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石硫磺

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石硫磺-原文

释名亦称硫磺、黄硇砂、黄牙、阳侯、将军。(“磺”原作为“黄”)。

气味酸、温、有毒。

主治腰膝寒冷无力。用硫磺半斤,放在桑枝灰五斗的淋汁中,煮三沸。假干,以大火煅后研细。另取地坑里清水(穿地约一尺二寸,投水其中,等澄清后取用)和上述的硫磺末在坩锅中熬成膏子。再加米饭揉匀做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

脚气病。用硫磺粉三两、钟乳粉五升,加水煮沸,煎成三升。每服三合。

又方:牛乳三升,煎至一升半。取五合,调硫磺粉一两。一次服下,蒙被而卧,须出汁为好,注意避风。如不出汗,再服药一次。隔几天之后,又照此服药。如此几次,可见效。

伤寒阴症(极冷,厥逆烦燥,腹痛脉微)。煎艾汤服硫磺末三钱。安卧,出汗自愈。

积块作痛。用硫磺、硝石、结砂、青皮、陈皮各四两,共研为末,加面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气虚暴泄,日夜二、三十次,腹痛不止。用硫磺二两,枯矾半两,共研为末,加蒸饼糊成丸子,丹砂为衣,如梧子大。每服十五至二十丸,温水或盐汤送下。此方名“朝真丹”,暑天可旅行宜备。

霍乱吐泻。用硫磺一两、胡椒五钱,共研为末,加黄蜡一两,熔化调丸,如皂角子大。每服一丸,凉水送下。

脾虚下白(脾胃虚冷,停水停气,凝成白涕下出)。用硫磺一两、炒面粉一分,共研为末,滴水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

老人时泄时秘,交替出现。用硫磺、半夏(热水泡七次,焙干)等分,研细,与生姜汁、蒸饼和在一起捣匀,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至二十丸,空苡服,温酒或姜汤上。妇女用醋汤送下。

红白痢。用硫磺、蛤粉,等分为末,加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米汤送下。

久疟不止。用硫磺、丹砂,等分为末,每服二钱。发病日清晨服。寒多则硫磺用量加倍,热多则丹砂且量加倍。

又方:硫磺、蜡茶,等分为末。每服二钱,冷水送下,发病日清晨服。寒多则增加硫磺用量,热多则增加蜡茶用量。服药二次后可见效。

肾虚头痛。用硫磺一两,加胡粉为末,和饭做成丸子,如梧子大。痛时,以冷水送服五丸。

又方:硫磺末、食盐等分,水调生面糊药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至五丸。

酒 鼻。用生硫磺半两、杏仁二钱、水银粉一钱,共研为末,每夜搽鼻。

小儿 耳。用硫磺末和蜡作成捻子插在耳中。一天换两次。

突然耳聋。用硫磺、雄黄,等分为末,棉花裹着塞耳内,数日可愈。

一切恶疮。用好硫磺三两、荞麦粉二两,共研为末,滴水,捏成饼,晒干收存。临用时,取饼研细,以水调匀敷患处。

疥疮有虫。用油煎鸡蛋和硫磺粉调匀搽疮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石硫磺-译文

硫磺又称硫磺、黄硇砂、黄牙、阳侯、将军。(‘磺’原本写作‘黄’)。

气味酸、温、有毒。

主治腰膝寒冷无力。用半斤硫磺,放在五斗桑枝灰的淋汁中,煮三次沸腾。晾干后,用大火煅烧后研成粉末。另外取地坑里的清水(挖地约一尺二寸,放入水中,待澄清后取用),和上述的硫磺末在坩锅中熬成膏状。再加入米饭揉匀做成丸子,大小如麻子。每次服用十丸,空腹服用,用盐汤送下。

脚气病。用三两硫磺粉、五升钟乳粉,加水煮沸,煎至三升。每次服用三合。

又方:三升牛奶,煎至一升半。取五合,加入一两硫磺粉。一次服下,盖上被子睡觉,出汗为好,注意避风。如果不出汗,再服一次药。隔几天之后,再照此服药。如此几次,可见效。

伤寒阴症(极冷,手脚冰冷,烦躁不安,腹痛脉微)。煎艾汤服用三钱硫磺末。安卧,出汗自愈。

积块作痛。用硫磺、硝石、结砂、青皮、陈皮各四两,共同研成粉末,加面糊做成丸子,大小如梧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服用,用米汤送下。

