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虎掌

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虎掌-原文

释名虎膏、鬼

气味苦、温、有大毒。

主治中风口噤目闭。用天南星研为末,加白龙脑等分,调匀。每次用手指点末擦啮二、三十遍,口自开。此方名“开失散”或“破棺散”。

小儿惊风。用一两重的天南星一个,放酒中浸透。取出,安新瓦上,周围用炭火炙裂。放冷,出火毒。研为末,加朱砂一分。每服半钱,荆芥汤调下。每日空心服一次。午时再服一次。此主名“坠涎散”。

口眼 斜。用天南星(生)研为末,自然姜汁调匀。病在左,敷右侧;病在右,敷左侧。

角弓反张。用天南星、半夏,等分为末,姜汁、竹沥灌下一钱。同时烘炙印堂。

痰迷心窍(心胆被惊,神不守舍,恍惚健忘,妄言妄见)。用天南星一斤,先掘一土坑,以炭火三十斤烧红,倒入酒五升,渗干后,把天南星安放在内,用盆盖住,勿令走气。次日取出研为末,加琥珀一两、朱砂二两,共研细,以生姜汁调面将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煎人参、石菖蒲汤送下。一天服三次此方名“寿星丸”。

吐泄不止,四肢厥逆,甚至不省人事。用天南星研为末,每服三钱,加枣二枚,水二盅,煎取八成,温服。无效,可再服。此方名“回阳散”。

小儿解颅(囟门不合,鼻塞不通)。用天南星炮过,去皮,研为末,加淡醋调匀摊布上,贴囟门,再把手烘热,频频在囟门处摩熨。

下颚脱 。用天南星末,调姜汁涂两颊,一夜即能使关节处长原。

喉风喉痹。用天南星一个,挖空,放入白僵蚕七枚,纸包煨熟,研为末,姜汁调服一钱。病重者灌下,吐涎即愈。此方名“如圣散 ”。

身面疣子。用醋调天南星末涂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虎掌-译文

虎膏、鬼的名字解释:味道苦、温热、有剧毒。

主要治疗中风导致的口眼歪斜和眼睛闭合。将天南星磨成粉末,与白龙脑等量混合,调匀。每次用手指蘸粉末擦嘴和牙齿二三十遍,口自然就会张开。这个方子叫做‘开失散’或‘破棺散’。

小儿惊风。取一个一两重的天南星,放入酒中浸泡至透。取出后,放在新瓦上,用炭火炙烤至裂开。冷却后,去除火毒。将天南星磨成粉末,加入少许朱砂。每次服用半钱,用荆芥汤送服。每天空腹服用一次,午时再服用一次。这个方子叫做‘坠涎散’。

口眼歪斜。将天南星(生)磨成粉末,用自然姜汁调匀。如果病在左边,就敷在右边;如果病在右边,就敷在左边。

角弓反张。将天南星和半夏等量磨成粉末,用姜汁和竹沥灌下一钱。同时加热烘烤印堂。

痰迷心窍(心胆被惊,神不守舍,精神恍惚,健忘,胡言乱语)。用一斤天南星,先挖一个土坑,用三十斤炭火烧红,倒入五升酒,等酒渗干后,将天南星放在里面,用盆盖住,不要让药气散失。第二天取出磨成粉末,加入一两琥珀、二两朱砂,共同磨细,用生姜汁调和成面,做成如梧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到五十丸,用煎过的人参、石菖蒲的汤送服。一天服用三次。这个方子叫做‘寿星丸’。

吐泻不止,四肢冰冷,甚至失去意识。将天南星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钱,加两枚红枣,两盅水,煎至八成,温服。如果无效,可以再服用。这个方子叫做‘回阳散’。

小儿解颅(囟门不合,鼻塞不通)。将天南星炮制后去皮,磨成粉末,加少量淡醋调匀,摊在布上,贴在囟门处,再用手烘热,频繁地在囟门处摩擦。

下颚脱臼。用天南星粉末,调姜汁涂在两颊,一夜之间就能使关节处长出来。

喉风喉痹。取一个天南星,挖空,放入七枚白僵蚕,用纸包好煨熟,磨成粉末,用姜汁调服一钱。病情严重的人可以灌服,吐出唾沫后就会痊愈。这个方子叫做‘如圣散’。

身面疣子。用醋调天南星粉末涂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虎掌-注解

虎膏:虎膏是一种以虎骨、虎脂为主要成分的膏药,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骨痛、关节疼痛等症状。

