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苍术

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苍术-原文

释名亦名赤术、山精、仙术、山蓟。

气味苦、温、无毒。

主治面黄食少。用苍术一斤、熟地黄半斤、干姜(炮)五钱至一两(夏天五钱,冬天一两),共研细,加糊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水送下。

喜吃生米(不思熟食,爱嚼生米,憔悴萎黄,终于不起)。用苍术在淘米水中浸一夜,取出焙干,锉碎成末,加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饭前服,一天服三次,米汤送下。半月左右可愈。

腹中虚冷,不能饮食,食亦不化。用苍术二斤、曲一斤,共炒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一天服三次。如怕冷,加干姜三两;腹痛,加当归三两;衰弱,加甘草二两。

脾湿水泻(困弱无力,水谷不化,腹痛甚剧)。用苍术二两、白芍药一两、黄芩半两、淡桂二钱,混合后,每取一两煎服。如脉弦,头微痛,则减去芍药,加防水二两。

暑天暴泻。用神曲(炒)、苍术(淘米水中浸一夜,焙干),等为分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五丸,米汤送下。此方名“曲术丸”。

久痢。用苍术二两、川椒一两,共研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饭前服,温水送下。此方称“椒术丸”。恶痢久者,加桂。

脾湿下血。用苍术二两、地榆一两、分作两份,每份以水二碗,煎成一碗,食前湿服。

青盲、雀目。用苍术四两,淘米水浸一夜,切片焙干,研细,每服三钱。另将药末包在猪肝中,扎好,和粟米同煮熟,用以熏眼。临眼前,食肝饮汁。

又方:用苍术二两,淘米水浸过,焙干,捣碎为末,每服一钱。另以羊肝一斤,切破,放入药末,扎好,以淘米水煮熟,冷定吃下。

两目昏涩。用苍术半斤,淘米水浸七天,去皮切片,焙干,加木贼二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茶或酒送下。

风牙肿痛。把盐水浸过的苍术烧存性,研档擦牙。

脐虫怪病(腹硬如铁,脐中流水,如虫爬行,痒不可忍)。用苍术煎成浓汤洗浴。另以苍术末加麝香少许,水调匀服下。

附方 成药中以苍术为主的膏、丹、丸、散,计有:

苍术膏: 除风湿,健脾胃,被虚损。苍术新者去皮,切薄,在淘米水中浸两天,一天换水一次。然后再浸于井华水澡,三、五天取出,装入布袋,在一半原水里,把津汁揉出来。渣滓捣烂,再放入一半原水里揉至汁尽。将两次津汁合熬成膏。每一斤时厍蜜四两,再熬一次,每一斤里又加水澄白茯苓末半斤。搅匀收存。每服三匙,早晚各服一次,温酒送下。忌食酸物、雀、蛤、白菜、青鱼等。

又方:鲜苍术二十斤,水浸,去皮,晒干,切片。用淘米水浸一夜。取出放在一石水中慢火熬到半干,去渣,加入石膏叶三斤(刷去红衣)、楮实子一斤、川当归半斤、甘草四两(切过),一起煎至黄色。去渣再煎成稀粥状,和蜂蜜三斤熬成膏。每服三、五钱,空心服,好酒调下。

苍术丸: 清上实下,兼治内外障。苍术(洗刮净)一斤,分为四份,分别以酒、醋、淘糯米水、童便各泡三天,一天换液汁一次。三天后,取药洗净,捣烂,晒干,焙过。以黑芝麻同炒香,共研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开水送下。

八制苍丸: 疏风、顺气、养肾,亦治腰脚湿气痹痛。苍术一斤(洗刮净),分作四份,分别用酒、醋、淘米水、盐水各泡三天。取出晒干,又分为四份,分别用川椒、红茴香、补骨脂,黑牵牛各一两同炒香。最后取苍术研末,加醋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盐酒送下。五十岁后,加沉香末一两。

苍术散: 治风湿,常服壮筋骨、明目。苍术一斤(洗刮净),淘粟米水浸过,去皮。以半斤浸酒中,半斤浸便童便中,几天(春五、夏三、秋七、冬十)后取出。将药酒倒入事先用炭火煅赤而炭已移走的干净土坑中。接着把苍术放进酒里,用瓦器盖好,泥封一夜。取药为末。每服一钱,空苡服,温酒或盐汤送下。

