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王不留行-原文
释名禁宫花、剪金花、金盏银台。
气味(苗、子)苦、平、无毒。
主治鼻血不止。用王不留行连茎、叶阴干,煎成浓汁温服。很快见效。
大便后下血。用王不留行研为末,每服一钱,水送下。
刀伤失血。用王不留行十分,蒴翟叶十分,桑根白皮十分,川椒三分,甘草十分,黄芩、干姜、芍药、厚朴各二分,前三味,烧存性,后六味,研为末。两组和匀。治在伤。每服一匙,水送下;治小伤,只须用末敷伤处即可。
妇女产后亦可服用。此方名“王不留行散”。
妇女乳少。用王不留行、穿山甲(炮)、龙骨、瞿麦穗、麦门冬,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服药后再吃猪蹄汤,并一日数次用木梳乳,助乳汁流出。此方名“涌泉散”。
头风白屑 。用王不留行、香白芷,等分为末,干搽头上。第二天清晨篦去。
痈疽诸疮。用王不留行、桃枝、茱萸根皮各五两,蛇床子、牡荆子、苦竹叶、蒺藜子各三程式,大麻子一升,以水二头号半,煮取一斗,多次洗患处。此方名“王不留行汤”。
疔肿初起。用王不留不行子研为一末,加蟾蜍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一丸,酒送下。汗出即愈。
附方王不留行以善于行血知名“虽有王命不能留其行”,所以叫“王不留行”,但流血不止者,它又可以止血。
在妇科,王不留行又是发乳的良药,常与穿山甲同用,俗谚有“穿出甲,王不留,妇人服了乳长流”的说法,可见本品通乳汁的作用是很显著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王不留行-译文
这种花的名字有禁宫花、剪金花、金盏银台。
它的味道(苗、子)是苦的、平和的、没有毒。
主治鼻出血不止。使用王不留行(连茎、叶)阴干后,煎成浓汁,温热服用。很快就能见效。大便后出血。将王不留行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钱,用水送服。刀伤出血。使用王不留行十分,蒴翟叶十分,桑根白皮十分,川椒三分,甘草十分,黄芩、干姜、芍药、厚朴各二分,前三味烧成灰,后六味研磨成粉末。两组混合均匀。治疗刀伤。每次服用一勺,用水送服;治疗小伤口,只需将粉末敷在伤口处即可。妇女产后也可以服用。这个方子名叫‘王不留行散’。
妇女乳汁少。使用王不留行、穿山甲(炮制后)、龙骨、瞿麦穗、麦门冬,等量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钱,用热酒调和后服用,服药后再吃猪蹄汤,并且一天中多次用木梳按摩乳房,帮助乳汁流出。这个方子名叫‘涌泉散’。
头上有风引起的白屑。使用王不留行、香白芷,等量研磨成粉末,干燥后搽在头上。第二天清晨用篦子梳去。
痈疽等疮。使用王不留行、桃枝、茱萸根皮各五两,蛇床子、牡荆子、苦竹叶、蒺藜子各三程式,大麻子一升,用水二头号半,煮取一斗,多次清洗患处。这个方子名叫‘王不留行汤’。
疔肿初期。将王不留行子研磨成粉末,加入蟾蜍制成药丸,如黍米大小。每次服用一丸,用酒送服。出汗后就会痊愈。
附方:王不留行因其善于行血而知名,‘虽有王命不能留其行’,所以叫‘王不留行’,但对于出血不止的情况,它又可以用来止血。在妇科领域,王不留行也是催乳的好药,常与穿山甲一起使用,有俗语说‘穿出甲,王不留,妇人服了乳长流’,可见这种药在通乳方面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王不留行-注解
禁宫花:禁宫花是一种古代的草药,其具体名称和来源已不可考,可能指代宫廷中种植的某种花草,具有药用价值。
剪金花:剪金花,古代草药名,可能是指某种花形独特、颜色鲜艳的植物,具有药用价值。
金盏银台:金盏银台是古代对某些植物或草药的美称,意指其花朵色彩鲜艳,如同金盏银盘。
王不留行:王不留行是一种中药材,学名为Vaccaria segetalis,因其具有行血通乳的功效而得名。’王命不能留其行’是指其功效强大,即使有王的命令也无法阻止其作用。
苗:指植物的幼苗部分,通常指植物生长初期采集的部分。
子:指植物的种子部分。
苦:味道苦,中医认为苦味能清热、燥湿、解毒。
平:味道平和,中医认为性质平和的药物适合大多数人使用。
无毒:指药物对人体没有毒性。
鼻血不止:指鼻出血不止的病症。
王不留行散: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产后乳汁不下、乳汁少等症状。
穿山甲: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学名为Manis pentadactyla,具有活血通乳的功效。
龙骨:古代指某些动物的骨骼,如牛、犀牛等,现多指中药材龙骨,学名为Os Draconis,具有收敛止血、定惊安神等功效。
瞿麦穗:瞿麦穗是中药材瞿麦的穗部,具有利尿通淋的功效。