气虚暴泄,日夜二、三十次,腹痛不止。用二两硫磺,半两枯矾,共同研成粉末,加蒸饼糊做成丸子,丹砂为衣,大小如梧子。每次服用十五至二十丸,用温水或盐汤送下。这个方子叫‘朝真丹’,夏天旅行时宜备用。

霍乱吐泻。用一两硫磺、五钱胡椒,共同研成粉末,加一两黄蜡,熔化调制成丸子,大小如皂角子。每次服用一丸,用凉水送下。

脾虚下白(脾胃虚冷,停水停气,凝结成白涕下出)。用一两硫磺、一分炒面粉,共同研成粉末,加滴水做成丸子,大小如梧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米汤送下。

老人时泄时秘,交替出现。用硫磺、半夏(热水泡七次,烘干)等分,研细,与生姜汁、蒸饼和在一起捣匀,做成丸子,大小如梧子。每次服用十五至二十丸,空腹服用,温酒或姜汤送下。妇女用醋汤送下。

红白痢。用硫磺、蛤粉,等分研成粉末,加糊做成丸子,大小如梧子。每次服用十五丸,用米汤送下。

久疟不止。用硫磺、丹砂,等分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钱。发病日清晨服用。寒多则硫磺用量加倍,热多则丹砂用量加倍。

又方:硫磺、蜡茶,等分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钱,用冷水送下,发病日清晨服用。寒多则增加硫磺用量,热多则增加蜡茶用量。服药两次后可见效。

肾虚头痛。用一两硫磺,加胡粉为末,和饭做成丸子,大小如梧子。痛时,用冷水送服五丸。

又方:硫磺末、食盐等分,加水调生面糊做成丸子,大小如梧子。每次服用三至五丸。

酒鼻。用半两生硫磺、二钱杏仁、一钱水银粉,共同研成粉末,每晚擦鼻。

小儿耳病。用硫磺末和蜡做成捻子,插入耳中。一天换两次。

突然耳聋。用硫磺、雄黄,等分研成粉末,用棉花裹着塞入耳内,几天可愈。

一切恶疮。用好硫磺三两、荞麦粉二两,共同研成粉末,加水做成饼,晒干收存。用时,取饼研细,加水调匀敷在患处。

疥疮有虫。用油煎鸡蛋和硫磺粉调匀,擦在疮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石硫磺-注解

硫磺:一种天然矿物,主要成分是硫,古代常用于炼丹、制药,具有温肾壮阳、杀虫止痒等功效。

黄硇砂:古代对硫磺的一种别称,硇砂是矿物名,指含有硫磺的岩石。

黄牙:古代对硫磺的俗称,因硫磺呈黄色,故称。

阳侯:古代对硫磺的别称,阳侯指阳光之侯,寓意硫磺具有阳光般的温暖和活力。

将军:古代对硫磺的别称,将军在古代有主将之意,比喻硫磺在药物中的重要作用。

桑枝灰:桑树的枝条烧成的灰,古代用于制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地坑水:指挖地坑所收集的地下水,古代认为这种水清澈纯净,适合制药。

钟乳粉:钟乳石磨成的粉末,古代用于制药,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功效。

艾汤:用艾草熬制的汤,古代用于治疗寒症,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

硝石:一种矿物,主要成分是硝酸钾,古代用于制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

青皮、陈皮:柑橘的果皮,青皮和陈皮在中医中常用于理气、健胃、消食等。

枯矾:一种矿物,主要成分是硫酸铝钾,古代用于制药,具有收敛、止泻、解毒的功效。

蒸饼:古代的一种食品,是用面粉蒸制而成,类似于今天的馒头。

黄蜡:一种天然蜡,古代用于制药,具有润燥、生肌、止痛的功效。

蛤粉:蛤蜊壳磨成的粉末,古代用于制药,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功效。

蜡茶:一种古代的药物,由茶叶和蜡制成,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功效。

胡粉:一种矿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古代用于制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

疥疮:一种皮肤病,由疥虫引起,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等。

恶疮:古代对各种皮肤病的统称,包括疮疡、湿疹等。

油煎鸡蛋:将鸡蛋煮熟后,去壳用油煎制,古代用于制药,具有润燥、生肌、止痛的功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石硫磺-评注

释名亦称硫磺、黄硇砂、黄牙、阳侯、将军。(“磺”原作为“黄”)。此段开篇对硫磺的别名进行了罗列,体现了古人对硫磺这一药材的广泛认知和多重命名,反映了古人对药物特性的深入理解。

