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铅丹-原文
释名又名黄丹、丹粉、朱粉、铅华。
系用铅、硫磺、硝石等合炼而成。
气味辛、微寒、无毒。
主治消渴烦乱。用铅丹一钱,新汲水送下。服药后,宜吃荞麦粥。
吐逆不止。用铅丹四两,加米醋半斤,煎干,在炭火中煅红,冷定后,研为末,和米饭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丸,醋汤送下。此方名“碧霞丹”。
小儿吐逆水上。用铅丹研末,加枣肉捣匀,做成丸子,如芡子大。针挑一丸,在灯上烧过,研为细末,乳汁调服。此方名“烧针丸”。
另一配方:在烧针丸的药方中加朱砂、枯矾各少许。
反胃气逆。用铅丹、白矾各二两,生石亭脂半两。先把丹、矾两药放在坩锅里,烧炭煅红,放冷两天,再加入石亭脂,共研为末,和米饭少许,捏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日服十五丸,米汤送下。
赤白泄痢。把枣肉捣烂,加入铅丹、白矾等分,各如皂角子大,再加米饭少许,和成团丸,如弹子大。以铁丝穿团丸,在灯上烧透,冷后研为细末,米汤冲服。
又方:铅丹,炒成紫色,加入炒黄连,各等分。研细,加糊作丸,如麻子大。每服五十丸,生姜甘草汤送下。
妊妇腹痛下痢。用乌骨鸡蛋一个,壳上开小孔,让蛋白流出,单留蛋黄。从孔口装进铅丹五钱,搅匀,外用泥封好,放在火灰里煨干,研为细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吐血、咳血。用铅丹一钱,新汲水送下。
寒热疟疾。用铅丹、百草霜等分,研细。发病之日,空腹服三钱,米汤送下。两服可愈。
加饭或蒜做成丸药吃,也有效。
又方:铅丹一两、恒山末三两,和蜜做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湿酒送下。清晨吃一次,病将发未发时吃一次,有效。
又方:铅丹(炒过)二两、独蒜一百个,共捣成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九丸,空腹服,长流水送下。疟发过两、三次后才服药,最见效。此方亦可治痢疾。
又方:铅丹(炒过)半两、童便浸过的青蒿二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寒多酒送下,热多用茶送下。
小儿疟,壮热不寒。用铅丹二钱,蜜水送下。如兼恶寒,则以酒送下。此方名“鬼哭丹”。
风 。用铅丹二两、白矾二两,分别研细。取两块砖铺地上,砖上垫纸七层,纸上铺丹,丹上辅矾。周围架柳木柴焚烧,约烧完柴十斤,即停烧待冷,取药合研。每服二钱,温酒送下。此方名“驱风散”。
客忤中恶(此病病象是:人行路上,忽然心腹绞痛,胀满气冲;或突然倒地,四肢阙冷,甚至不救)。用铅丹一小茶匙,调蜜三合灌下。
一切目疾(凡目疾,翳障而伴有昏花现象者可治,可障而无错花感者不治)。用蜂蜜半斤,在铅锅中熬成紫色块,放入铅丹二两,水一两,再炼至水气全尽,倒在一块绢布上过滤。取滤下的细粉,装在瓶子里,埋地下二十天,才取出点眼。每日点七次。
如药粘眼不开,则洗了重点。
又方:铅丹、蜂蜜调匀,摊布片上,贴太阳穴。治赤眼痛有效。
又方:铅丹、白矾,等分研末,点眼。
又方:铅丹、乌贼骨,等分为末,加蜂蜜蒸后点眼。治眼睛红久生翳。
又方:铅丹半两,调鲤鱼胆汁成膏,点眼。治眼生珠管。
又方:铅丹、轻粉,等分为末,吹少许入耳内。左眼病,欠吹右耳,右眼病,吹左耳。治痘疹生翳。
小儿重舌(舌肿厚)。用铅丹一粒,如黄豆大,放在舌下。
小儿口疮糜烂。用铅丹一钱、生蜜一两,调匀,蒸到黑色,用鸡毛蘸取搽疮上。
腋下狐臭。用铅丹加在轻粉中,以口水调和,经常搽腋下。
蝎子螫伤。用醋调铅丹涂搽。
刀伤。用铅丹、滑石等分,敷伤处。
外痔肿痛。用铅丹、滑石等分,研细,新汲水调涂。一天涂五次。
臁疮。用铅丹一两,黄蜡一两,香油五钱,熬成膏子。先以葱椒汤洗患处,然后贴敷药膏。
又方:铅丹,水飞过,再炒过,取一两;黄 ,酒浸七日,焙干,也取一两;另取轻粉半两。分别研为细末。先以苦茶洗疮,随用轻粉把疮填满,再敷上铅丹,外层则用黄 细末摊成膏贴上,不要揭动,几天即见效。
附方铅丹作药,用途很广。