六制苍术散: 治下元虚损,偏坠茎痛。苍术(洗刮净)六斤,分为六份。一斤用仓米淘水浸二日后再炒过;一斤用酒浸二日后再炒过;一斤用青盐半斤炒黄,去盐;一斤用小茴香四两炒黄,去茴;一斤用大茴香四两炒黄,去茴;一斤用桑椹子汁浸二日后再炒过。把这几种不同制法的苍术共研为末。每服三钱,空心服,温酒送下。

固真丹: 燥湿养脾,助胃固真。苍术(洗刮净)一斤,分作四份。一份青盐一两炒,一份川椒一两炒,一份川楝子一两炒,一份小茴香、破故纸各一两炒。只取苍术研末,酒煮,加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乾坤生意平补固真丹: 治元脏久虚,遣精白浊,妇女赤白带下、崩漏。苍术(洗刮净)一斤,分作四份。一份川椒一两炒,一份破故纸一两炒,一份茴香、食盐各一两炒,一份川楝肉一两炒。只取苍术为末,加白茯苓末二两、酒洗当归末二两,酒煮后加面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盐酒送下。

固元丹:

治元脏久虚,遗精白浊五淋,小肠膀胱疝气,妇女赤白带下、血崩、便血等症。

以小便频数为有效。

苍术(洗刮净)一斤,分作四份。

一份小茴香、食盐各一两同炒,一份川椒、补骨脂各一两同炒,一份川乌头、川楝子肉各一两同炒,一份用醇醋、老酒各半斤同煮后焙干。

把所有苍术集中起来,酒煮,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服。

男以酒酒、女以醋汤用下。

少阳丹: 补益身体,增进健康。

苍术浸淘米水中半天,去皮晒干,研细,取一斤。

地骨皮温水洗净,去心晒干研细,也取一斤。

熟桑椹二十斤,放在盆中揉烂,滤取液汁,和药末成糊,盛盘中日晒夜露,等干定后研末,炼蜜和丸,如赤小豆大。

每服二十丸,酒送下。

一天服三次。

交感丹: 补虚损、固精气,乌须发。

苍术(洗刮净)一斤,分作四份。

分别用酒、醋、淘米水、盐汤各浸七天,晒干研细。

另用川椒、红小茴香各四两炒过,研细。

加陈米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四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

坎离丸: 滋阴降火,开胃进食,强筋骨,去湿热。

苍术(冼刮净)一斤,分作四份:

一份川椒一两炒,一份破故纸一两炒、一份五味子一两炒,一份川 一两炒。

只取苍术研细。

另用川 皮四斤,分作四份:

一斤酥灸,一斤人乳汁灸,一斤童便灸,一斤淘米水灸,各灸十二次,研细。

两种药末和匀,炼蜜调丸,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早用酒、午用茶、晚用开水送下。

灵芝丸: 治脾肾气虚,添补精髓,通利耳目。

苍术一斤,浸淘米水中,春夏浸五日,秋冬浸七日,每天换一次,期满取出,以竹刀刮皮、切片、晒干,在石臼中研细,加枣肉蒸烂和丸,如梧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空心服,枣汤送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苍术-译文

这种草药又名赤术、山精、仙术、山蓟。

味道苦、性质温、无毒。

主要用于治疗面色黄、食欲不振。

使用苍术一斤、熟地黄半斤、干姜(炮制)五钱至一两(夏天五钱,冬天一两),共同研成细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用温水送下。

喜欢吃生米(不思熟食,喜欢嚼生米,身体消瘦,面色黄,最终不治而亡)。使用苍术在淘米水中浸泡一夜,取出晾干,研成末,加蒸饼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饭前服用,一天服用三次,用米汤送下。大约半个月左右可以治愈。

腹部虚冷,不能饮食,食物也不消化。使用苍术二斤、曲一斤,共同炒成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米汤送下。一天服用三次。如果怕冷,加干姜三两;腹痛,加当归三两;体弱,加甘草二两。

脾湿引起的腹泻(身体虚弱无力,食物不消化,腹痛剧烈)。使用苍术二两、白芍药一两、黄芩半两、淡桂二钱,混合后,每次取一两煎服。如果脉象弦,头部微痛,则减少芍药的用量,加防水二两。

