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芍药

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芍药-原文

释名将离、梨食、白芍、余容、延。

白者名金芍药,赤者名木芍药。

气味(根)苦、平、无毒。

主治腹中虚痛。

用白芍药三钱、炙甘草一,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

夏月加黄芩五分,恶寒加肉桂一钱,冬月大寒再加桂一钱。

骨痛。

用芍药二分、虎骨一两,炙后研细,装入布袋放在酒三升中泡五天。

每次饮酒三合,一天三次。

脚气肿痛。

用芍药六两、甘草一两,共研为末,白开水送下。

消渴。

用白芍药、甘草,等分为末。

每用一钱,水煎服。

一日服三次。

有特效。

鼻血不止。

用芍药研细,每服两匙,水送下。

鼻血、咯血。

用白芍药一两、犀角末二钱半,共研细,新水冲服一茶匙。

血止为限。

崩中下血(小腹痛)。

用芍药一两(炒黄)、柏圳六两(微炒)。

每服二两,加水一升,煮成六合。

又方:将上方中的两味药,共研为末。

每服二钱,酒送下。

月经不停。

用白芍药、香附子、熟艾叶各一钱半,水煎服。

赤白带长期不愈。

用白芍药三两、干姜半两,锉碎黄,捣成末。

每服二匙,空心服,水送下。

一天服二次。

又方:芍药炒黑,研为末,酒送服。

刀伤。

用白芍药一两,熬黄,研细。

每服二钱,酒或米汤送下。

同时可用药末敷伤处。

木舌肿满。

用赤芍药、甘草煎水热漱。

鱼骨鲠喉。

用白芍药嚼细咽汁。

附方芍药有赤、白两类。

“赤芍药散邪”,故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白芍药益脾”,帮育养血剑阴,柔肝止痛。

芍药民是妇科的常用药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芍药-译文

解释药名:离、梨食、白芍、余容、延。白色的叫做金芍药,红色的叫做木芍药。

药性(根):苦、平、无毒。

主治:腹中虚痛。使用白芍药三钱、炙甘草一钱,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夏天加黄芩五分,怕冷加肉桂一钱,冬天大寒再加肉桂一钱。

治疗骨痛。使用芍药二分、虎骨一两,炙后研成细末,装入布袋,放在三升酒中浸泡五天。每次喝酒三合,一天三次。

治疗脚气肿痛。使用芍药六两、甘草一两,共同研成末,用白开水送服。

治疗消渴。使用白芍药和甘草,等量研成末。每次用一钱,水煎服。一天服用三次,有特效。

治疗鼻血不止。使用芍药研成细末,每次服用两勺,用水送服。

治疗鼻血、咯血。使用白芍药一两、犀角末二钱半,共同研成细末,用新水冲服一茶匙。直到血止为止。

治疗崩中下血(小腹痛)。使用芍药一两(炒黄)、柏圳六两(微炒)。每次服用二两,加水一升,煮成六合。或者将这两种药研成末,每次服用二钱,用酒送服。

治疗月经不停。使用白芍药、香附子、熟艾叶各一钱半,水煎服。

治疗赤白带长期不愈。使用白芍药三两、干姜半两,切碎炒黄,捣成末。每次服用两勺,空腹服,用水送服。一天服用两次。或者将芍药炒黑,研成末,用酒送服。

治疗刀伤。使用白芍药一两,熬黄,研成细末。每次服用二钱,用酒或米汤送服。同时可以用药末敷在伤口处。

治疗木舌肿满。使用赤芍药、甘草煎水热漱。

治疗鱼骨卡喉。使用白芍药嚼细后咽下汁液。

附方:芍药有赤、白两类。赤芍药散邪,因此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白芍药益脾,帮助养血调阴,柔肝止痛。芍药是妇科的常用药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芍药-注解

名将离:名将离,指古代著名将领离别时的情景,常用于比喻英雄末路或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境况。

梨食:梨食,指吃梨,有时比喻食用某种食物。

白芍:白芍,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根,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的功效。

余容:余容,指剩余的容颜或容貌,这里可能是指药物剩余的药效。

延:延,指延续、继续,这里可能是指药物的疗效可以持续一段时间。

金芍药:金芍药,指白芍,因其色泽如金而得名。

木芍药:木芍药,指赤芍,因其色泽如木而得名。

气味(根)苦、平、无毒:指白芍的根的味道是苦的,性质平和,没有毒性。

腹中虚痛:指腹部中部的疼痛,通常与脾胃虚弱有关。

炙甘草:炙甘草,指经过炮制的甘草,具有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的作用。

黄芩:黄芩,中药名,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肉桂:肉桂,中药名,具有温中散寒、活血通经的作用。

