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防己-原文
释名解离、石解。
气味辛、平、无毒。
主治皮肤水肿(水气在皮肤中,按之下陷,但不怕风)。用防己、黄芪、桂枝各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三两,混合后,每取一两,加水一升,煎成半升服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防己茯苓汤”。
关节风湿微肿。用防己一两、黄芪二两二钱半、白术七钱半、炙甘草半两,共锉为末。每取五钱,加生姜四片、枣一枚,水一碗半,煎至八成,温服。过一段时候再服。此方名“防己黄芪汤”。
小便淋涩。用木防己、防风、葵子各二两,捣碎加水五升,煮成二升半,分三次服。此方名“三物木防己汤”。
喘满(心不痞坚,面黑,脉沉紧)。用木防己三两、人参四两、桂枝二两、石膏如鸡蛋大者二枚,加水六升煮成二分,分次服。如无效,可去石膏,加硭菹三钱。
伤寒喘急。用防己、人参,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桑白汤送下。
肺痿喘嗽。用汉防己二钱,加浆水一碗,煎至七成,细细饮服。
咯血多痰。用汉防己、葶苈,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糯米汤送下。
堆乱吐利。用防己、白芷,等分为末,水冲服二钱。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防己-译文
解释名称:解离、石解。
气味:辛、平、无毒。
主治:皮肤水肿(水气在皮肤中,按下去会陷下去,但不怕风)。使用防己、黄芪、桂枝各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三两,混合后,每次取一两,加水一升,煎成半升服用。一天服用两次,这个方子叫做‘防己茯苓汤’。
关节风湿轻微肿胀。使用防己一两、黄芪二两二钱半、白术七钱半、炙甘草半两,共同研成末。每次取五钱,加入生姜四片、枣一枚,水一碗半,煎至八成熟,温热服用。过一段时间后再服用。这个方子叫做‘防己黄芪汤’。
小便涩痛。使用木防己、防风、葵子各二两,捣碎加水五升,煮成二升半,分三次服用。这个方子叫做‘三物木防己汤’。
喘息胸满(心不痞塞坚硬,面色发黑,脉象沉紧)。使用木防己三两、人参四两、桂枝二两、石膏如鸡蛋大小两枚,加水六升煮成二分,分次服用。如果无效,可以去掉石膏,加入硭菹三钱。
伤寒喘急。使用防己、人参,等分研成末。每次服用二钱,用桑白皮汤送服。
肺痿喘嗽。使用汉防己二钱,加入浆水一碗,煎至七成熟,慢慢饮用。
咯血多痰。使用汉防己、葶苈,等分研成末。每次服用一钱,用糯米汤送服。
上吐下泻。使用防己、白芷,等分研成末,用温水冲服二钱。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防己-注解
解离:解离在此处可能指的是药物的分离,即通过煎煮等方式将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
石解:石解可能是指某些石类药材,如石膏,此处可能指代一种药材名称。
气味辛:辛,中医术语,指药物的气味特征,辛味具有发散、行气的作用。
平:平,中医术语,指药物的性味温和,不寒不热,对人体的作用平和。
无毒:无毒,指药物对人体没有毒性。
皮肤水肿:指皮肤因水液潴留而出现肿胀的现象。
防己:一种中药材,具有利水消肿、祛风止痛的功效。
黄芪:一种中药材,具有补气固表、利水消肿的功效。
桂枝:一种中药材,具有发汗解肌、温经通脉的功效。
茯苓:一种中药材,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
甘草:一种中药材,具有调和药性、解毒的功效。
白术:一种中药材,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功效。
炙甘草:指经过炮制的甘草,具有增强药效的作用。
生姜:一种中药材,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的功效。
枣:一种中药材,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
木防己:一种中药材,具有利水消肿、祛风止痛的功效。
防风: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的功效。
葵子:一种中药材,具有利水通淋、消肿排脓的功效。
石膏: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除烦止渴的功效。
硭菹:可能是指某种中药材或草药,具体名称需要进一步考证。
桑白汤:一种以桑叶和白茅根为原料的汤剂,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
浆水:一种发酵的液体,常用于中药煎煮。
葶苈:一种中药材,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
糯米汤:一种以糯米为主要原料的汤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功效。
堆乱吐利:可能是指因脾胃虚弱导致的呕吐、腹泻等症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防己-评注
释名解离、石解:首先,‘释名’指的是对药物名称的解读,‘解离’则是对其药性的解释。‘石解’是古人对防己的别称,从字面理解,‘石’字暗示其坚硬的质地,‘解’字则表示其具有解热、解毒的作用。
气味辛、平、无毒:此句描述了防己的药性。‘辛’味表示其具有发散作用,‘平’味说明其药性温和,‘无毒’则表明其安全性高。
主治皮肤水肿(水气在皮肤中,按之下陷,但不怕风):此句说明了防己的主治作用,即治疗皮肤水肿。‘水气在皮肤中’指的是水肿,‘按之下陷’表示水肿部位按压后会出现凹陷,‘不怕风’则是指患者对风没有特别的敏感。
用防己、黄芪、桂枝各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三两,混合后,每取一两,加水一升,煎成半升服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防己茯苓汤’:此方为‘防己茯苓汤’,是治疗皮肤水肿的经典方剂。方中防己、黄芪、桂枝、茯苓、甘草等药物共同作用,以达到利水消肿的效果。
关节风湿微肿。用防己一两、黄芪二两二钱半、白术七钱半、炙甘草半两,共锉为末。每取五钱,加生姜四片、枣一枚,水一碗半,煎至八成,温服。过一段时候再服。此方名‘防己黄芪汤’:此方为‘防己黄芪汤’,用于治疗关节风湿引起的微肿。方中防己、黄芪、白术、炙甘草等药物协同作用,具有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的功效。
小便淋涩。用木防己、防风、葵子各二两,捣碎加水五升,煮成二升半,分三次服。此方名‘三物木防己汤’:此方名为‘三物木防己汤’,用于治疗小便淋涩。方中木防己、防风、葵子等药物相互配合,具有清热利湿、通淋止痛的作用。
喘满(心不痞坚,面黑,脉沉紧)。用木防己三两、人参四两、桂枝二两、石膏如鸡蛋大者二枚,加水六升煮成二分,分次服。如无效,可去石膏,加硭菹三钱:此方用于治疗喘满症状,包括心不痞坚、面黑、脉沉紧等。方中木防己、人参、桂枝、石膏等药物共同作用,以达到平喘、温中、散寒的效果。
伤寒喘急。用防己、人参,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桑白汤送下:此方为治疗伤寒喘急之方,以防己和人参为主要成分。方中防己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的作用,人参则能补气固表、安神定志。
肺痿喘嗽。用汉防己二钱,加浆水一碗,煎至七成,细细饮服:此方用于治疗肺痿喘嗽,以汉防己为主要成分。方中汉防己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作用。
咯血多痰。用汉防己、葶苈,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糯米汤送下:此方为治疗咯血多痰之方,以汉防己和葶苈为主要成分。方中汉防己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葶苈则能清热利湿、消肿止痛。
堆乱吐利。用防己、白芷,等分为末,水冲服二钱:此方用于治疗堆乱吐利,以防己和白芷为主要成分。方中防己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的作用,白芷则能散寒解表、燥湿止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