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款冬花-原文
释名款冬、颗冻、氏冬、钻冻、菟奚、虎须。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久咳不愈。用早晨取款冬花一小团,拌蜜少许,放有在瓦罐内烧烟,缺罐留一忆,让烟出,以口吸烟咽下。如此五日,至第六日,吃一餐羊肉包子,从此病愈。
痰嗽带血。用款冬花、百部,经蒸、焙后,等分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龙眼大。每天临睡时嚼服一丸,姜汤送下。
口中疳疮。用款冬花、黄连,等分为末,以唾液调成饼子,行砭蛇床了煎汤漱口。同志将饼子敷患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款冬花-译文
名称有款冻、颗冻、氏冬、钻冻、兔脂、虎须。
味道是辛、温,没有毒性。
主要治疗久咳不愈。方法是早晨取一小团款冬花,加入少许蜜,放在瓦罐中燃烧,留一个小口,让烟冒出,用口吸烟并吞下。这样连续五天,到第六天,吃一顿羊肉包子,从此病就好了。如果痰中带血,用款冬花和百部,经过蒸、焙后,等量磨成粉末,加蜜做成像龙眼大小的丸子。每天临睡前嚼服一丸,用姜汤送下。如果口中长疮,用款冬花和黄连,等量磨成粉末,用唾液调和成饼状,用蛇床子煎汤漱口,然后将饼子敷在患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款冬花-注解
款冬花:款冬花,又名冬花,是菊科植物款冬的干燥花蕾,具有温肺润燥、止咳化痰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咳嗽、痰多等症状。
颗冻:颗冻,古代对某些植物的果实或花蕾的别称,此处可能指款冬花。
氏冬:氏冬,即款冬花,古代对款冬花的别称。
钻冻:钻冻,可能是对款冬花形状的形容,意为像钻头一样的花蕾。
菟奚:菟奚,古代对某些植物的别称,此处可能与款冬花有关。
虎须:虎须,可能是对款冬花形状的形容,意指其花蕾像老虎的胡须。
辛:辛,指味道辛辣,中医认为辛味具有发散、行气的作用。
温:温,指性质温和,中医认为温性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无毒:无毒,指该药物或成分对人类没有毒性。
久咳不愈:久咳不愈,指咳嗽症状持续很长时间,没有好转。
拌蜜少许:拌蜜少许,指在款冬花中加入少量的蜜糖。
瓦罐:瓦罐,一种用陶土烧制的容器,常用于烹饪和储存食物。
烧烟:烧烟,指用火加热使植物产生烟雾。
忆:忆,此处可能是指“隙”字,意为缝隙。
痰嗽带血:痰嗽带血,指咳嗽时痰中带有血液。
百俣:百俣,可能是指某种药物或成分,但具体含义不明。
蒸、焙:蒸、焙,指通过蒸煮和烘焙的方式处理药材,以增强其药效。
姜汤:姜汤,指用生姜煮成的汤,具有温中散寒、发汗解表的作用。
口中疳疮:口中疳疮,指口腔内的溃疡或疮口。
黄连:黄连,是一种苦寒的药材,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行锵:行锵,此处可能是指“行啖”,意为食用。
蛇床子:蛇床子,是一种中药材,具有燥湿止痒、杀虫止痒的作用。
煎汤漱口:煎汤漱口,指用煎煮好的药汤漱口,以治疗口腔疾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款冬花-评注
释名款冬、颗冻、氏冬、钻冻、菟奚、虎须。这一段文字首先对款冬的多种名称进行了列举,体现了古人对同一事物命名多样化的特点。款冬,又称颗冻、氏冬等,这些名称在民间流传,反映了古人对植物形态、生长环境或药用价值的认识。‘钻冻’、‘菟奚’、‘虎须’等名称则带有神秘色彩,可能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植物名称,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想象。
气味辛、温、无毒。这句话是对款冬花性质的描述。‘辛’、‘温’是中医对药物性质的分类,辛味具有发散、行气的作用,温性则能温中散寒。‘无毒’则说明款冬花是一种安全的中药材,可以放心使用。
主治久咳不愈。这里指出了款冬花的主要药用功能,即治疗久咳不愈。中医认为,久咳不愈多由肺虚、痰湿等原因引起,款冬花辛温无毒,能宣肺化痰,对于此类咳嗽有较好的疗效。
用早晨取款冬花一小团,拌蜜少许,放有在瓦罐内烧烟,缺罐留一忆,让烟出,以口吸烟咽下。如此五日,至第六日,吃一餐羊肉包子,从此病愈。此段文字详细描述了款冬花的服用方法。通过烧烟吸入,使药物直达病灶,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吸收途径的探索。同时,通过食用羊肉包子,可能是为了增强身体抵抗力,加速病情恢复。
痰嗽带血。用款冬花、百俣,经蒸、焙后,等分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龙眼大。每天临睡时嚼服一丸,姜汤送下。这段文字介绍了款冬花治疗痰嗽带血的方法。蒸、焙是古人对中药材的处理方法,可以去除杂质,提高药效。丸剂服用方便,易于携带,而姜汤则有助于调和药性,增强疗效。
口中疳疮。用款冬花、黄连,等分为末,以唾液调成饼子,行锵蛇床了煎汤漱口同志将饼子敷患处。这段文字描述了款冬花治疗口中疳疮的方法。黄连是一种苦寒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与款冬花配伍使用,可以增强疗效。使用唾液调和药末,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吸收途径的进一步探索,而蛇床子煎汤漱口,则是为了清洁口腔,辅助治疗。
整体来看,这段古文内容丰富,详细介绍了款冬花的多种用途和服用方法,反映了古人对中医药学的深入研究和丰富实践经验。同时,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利用,以及对疾病治疗方法的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