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地锦-原文
释名地朕、地噤、夜光、承夜、草血竭、血见愁、血风草、马蚁草、雀儿卧单、酱瓣草、猢孙头草。
气味辛、平、无毒。
主治赤白痢。用地锦草洗净、晒干,研为末,米汤送服一钱。
妇女血崩。用嫩地锦草蒸熟,加油、盐、姜调食 ,并喝一、二杯送下。
又言:地锦草阴干,研为末,姜、酒调服一、二钱,一服即可止崩。
小便血淋。用地锦草加水捣服。
刀伤出血不止。用地锦草捣烂涂上。
风疮癣疥。用血见愁草同满江红草一起捣成末,敷患处。
趾间鸡眼。先割破,令出血,用地锦草捣烂敷上,甚效。
黄疸。用地锦草、羊 草、桔梗、苍术各一两,甘草五钱,共研为末;另以陕西省醋二碗与皂矾四两,同熬匀后,将近药末投入,再加白面适量和成丸子,如小豆大。
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空心服,醋汤送下。
一天服二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地锦-译文
这种草的名字有地朕、地噤、夜光、承夜、草血竭、血见愁、血风草、马蚁草、雀儿卧单、酱瓣草、猢孙头草。
它的气味是辛、平、无毒。
主治赤白痢疾。使用地锦草,先洗净、晒干,然后研磨成粉末,用米汤送服一钱。
对于妇女血崩,使用嫩地锦草蒸熟,加入油、盐、姜调味后食用,并喝上一、二杯送下。
另外还有说法:将地锦草阴干后研磨成粉末,用姜和酒调服一、二钱,一次服用即可止血。
对于小便血淋,用地锦草加水捣碎后服用。
对于刀伤出血不止,用地锦草捣烂后敷在伤口上。
对于风疮、癣、疥,使用血见愁草和满江红草一起捣成粉末,敷在患处。
对于趾间鸡眼,先割破让出血,用地锦草捣烂后敷上,效果显著。
对于黄疸,用地锦草、羊草、桔梗、苍术各一两,甘草五钱,共同研磨成粉末;另外用陕西省的醋二碗和皂矾四两,一起熬煮均匀后,将近药末投入,再加入适量的白面和成丸子,大小如小豆。
每次服用三十至五十丸,空腹服用,用醋汤送下。一天服用两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地锦-注解
地朕:古代对地锦草的别称,地锦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叶形似锦,且蔓延地面而得名。
地噤:古代对地锦草的另一种别称,可能与地锦草的形态或生长习性有关。
夜光:古代对某些发光植物或宝石的称呼,这里可能指地锦草在夜间能发出微弱光亮的特点。
承夜:可能指地锦草在夜间生长或活动,或者是指地锦草具有夜间生长的习性。
草血竭:草血竭是一种植物的别称,可能是指其具有止血或收敛的功效。
血见愁:血见愁是一种植物的别称,可能因其汁液遇血即变红色而得名,具有止血作用。
血风草:血风草是一种植物的别称,可能因其具有止血或治疗风湿病的功效而得名。
马蚁草:马蚁草是一种植物的别称,可能因其形态或生长环境与蚂蚁有关而得名。
雀儿卧单:雀儿卧单是一种植物的别称,可能因其形状或生长习性类似雀鸟的卧铺而得名。
酱瓣草:酱瓣草是一种植物的别称,可能因其味道类似酱或具有酱香而得名。
猢孙头草:猢孙头草是一种植物的别称,猢孙即猴子,可能因其形状或生长环境类似猴子而得名。
辛:指味道辛辣,辛味在中医中具有发散、行气、活血的作用。
平:指药性平和,既不寒也不热,适合大多数人使用。
无毒:指药物没有毒性,安全无害。
赤白痢:赤白痢是一种疾病,表现为大便中既有红色血便,又有白色黏液。
米汤:将米煮成汤,常用于调制药物,以帮助药物更好地被人体吸收。
妇女血崩:妇女血崩是指女性月经量过多或非月经期间大量出血的病症。
小便血淋:小便血淋是指小便时伴有血丝或血块的症状,常见于泌尿系统疾病。
刀伤出血不止:刀伤出血不止是指刀伤后出血不止,需要及时处理。
风疮癣疥:风疮癣疥是指皮肤上出现的各种病症,如皮炎、癣、疥疮等。
满江红草:满江红草是一种植物的别称,可能因其开花时满江皆红而得名。
陕西省醋:陕西省醋是指陕西省生产的醋,具有特定的风味和药用价值。
皂矾:皂矾是一种含有硫酸盐的矿物,具有收敛、止血、解毒等作用。
白面:白面是指小麦磨成的面粉,常用于制作食品和药物制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地锦-评注
释名地朕、地噤、夜光、承夜、草血竭、血见愁、血风草、马蚁草、雀儿卧单、酱瓣草、猢孙头草。这一段列举了地锦草的多个别名,这些别名不仅体现了古人对植物形态、生长环境、药用价值的认识,也反映了古代民间对植物的崇拜和神秘色彩。地朕、地噤等名暗示了地锦草与土地、自然界的紧密联系,夜光、承夜等名则揭示了其夜间生长或发光的特性,草血竭、血见愁等名则直接关联到其药用价值,表明了其在治疗出血、创伤等方面的作用。
气味辛、平、无毒。这句话对地锦草的药性进行了描述。辛味入肺,能行气止痛;平性则表示其药性平和,不会造成过度刺激。无毒则说明其安全性高,适用于多种人群。
主治赤白痢。用地锦草洗净、晒干,研为末,米汤送服一钱。妇女血崩。用嫩地锦草蒸熟,加油、盐、姜调食 ,并喝一、二杯送下。这两句话详细介绍了地锦草在治疗赤白痢和妇女血崩方面的应用。通过洗净、晒干、研末等步骤,体现了古人对药材处理的讲究,而米汤送服和加油、盐、姜调食则说明了地锦草在应用时的食用方法,以及与其他食材的搭配。
又言:地锦草阴干,研为末,姜、酒调服一、二钱,一服即可止崩。这句话进一步介绍了地锦草在治疗妇女血崩时的用法,强调了其疗效显著,一服即可见效。
小便血淋。用地锦草加水捣服。刀伤出血不止。用地锦草捣烂涂上。这两句话展示了地锦草在治疗小便血淋和刀伤出血方面的应用,体现了其止血、消炎、生肌的功效。
风疮癣疥。用血见愁草同满江红草一起捣成末,敷患处。趾间鸡眼。先割破,令出血,用地锦草捣烂敷上,甚效。这两句话说明了地锦草在治疗皮肤病和鸡眼等病症时的应用,体现了其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黄疸。用地锦草、羊草、桔梗、苍术各一两,甘草五钱,共研为末;另以陕西省醋二碗与皂矾四两,同熬匀后,将近药末投入,再加白面适量和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空心服,醋汤送下。一天服二次。这句话详细介绍了地锦草在治疗黄疸时的配伍应用,体现了古人在用药上的智慧和经验。通过与其他药材的配伍,地锦草的功效得到了增强,适用于治疗更为复杂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