夏天突然腹泻。使用神曲(炒)、苍术(在淘米水中浸泡一夜,晾干),等分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五丸,用米汤送下。这个方子名叫‘曲术丸’。

长期腹泻。使用苍术二两、川椒一两,共同研成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二十丸,饭前服用,用温水送下。这个方子称为‘椒术丸’。长期恶痢,加桂。

脾湿引起的下血。使用苍术二两、地榆一两,分成两份,每份用两碗水,煎成一碗,饭前湿服。

青盲、雀目。使用苍术四两,在淘米水中浸泡一夜,切片晾干,研成末。每次服用三钱。

另将药末包在猪肝中,扎好,和粟米一起煮熟,用来熏眼。临睡前,吃肝喝汁。

又有方子:使用苍术二两,在淘米水中浸泡过,晾干,捣碎成末。每次服用一钱。

另以羊肝一斤,切破,放入药末,扎好,用淘米水煮熟,冷却后吃下。

两眼昏花模糊。使用苍术半斤,在淘米水中浸泡七天,去皮切片,晾干,加木贼二两,共同研成末。每次服用一钱,用茶或酒送下。

风牙肿痛。将盐水浸泡过的苍术烧成灰,研成末擦牙。

脐虫怪病(腹部硬如铁,脐中流水,如虫爬行,痒得难以忍受)。使用苍术煎成浓汤洗浴。

另以苍术末加少许麝香,用水调匀服用。

附方:以苍术为主的成药有膏、丹、丸、散等:苍术膏:除风湿,健脾胃,补虚损。新鲜苍术去皮,切片,在淘米水中浸泡两天,一天换水一次。

然后再浸泡在井水澡中,三、五天取出,装入布袋,在一半的原水中,把汁液揉出来。渣滓捣烂,再放入一半的原水中揉至汁尽。将两次汁液合并熬成膏。每一斤时加四两厍蜜,再熬一次,每一斤里又加半斤水澄白茯苓末。搅拌均匀收存。每次服用三勺,早晚各服用一次,用温酒送下。

忌食酸物、雀、蛤、白菜、青鱼等。

又有方子:新鲜苍术二十斤,浸泡在水中,去皮,晒干,切片。用淘米水浸泡一夜。取出放在一石水中慢火熬到半干,去渣,加入三斤石膏叶(刷去红衣)、一斤楮实子、半斤川当归、四两甘草(切过),一起煎至黄色。

去渣再煎成稀粥状,和三斤蜂蜜熬成膏。每次服用三、五钱,空腹服用,用好酒调下。

苍术丸:清上实下,兼治内外障。苍术(洗净刮净)一斤,分为四份,分别用酒、醋、淘糯米水、童便各浸泡三天,一天换一次液汁。

三天后,取药洗净,捣烂,晒干,炒过。以黑芝麻同炒香,共研成末,用酒煮,面糊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服用,用开水送下。

八制苍丸:疏风、顺气、养肾,亦治腰脚湿气痹痛。苍术一斤(洗净刮净),分为四份,分别用酒、醋、淘米水、盐水各浸泡三天。

取出晒干,又分为四份,分别用川椒、红茴香、补骨脂、黑牵牛各一两同炒香。最后取苍术研末,加醋加糊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服用,用盐酒送下。

五十岁后,加沉香末一两。

苍术散:治风湿,常服壮筋骨、明目。苍术一斤(洗净刮净),用淘粟米水浸泡过,去皮。

以半斤浸泡在酒中,半斤浸泡在便童尿中,几天(春天五天、夏天三天、秋天七天、冬天十天)后取出。

将药酒倒入事先用炭火煅烧而炭已移走的干净土坑中。接着把苍术放进酒里,用瓦器盖好,泥封一夜。取药为末。每次服用一钱,空腹服用,用温酒或盐汤送下。

六制苍术散:治下元虚损,偏坠茎痛。苍术(洗净刮净)六斤,分为六份。

一斤用仓米淘水浸泡二天后再炒过;一斤用酒浸泡二天后再炒过;一斤用半斤青盐炒黄,去盐;一斤用四两小茴香炒黄,去茴;一斤用四两大茴香炒黄,去茴;一斤用桑椹子汁浸泡二天后再炒过。

