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地黄

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地黄-原文

释名亦名 (音户)、芑(音起)、地髓。

气味(生地黄)甘、寒、无毒。(熟地黄)甘、微苦、微温、无毒。

主治吐血唾血,补虚、除热,去痈疖。

用生地黄不拘多少,三捣三压,取全部液汁,装瓦器中,盖严,在热水中熬浓,去渣再煎成糖稀状,做成丸子,如弹子大。

每服一丸,温酒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地黄煎”。

利血生精。

用地黄(切)二合,与米同煮,熟后以酥二合、蜜一合同炒香放入,再煮熟食下。

此方名“地黄粥”。

明目补肾。

用生、熟地黄各二两,川椒红一两,共研为末,加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

虚损(或大病后,或积劳后,四休沉滞,骨肉酸痛,呼吸力少,或小腹拘急,咽干唇燥,饮食无味,多卧少起)

用生地黄二斤,面一斤,捣烂炒干炒末。

每服一匙,空心服,酒送下。

一天服三次。

病后虚汗(口干心躁)

用熟地黄五两,加水三碗煎成一碗半,分三次服,一天服完。

咳嗽唾血,痈疽劳瘵。

用生地黄汁十六斤、人参末一斤半、白茯苓末三斤、白沙蜜十斤,拌匀,小火熬三昼夜,成膏。

每服一匙,开水或酒送下。

此方名“玉膏”。

吐血便血。

用地黄汁六合,铜器煮开,加牛皮胶一两,等化尽后再加姜汁半杯。

分三次服完。

小便带血、吐血、耳鼻出血。

用生地黄汁半升、生姜汁半合、蜜一合,调匀服。

月经不止。

用生地黄汁一碗,加酒一碗煎服。

一天服两次。

月经不调,久不受孕。

用熟地黄半斤、当归二两、黄连一两,在酒中泡一夜,取出焙干研细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七十丸,米汤或温酒送下。

妊娠漏胎,下血不止。

用生地黄汁一升,泡在酒四合中,煮开几次后服下,不止再服。

又方:用生地黄为末,酒冲服一匙,昼夜各服一次。

又方:用生地黄、熟地黄,等分为末。

每服半两,空心服,白术、枳壳煎汤调下,每日服二次。

此方名“二黄丸”。

妊娠胎动。

用生地黄捣汁,煎开,加鸡蛋白一枚,搅匀服下。

产生血痛(腹中有硬块作痛)。

有熟地黄一斤、陈生姜半斤,同炒干为末。

每服二钱,温酒调下。

此方名“黑神散”。

产后中风。

用生地黄五两,捣出汁,生姜五两,也捣成汁。

以生地黄渣浸姜汁中,生姜渣浸生地黄汁中,过一夜。

次日取两药炒黄,焙干,研细。

每服一匙,酒送下。

胞衣不出。

用生地黄汁一升,苦酒三合,调匀温服。

热闷昏迷。

用生地黄汁一碗灌下。

如大渴饮水不止,则用生地黄根、生薄荷叶等分捣烂,榨取汗,加麝香不许,冷水调服。

觉心下顿凉,即不再服药。

疔肿乳痈。

用生地黄捣烂敷患处,药变热,即须更换。

跌打损伤,瘀血在腹。

用生地黄汁三升,加酒一升半,共四升半煮成二升半,分三次服完。

眼睛红痛。

用生地黄、黑豆各二两,捣成膏,临卧时先以盐汤洗眼,再以药膏涂盖在眼皮上。

次日晨,用水把药膏浸湿、洗掉。

牙疳脓血。

用生地黄一斤、盐二合,共捣成团,外用面裹住,投火中烧焦,剥出面壳,药中加麝香一分,研匀,贴患处。

牙齿动摇。

用棉裹生地黄放口中细嚼,令药汁作用于齿根,最后将汁涸下。

耳中常鸣。

用生地黄一截塞耳中,一天换几次。

生地黄煨熟塞耳更好。

犬咬伤。

用地黄捣汁涂伤处。

附方张元素说:“地黄生则大寒而凉血,血热者须用之;熟则微温而补肾,血衰者须用之。”