李时珍对这种药的主要功效,概括得很好:铅丹体重性沉,能坠痰去怯,故治惊 癫狂、吐逆反胃有奇故;能消积杀虫,故汉疳疾、下痢、疟疾有实绩;能解热、拔毒、长肉、去瘀,故治恶疮肿毒及入膏药,是外科必用的药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铅丹-译文
铅丹又称黄丹、丹粉、朱粉、铅华。是由铅、硫磺、硝石等物质混合炼制而成的。
气味辛辣、微寒、无毒。
主治消渴烦乱。用铅丹一钱,用新打的水送服。服药后,适宜吃荞麦粥。如果出现呕吐不止的情况,用铅丹四两,加上半斤米醋,煎干后,在炭火中烧红,冷却后研成粉末,和米饭做成丸子,大小如梧子。每次服用七丸,用醋汤送服。这个方子名叫‘碧霞丹’。如果小孩呕吐,用铅丹研成末,加上枣肉捣匀,做成丸子,大小如芡子。用针挑一丸,在灯上烧过,研成细末,用乳汁调服。这个方子名叫‘烧针丸’。
另一个配方:在烧针丸的药方中加上朱砂、枯矾各少许。治疗反胃气逆。用铅丹、白矾各二两,生石亭脂半两。先将铅丹和白矾放在坩锅里,用炭火烧红,冷却两天后,再加入石亭脂,共同研成粉末,和少许米饭捏成丸子,大小如绿豆。每天服用十五丸,用米汤送服。
治疗赤白泄痢。将枣肉捣烂,加入铅丹、白矾等量,各如皂角子大,再加上少许米饭,和成团丸,大小如弹子。用铁丝穿过团丸,在灯上烧透,冷却后研成细末,用米汤冲服。
又方:铅丹炒成紫色,加入炒黄连,各等量。研细,加糊做成丸子,大小如麻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生姜甘草汤送服。
孕妇腹痛下痢。用一只乌骨鸡蛋,在壳上开个小孔,让蛋白流出,只留下蛋黄。从孔口装进五钱铅丹,搅拌均匀,外面用泥封好,放在火灰里烤干,研成细末。每次服用二钱,用米汤送服。
吐血、咳血。用铅丹一钱,用新打的水送服。
寒热疟疾。用铅丹、百草霜等量,研细。发病那天,空腹服用三钱,用米汤送服。连续服用两次可以治愈。也可以加饭或蒜做成丸药吃,也有效。
又方:铅丹一两、恒山末三两,和蜜做成丸子,大小如梧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用湿酒送服。清晨吃一次,病将发未发时吃一次,有效。
又方:铅丹(炒过)二两、独蒜一百个,共同捣成泥,做成丸子,大小如梧子。每次服用九丸,空腹服用,长流水送服。疟疾发作两、三次后才服药,效果最好。这个方子也可以治疗痢疾。
又方:铅丹(炒过)半两、童便浸过的青蒿二两,共同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钱,寒多时用酒送服,热多时用茶送服。
小儿疟疾,壮热不寒。用铅丹二钱,用蜜水送服。如果伴有恶寒,则用酒送服。这个方子名叫‘鬼哭丹’。
治疗风疾。用铅丹二两、白矾二两,分别研细。取两块砖铺在地上,砖上垫七层纸,纸上铺丹,丹上放矾。周围架起柳木柴焚烧,大约烧完十斤柴后,停止燃烧等待冷却,取药混合研细。每次服用二钱,用温酒送服。这个方子名叫‘驱风散’。
治疗客忤中恶(这种病的症状是:人在路上行走,忽然心腹绞痛,胀满气冲;或者突然倒地,四肢发冷,甚至无法救治)。用铅丹一小茶匙,调和三合蜜灌下。
治疗一切眼疾(凡是眼疾,有翳障伴有昏花现象的可以治疗,没有错花感的不能治疗)。用半斤蜂蜜,在铅锅中熬成紫色块,放入二两铅丹,一两水,再炼至水气全消,倒在一块绢布上过滤。取滤下的细粉,装在瓶子里,埋地下二十天,然后取出点眼。每天点七次。如果药粘眼不开,则洗了重点。
又方:铅丹、蜂蜜调匀,摊在布片上,贴在太阳穴。治疗红眼痛有效。
又方:铅丹、白矾,等量研末,点眼。
又方:铅丹、乌贼骨,等量研末,加蜂蜜蒸后点眼。治疗眼睛红久生翳。
又方:铅丹半两,调鲤鱼胆汁成膏,点眼。治疗眼生珠管。
又方:铅丹、轻粉,等量研末,吹少许入耳内。左眼病,吹右耳,右眼病,吹左耳。治疗痘疹生翳。
小儿重舌(舌肿厚)。用铅丹一粒,如黄豆大,放在舌下。
小儿口疮糜烂。用铅丹一钱、生蜜一两,调匀,蒸到黑色,用鸡毛蘸取搽在疮上。
腋下狐臭。将铅丹加在轻粉中,用口水调和,经常擦在腋下。
蝎子螫伤。用醋调铅丹涂擦。
刀伤。用铅丹、滑石等量,敷在伤口处。
外痔肿痛。用铅丹、滑石等量,研细,用新打的水调涂。一天涂五次。
臁疮。用铅丹一两,黄蜡一两,香油五钱,熬成膏子。先以葱椒汤洗患处,然后贴敷药膏。