麦门冬:中药材,学名为Ophiopogon japonicus,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
篦:一种用来梳头发的工具,此处指用篦子梳理头发。
痈疽:中医名词,指局部皮肤红肿、疼痛、溃烂的病症。
蛇床子:中药材,学名为Cnidium monnieri,具有温肾壮阳、祛风燥湿的功效。
牡荆子:中药材,学名为Vitex negundo,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的功效。
苦竹叶:苦竹叶是苦竹的叶子,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
蒺藜子:中药材,学名为Tribulus terrestris,具有疏肝解郁、强筋骨的功效。
大麻子:大麻子是中药材大麻的种子,具有润肺止咳、通乳的功效。
汗出即愈:指通过出汗的方式使疾病痊愈。
涌泉散: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妇女产后乳汁不下、乳汁少等症状。
头风白屑:指头部风邪引起的白屑脱落。
王不留行汤: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痈疽诸疮等皮肤病症。
疔肿:指皮肤上发生的局部红肿、疼痛的病症。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王不留行-评注
释名禁宫花、剪金花、金盏银台。气味(苗、子)苦、平、无毒。
此段开篇点明了王不留行的别名及其药性。‘禁宫花’、‘剪金花’、‘金盏银台’这些别名赋予其神秘与尊贵的色彩,体现了古人对草药的崇敬。‘苦’、‘平’、‘无毒’的药性描述,说明了王不留行既可入药,又无副作用,是古代医家常用的药材之一。
主治鼻血不止。用王不留行连茎、叶阴干,煎成浓汁温服。很快见效。
此处介绍了王不留行在治疗鼻血方面的应用。‘连茎、叶阴干’的炮制方法,体现了古人对药材炮制的重视,认为药材的炮制方法会影响药效。‘煎成浓汁温服’的服用方式,说明了古人对药效的重视,认为药效的发挥与服用方式密切相关。
大便后下血。用王不留行研为末,每服一钱,水送下。
此段介绍了王不留行在治疗大便后下血方面的应用。‘研为末’的炮制方法,体现了古人对药材炮制的细致。‘每服一钱,水送下’的服用方式,说明了古人对药效的重视。
刀伤失血。用王不留行十分,蒴翟叶十分,桑根白皮十分,川椒三分,甘草十分,黄芩、干姜、芍药、厚朴各二分,前三味,烧存性,后六味,研为末。两组和匀。治在伤。每服一匙,水送下;治小伤,只须用末敷伤处即可。
此段介绍了王不留行在治疗刀伤失血方面的应用。‘烧存性’的炮制方法,体现了古人对药材炮制的独特技艺。‘两组和匀’的配伍方法,说明了古人对药材配伍的讲究,认为不同药材的配伍可以增强药效。
妇女产后亦可服用。此方名‘王不留行散’。
此段介绍了王不留行在妇女产后中的应用,并给出了方名。‘王不留行散’的方名,体现了古人对方剂的命名习惯,通常以药材名称或功效命名。
妇女乳少。用王不留行、穿山甲(炮)、龙骨、瞿麦穗、麦门冬,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服药后再吃猪蹄汤,并一日数次用木梳乳,助乳汁流出。此方名‘涌泉散’。
此段介绍了王不留行在治疗妇女乳少方面的应用,并给出了方名。‘涌泉散’的方名,体现了古人对方剂的命名习惯。‘热酒调下’的服用方式,说明了古人对药效的重视。
头风白屑。用王不留行、香白芷,等分为末,干搽头上。第二天清晨篦去。
此段介绍了王不留行在治疗头风白屑方面的应用。‘干搽头上’的用法,体现了古人对药材应用的直接性。
痈疽诸疮。用王不留行、桃枝、茱萸根皮各五两,蛇床子、牡荆子、苦竹叶、蒺藜子各三程式,大麻子一升,以水二头号半,煮取一斗,多次洗患处。此方名‘王不留行汤’。
此段介绍了王不留行在治疗痈疽诸疮方面的应用,并给出了方名。‘王不留行汤’的方名,体现了古人对方剂的命名习惯。‘多次洗患处’的用法,说明了古人对药效的重视。
疔肿初起。用王不留不行子研为一末,加蟾蜍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一丸,酒送下。汗出即愈。
此段介绍了王不留行在治疗疔肿初起方面的应用。‘加蟾蜍和丸’的炮制方法,体现了古人对药材炮制的独特技艺。
附方王不留行以善于行血知名‘虽有王命不能留其行’,所以叫‘王不留行’,但流血不止者,它又可以止血。在妇科,王不留行又是发乳的良药,常与穿山甲同用,俗谚有‘穿出甲,王不留,妇人服了乳长流’的说法,可见本品通乳汁的作用是很显著的。
此段对王不留行的药性进行了总结。‘虽有王命不能留其行’的别名,说明了王不留行具有行血的作用。‘王不留行’的止血作用,体现了古人对药材药效的全面认识。‘穿出甲,王不留,妇人服了乳长流’的俗谚,说明了王不留行在妇科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