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苏

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苏-原文

释名紫苏、赤苏、桂荏。

气味(茎、叶)辛、温、无毒。

主治伤寒气喘。用紫苏一把加水三升煮成一升,慢慢饮用。

劳复食复。用紫苏叶煮汁二升饮下。

亦可加生姜、豆豉同煮。

霍乱用满。用能吐,用生紫苏捣成汁服,或用干紫苏煮汁服亦可。

九伤出血不止。用嫩紫苏叶加桑叶一起,捣烂敷贴伤处。

跌伤出血。用紫苏捣烂敷伤处,伤口自合。

又方:用陈紫苏圳蘸伤处流出的血揉烂敷伤。

血不成脓,愈后亦无瘢痕。

疯狗咬伤。用紫苏叶嚼烂敷伤口。

乳痈肿痛。和紫苏煎汤,随进服下,另取紫苏捣烂敷痛处。

咳嗽气短。用紫苏茎叶二钱、人参一钱,水一杯,煎服。

附方苏子:是紫苏的果实。

气味辛、温、无毒。

苏子与苏叶功用相, 发散风气,宜用叶;清得止下,宜用子。

苏子可治:顺气利肠。

用紫苏子、麻子仁,等分研烂,水滤取汁,同米一起煮稀饭吃。

风湿脚气。用紫苏子,高良姜、桔皮,等分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十丸,空心服,酒送下。

风寒湿痹(四肢挛急,脚肿,不能下地)。用紫苏子二两,捣碎,加水三升,磨成汁,倒入粳米二合中煮成稀饭,和葱,椒、姜、豉一起吃下。

消渴。用紫苏子(炒)三两、萝卜子(炒)三两,共研为末。

每服二钱,桑根皮煎汤送下。

一天服两次。

体中的水从小便排出。

食蟹中毒。用紫苏子煮汁饮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苏-译文

紫苏又称赤苏、桂荏。

它的气味(茎、叶)是辣的、温暖的、无毒的。

主要治疗伤寒引起的气喘。用一把紫苏,加水三升,煮成一杯水,慢慢喝下。对于劳累后或饮食不当引起的病状,可以用紫苏叶煮汁,喝下两杯。对于霍乱,可以用紫苏煮的汁液大量饮用。如果需要呕吐,可以用新鲜的紫苏捣成汁服用,或者用干紫苏煮汁也可以。对于九种内伤出血不止的情况,可以用嫩紫苏叶和桑叶一起捣烂,敷在伤口上。对于跌打损伤出血,可以用紫苏捣烂后敷在伤口上,伤口自然会愈合。还有另一种方法:用陈紫苏的根蘸取伤口流出的血,揉烂后敷在伤口上。如果血不化脓,愈合后也不会留下疤痕。对于疯狗咬伤,可以用紫苏叶嚼烂后敷在伤口上。对于乳痈肿痛,可以和紫苏一起煎汤,喝下去,另外取紫苏捣烂后敷在痛处。对于咳嗽气短,可以用紫苏茎叶二钱、人参一钱,加一杯水,煎服。

附方苏子:这是紫苏的果实。它的气味是辣的、温暖的、无毒的。苏子和苏叶的功效相似,用于发散风气宜用叶;用于止下利宜用子。苏子可以治疗:顺气利肠。用紫苏子、麻子仁等量研碎,用水过滤取汁,和米一起煮成稀饭吃。对于风湿脚气,用紫苏子、高良姜、桔皮等量研成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十丸,空腹服用,用酒送下。对于风寒湿痹(四肢拘挛,脚肿,不能下地),用紫苏子二两,捣碎,加水三升,磨成汁,倒入二合粳米中煮成稀饭,和葱、椒、姜、豉一起吃下。对于消渴,用炒紫苏子三两、炒萝卜子三两,共研成末。每次服用二钱,用桑根皮煎汤送下。一天服用两次,体内的水会从小便排出。对于食蟹中毒,可以用紫苏子煮汁喝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苏-注解

紫苏:紫苏,又称紫苏叶,是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叶子,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胸闷、胎动不安等症状。

赤苏:赤苏,可能是指紫苏的红色品种,或是对紫苏的别称。

桂荏:桂荏,此处可能是指紫苏,因为“荏”在古汉语中有时也指紫苏。

辛:辛,指味道辛辣,具有发散、行气的作用。

温:温,指性质温和,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无毒:无毒,指药物或食物对人体没有毒性。