把这几种不同制法的苍术共研成末。每次服用三钱,空腹服用,用温酒送下。

固真丹:燥湿养脾,助胃固真。苍术(洗净刮净)一斤,分为四份。

一份用一两青盐炒,一份用一两川椒炒,一份用一两川楝子炒,一份用一两小茴香、破故纸炒。

只取苍术研末,用酒煮,加面糊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服用,用米汤送下。

乾坤生意平补固真丹:治元脏久虚,遗精白浊,妇女赤白带下、崩漏。苍术(洗净刮净)一斤,分为四份。

一份用一两川椒炒,一份用一两破故纸炒,一份用一两茴香、食盐炒,一份用一两川楝肉炒。

只取苍术为末,加二两白茯苓末、二两酒洗当归末,酒煮后加面糊成丸子,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服用,用盐酒送下。

固元丹:(此处原文未提供,无法翻译)

治疗元气亏损导致的久虚,以及遗精、白浊、五淋(五种淋病)、小肠和膀胱的疝气,以及妇女的赤白带下、血崩、便血等症状。以小便频繁为有效症状。将一斤苍术(洗净刮净)分成四份。其中一份与一两小茴香和食盐一起炒,一份与一两川椒和补骨脂一起炒,一份与一两川乌头和川楝子肉一起炒,最后一份用半斤醇醋和半斤老酒一起煮后晒干。

将所有苍术集中起来,用酒煮,加入糊状物做成丸子,大小如梧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服用。男性用酒送服,女性用醋汤送服。

少阳丹:补益身体,增进健康。将苍术浸泡在淘米水中半天,去皮晒干,研成细末,取一斤。地骨皮用温水洗净,去心晒干研成细末,也取一斤。将二十斤熟桑椹放在盆中揉烂,滤取汁液,与药末混合成糊状,放在盘中日晒夜露,等干燥后研成末,炼蜜和丸,大小如赤小豆。每次服用二十丸,用酒送服。一天服用三次。

交感丹:补虚损、固精气,乌须发。将一斤苍术(洗净刮净)分成四份,分别用酒、醋、淘米水、盐汤浸泡七天,晒干研成细末。另外用四两川椒和红小茴香炒过,研成细末。加入陈米糊和成丸子,大小如梧子。每次服用四十丸,空腹服用,用温酒送服。

坎离丸:滋阴降火,开胃进食,强筋骨,去湿热。将一斤苍术(洗净刮净)分成四份,一份与一两川椒炒,一份与一两破故纸炒,一份与一两五味子炒,一份与一两川炒。只取苍术研成细末。另外用四斤川皮,分成四份:一斤用酥灸,一斤用人乳汁灸,一斤用童便灸,一斤用淘米水灸,各灸十二次,研成细末。两种药末混合均匀,炼蜜调丸,大小如梧子。每次服用三十丸,早上用酒、中午用茶、晚上用开水送服。

灵芝丸:治疗脾肾气虚,添补精髓,通利耳目。将一斤苍术浸泡在淘米水中,春夏浸泡五天,秋冬浸泡七天,每天换一次水,浸泡期满取出,用竹刀刮皮、切片、晒干,在石臼中研成细末,加入蒸烂的枣肉和丸,大小如梧子。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空腹服用,用枣汤送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苍术-注解

