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商陆

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商陆-原文

释名逐汤、当陆、章柳、白昌、马尾,夜呼。

气味(根)辛、平、有毒。

主治温气脚软。用商陆根切成小豆大,先煮熟,再加绿豆同煮成饭,每日进食,病愈为止。

水气肿满。用商陆根去皮,切成豆大颗粒,装一碗,加糯米一碗,同煮成粥,每日空心吃下。微泻为好,不得杂食。

又方:白商陆六两,取汁半合,加酒半升,基酌病人情况适量给服,腹泻为效。

又方:白商陆一升、羊肉六两,加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和葱豉一起煨汤吃。

腹中症结(硬如石块,刺痛异常)。用商陆根捣汁或蒸烂,摊布上,放在患处,药冷即换,昼夜不停。

产后腹大、坚满,湍不能卧。用商祟根一两、大埋葬 一两半、甘遂(炒)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三钱,热汤调下,腹泻即停药。

引方名“白圣散”。

五尸注痛(尸注病明是:腹痛胀急,不得喘息,上攻心胸,旁攻两胁,或垒块涌起。—按尸注常提到的有:一飞尸:游走皮肤,洞穿脏腑;二、游尸:附骨和主肉,攻凿血脉;三、风尸:只觉疼痛,而不积压痛在何处;四、沉尸:弹绵脏腑,冲引肺胁)。

用商陆根煎烂,装布袋中,乘热熨痛处,药冷好换。

石痈(痈硬如石,不出脓)。用一商陆根捣烂搽涂患处,药干即换。

此方亦治湿疮、疖子。

附方现在治癌方中,常用商陆。

上列尸注,可能包括着癌症,值得进一步加以研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商陆-译文

这些药名分别是逐汤、当陆、章柳、白昌、马尾,晚上服用。

它们的气味(根)是辛辣、平和、有毒。

主治症状包括温气脚软。用法是取商陆根切成小豆大小,先煮熟,再加入绿豆一起煮成饭,每天吃,直到病好为止。对于水气肿满,用法是去掉商陆根的皮,切成豆大小,放入一碗,加上一碗糯米,一起煮成粥,每天空腹吃。轻微腹泻为好,不要吃其他食物。

还有方子:取白商陆六两,取汁半合,加入半升酒,根据病人的情况适量服用,腹泻有效。

又有方子:取白商陆一升、羊肉六两,加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和葱豉一起煮成汤喝。

对于腹中症结(硬如石块,刺痛异常),用法是取商陆根捣汁或蒸烂,摊在布上,放在患处,药冷了就换,日夜不停。

产后腹部变大、坚硬,不能躺下。用法是取商祟根一两、大埋葬一两半、甘遂(炒)一两,共同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二、三钱,用热汤调下,腹泻就停药。这个方子叫做‘白圣散’。

对于五尸注痛(尸注病明显症状是:腹痛胀急,不能喘息,向上攻心胸,向旁攻两胁,或者形成肿块涌起。—按尸注常提到的有:一飞尸:游走皮肤,穿透脏腑;二、游尸:附着于骨骼和肌肉,攻击血脉;三、风尸:只感到疼痛,而不积压痛在何处;四、沉尸:弹击脏腑,冲击肺胁)。用法是取商陆根煎烂,装在布袋中,趁热熨痛处,药冷了就换。

对于石痈(痈硬如石,不出脓),用法是用一商陆根捣烂涂抹在患处,药干了就换。

这个方子也可以治疗湿疮、疖子。

附方:现在治疗癌症的方子中,常用商陆。上面提到的尸注,可能包括癌症,值得进一步研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商陆-注解