王硕《易简方》说:“男子多阴虚,宜用熟地黄,女子多血热,宜用生地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地黄-译文

地黄的别名有(音户)、芑(音起)、地髓。

地黄的气味(生地黄)是甜的、寒性的、无毒的。(熟地黄)是甜的、略带苦味、微温的、无毒的。

地黄的主治作用包括治疗吐血和唾血、补虚、除热、去除痈疖。使用生地黄时,无论多少,捣碎三次,压榨出全部汁液,装入瓦器中,盖紧,放入热水中熬至浓稠,去渣后再煎成糖浆状,制成像弹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用温酒送服。一天服用两次。这个方子叫做‘地黄煎’。可以利血和生精。使用地黄(切成片)两合,与米一起煮,煮熟后加入两合酥油和一合蜜,炒香后再次煮熟食用。这个方子叫做‘地黄粥’。可以明目和补肾。使用生、熟地黄各二两,川椒红一两,共同研成粉末,加入蜜制成像梧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服用,用盐汤送服。

用于治疗虚损(或者大病之后,或者积劳之后,身体沉重,骨肉酸痛,呼吸力弱,或者小腹拘急,喉咙干,嘴唇干裂,食欲不振,多卧少起)。使用生地黄二斤,面一斤,捣碎炒干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勺,空腹服用,用酒送服。一天服用三次。

用于治疗病后虚汗(口干心烦)。使用熟地黄五两,加水三碗煎至一碗半,分三次服用,一天服完。

用于治疗咳嗽唾血,痈疖,劳瘵。使用生地黄汁十六斤、人参末一斤半、白茯苓末三斤、白沙蜜十斤,混合均匀,用小火熬煮三昼夜,制成膏状。每次服用一勺,用开水或酒送服。这个方子叫做‘玉膏’。

用于治疗吐血和便血。使用地黄汁六合,在铜器中煮沸,加入一两牛皮胶,等化尽后再加入半杯姜汁。分三次服完。

用于治疗小便带血、吐血、耳鼻出血。使用生地黄汁半升、生姜汁半合、蜜一合,调匀服用。

用于治疗月经不止。使用生地黄汁一碗,加一碗酒煎服。一天服用两次。

用于治疗月经不调,久不受孕。使用熟地黄半斤、当归二两、黄连一两,在酒中浸泡一夜,取出晾干研成粉末,加入炼蜜制成像梧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七十丸,用米汤或温酒送服。

用于治疗妊娠漏胎,下血不止。使用生地黄汁一升,浸泡在四合酒中,煮沸几次后服用,如果不止再服用。

又有方:使用生地黄研成粉末,用酒冲服一勺,白天和晚上各服用一次。

又有方:使用生地黄和熟地黄,等量研成粉末。每次服用半两,空腹服用,用白术、枳壳煎汤调服,每天服用两次。这个方子叫做‘二黄丸’。

用于治疗妊娠胎动。使用生地黄捣汁,煎开,加入一枚鸡蛋白,搅拌均匀后服用。

用于治疗产生血痛(腹中有硬块作痛)。有一斤熟地黄、半斤陈生姜,共同炒干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钱,用温酒调服。这个方子叫做‘黑神散’。

用于治疗产后中风。使用生地黄五两,捣出汁,五两生姜也捣成汁。将生地黄渣浸泡在姜汁中,生姜渣浸泡在生地黄汁中,过一夜。次日取两种药炒黄,晾干,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勺,用酒送服。

用于治疗胞衣不出。使用生地黄汁一升,三合苦酒,调匀温服。

用于治疗热闷昏迷。使用生地黄汁一碗灌下。如果非常口渴喝水不止,则使用生地黄根、生薄荷叶等量捣烂,榨取汁液,加入麝香少许,用冷水调服。感觉心下突然凉爽,即不再服药。