气味酸、温、有毒。此句对硫磺的药性进行了描述,酸味入肝,温性散寒,有毒则表明其药力峻猛,需谨慎使用。

主治腰膝寒冷无力。用硫磺半斤,放在桑枝灰五斗的淋汁中,煮三沸。假干,以大火煅后研细。另取地坑里清水(穿地约一尺二寸,投水其中,等澄清后取用)和上述的硫磺末在坩锅中熬成膏子。再加米饭揉匀做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此段详细介绍了硫磺的制备方法和服用方式,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制备的严谨态度和对疗效的追求。

脚气病。用硫磺粉三两、钟乳粉五升,加水煮沸,煎成三升。每服三合。又方:牛乳三升,煎至一升半。取五合,调硫磺粉一两。一次服下,蒙被而卧,须出汁为好,注意避风。如不出汗,再服药一次。隔几天之后,又照此服药。如此几次,可见效。此段针对脚气病,分别介绍了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体现了古人对疾病认识的多样性。

伤寒阴症(极冷,厥逆烦燥,腹痛脉微)。煎艾汤服硫磺末三钱。安卧,出汗自愈。此段描述了硫磺在治疗伤寒阴症中的应用,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功效的深入挖掘。

积块作痛。用硫磺、硝石、结砂、青皮、陈皮各四两,共研为末,加面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此段介绍了硫磺与其他药材配伍治疗积块作痛的方法,体现了古人对药物配伍的讲究。

气虚暴泄,日夜二、三十次,腹痛不止。用硫磺二两,枯矾半两,共研为末,加蒸饼糊成丸子,丹砂为衣,如梧子大。每服十五至二十丸,温水或盐汤送下。此方名“朝真丹”,暑天可旅行宜备。此段介绍了硫磺在治疗气虚暴泄中的应用,并给出了具体的制备方法和服用方法。

霍乱吐泻。用硫磺一两、胡椒五钱,共研为末,加黄蜡一两,熔化调丸,如皂角子大。每服一丸,凉水送下。此段描述了硫磺在治疗霍乱吐泻中的应用,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功效的灵活运用。

脾虚下白(脾胃虚冷,停水停气,凝成白涕下出)。用硫磺一两、炒面粉一分,共研为末,滴水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此段介绍了硫磺在治疗脾虚下白中的应用,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功效的精准把握。

老人时泄时秘,交替出现。用硫磺、半夏(热水泡七次,焙干)等分,研细,与生姜汁、蒸饼和在一起捣匀,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至二十丸,空苡服,温酒或姜汤上。妇女用醋汤送下。此段介绍了硫磺在治疗老人时泄时秘中的应用,体现了古人对不同人群用药的差异化处理。

红白痢。用硫磺、蛤粉,等分为末,加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米汤送下。此段描述了硫磺在治疗红白痢中的应用,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功效的全面认识。

久疟不止。用硫磺、丹砂,等分为末,每服二钱。发病日清晨服。寒多则硫磺用量加倍,热多则丹砂且量加倍。又方:硫磺、蜡茶,等分为末。每服二钱,冷水送下,发病日清晨服。寒多则增加硫磺用量,热多则增加蜡茶用量。服药二次后可见效。此段介绍了硫磺在治疗久疟不止中的应用,体现了古人对药物配伍的灵活运用。

肾虚头痛。用硫磺一两,加胡粉为末,和饭做成丸子,如梧子大。痛时,以冷水送服五丸。又方:硫磺末、食盐等分,水调生面糊药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至五丸。此段描述了硫磺在治疗肾虚头痛中的应用,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功效的深入挖掘。

酒 鼻。用生硫磺半两、杏仁二钱、水银粉一钱,共研为末,每夜搽鼻。此段介绍了硫磺在治疗酒鼻中的应用,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功效的广泛认识。

小儿 耳。用硫磺末和蜡作成捻子插在耳中。一天换两次。突然耳聋。用硫磺、雄黄,等分为末,棉花裹着塞耳内,数日可愈。此段描述了硫磺在治疗小儿耳疾中的应用,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功效的灵活运用。

一切恶疮。用好硫磺三两、荞麦粉二两,共研为末,滴水,捏成饼,晒干收存。临用时,取饼研细,以水调匀敷患处。此段描述了硫磺在治疗恶疮中的应用,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功效的全面认识。

疥疮有虫。用油煎鸡蛋和硫磺粉调匀搽疮上。此段描述了硫磺在治疗疥疮中的应用,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功效的深入挖掘。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石硫磺》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279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