逐汤:逐汤是一种治疗方法,指的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来驱除体内的病邪或湿气。

当陆:当陆,此处指商陆,是一种药用植物,具有药用价值。

章柳:章柳可能是指柳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柳树常被用来象征生命和希望。

白昌:白昌可能是指某种植物或草药,但具体指代不明。

马尾:马尾在此处可能是指马尾巴,这里可能是指用马尾巴制成的某种药物或工具。

夜呼:夜呼可能是指夜晚呼喊或吟诵某种咒语或咒语般的语句。

气味(根)辛、平、有毒:描述了商陆根的药性,辛表示味道辛辣,平表示性质平和,有毒表示有毒性。

主治温气脚软:主治症状,指商陆根可以治疗因温气引起的脚软。

商陆:商陆(学名:Phytolacca acinosa),是一种有毒的药用植物,根、叶均可入药,具有利尿、消肿等功效。

糯米:糯米,一种粘性大的稻米,常用于制作粥、糕点等。

葱豉:葱豉,指葱和豆豉,是中医中常用的食材,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

五尸注痛:五尸注痛是一种古代医书中描述的病症,可能与现代医学中的某些疾病有关。

飞尸:飞尸,古代医书中描述的一种病症,指病邪游走于身体各处。

游尸:游尸,与飞尸类似,指病邪在体内游走。

风尸:风尸,指因风邪引起的病症,以疼痛为主。

沉尸:沉尸,指病邪沉于体内,可能引起脏腑不适。

石痈:石痈,指痈疮坚硬如石,不易破溃。

湿疮、疖子:湿疮和疖子都是皮肤病的名称,湿疮是指皮肤湿润多汗引起的皮肤病,疖子是指皮肤上的小脓包。

白圣散:白圣散是一种中药方剂,由多种药材组成,用于治疗特定的病症。

尸注:尸注,古代医书中描述的一种病症,可能与现代医学中的某些感染性疾病有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商陆-评注

释名逐汤、当陆、章柳、白昌、马尾,夜呼。此句以释名开篇,通过五个不同的名称,展现了商陆在古代的多样性使用。逐汤、当陆等名称,透露出商陆在民间有着丰富的药用经验。夜呼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商陆具有神秘的治疗力量。

气味(根)辛、平、有毒。此句介绍了商陆根的药性,辛味能散寒,平性则平和无偏,有毒则提示使用时需谨慎。这种对药性的描述,体现了中医对药物特性的细致观察。

主治温气脚软。用商陆根切成小豆大,先煮熟,再加绿豆同煮成饭,每日进食,病愈为止。此段详细介绍了商陆根治疗温气脚软的方法,通过煮食,体现了中医的食疗理念。

水气肿满。用商陆根去皮,切成豆大颗粒,装一碗,加糯米一碗,同煮成粥,每日空心吃下。微泻为好,不得杂食。此段介绍了商陆根治疗水气肿满的方法,强调微泻的效果,并提醒不得杂食,体现了中医治疗中的饮食禁忌。

又方:白商陆六两,取汁半合,加酒半升,基酌病人情况适量给服,腹泻为效。此方使用了白商陆的汁液,与酒混合服用,体现了中医在药物使用上的灵活变通。

又方:白商陆一升、羊肉六两,加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和葱豉一起煨汤吃。此方将白商陆与羊肉、葱豉等食材搭配,体现了中医食疗中的食材搭配原则。

腹中症结(硬如石块,刺痛异常)。用商陆根捣汁或蒸烂,摊布上,放在患处,药冷即换,昼夜不停。此段描述了商陆根治疗腹中症结的方法,通过外敷,体现了中医外治法的特点。

产后腹大、坚满,湍不能卧。用商祟根一两、大埋葬 一两半、甘遂(炒)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三钱,热汤调下,腹泻即停药。引方名“白圣散”。此段介绍了治疗产后病症的方剂,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

五尸注痛(尸注病明是:腹痛胀急,不得喘息,上攻心胸,旁攻两胁,或垒块涌起。—按尸注常提到的有:一飞尸:游走皮肤,洞穿脏腑;二、游尸:附骨和主肉,攻凿血脉;三、风尸:只觉疼痛,而不积压痛在何处;四、沉尸:弹绵脏腑,冲引肺胁)。用商陆根煎烂,装布袋中,乘热熨痛处,药冷好换。此段详细描述了尸注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反映了古代医学对疾病的深入认识。

石痈(痈硬如石,不出脓)。用一商陆根捣烂搽涂患处,药干即换。此方亦治湿疮、疖子。此段介绍了商陆根治疗石痈的方法,并指出其也可用于治疗湿疮、疖子,体现了商陆的广泛药用价值。

附方现在治癌方中,常用商陆。上列尸注,可能包括着癌症,值得进一步加以研究。此句指出商陆在现代医学治疗癌症中的应用,并暗示古代医学对癌症的认识可能比现代医学更早,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商陆》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293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