用于治疗疔肿乳痈。使用生地黄捣烂敷在患处,如果药变热,即需更换。

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血在腹。使用生地黄汁三升,加半升酒,共四升半,煮成二升半,分三次服完。

用于治疗眼睛红痛。使用生地黄、黑豆各二两,捣成膏,临睡前先用盐汤洗眼,再用药膏涂在眼皮上。次日早晨,用水将药膏浸湿、洗掉。

用于治疗牙疳脓血。使用一斤生地黄、二合盐,共同捣成团,外面用面裹住,放入火中烧焦,剥掉面壳,药中加入一分麝香,研匀,贴在患处。

用于治疗牙齿动摇。用棉裹生地黄放在口中细嚼,让药汁作用于齿根,最后将汁液咽下。

用于治疗耳中常鸣。使用一段生地黄塞入耳中,一天换几次。生地黄煮熟后塞入耳中更好。

用于治疗犬咬伤。使用地黄捣汁涂在伤口上。

附方张元素说:‘地黄生则大寒而凉血,血热者须用之;熟则微温而补肾,血衰者须用之。又脐下痛属肾经,非熟地黄不能除,乃通肾之药也。’王硕《易简方》说:‘男子多阴虚,宜用熟地黄,女子多血热,宜用生地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地黄-注解

地黄:地黄是一种中药材,分为生地黄和熟地黄两种。生地黄性寒,能清热凉血;熟地黄性温,能滋阴补肾。地黄在中国传统医学中被广泛使用,具有补虚、除热、去痈疖等功效。

甘:味甘,指地黄的味道,中医认为甘味有补益作用。

寒:性寒,指地黄的药性,中医认为寒性可以清热、凉血。

无毒:指地黄没有毒性,是安全的中药材。

吐血唾血:指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吐血和唾血的症状。

补虚:指补充人体的虚弱状态,增强体质。

除热:指清除体内的热邪,治疗发热等症状。

去痈疖:指治疗痈疖等皮肤疾病。

熬浓:指将液体熬煮至浓稠。

丸子:指将药物制成圆形的药丸。

温酒:指用温热的酒。

利血生精:指具有活血和生精的作用。

酥:指用牛奶、羊奶等制成的乳制品。

蜜:指蜂蜜,常用作中药的辅料。

川椒:一种中药材,性温,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梧子:一种植物的种子,形状像梧桐树的种子,常用作药丸的大小标准。

虚损:指身体虚弱,体力不支的状态。

四休沉滞:指身体虚弱,精神不振,行动迟缓。

枳壳:一种中药材,能行气消痰。

黑神散:一种中药方剂,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胞衣:指胎儿出生后从母体中排出的胎盘。

苦酒:指一种苦味的酒,用于调制中药。

麝香: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开窍醒神的作用。

牙疳:指牙齿周围的疾病,如牙周炎等。

棉裹:用棉花包裹。

犬咬伤:指被狗咬伤的情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地黄-评注

释名亦名 (音户)、芑(音起)、地髓。此句为地黄的别称,其中‘地髓’一语双关,既指地黄的营养丰富,又比喻其具有滋补作用,寓意深远。

气味(生地黄)甘、寒、无毒。(熟地黄)甘、微苦、微温、无毒。此句描述了生地黄和熟地黄的药性,生地黄甘寒,适合清热凉血;熟地黄甘微苦微温,适合滋阴补肾。

主治吐血唾血,补虚、除热,去痈疖。此句概述了地黄的主要功效,包括止血、补虚、清热、解毒等,体现了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

