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白前

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白前-原文

释名亦名石蓝、嗽药。

气味苦、微温、无毒。

主治久嗽咳血。用白前、桔梗、桑白皮各三两(炒过),甘草一两(灸),加水六升,煮成一升,分三次服下。忌食猪肉、白菜。

久咳气壅(体肿、短气、胀满、喉中呼吸有声,不能平躺卧下)。用白前二两,紫苑、半夏各三两,大戟七合,以水一斗浸一夜后煮成三升,分数次服。忌食羊内,饩糖。

附方李明珍说:

“白前色白而味微辛甘,手太阴药也。长于降气。肺气壅实而痰者宜之,若虚而长哽气者不可用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白前-译文

这种草药又名石蓝、嗽药。

它的味道是苦的,微温,没有毒性。

主要用来治疗久咳和咳血。使用白前、桔梗、桑白皮各三两(炒过),甘草一两(炙),加水六升,煮成一升,分三次服用。忌食猪肉、白菜。

对于久咳导致气壅(身体肿胀、呼吸短促、腹胀、喉咙中呼吸有声音,不能平躺)的情况,使用白前二两,紫菀、半夏各三两,大戟七合,用水一斗浸泡一夜后煮成三升,分多次服用。忌食羊肉、饴糖。

附方中李时珍说:‘白前颜色白,味道微辛甘,属于手太阴经的药物。擅长降气。对于肺气壅实有痰的情况适用,但如果体质虚弱且经常有哽气的情况则不宜使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白前-注解

石蓝:一种中药材,又称石青、石蓝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

嗽药:指用于治疗咳嗽的药物。

苦:味道苦,中医认为苦味有清热、燥湿、泻火的作用。

微温:性质微温,中医认为微温可以温中散寒。

无毒:指药物对人体没有毒性。

久嗽咳血:长期咳嗽并伴有咯血的症状。

白前:中药材,具有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的功效。

桔梗:中药材,有宣肺、祛痰、利咽的作用。

桑白皮:中药材,具有清热、润肺、止咳的作用。

甘草:中药材,具有调和药性、解毒、润肺、止咳的作用。

灸:一种中草药炮制方法,通过加热使药性发生变化。

煮:将药物放入水中加热至沸腾,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溶解于水中。

分三次服下:将煮好的药液分成三次服用。

猪肉:家畜的一种肉类,中医认为猪肉性味甘平,但与某些药物相克。

白菜:蔬菜,中医认为白菜性味甘平,但与某些药物相克。

久咳气壅:长期咳嗽伴有呼吸不畅的症状。

体肿:身体出现肿胀的现象。

短气:呼吸急促,气喘。

胀满:腹部或胸部感觉胀满。

喉中呼吸有声:喉咙中有呼吸时发出的声音。

不能平躺卧下:无法平躺休息。

紫苑:中药材,具有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的功效。

半夏:中药材,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作用。

大戟:中药材,具有泻下逐水、消肿散结的作用。

羊内:羊的内脏,中医认为羊内脏与某些药物相克。

饩糖:一种中药,具有补中益气、润肺止咳的作用。

李明珍:明代著名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

手太阴药:指归属于手太阴肺经的药物,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

降气:指药物具有降低气逆、平喘的作用。

肺气壅实而痰者宜之:对于肺气壅塞、痰多的情况适宜使用。

虚而长哽气者不可用也:对于肺气虚弱、经常有哽咽感的人不适宜使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白前-评注

释名亦名石蓝、嗽药。这一段首先对草药进行了命名,‘释名’是对草药名称的解释,‘亦名’则表示除了正名之外,还有其他称呼。石蓝和嗽药这两个名称,从字面上看,可能与草药的颜色和用途有关,‘石蓝’可能暗示其颜色,而‘嗽药’则直接指向其治疗咳嗽的功效。

气味苦、微温、无毒。这一行描述了草药的药性,‘苦’表明其味道,‘微温’说明其性质偏向温和,‘无毒’则表明其安全性,这些都是中医在用药时非常重视的属性。

主治久嗽咳血。用白前、桔梗、桑白皮各三两(炒过),甘草一两(灸),加水六升,煮成一升,分三次服下。忌食猪肉、白菜。这里详细介绍了草药的用途和用法,‘主治’明确指出其治疗的主症,‘久嗽咳血’则是对症状的具体描述。接下来的用药量、煎煮方法和忌口都是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医的个体化治疗原则。

久咳气壅(体肿、短气、胀满、喉中呼吸有声,不能平躺卧下)。用白前二两,紫苑、半夏各三两,大戟七合,以水一斗浸一夜后煮成三升,分数次服。忌食羊内,饩糖。此段进一步描述了草药的适应症和具体用药方法,‘久咳气壅’是对病情的详细描述,而‘用’字后面的药材和煎煮方法则是对治疗方案的详细说明。同时,‘忌食’一语再次强调了饮食与药物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附方李明珍说:‘白前色白而味微辛甘,手太阴药也。长于降气。肺气壅实而痰者宜之,若虚而长哽气者不可用也。’这段话出自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对白前这一草药的深入分析。李时珍从草药的颜色、味道、归经(手太阴药)以及功效(降气)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且指出了其适用范围和禁忌症,体现了中医理论对草药的全面认识和应用。

总体来看,这段古文内容体现了中医的用药原则和理论体系。从草药的命名、药性描述、用途、用法到禁忌,无不体现了中医注重整体观、辨证施治的特点。同时,引用李时珍的见解,也反映了中医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白前》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309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