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禽部-鹰-原文
释名角鹰。
气味(屎白)微寒、有小毒。
主治奶癖(小儿膈下的硬块)用黄鹰炒一钱、密陀僧一两、硫磺一分、丁香二十一个,共研为末。每服二、三分,三岁以上小儿服半钱,用乳汁或白面汤调下。待排出青黑物后,好换服补药。
以醋石榴皮(炙黑)半两、一分、木香一分、麝香半钱,共研为末。每服一钱,薄酒调下。连进二服。
面。
用鹰屎白二分、胡粉一分,调蜜敷涂。
食鲠。用鹰屎烧成灰,水送服一匙。
消灭瘢痕。用鹰屎二两、僵蚕一两半,共研为末,调蜜敷涂。
又方:用鹰屎、白附子各一两,共研为末,调醋敷含沙射影。
一天三、五次,痕灭为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禽部-鹰-译文
解释名称为角鹰。
气味(指鹰粪)稍微有点凉、带有一点毒性。
主要治疗奶癖(小儿胸腹下部的硬块),使用黄鹰粪一钱、密陀僧一两、硫磺一分、丁香二十一个,共同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二、三分,三岁以上的小儿服用半钱,用乳汁或白面汤调匀后服用。等到排出青黑色的物质后,可以改换服用补药。
用醋石榴皮(烧成黑色)半两、一分、木香一分、麝香半钱,共同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钱,用少量酒调匀后服用。连续服用两次。
面部治疗。使用鹰粪白二分、胡粉一分,调和蜜后敷涂。
治疗鱼骨卡喉。将鹰粪烧成灰,用水送服一匙。
消除疤痕。使用鹰粪二两、僵蚕一两半,共同研成粉末,调和蜜后敷涂。
又有另一种方法:使用鹰粪、白附子各一两,共同研成粉末,调和醋后敷在含沙射影的地方。一天三、五次,直到疤痕消失为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禽部-鹰-注解
角鹰:古代对鹰的一种别称,指鹰的一种,常用于中医药方中。
气味:中医药术语,指药物的气味特征,通常与药物的性味相对应。
屎白:指鹰的粪便,在中医药中有时被用作药材。
微寒:中医药术语,指药物的性味属性,微寒表示药物性质偏凉。
小毒:中医药术语,指药物具有一定的毒性,但用量得当可治疗疾病。
奶癖:中医病名,指小儿膈下有硬块,可能是由痰饮、瘀血等引起的。
黄鹰:指黄鹰的粪便,在中医药中用作药材。
密陀僧:矿物药名,主要成分为氧化铅,具有解毒、杀虫等作用。
硫磺:矿物药名,具有温肾助阳、杀虫止痒等作用。
丁香:香料药名,具有温中散寒、止痛等作用。
末:中医药术语,指将药材研磨成粉末。
乳汁:指母亲的奶水,有时在中医药方中用作溶剂。
白面汤:指用面粉制成的汤,有时在中医药方中用作溶剂。
青黑物:指在服用某些药物后,体内排出的异常物质。
醋石榴皮:指用醋炙制的石榴皮,具有收敛、止泻等作用。
炙黑:中医药术语,指用醋炙制使药物变黑,以增强其药效。
木香:香料药名,具有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等作用。
麝香:香料药名,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等作用。
胡粉:矿物药名,主要成分为铅,具有解毒、杀虫等作用。
蜜:指蜂蜜,具有润肺止咳、解毒等作用。
鲠:指鱼刺卡在喉咙里,难以吞咽。
瘢痕:指皮肤受伤后留下的疤痕。
僵蚕:昆虫药名,具有祛风止痛、解毒散结等作用。
白附子:矿物药名,具有散寒止痛、解毒消肿等作用。
敷涂:中医药术语,指将药物敷在患处。
含沙射影:古代成语,比喻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此处可能指用药物消除疑虑或误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禽部-鹰-评注
释名角鹰:首句以释名开篇,角鹰,亦称鹞鹰,是古人对一种猛禽的称呼,常用于中医药方中。这里的‘释名’体现了中医药注重药材来源和名称的传统。
气味(屎白)微寒、有小毒:此句描述了鹰屎的药性。‘微寒’表明其性味,‘有小毒’则说明了其药效的峻猛,提示使用时需谨慎。
主治奶癖(小儿膈下的硬块)用黄鹰炒一钱、密陀僧一两、硫磺一分、丁香二十一个,共研为末。每服二、三分,三岁以上小儿服半钱,用乳汁或白面汤调下。待排出青黑物后,好换服补药:此段介绍了鹰屎在治疗小儿奶癖(即膈下硬块)中的应用。‘主治’二字点明了药方的治疗目的,而‘黄鹰炒’、‘密陀僧’等药材的使用,体现了古人对药材炮制方法的讲究。同时,方中药物的用量和使用方法,也体现了中医药讲究个体化治疗的特点。
以醋石榴皮(炙黑)半两、一分、木香一分、麝香半钱,共研为末。每服一钱,薄酒调下。连进二服:此段描述了另一种药方的组成和使用方法。‘醋石榴皮’、‘木香’、‘麝香’等药材,都是中医药中常用的药材,各有其独特的药效。此方中,醋石榴皮炙黑,增强了其收敛作用,而麝香则起到了开窍通窍的作用。
面。用鹰屎白二分、胡粉一分,调蜜敷涂:此句介绍了鹰屎在治疗面部问题的应用。‘面’字表明了治疗部位,‘调蜜敷涂’则说明了使用方法,体现了中医药注重外治的特点。
食鲠。用鹰屎烧成灰,水送服一匙:此句描述了鹰屎在治疗鱼骨鲠喉中的应用。‘食鲠’指鱼骨卡喉,‘烧成灰’则是对鹰屎的炮制方法,‘水送服’则说明了服用方法。
消灭瘢痕。用鹰屎二两、僵蚕一两半,共研为末,调蜜敷涂。又方:用鹰屎、白附子各一两,共研为末,调醋敷含沙射影。一天三、五次,痕灭为止:此段介绍了鹰屎在治疗瘢痕中的应用。‘消灭瘢痕’明确了治疗目的,而‘调蜜敷涂’、‘调醋敷含沙射影’等,则说明了治疗方法和频率。这些方剂的运用,体现了古人对疾病治疗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整体来看,这段古文内容丰富,涉及了多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反映了古代中医药的丰富经验和治疗方法。同时,也体现了中医药注重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