苍术:一种药用植物,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的功效。

熟地黄:中药材,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血虚、头晕、腰膝酸软等症状。

干姜:中药材,性温,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腹痛泄泻等症状。

梧子:一种小坚果,比喻极小的东西,此处指药丸的大小。

神曲:中药材,由面粉、杏仁、赤小豆等发酵而成,具有消食化积、和中止泻的功效。

川椒:一种香料,具有温中散寒、止痛的功效。

地榆:中药材,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血热出血、烫伤等症状。

白芍药:中药材,具有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血虚经痛、腹痛等症状。

黄芩:中药材,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黄疸、热病烦渴等症状。

淡桂:中药材,即肉桂,具有温中散寒、活血通经的功效。

神曲(炒):炒制后的神曲,其功效有所增强,常用于消食化积、和中止泻。

醋:一种发酵的酸味液体,具有收敛、解毒、消食的功效。

羊肝:动物肝脏,富含维生素A,具有养肝明目的功效。

木贼: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的功效。

风牙肿痛:指因风邪侵袭导致的牙齿肿痛。

脐虫怪病:古代医书中对某些不明原因的疾病的描述,可能指寄生虫病或其他腹部疾病。

津汁:指从药材中提取的汁液,常用于制药。

仓米:一种糙米,常用于制药。

便童便:古代医书中指儿童的大便,有时用作药材。

桑椹子汁:桑椹的汁液,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

川楝子: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杀虫的功效。

破故纸:中药材,具有温肾助阳、固精缩尿的功效。

小茴香:一种香料,具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

大茴香:中药材,即八角,具有温中散寒、止痛的功效。

乾坤生意平补固真丹:古代中药方剂名,具体功效和组成成分需根据具体方剂而定。

固元丹:古代中药方剂名,具体功效和组成成分需根据具体方剂而定。

元脏:指人体的主要脏腑,如心、肝、脾、肺、肾等,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遗精白浊五淋:遗精指男性在非性交状态下精液不自主排出;白浊指女性白带异常增多,五淋则是指五种淋证,包括石淋、血淋、气淋、膏淋、劳淋。

小肠膀胱疝气:小肠膀胱疝气是指小肠或膀胱等器官通过腹壁的薄弱处突出形成的疝。

妇女赤白带下、血崩、便血:赤白带下指女性白带颜色异常,血崩指女性月经出血量过多,便血指大便中混有血液。

小便频数:小便频数指排尿次数增多,是中医诊断中的一种症状。

食盐:一种调味品,中医认为有温中散寒、调和五味的作用。

补骨脂:一种药用植物,具有补肾壮骨、温中散寒的功效。

川乌头:一种药用植物,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的功效。

川楝子肉:一种药用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止痛的功效。

醇醋:一种酿造醋,中医认为有开胃消食、解毒的功效。

老酒:一种酿造酒,中医认为有温中散寒、行气活血的功效。

地骨皮:一种药用植物,具有清热凉血、利尿通淋的功效。

熟桑椹:桑树的成熟果实,具有滋阴补血、生津止渴的功效。

乌须发:指使头发变黑,须发浓密。

陈米糊:用陈米熬制而成的糊状物,中医认为有养胃健脾的功效。

酥灸:用酥油(动物脂肪油)炮制的药物,具有温中散寒、补虚的功效。

人乳汁灸:用人乳汁炮制的药物,具有滋阴养血、润燥的功效。

童便灸:用儿童的尿液炮制的药物,具有清热解毒、利尿的功效。

淘米水:洗米后的水,中医认为有清热解毒、润燥的功效。

石臼:一种石制的舂捣工具,用于研磨药材。

枣肉:红枣的果肉,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

枣汤:用红枣熬制而成的汤,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苍术-评注

这段古文描述了中医治疗多种病症的方剂,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原则。

首先,文中提到的病症包括元脏久虚、遗精白浊、五淋、小肠膀胱疝气、妇女赤白带下、血崩、便血等,这些都是中医常见的病症,反映了中医对人体脏腑功能的重视。

针对这些病症,文中提到了使用苍术这一药材,苍术在中医中具有燥湿健脾、祛风除湿的功效,适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湿邪内阻等证候。

接着,文中详细介绍了四种不同的苍术制剂,每种制剂都结合了不同的药材和炮制方法,如小茴香、川椒、补骨脂、川乌头、川楝子肉等,这些药材与苍术相配,旨在增强疗效,如川椒温中散寒,补骨脂温肾助阳,川乌头祛风止痛等。

在制剂过程中,文中提到的酒煮、醋煮、盐煮等炮制方法,是中医传统制药工艺的一部分,这些方法有助于药材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和转化。

此外,文中提到的丸剂制作方法,如加糊做成丸子、炼蜜和丸等,体现了中医对药物剂型的讲究,丸剂便于服用,且药效持久。

在服用方法上,文中根据男女差异,分别以酒和醋汤送服,体现了中医的个性化治疗原则。

文中还提到了少阳丹、交感丹、坎离丸、灵芝丸等方剂,这些方剂分别具有补益身体、增进健康、补虚损、固精气、滋阴降火、开胃进食、强筋骨、去湿热、治脾肾气虚、添补精髓、通利耳目等功效,体现了中医治疗病症的多样性和针对性。

总体来看,这段古文不仅展示了中医的制药工艺和用药原则,也反映了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思想,对于研究中医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苍术》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318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