鬼:在古代医学中,‘鬼’常用来指代疾病或病因,尤其是那些难以解释或治疗的疾病,有时也指代邪气。

天南星:天南星是一种中药材,具有燥湿化痰、祛风止痉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中风、惊风、癫痫等疾病。

白龙脑:白龙脑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头痛、牙痛、风湿痹痛等。

朱砂:朱砂是一种中药材,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具有镇惊安神、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心悸失眠、惊风抽搐等。

琥珀:琥珀是一种有机宝石,具有镇惊安神、活血化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惊风、癫痫、血瘀等。

竹沥:竹沥是从竹子中提取的一种液体,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咳嗽、痰多、喉痹等。

人参:人参是一种中药材,具有大补元气、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气虚体弱、心悸失眠等。

石菖蒲:石菖蒲是一种中药材,具有开窍醒神、祛风除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癫痫、惊悸、风湿痹痛等。

姜汁:姜汁是从姜中提取的液体,具有温中止呕、散寒解表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呕吐、泄泻、感冒等。

枣:枣是一种水果,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血虚头晕等。

囟门:囟门是婴儿头骨上的柔软部位,位于头顶,随着年龄增长会自然闭合。

白僵蚕:白僵蚕是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止痉、解毒散结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惊风、癫痫、瘰疬等。

喉风喉痹:喉风喉痹是指咽喉部位的风湿痹痛,表现为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症状。

疣子:疣子是一种皮肤疾病,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硬结或赘生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虎掌-评注

释名虎膏、鬼:这里的‘虎膏’和‘鬼’是对天南星的一种别称,反映了古人对药物名称的神秘化和象征化。‘虎膏’可能是因为天南星具有强大的药效,如同猛虎之膏;‘鬼’则可能是因为其药性猛烈,有驱鬼邪、镇惊的作用。

气味苦、温、有大毒:这句话对天南星的药性进行了描述。‘苦’表明其味苦,中医认为苦味能清热解毒;‘温’说明其性温,适用于寒性病症;‘有大毒’则警示其药性猛烈,使用时需谨慎。

主治中风口噤目闭:天南星被用来治疗中风导致的口眼歪斜、言语不清等症状,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功效的认识和运用。

用天南星研为末,加白龙脑等分,调匀:这里的‘研为末’和‘调匀’说明了制备药物的方法,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制备工艺的重视。

每次用手指点末擦啮二、三十遍,口自开:这里的描述详细说明了使用药物的方法,体现了古人对药物使用的精确性和细致性。

此方名‘开失散’或‘破棺散’:方剂名称往往反映了其药性和主治病症,‘开失散’和‘破棺散’这两个名称都带有强烈的象征意义,表明了方剂的神奇疗效。

小儿惊风:天南星也被用于治疗小儿惊风,体现了古人对儿童病症的重视。

用天南星(生)研为末,自然姜汁调匀:这里的描述进一步说明了药物制备的方法,以及与姜汁的配伍,体现了古人对药物配伍的讲究。

病在左,敷右侧;病在右,敷左侧:这种根据病情选择用药部位的方法,体现了古人对中医经络学说的运用。

角弓反张:角弓反张是中医术语,指患者身体出现的一种异常姿势,天南星被用来治疗这种病症,反映了古人对药物疗效的探索。

痰迷心窍:痰迷心窍是中医术语,指痰湿阻窍,导致神志不清,天南星被用来治疗这种病症,体现了古人对药物疗效的广泛运用。

用天南星一斤,先掘一土坑,以炭火三十斤烧红,倒入酒五升,渗干后,把天南星安放在内,用盆盖住,勿令走气:这里的描述详细说明了制备‘寿星丸’的方法,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制备工艺的精细。

吐泄不止,四肢厥逆,甚至不省人事:这些症状反映了严重的疾病状态,天南星被用来治疗这些病症,体现了古人对药物疗效的信任。

小儿解颅:解颅是中医术语,指小儿囟门不合,天南星被用来治疗这种病症,体现了古人对儿童病症的重视。

喉风喉痹:喉风喉痹是中医术语,指喉部疾病,天南星被用来治疗这种病症,反映了古人对药物疗效的广泛运用。

身面疣子:身面疣子是中医术语,指身体表面的疣状物,天南星被用来治疗这种病症,体现了古人对药物疗效的探索。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虎掌》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327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