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禹余粮

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禹余粮-原文

释名亦名白余粮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大肠咳嗽(每咳便排出粪来)。用赤石脂、禹余粮各一斤,打碎,加水六升,煮成一升。去掉渣滓,分两次服。此方名“赤石脂禹余粮汤”。

肠泄不止。用禹余粮四两(火煅、醋淬),加乌头一两,冷水浸一夜,去皮脐。两药共焙为末。稍滴醋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饭前服五丸,温开水送下。

赤白带。用禹余粮(火煅、醋淬),加干姜等分。如仅有赤带,则干姜减半。两药共研细。每服两茶匙,空心服。

崩中漏下(月经过多,有各种颜色,小肚子痛,不能生育)。用禹余粮、赤石脂、牡蛎,分别煅过,共研细;加乌贼曲、伏龙肝(炒)、桂心,各药等分为末。每服一小茶匙,温酒送下。忌食葱蒜。

大风疠疾(眉发脱落,遍身顽痹)。用禹余粮二斤、白矾一斤、青盐一斤,共研细,装在罐子里,封牢,周围用炭火煅烧自晨至晚约十二小时。特冷却后,研细,埋土中三天。

同时,每一两加胡麻(经过九蒸九晒,炒熟)粉三两。

每服二钱,荆芥茶送下。

一天服两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禹余粮-译文

这种草药的名字也叫白余粮。

它的味道是甜的、性质是寒性的、没有毒性。

主要用来治疗大肠咳嗽(每次咳嗽都会排出粪便)。使用赤石脂和禹余粮各一斤,打碎后加水六升,煮成剩下一升。去掉药渣,分两次服用。这个方子叫做‘赤石脂禹余粮汤’。

如果肠道腹泻不止,使用禹余粮四两(经过火烧、醋淬),加上乌头一两,用冷水浸泡一夜,去皮和脐。两种药一起烤干后磨成粉末。稍微滴入一些醋,加适量的糊,做成像梧子大小的丸子。饭前服用五丸,用温开水送下。

治疗赤白带(女性私密部位的异常分泌物),使用禹余粮(经过火烧、醋淬),加上等量的干姜。如果只有赤色带,干姜的量减半。两种药一起磨成细粉。每次服用两茶匙,空腹时服用。

治疗崩漏(月经过多,颜色各异,小腹疼痛,不能生育),使用禹余粮、赤石脂、牡蛎,分别煅烧后磨成粉末;加上乌贼骨、伏龙肝(炒)、桂心,各种药等量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小茶匙,用温酒送下。忌食葱蒜。

治疗大风疠疾(眉毛头发脱落,全身皮肤顽麻),使用禹余粮二斤、白矾一斤、青盐一斤,一起磨成粉末,装在罐子里,密封好,周围用炭火从早到晚烧约十二小时。特别冷却后,磨成粉末,埋在土中三天。同时,每一两药粉中加入经过九蒸九晒、炒熟的胡麻粉三两。每次服用二钱,用荆芥茶送下。一天服用两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禹余粮-注解

赤石脂:一种矿物药,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具有收敛止血、止泻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腹泻、便血等。

禹余粮:一种矿物药,主要成分是碳酸铁铝,具有收敛、止泻、固精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腹泻、带下、遗精等。

大肠咳嗽:中医术语,指大肠功能失调引起的咳嗽,伴有排便症状。

乌头:一种有毒植物,其根部可入药,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等功效,但需注意其毒性。

冷水浸:将药物放入冷水中浸泡,以提取药效。

去皮脐:去除药物的皮和脐部,以去除不良物质。

焙为末:将药物烘焙干燥后,研磨成粉末。

糊:指用米或其他谷物煮成的粘稠状物质,用于制作药丸。

梧子:一种植物的种子,形状类似梧子,常用于比喻小。

干姜:一种植物根茎,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腹痛泄泻等。

赤白带:中医术语,指女性阴道分泌物的颜色异常,有赤色和白色之分,常与妇科疾病有关。

崩中漏下:中医术语,指女性月经不调,月经量过多,伴有腹痛、不孕等症状。

牡蛎:一种贝类动物,其壳可入药,具有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等功效。

乌贼曲:一种由乌贼制成的药物,具有收敛止血、固精止带等功效。

伏龙肝:一种动物药,主要成分是动物的肝脏,具有温中散寒、补益肝肾等功效。

桂心:一种植物根茎,具有温中散寒、活血通经等功效。

葱蒜:两种常见的调味品,中医认为其性温,易助火生热,与某些药物相克。

大风疠疾:中医术语,指一种皮肤病,表现为皮肤瘙痒、脱皮等症状。

白矾:一种矿物药,主要成分是硫酸铝钾,具有收敛、解毒、杀虫等功效。

青盐:一种盐,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等功效。

胡麻:一种植物的种子,具有润燥通便、滋养肝肾等功效。

荆芥茶:一种用荆芥制作的茶饮,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等功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禹余粮-评注

释名亦名白余粮:此句点明了禹余粮的别称,白余粮,表明其颜色和形态特征,为读者提供了直观的印象。

气味甘、寒、无毒:这里对禹余粮的药性进行了描述,甘味表示其味道,寒性表示其性质,无毒则说明其安全性,为临床使用提供了参考。

主治大肠咳嗽(每咳便排出粪来):此句说明了禹余粮的主治疾病,大肠咳嗽,且伴有粪便排出,反映了禹余粮对肠道疾病的疗效。

用赤石脂、禹余粮各一斤,打碎,加水六升,煮成一升。去掉渣滓,分两次服。此方名“赤石脂禹余粮汤”:此段描述了制作赤石脂禹余粮汤的方法,详细说明了药材的用量、制作过程和服用方法,体现了古人对药物配伍和剂型的重视。

肠泄不止。用禹余粮四两(火煅、醋淬),加乌头一两,冷水浸一夜,去皮脐。两药共焙为末。稍滴醋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饭前服五丸,温开水送下:此段描述了治疗肠泄不止的方剂,详细说明了药物的炮制方法、剂量、服用方式,反映了古人对药物炮制和剂型的讲究。

赤白带。用禹余粮(火煅、醋淬),加干姜等分。如仅有赤带,则干姜减半。两药共研细。每服两茶匙,空心服:此段描述了治疗赤白带的方剂,根据病情的不同调整了干姜的用量,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

崩中漏下(月经过多,有各种颜色,小肚子痛,不能生育)。用禹余粮、赤石脂、牡蛎,分别煅过,共研细;加乌贼曲、伏龙肝(炒)、桂心,各药等分为末。每服一小茶匙,温酒送下。忌食葱蒜:此段描述了治疗崩中漏下的方剂,使用了多种药材,体现了古人对疾病治疗的综合性和多样性。

大风疠疾(眉发脱落,遍身顽痹)。用禹余粮二斤、白矾一斤、青盐一斤,共研细,装在罐子里,封牢,周围用炭火煅烧自晨至晚约十二小时。特冷却后,研细,埋土中三天。同时,每一两加胡麻(经过九蒸九晒,炒熟)粉三两。每服二钱,荆芥茶送下。一天服两次:此段描述了治疗大风疠疾的方剂,使用了特殊的炮制方法,如煅烧、埋土等,反映了古人对药物炮制和剂型的创新。

总体来看,这段古文内容详细记载了禹余粮在不同疾病中的运用,反映了古人对中药的认识和运用水平。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在治疗疾病时注重辨证施治,强调药物的炮制和剂型,以及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方法。这些经验对于今天的中医药研究和临床应用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禹余粮》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281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