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旋花-原文
释名旋 、盘根、续筋根、鼓子花、 肠草、美草、天剑草、缠枝牡丹。
气味(花)甘、(根)辛、温、无毒。
主治腹中寒热邪气(用根),脸上黑痣。亦利小便,续筋骨,合刀伤,治丹毒,补劳损,益精气。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旋花-译文
它的名字有旋、盘根、续筋根、鼓子花、肠草、美草、天剑草、缠枝牡丹。
它的气味(花)是甜的,(根)是辣的、温热的、没有毒性。
它主要用来治疗腹中的寒热邪气(使用根部),以及脸上的黑痣。也有利于小便,能够接续筋骨,可以用来处理刀伤,治疗丹毒,补充体力,增强精力和元气。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旋花-注解
旋:旋,指植物生长的姿态,这里可能指某些植物生长时旋转或螺旋状的特点。
盘根:盘根,指植物的根盘曲交错,深入土壤,形容根深蒂固。
续筋根:续筋根,可能指某些植物的根具有接续或修复筋骨的功能,这里用作比喻。
鼓子花:鼓子花,指某些花朵形状类似鼓子的植物,这里指代这种植物的花。
肠草:肠草,可能指某些植物的形态或功效类似于人体肠道,或与肠道相关的植物。
美草:美草,指某些植物外观美丽,或具有美化的作用。
天剑草:天剑草,可能指某些植物形状或功效类似于剑,具有某种神圣或强大的象征意义。
缠枝牡丹:缠枝牡丹,指牡丹花的一种变种,其花朵围绕枝条生长,形成独特的图案。
甘:甘,指味道甜,这里指花或根的味道。
辛:辛,指味道辛辣,这里指根的味道。
温:温,指性质温和,这里指根的性质。
无毒:无毒,指物质对人体没有毒性。
腹中寒热邪气:腹中寒热邪气,指人体腹部出现的寒热不定的病状,可能是由于邪气入侵。
脸上黑痣:脸上黑痣,指人脸上生长的黑痣。
利小便:利小便,指某些药物或植物能够帮助排尿,对某些疾病有治疗作用。
续筋骨:续筋骨,指某些药物或植物能够帮助修复断裂的筋骨。
合刀伤:合刀伤,指刀割造成的伤口。
治丹毒:治丹毒,指治疗由热毒引起的皮肤疾病。
补劳损:补劳损,指补充因劳累过度而损耗的体力。
益精气:益精气,指增强人体的精力和精神。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旋花-评注
释名旋、盘根、续筋根、鼓子花、肠草、美草、天剑草、缠枝牡丹。这一段古文首先以一系列别称来描述一种植物,这些别称不仅丰富了植物的命名,也反映了古人对植物特性的认知和情感寄托。
‘旋’字可能暗示了这种植物的生长形态或旋转的特点,‘盘根’则描绘了其根部的形态,盘曲交错,生命力旺盛。‘续筋根’和‘鼓子花’则分别强调了其根和花的功效,‘肠草’和‘美草’则可能从其外观和药用价值上进行了描述。
‘天剑草’和‘缠枝牡丹’则赋予了植物更为浪漫和神话的色彩,‘天剑’暗示了其锋利或神奇的特性,而‘缠枝牡丹’则可能暗示了其花朵的美丽和繁复。
气味(花)甘、(根)辛、温、无毒。此句进一步描述了这种植物的花和根的气味特性。‘甘’字表明花味甜,可能具有滋补的效果;‘辛’字则表明根味辛辣,具有驱寒、行气的作用;‘温’字则表明其性质温和,适合多种体质的人使用;‘无毒’则强调了其安全性,是古人对药物安全性的重要考量。
主治腹中寒热邪气(用根),脸上黑痣。亦利小便,续筋骨,合刀伤,治丹毒,补劳损,益精气。这一段详细列举了这种植物的药用价值。从治疗腹中寒热邪气到脸上的黑痣,再到利小便、续筋骨、合刀伤、治丹毒、补劳损、益精气,几乎涵盖了内、外、妇、儿等多个科室的疾病,显示了这种植物在古代医学中的广泛应用。
这些描述不仅反映了古人对植物药理作用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古人在疾病治疗上的智慧。通过对植物特性的细致观察和总结,古人能够发现和利用植物的药用价值,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