伤寒气喘:伤寒,古称感冒,气喘,指呼吸困难。

劳复食复:劳复,指劳累后身体虚弱;食复,指饮食不当后身体不适。

生姜:生姜,是姜科植物姜的根茎,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等功效。

豆豉:豆豉,是一种发酵豆制品,具有解表、宣肺、除烦等功效。

霍乱:霍乱,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表现为剧烈呕吐和腹泻。

九伤出血不止:九伤,泛指各种外伤;出血不止,指出血难以控制。

桑叶:桑叶,是桑树的叶子,具有清热、润肺、明目等功效。

跌伤出血:跌伤,指跌倒造成的伤害;出血,指受伤部位出血。

陈紫苏:陈紫苏,指存放时间较长的紫苏,可能指干紫苏。

疯狗咬伤:疯狗,指被疯狗咬伤,疯狗咬伤可能导致狂犬病。

乳痈肿痛:乳痈,指乳腺炎;肿痛,指肿胀疼痛。

咳嗽气短:咳嗽,指咳嗽症状;气短,指呼吸急促。

人参:人参,是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具有大补元气、生津止渴、安神等功效。

苏子:苏子,是紫苏的果实,具有顺气、消痰、止咳等功效。

麻子仁:麻子仁,是麻仁的种子,具有润肠通便的功效。

高良姜:高良姜,是姜科植物高良姜的根茎,具有温中止呕、散寒止痛等功效。

桔皮:桔皮,是柑橘的果皮,具有理气、燥湿、化痰等功效。

粳米:粳米,是粳稻的种子,是常见的粮食作物。

消渴:消渴,指糖尿病。

桑根皮:桑根皮,是桑树的根皮,具有利尿、通乳、清热等功效。

食蟹中毒:食蟹中毒,指食用螃蟹后引起的中毒症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苏-评注

释名紫苏、赤苏、桂荏。此句开篇即点明了紫苏的别名,紫苏在中国古代医药文献中有着丰富的名称,这些别名反映了人们对紫苏不同药用价值的认识。紫苏,因其叶色紫而得名,而赤苏、桂荏则可能因其生长环境或药用特性而命名。

气味(茎、叶)辛、温、无毒。此句描述了紫苏的药性,辛味能发散,温性可温中散寒,无毒则说明其安全性。中医认为,药物的气味是决定其药效的关键,辛温之性使得紫苏能够用于治疗寒邪侵袭所致的疾病。

主治伤寒气喘。用紫苏一把加水三升煮成一升,慢慢饮用。劳复食复。用紫苏叶煮汁二升饮下。此段说明了紫苏的主治功效,以及具体的使用方法。伤寒气喘和劳复食复均为外感病后引起的疾病,紫苏能够解表散寒,缓解症状。

霍乱用满。用能吐,用生紫苏捣成汁服,或用干紫苏煮汁服亦可。九伤出血不止。用嫩紫苏叶加桑叶一起,捣烂敷贴伤处。跌伤出血。用紫苏捣烂敷伤处,伤口自合。又方:用陈紫苏圳蘸伤处流出的血揉烂敷伤。血不成脓,愈后亦无瘢痕。疯狗咬伤。用紫苏叶嚼烂敷伤口。这些句子详细介绍了紫苏在治疗多种疾病中的应用,包括霍乱、外伤出血、疯狗咬伤等,体现了紫苏在古代医学中的广泛应用。

乳痈肿痛。和紫苏煎汤,随进服下,另取紫苏捣烂敷痛处。此句描述了紫苏在治疗乳痈肿痛中的应用,既内服以清热解毒,又外敷以消肿止痛,体现了中医治疗疾病的整体观念。

咳嗽气短。用紫苏茎叶二钱、人参一钱,水一杯,煎服。此句说明了紫苏与人参合用治疗咳嗽气短的方法,人参大补元气,紫苏解表散寒,二者合用,标本兼治。

附方苏子:是紫苏的果实。气味辛、温、无毒。苏子与苏叶功用相, 发散风气,宜用叶;清得止下,宜用子。此段介绍了紫苏子的药用价值,与紫苏叶相比,苏子更擅长清肺气、止下焦病,因此在不同的疾病中,选择使用紫苏叶或苏子。

顺气利肠。用紫苏子、麻子仁,等分研烂,水滤取汁,同米一起煮稀饭吃。风湿脚气。用紫苏子,高良姜、桔皮,等分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空心服,酒送下。风寒湿痹(四肢挛急,脚肿,不能下地)。用紫苏子二两,捣碎,加水三升,磨成汁,倒入粳米二合中煮成稀饭,和葱,椒、姜、豉一起吃下。消渴。用紫苏子(炒)三两、萝卜子(炒)三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桑根皮煎汤送下。一天服两次。体中的水从小便排出。食蟹中毒。用紫苏子煮汁饮下。这些句子进一步展示了紫苏子在不同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如顺气利肠、治疗风湿脚气、消渴等,显示了紫苏子广泛的药用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苏》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318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