石菖蒲、茯神、柏子仁、人胡(可能是某种药材)、地骨皮、远志、山药(蒸熟)、黄精(蒸熟)、朱砂(水飞)等药材,等量磨成粉末,加入炼蜜制成丸子,大小如芡子。每次服用一丸,用人参汤送服。
对于疠风(可能是某种皮肤病,导致眉毛脱落、声音变化)的治疗,取预知子和雄璜各二两,共同研磨成粉末。另外,取乳香三两,加水一斗,煮成五升后,加入药末熬制成膏药,收存于瓶中。在发病前服用一匙,用温酒调和后服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预知子-注解
圣知子:古代传说中的神医,或指具有高深医学知识的人。
圣先子:指古代的圣人或贤人,通常是指儒家所尊崇的古代圣贤。
盍合子:指古代的一种药物,具体成分和功效不详。
仙沼子: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或神仙,或指具有神秘力量的药物。
气味:指药物的口感和味道,也用来描述药物的性质。
子:古代对男性的尊称,也指药物中的成分。
仁:在中医理论中,指药物具有的补益心脾、安神的作用。
苦:味道的一种,中医认为苦味药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等作用。
寒:药物的性质之一,指药物具有清热、降火的作用。
无毒:指药物没有毒性,对人体无害。
精神病:中医术语,指由于心气不足、精神失调引起的各种心理和情绪障碍。
心气不足:中医术语,指心脏功能虚弱,导致精神状态不佳。
精神恍惚:精神状态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意识模糊。
语言错妄:言语混乱,不合逻辑。
忪悸烦郁:心慌、心跳加速,烦躁郁闷。
忧悉惨戚:极度忧伤,悲伤。
喜怒多风扇:情绪波动大,像风扇一样快速变化。
健忘少睡:记忆力减退,睡眠不足。
夜多异梦:夜间频繁做奇怪的梦。
狂不知人:精神错乱,无法辨认周围的人。
预知子:古代中药,具有安神、定志的功效。
白茯苓:中药名,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
枸杞子:中药名,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
石草蒲:中药名,具有开窍醒神、化湿止泻的功效。
茯神:中药名,具有宁心安神、利水渗湿的功效。
柏子仁:中药名,具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的功效。
人胡:可能指人参,具有大补元气、补益心脾的功效。
地骨皮:中药名,具有凉血、清热的功效。
远志:中药名,具有安神益智、祛痰开窍的功效。
山药:中药名,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的功效。
黄精:中药名,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的功效。
蒸熟:指将药物或食物蒸煮成熟。
朱砂:中药名,具有镇惊安神、清热解毒的功效。
水飞:中药炮制方法之一,指将药物研磨成粉末,用水漂洗去杂质。
疠风:古代对麻风病的称呼,一种慢性传染病。
眉落:眉毛脱落,是麻风病的症状之一。
声变:声音发生变化,也是麻风病的症状之一。
雄璜: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或指具有特殊功效的药物。
乳香:中药名,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功效。
发芡子大:形容丸子的大小,如芡子一般大小。
人参汤:以人参为主要成分的汤剂,具有大补元气的功效。
温酒:加热的酒,常用于调和药物。
收存瓶:指将制成的药物膏体存放在瓶中保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预知子-评注
释名圣知子、圣先子、盍合子、仙沼子。此四名均为对同一种药物的别称,反映了古人对该药物功效的认识和推崇。圣知子、圣先子强调其具有圣人的智慧,盍合子意味着能够调和身心,仙沼子则暗示其具有如神仙之水般的滋养功效。
气味(子、仁)苦、寒、无毒。此句描述了该药物的性味,苦味和寒性表明其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无毒则说明其安全性较高,适合长期服用。
主治精神病(心气不足,精神恍惚,语言错妄,忪悸烦郁,忧悉惨戚,喜怒多风扇,健忘少睡,夜多异梦,狂不知人)。此段列举了该药物的主治范围,主要针对精神类疾病,如心气不足、精神恍惚、健忘等,反映了古人对精神健康问题的重视。
用预知子(去皮)、白茯苓、枸杞子石草蒲、茯神、柏子仁、人胡、地骨皮、远志、山药、黄精(蒸熟)、朱砂(水飞),等分为末,加炼蜜和成丸子,发芡子大。此段详细介绍了该药物的制备方法,通过多种药材的配伍,以达到治疗精神疾病的目的。药材的选择体现了古人对药理的深刻理解,如白茯苓、茯神、山药等具有安神作用,枸杞子、黄精等则具有滋补功效。
每嚼服一丸,人参汤送人。此句说明了该药物的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一丸,用人参汤送服,人参汤具有补气养生的作用,与药物相辅相成,增强了疗效。
疠风(眉落、声变)。用预知子、雄璜 各二两,共研为末。另以乳香三两,同水一斗,煮成五升后,加入药末熬成膏,收存瓶。生前了一匙,温酒调下。此段描述了另一种疾病的治疗方法,疠风,即现代医学中的麻风病。治疗方法同样注重药材的配伍,通过熬制膏药,体现了古人对外用药物治疗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