又方:铅丹,水飞过,再炒过,取一两;黄,酒浸七日,焙干,也取一两;另取轻粉半两。分别研成细末。先以苦茶洗疮,随用轻粉把疮填满,再敷上铅丹,外层则用黄细末摊成膏贴上,不要揭动,几天即见效。
附方:铅丹作为药物,用途很广。李时珍对这种药的主要功效,概括得很好:铅丹体重性沉,能坠痰去怯,因此治疗惊癫狂、吐逆反胃有特效;能消积杀虫,因此治疗汉疳疾、下痢、疟疾有显著效果;能解热、拔毒、长肉、去瘀,因此治疗恶疮肿毒及用于膏药,是外科必须使用的药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铅丹-注解
黄丹:一种中药,又称铅丹,是由铅、硫磺、硝石等混合加热炼制而成的红色颜料,也可作为药用。
丹粉:同黄丹,是中药中的一种,主要成分是铅丹。
朱粉:古代的一种红色颜料,主要成分也是铅丹。
铅华:古代化妆品的一种,含有铅丹,用于面部化妆。
硫磺:一种非金属元素,常用作火药和药物的原料。
硝石:硝酸钾的俗称,用于火药、肥料等。
消渴:中医术语,指口渴多饮、尿频量多等症状。
烦乱:心情烦躁,不安定。
荞麦粥:以荞麦为主要原料的粥,有养胃的作用。
米醋:用糯米或粳米发酵制成的酸味液体,用于烹饪和医疗。
梧子:一种植物的种子,形似梧桐子的果实,这里指做成丸子的大小。
枣肉:红枣去核后的果肉。
芡子:一种植物的果实,形似鸡头,这里指做成丸子的大小。
针挑:用针挑出。
朱砂:一种红色矿物,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常用于中药材。
枯矾:硫酸铝钾的俗称,用于中药材。
石亭脂:一种矿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用于中药材。
皂角子:皂荚的种子,形似皂角,这里指做成丸子的大小。
弹子:弹丸,这里指做成丸子的大小。
铁丝:一种金属丝,用于编织和固定。
烧针丸:一种中药方剂,用于治疗小儿吐逆。
反胃气逆:中医术语,指胃气上逆,食物不易消化。
白矾:一种矿物,主要成分是硫酸铝钾,用于中药材。
绿豆:一种豆类,形似绿豆,这里指做成丸子的大小。
赤白泄痢:中医术语,指大便稀薄,有赤白之分。
灯上烧透:在灯火上烧透。
乌骨鸡蛋:乌鸡所生的蛋,有特殊的药用价值。
蛋黄:鸡蛋中的黄色部分,含有多种营养成分。
吐血:呕吐血液,是身体内部出血的表现。
咳血:咳嗽时伴有血液,是身体内部出血的表现。
百草霜:一种植物霜,用于中药材。
恒山末:恒山的一种植物的粉末,用于中药材。
独蒜:单独的大蒜,用于中药材。
青蒿:一种植物的名称,用于中药材。
鬼哭丹:一种中药方剂,用于治疗小儿疟疾。
风:中医术语,指风邪入侵引起的疾病。
驱风散:一种中药方剂,用于治疗风邪引起的疾病。
客忤中恶:中医术语,指外来邪气侵入人体引起的疾病。
目疾:眼部疾病。
翳障:眼内或眼表的异常,影响视力。
昏花:视力模糊,看不清物体。
赤眼痛:眼睛发红且疼痛。
乌贼骨:乌贼的内壳,用于中药材。
鲤鱼胆汁:鲤鱼胆的汁液,用于中药材。
珠管:眼睛中的一种疾病,表现为眼睛发红且有分泌物。
轻粉:一种矿物,主要成分是氯化亚汞,用于中药材。
痘疹生翳:痘疹后留下的疤痕。
重舌:舌体肿胀,舌根疼痛。
口疮糜烂:口腔内的溃疡,伴有组织坏死。
狐臭:腋下发出的难闻气味。
蝎子螫伤:被蝎子蛰伤。
刀伤:被刀割伤。
外痔肿痛:肛门外的痔疮肿胀疼痛。
臁疮:小腿部的皮肤溃疡。
葱椒汤:用葱和花椒煮的水,用于清洗伤口。
黄蜡:一种黄色蜡质,用于制作药膏。
香油:芝麻油,用于制作药膏。
苦茶:苦味的茶,用于清洗伤口。
李时珍:明代著名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铅丹-评注
李时珍对这种药的主要功效,概括得很好:铅丹体重性沉,能坠痰去怯,故治惊 癫狂、吐逆反胃有奇故;能消积杀虫,故汉疳疾、下痢、疟疾有实绩;能解热、拔毒、长肉、去瘀,故治恶疮肿毒及入膏药,是外科必用的药物。
此段文字引用了李时珍对铅丹功效的概括,说明了铅丹在中医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李时珍的总结,体现了中医对药物功效认识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