用生地黄不拘多少,三捣三压,取全部液汁,装瓦器中,盖严,在热水中熬浓,去渣再煎成糖稀状,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温酒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地黄煎’。利血生精。用地黄(切)二合,与米同煮,熟后以酥二合、蜜一合同炒香放入,再煮熟食下。此方名‘地黄粥’。明目补肾。用生、熟地黄各二两,川椒红一两,共研为末,加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虚损(或大病后,或积劳后,四休沉滞,骨肉酸痛,呼吸力少,或小腹拘急,咽干唇燥,饮食无味,多卧少起)。用生地黄二斤,面一斤,捣烂炒干炒末。每服一匙,空心服,酒送下。一天服三次。病后虚汗(口干心躁)。用熟地黄五两,加水三碗煎成一碗半,分三次服,一天服完。咳嗽唾血,痈疽劳瘵。用生地黄汁十六斤、人参末一斤半、白茯苓末三斤、白沙蜜十斤,拌匀,小火熬三昼夜,成膏。每服一匙,开水或酒送下。此方名‘玉膏’。吐血便血。用地黄汁六合,铜器煮开,加牛皮胶一两,等化尽后再加姜汁半杯。分三次服完。小便带血、吐血、耳鼻出血。用生地黄汁半升、生姜汁半合、蜜一合,调匀服。月经不止。用生地黄汁一碗,加酒一碗煎服。一天服两次。月经不调,久不受孕。用熟地黄半斤、当归二两、黄连一两,在酒中泡一夜,取出焙干研细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米汤或温酒送下。妊娠漏胎,下血不止。用生地黄汁一升,泡在酒四合中,煮开几次后服下,不止再服。又方:用生地黄为末,酒冲服一匙,昼夜各服一次。又方:用生地黄、熟地黄,等分为末。每服半两,空心服,白术、枳壳煎汤调下,每日服二次。此方名‘二黄丸’。妊娠胎动。用生地黄捣汁,煎开,加鸡蛋白一枚,搅匀服下。产生血痛(腹中有硬块作痛)。有熟地黄一斤、陈生姜半斤,同炒干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此方名‘黑神散’。产后中风。用生地黄五两,捣出汁,生姜五两,也捣成汁。以生地黄渣浸姜汁中,生姜渣浸生地黄汁中,过一夜。次日取两药炒黄,焙干,研细。每服一匙,酒送下。胞衣不出。用生地黄汁一升,苦酒三合,调匀温服。热闷昏迷。用生地黄汁一碗灌下。如大渴饮水不止,则用生地黄根、生薄荷叶等分捣烂,榨取汗,加麝香不许,冷水调服。觉心下顿凉,即不再服药。疔肿乳痈。用生地黄捣烂敷患处,药变热,即须更换。跌打损伤,瘀血在腹。用生地黄汁三升,加酒一升半,共四升半煮成二升半,分三次服完。眼睛红痛。用生地黄、黑豆各二两,捣成膏,临卧时先以盐汤洗眼,再以药膏涂盖在眼皮上。次日晨,用水把药膏浸湿、洗掉。牙疳脓血。用生地黄一斤、盐二合,共捣成团,外用面裹住,投火中烧焦,剥出面壳,药中加麝香一分,研匀,贴患处。牙齿动摇。用棉裹生地黄放口中细嚼,令药汁作用于齿根,最后将汁涸下。耳中常鸣。用生地黄一截塞耳中,一天换几次。生地黄煨熟塞耳更好。犬咬伤。用地黄捣汁涂伤处。此段详细介绍了地黄在不同病症中的应用,包括内服和外用,体现了中医的多样性和实用性。

附方张元素说:‘地黄生则大寒而凉血,血热者须用之;熟则微温而补肾,血衰者须用之。又脐下痛属肾经,非熟地黄不能除,乃通肾之药也。’王硕《易简方》说:‘男子多阴虚,宜用熟地黄,女子多血热,宜用生地黄。’此段引用了古代医家的观点,强调了地黄在不同体质和病症中的针对性应用,体现了中医的个体化治疗原则。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地黄》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294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