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茜草-原文
释名茅搜、茹芦、地血、染绯草、血见悉、风车草、过山龙、牛蔓。
气味(根)苦、寒、无毒。
主治吐血。用茜根一两,捣成末。每服二钱,水煎,冷眼,用水调末二钱服亦可。
妇女经闭。用茜根一两,煎酒服。
盅毒(吐血、下血如猪肝)用茜草根、蓑荷叶各三分,加水四升,煮成二升服。
脱肛。用茜根、石榴皮各一把,加酒一碗,煎至七成,温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茜草-译文
茜草的别名有茅搜、茹芦、地血、染绯草、血见悉、风车草、过山龙、牛蔓。
它的气味(根)是苦的、寒性的、没有毒性。
主治吐血。使用茜草根一两,捣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钱,用水煎煮,冷却后服用。也可以用水调匀粉末二钱后服用。
治疗妇女月经不调。使用茜草根一两,用酒煎煮后服用。
治疗盅毒(如吐血、下血像猪肝一样)。使用茜草根、蓑荷叶各三分,加水四升,煮成两升后服用。
治疗脱肛。使用茜根、石榴皮各一把,加酒一碗,煎煮至七成后,温热服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茜草-注解
茅搜:茅搜是一种植物,学名为Polygonum aviculare,又称荸荠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
茹芦:茹芦,一种植物的别称,具体指哪种植物不明确,但通常指具有药用价值的草本植物。
地血:地血是指地榆,学名为Sanguisorba officinalis,具有收敛止血、解毒、消炎等功效。
染绯草:染绯草,一种植物,其根、叶可用来染色,故有此名。
血见悉:血见悉,一种植物的别称,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
风车草:风车草,一种植物的别称,具体指哪种植物不明确,但通常指具有药用价值的草本植物。
过山龙:过山龙,一种植物的别称,学名为Stephania tetrandra,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的功效。
牛蔓:牛蔓,一种植物的别称,学名为Cissus rhombifolia,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气味(根)苦、寒、无毒:这里的描述是指茜草根的药性,苦味表示其性质偏苦,寒性表示其性质偏凉,无毒表示其对人体没有毒性。
主治吐血:茜根具有止血作用,可用于治疗吐血。
茜根一两,捣成末:茜根,茜草的根,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一两是古代的重量单位,相当于现代的50克左右。
每服二钱,水煎,冷眼,用水调末二钱服亦可:每次服用二钱(约10克)的茜根粉末,可以通过煎水或直接用水调服。
妇女经闭:妇女经闭是指女性月经不正常,经期延长或停止。
用茜根一两,煎酒服:使用茜根煎酒服用,以治疗妇女经闭。
盅毒(吐血、下血如猪肝):盅毒是一种中医术语,指因毒邪侵袭而导致的疾病,如吐血、下血等症状。
用茜草根、蓑荷叶各三分,加水四升,煮成二升服:茜草根和蓑荷叶(一种植物的别称,具体指哪种植物不明确)各取三分(约15克),加水四升,煎煮至二升,服用。
脱肛:脱肛是指肛门周围的肌肉和皮肤因疾病或损伤而脱出体外。
用茜根、石榴皮各一把,加酒一碗,煎至七成,温服:使用茜根和石榴皮(石榴的皮)各一把,加酒一碗,煎煮至七成,温热服用,以治疗脱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茜草-评注
释名茅搜、茹芦、地血、染绯草、血见悉、风车草、过山龙、牛蔓。这一段文字首先对茜草的别名进行了列举,这些别名反映了茜草在民间传说中的多种形象和功效。茅搜、茹芦等名称带有浓厚的民间色彩,体现了古人对植物特性的直观感受和想象。地血、染绯草等名称则揭示了茜草的药用价值,即其具有止血和染色的作用。血见悉、风车草、过山龙、牛蔓等名称则可能源自古代民间对茜草生长环境的描述,如风车草可能暗示其生长在风大之地,过山龙则可能表示其生长在山地之间。
气味(根)苦、寒、无毒。这一句描述了茜草根的药性。苦味在中医理论中通常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相关联,寒性则表明其具有清热降火的特性。无毒则说明茜草根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对人体无害,为安全用药提供了保障。
主治吐血。用茜根一两,捣成末。每服二钱,水煎,冷眼,用水调末二钱服亦可。此句说明了茜草根的主治功效,即治疗吐血。茜草根的用量为每剂一两,捣成末后,每次服用二钱,可以通过水煎或直接用水调服,体现了古人对茜草应用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妇女经闭。用茜根一两,煎酒服。此句描述了茜草根在治疗妇女经闭方面的应用。煎酒服法表明茜草在此情况下与酒性相配,可能有助于活血通经,体现了中医用药的个性化特点。
盅毒(吐血、下血如猪肝)用茜草根、蓑荷叶各三分,加水四升,煮成二升服。此句描述了茜草根在治疗盅毒(即毒血症,症状为吐血、下血如猪肝)时的应用。茜草根与蓑荷叶合用,可能体现了中医对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即通过药物的相辅相成来达到治疗目的。
脱肛。用茜根、石榴皮各一把,加酒一碗,煎至七成,温服。此句描述了茜草根在治疗脱肛时的应用。茜根与石榴皮合用,煎酒服,可能旨在收敛固脱,体现了中医治疗疾病时注重整体调和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