骨痛:骨痛,指骨骼的疼痛。

虎骨:虎骨,指老虎的骨骼,具有祛风除湿、强筋骨的功效。

脚气肿痛:脚气肿痛,指脚部由于湿气引起的肿胀和疼痛。

消渴:消渴,指糖尿病,古称消渴病。

鼻血不止:鼻血不止,指鼻出血不止。

咯血:咯血,指咳嗽时出血。

犀角末:犀角末,指犀牛角的粉末,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

崩中下血(小腹痛):崩中下血,指女性月经不正常,出血过多。

柏圳:柏圳,指柏树的种子,具有润肠通便、止带的作用。

香附子:香附子,中药名,具有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的功效。

熟艾叶:熟艾叶,指经过炮制的艾叶,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

干姜:干姜,中药名,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的功效。

刀伤:刀伤,指由刀割造成的伤口。

木舌肿满:木舌肿满,指舌头肿胀,感觉像木头一样。

鱼骨鲠喉:鱼骨鲠喉,指鱼骨头卡在喉咙里。

赤芍药散邪:赤芍药散邪,指赤芍药具有疏散邪气的作用。

白芍药益脾:白芍药益脾,指白芍药具有补益脾胃的作用。

芍药民:芍药民,指使用芍药的民间传统治疗方法。

妇科:妇科,指专门研究女性生理、病理和治疗的医学分支。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芍药-评注

释名将离、梨食、白芍、余容、延。白者名金芍药,赤者名木芍药。

此句开篇即点明了芍药的分类,将芍药分为白芍和赤芍,并分别命名,体现了古人对药材的细致分类和命名习惯。‘名’字的使用,也反映了古人对药物功效的重视。‘离’、‘梨’、‘食’、‘余’、‘延’五字,虽然看似无意义,实则可能是古人对芍药药效的象征性描述,或是药名的谐音,增加了古文的神秘色彩。

气味(根)苦、平、无毒。

此句描述了芍药的药性,‘苦’字表明芍药具有清热的作用,‘平’字则说明其性质平和,‘无毒’则表明其安全性。这是对芍药药性的简要概括,为后文具体功效的阐述奠定了基础。

主治腹中虚痛。用白芍药三钱、炙甘草一,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

此句说明了芍药的主治功效,即治疗腹中虚痛。方剂的描述体现了古人对药物配伍的讲究,白芍与炙甘草的搭配,既体现了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也体现了古人对药性的深刻理解。

夏月加黄芩五分,恶寒加肉桂一钱,冬月大寒再加桂一钱。

此句进一步说明了芍药在不同季节的用法,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应用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骨痛。用芍药二分、虎骨一两,炙后研细,装入布袋放在酒三升中泡五天。每次饮酒三合,一天三次。

此句描述了芍药在治疗骨痛方面的应用,通过酒泡的方法,增强了药物的渗透力和作用时间,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应用的创造性。

脚气肿痛。用芍药六两、甘草一两,共研为末,白开水送下。

此句说明了芍药在治疗脚气肿痛方面的应用,体现了古人对不同病症的针对性治疗。

消渴。用白芍药、甘草,等分为末。每用一钱,水煎服。一日服三次。有特效。

此句描述了芍药在治疗消渴(糖尿病)方面的应用,强调了其特效性,反映了古人对药物疗效的认可。

鼻血不止。用芍药研细,每服两匙,水送下。

此句说明了芍药在治疗鼻血不止方面的应用,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应用的广泛性。

鼻血、咯血。用白芍药一两、犀角末二钱半,共研细,新水冲服一茶匙。血止为限。

此句描述了芍药在治疗鼻血和咯血方面的应用,强调了其止血的效果。

崩中下血(小腹痛)。用芍药一两(炒黄)、柏圳六两(微炒)。每服二两,加水一升,煮成六合。

此句描述了芍药在治疗崩漏(月经不调)方面的应用,通过炒黄和微炒的方法,增强了药物的功效。

月经不停。用白芍药、香附子、熟艾叶各一钱半,水煎服。

此句描述了芍药在治疗月经不停方面的应用,体现了古人对药物配伍的讲究。

赤白带长期不愈。用白芍药三两、干姜半两,锉碎黄,捣成末。每服二匙,空心服,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此句描述了芍药在治疗赤白带(妇科疾病)方面的应用,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应用的针对性。

又方:芍药炒黑,研为末,酒送服。

此句提供了芍药应用的另一个方剂,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应用的多样性。

刀伤。用白芍药一两,熬黄,研细。每服二钱,酒或米汤送下。同时可用药末敷伤处。

此句描述了芍药在治疗刀伤方面的应用,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应用的全面性。

木舌肿满。用赤芍药、甘草煎水热漱。

此句描述了芍药在治疗木舌肿满(口腔疾病)方面的应用,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应用的广泛性。

鱼骨鲠喉。用白芍药嚼细咽汁。

此句描述了芍药在治疗鱼骨鲠喉(喉咙异物)方面的应用,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应用的灵活性。

附方芍药有赤、白两类。“赤芍药散邪”,故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白芍药益脾”,帮育养血剑阴,柔肝止痛。

此段对芍药的分类进行了总结,分别阐述了赤芍和白芍的功效,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功效的深入研究和总结,也反映了古人对药物应用的科学性。

芍药民是妇科的常用药物。

此句强调了芍药在妇科领域的应用,体现了古人对女性健康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芍药》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317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