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肉苁蓉-原文
释名亦名肉松容、黑司命。
气味甘、微温、无毒。
主治劳伤,精败面黑。
用肉苁蓉四两,水煮烂,切薄研细,炖羊肉吃。
肾虚白浊。
用肉苁蓉、鹿茸、山药、白茯苓,等分为末,加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枣汤送下。
汗多便秘(年老或体虚的病人)。
用肉苁蓉(酒浸,焙过)二两、沉香末一两,共研为末。
加麻子杜汁糊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七、八丸。
白开水送下。
消中易饥(按:患此病者常多食,但身体很消瘦)。
用肉苁蓉、山萸、五味子等分,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盐酒送下。
破伤风(口禁,身强直)。
用肉苁蓉切片晒干,烧成烟熏伤处,累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肉苁蓉-译文
它的名字也有叫肉松容、黑司命的。
它的味道是甜的,微温,没有毒性。
主要治疗劳伤,精神衰弱脸色发黑。使用肉苁蓉四两,用水煮烂,切成薄片研成细末,和羊肉一起炖着吃。
肾虚引起的白浊。使用肉苁蓉、鹿茸、山药、白茯苓,等量磨成粉末,加入米糊做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枣汤送服。
出汗多、便秘(适用于年老或体虚的病人)。使用酒浸泡过的肉苁蓉(焙过)二两、沉香末一两,共同研成粉末。加入麻子杜汁糊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七、八丸,用白开水送服。
消中易饥(按:患此病的人常常吃很多,但身体却很消瘦)。使用肉苁蓉、山萸、五味子等量磨成粉末,加入蜜做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盐酒送服。
破伤风(口禁,身体强直)。将肉苁蓉切片晒干,烧成烟熏伤处,连续使用有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肉苁蓉-注解
肉松容:肉苁蓉的别称,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属于寄生植物,寄生在沙漠植物梭梭树的根部,具有补肾壮阳、润肠通便的功效。
黑司命:肉苁蓉的另一种别称,寓意其具有滋养生命、延年益寿的功效。
气味甘、微温、无毒:描述肉苁蓉的口感和药性,甘味表示其甜而润,微温表示其性质温和,无毒表示其安全性高。
劳伤:指因过度劳累或损伤导致的身体虚弱、精神不振等症状。
精败面黑:指因肾虚导致的面色晦暗、精神不振等状况。
肉苁蓉:中药材名,具有补肾壮阳、润肠通便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肾虚、腰膝酸软、便秘等症状。
水煮烂:指将肉苁蓉用水煮至烂熟。
炖羊肉吃:将煮烂的肉苁蓉与羊肉一起炖煮食用,以增强药效。
肾虚白浊:指因肾虚导致的尿液混浊不清。
鹿茸:鹿的幼角,具有补肾壮阳、强筋骨的功效。
山药:中药材名,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的功效。
白茯苓:中药材名,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
米糊:用米粉和水搅拌成的糊状物,常用于制作药丸。
丸子:将药物与米糊混合后制成的圆形药丸。
梧子大:梧子是一种植物的种子,以其大小作为药丸的规格。
枣汤:用红枣煮成的汤,常用于送服药丸。
汗多便秘:指出汗多且有大便干燥的症状。
酒浸:将肉苁蓉用酒浸泡,以增强其药效。
焙过:将肉苁蓉用火焙烤,以去除其水分。
沉香末:沉香是一种香料,其粉末具有安神、行气、止痛的功效。
麻子杜汁:麻子是一种植物的种子,杜汁是一种植物的汁液,两者混合制成的糊状物。
消中易饥:指消化不良,食欲过盛但身体消瘦的症状。
山萸:山茱萸,中药材名,具有补肝肾、涩精止遗的功效。
五味子:中药材名,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的功效。
蜜:蜂蜜,常用于制作药丸,以增加药丸的粘性和甜味。
破伤风:一种因感染破伤风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表现为肌肉强直、痉挛等症状。
口禁:指因破伤风导致的口唇紧闭。
身强直:指因破伤风导致的身体强直。
晒干:将肉苁蓉切片后晒干,以保存其药效。
烧成烟熏伤处:将晒干的肉苁蓉烧成烟,用烟熏伤口,以治疗破伤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肉苁蓉-评注
释名亦名肉松容、黑司命。这句话开篇即对肉苁蓉的别称进行了介绍,’肉松容’和’黑司命’均寓意着肉苁蓉的药用价值及其神秘色彩。’肉松容’暗示其形态与肉质相似,而’黑司命’则带有神秘和威严的意味,可能指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或药用效果。
气味甘、微温、无毒。此句对肉苁蓉的药性进行了描述。’甘’表明其味道甜美,易于服用;’微温’说明其性质温和,不会造成伤害;’无毒’则强调其安全性,是中医药中常用的一种药材。
主治劳伤,精败面黑。这句话阐述了肉苁蓉的主要功效,即治疗劳伤和因精血亏损导致的面色晦暗。这体现了中医药注重整体调理的特点,强调通过调和阴阳、补益精血来达到治疗目的。
用肉苁蓉四两,水煮烂,切薄研细,炖羊肉吃。此句详细描述了肉苁蓉的用法,体现了中医药的个性化治疗原则。通过水煮、炖羊肉等烹饪方式,使肉苁蓉的药效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增加了食物的口感,便于患者服用。
肾虚白浊。用肉苁蓉、鹿茸、山药、白茯苓,等分为末,加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枣汤送下。此方中,肉苁蓉与其他药材相配合,共同治疗肾虚引起的白浊症状。丸子剂型便于服用,枣汤送下则有助于药效的吸收。
汗多便秘(年老或体虚的病人)。用肉苁蓉(酒浸,焙过)二两、沉香末一两,共研为末。加麻子杜汁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八丸。白开水送下。此方针对汗多便秘的症状,采用肉苁蓉与沉香、麻子杜汁等药材配合,以达到调理汗液、润肠通便的效果。
消中易饥(按:患此病者常多食,但身体很消瘦)。用肉苁蓉、山萸、五味子等分,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盐酒送下。此方治疗消中易饥的症状,通过肉苁蓉、山萸、五味子等药材的协同作用,以达到调和脾胃、增进食欲的目的。
破伤风(口禁,身强直)。用肉苁蓉切片晒干,烧成烟熏伤处,累效。此方针对破伤风症状,采用肉苁蓉烧烟熏的方法,体现了中医药在治疗急症时的独特之处,即通过外治法来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